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暮年的穆青仍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准确地把握到了祖国前进的脉搏。1992年1月初,穆青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与胡国华、王志纲合作采写了新闻力作《风帆起珠江》,以生动雄辩的事实,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以广东的巨大变化为改革开放“正名”。为什么穆青总是能站在时代的潮头,总能准确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他自己的一番话也许道出了内在的缘由: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关心大局,把握大局,要时时刻刻把国家的前途、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穆青终其一生贴近群众、服务人民。以浓墨重彩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把千百万普通群众中蕴藏的这种精神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这是穆青新闻生涯的内在动力。他喜欢写人物通讯,一生写过许多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的人物报道。这些作品的主角,几乎全是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其中多数是鲜少出现于报章的中国农民。这使得他无愧于“人民记者”的称号,被誉为“中国当代新闻界的旗舰人物、‘三贴近’的典范”。

2003年10月11日,穆青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新闻事业。几年以后,张严平著《穆青传》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中华读书报》在对该书的介绍中提到:“穆青是中国新闻界的脊梁和良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20世纪新闻史的写照与奇迹”。

除了穆青这位德高望重的新中国新闻界巨擘,在全国各地新闻界还活跃着众多的回族儿女。如ChinaBBS网站总裁兼总编辑、前《环球》杂志总编辑、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资深评论员和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就是出生于宁夏吴忠的回族人。还有拉萨回族马宁轩,曾历任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西藏日报》社记者、编辑、副总编,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等职务。

央视回族主持人

电视是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而中国电视媒体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又当属中央电视台了。中央电视台也有不少著名的回族主持人和幕后工作人员。其中,全国观众熟知和喜爱的几位主要的央视回族主持人有海霞、撒贝宁、和晶、马昕、李霞等。

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里第一次有了直播新闻节目主持人。担任首播的是全台年龄最小、台龄最短的播音员海霞。海霞出生在郑州的一个回族家庭,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她曾先后任中央电视台一套《早间新闻》、《晚间新闻》、《滚动新闻》、《现在播报》的播音员。海霞的成功依赖于她在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四年的扎实基础,来中央电视台各档新闻栏目长达数年的历练,还有她特有的气质:她的镜头感觉和状态之好,令人叹服——无论台下有多疲惫多劳累,只要面对镜头,海霞永远是神采飞扬,光彩照人。海霞这种为电视而生的兴奋状态,一直令圈内许多同行暗生羡慕,也得到了媒体和观众的一直认可。

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今日说法”栏目,也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相信多数人对其主持人撒贝宁并不陌生。而看过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的人,也许更忘不了那个最终夺得大赛金奖的撒贝宁。“撒”也是回族特有的姓氏。撒贝宁出生广西湛江,成长在湖北武汉,1994年,他被保送上北京大学法学院。1998年6月,撒贝宁被保送为研究生,同时又被《今日说法》栏目选为主持人,他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爱,特别是大学生们的喜爱。第二年时,他就获得了全国电视法制栏目主持人比赛一等奖;并且参加了“荣事达杯”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最终夺冠。年底获得2000年中国电视榜年度新人奖,2001年5月又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具潜质主持人奖,2001年12月央视十佳主持人网上评选中荣获首届央视十佳主持人。

平静沉稳、笑意迷人的和晶是来自新疆的回族女性,边疆的泉水浇灌了她永远求新、不惧攀登的独特气质。她步入荧屏是在上海,后又来到了中央电视台。在崔永元的名字与《实话实说》已经密不可分的时候,她接替崔永元担当《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2年9月4日,和晶站在了《实话实说》的演播室。几年过去,观众已经接受了她,她主持的《实话实说》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央视五套《体育新闻》的回族主持人马昕是祖籍湖南、出生于宁夏银川市的。她1994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1995年5月进入中央电视台,担任《体育新闻》及新闻专题性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强档娱乐节目主持人李霞,一位来自新疆的回族女孩,曾任亚洲区中文频道MTV《天簌村》主持人,1999年7月任《中国娱乐报道》(现更名《娱乐现场》)、《海外娱乐现场》第一任主持人,也深受青年观众的喜爱。

在央视幕后工作的无名英雄中,也有不少的回族人。如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党委书记的高峰,是北京回族,于2002年度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此外还有强档娱乐节目《幸运52》的策划人哈文、戏曲频道的李纯博等。这些优秀回族儿女的参与,给中国电视媒体增添了亮色。在各地方媒体中,还活跃着更多的回族儿女,他们都在为祖国的新闻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民国时期的回族报刊业

