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搅废啊;蛟谔傻氖焙颟ぉぁ钙稹⑻伞⒎⑻伞埂5蹦惴⒕跻陨纤枋龅娜龌蛩母霾街枰丫辉偃菀鬃龅降氖焙颍蚧氐皆吹牧废胺绞剑蛔⒁狻钙稹⒎埂�
在做固定的观身练习时,不需要去在意影像和声音,只要你能把心安住在注意腹部的起伏,自然而然会观到这些。不过,你也许仍会想要注视某个目标,这时候不妨注意「看、看」两三次,然後再回到察觉腹部运动。若出现某人的影像,也注意「看、看」,然後再回来观腹部起伏。你曾无意中听到声音吗?当时有去听它吗?若有的话,注意「倾听、倾听」,做完这个动作後,再回到腹部的起伏。假使听到响亮的声音,像狗叫声、人在讲话或唱歌的声音,立刻注意「听、听」两三次,然後再回到基本的腹部起伏练习。
当明显的影像和声音出现时,若你无法警觉到,并使它消失,则会随著它起联想,而无法绵密地观腹部起伏。这时腹部的起伏,可能变得较不清楚。而就在我们注意力薄弱时,会污染心灵的情绪才得以孳长繁殖。若产生联想时,内心注意两三次「联想、联想」,然後再提起来观照腹部起伏。手脚或身体移动时,若忘了去察觉它,则内心要注意「忘记、忘记」,然後再回到一般的腹部运动观察。
有时候会觉得呼吸缓慢,或者不能清楚地感受到腹部的起