其实,不仅是在当代的新闻传播界活动着这么多的回族精英,在现代新闻业刚刚开始起步的清末、民国时期,回族人在这一领域也有重要的贡献。

天津是一个较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诞生了一批早期的现代知识分子。解放前的五、六十年间,上百份报纸在天津交替登场,涌现了大批新闻事业的先驱者,其中有几位重要的回族报人,即被称为“天津报界回族三刘”的刘梦扬、刘髯公和刘霁岚。刘梦扬(1877…1943年)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先驱者之一,著名女革命者刘清扬的哥哥。他于1902年应邀任著名的天津早期报纸《大公报》的主笔。辛亥革命后他创办《白话晚报》、《白话晨报》、《天津午报》等,推行白话文。刘髯公(1893…1938年)则被列为“近代天津十二大报人”之一。1924年 9月,他与好友段松坡、薛月楼三人合伙,创办了四开报纸《新天津报》,他任社长,段任副经理,薛任协理兼报纸主笔。他熟悉社会底层群众的生活,了解平民百姓偏重实际与通俗化的文化需求,他把报纸的发行对象锁定在平民百姓阶层,并在《新天津报》的报头旁另印一行副标题:“平民化的报纸”,把该报的宗旨明显地昭示给社会群众。在从创刊到停刊的十三四年间,这份报纸大量刊登老百姓所关心的某些社会弊端的评论文章和劳苦大众喜闻乐见的趣闻轶事。这种以大众化、通俗化为特色的办报方针,受到为数甚众的老百姓欢迎。后来,刘髯公在已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陆续发行了《新天津晚报》、《新天津晓报》、《新天津画报》等附属报刊,日销量最高峰时达到五万份,这个发行量在当年的天津报业实属罕见。一时间,《新天津报》一跃成为天津的名牌报纸之一。 

在上海也出现了著名的回族报人和学者伍特公和沙善余。伍特公(1886—1963年),江苏南京人。1905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前身),因家贫辍学。1907年进上海《申报》任英文编译员。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清真董事会成立,任董事。民国元年(1912年)兼任路透社上海分社译员,负责将英文电稿译成中文,供中文报刊选用。当代报刊上的一些专用名词如“列宁”、“布尔什维克”,“希特勒”、“罗斯福”、“甘地”、“尼赫鲁”等都出于他的译笔。1939年任上海《申报》总主笔,因发表《回教与抗战》等多篇动员穆斯林抗日救亡的社评,被敌伪列入通缉名单。抗战胜利后,一度到上海《正言报》工作,1947年任法新社英文翻译,同时为上海各报提供国内外英文报刊重要文章的译稿。沙善余(1879—1968年),生于苏州。1903年,随尚贤堂李佳白专修英文,后任助教。1905年,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宣传抵制美货,被李佳白辞退,至复旦公学执教英文。后发起组织上海清真商团,任团长,率队攻打江南制造局。民国元年(1912年)任山东高等学堂教务长、校长。1914年,拒受袁世凯“诏封三品正授校长”,愤而返沪,任《神州日报》、《申报》编辑,兼路透通讯社译员与华商纱厂联合会秘书等职。他与哈德成、伍特公合译《古兰经》有前三卷,于《中国回教学会月刊》上发表。

除了这些在主流新闻界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外,民国时期的回族民间报刊风起云涌,其繁荣程度也是空前的。根据统计,从1904年到1949年间创办的回族民间报刊有133种之多。'24' 其中1904年丁宝臣在北京创办《正宗爱国报》,其兄丁竹园于1907年在天津开办《竹园白话报》;以及1908年由来自全国14个省、包括留学日本东京的36名回族学生发起成立“留东清真教育会”创办《醒回篇》刊物,这些在当时是最具代表性的回族报刊。这一时期回族民间报刊在主题上宣传伊斯兰教、振兴民族,同时又大都渗透着抗日救国等内容。这些报刊既标志着回族的民族性的觉醒,推动了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①' 杨继国:《回族文学创作论》,第8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②' 张承志:《错开的花》中《小阿克利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③' 马丽蓉:《踩在几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第163页,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④' 何清:《张承志:残月下的孤旅》, 第74页,山东文艺出版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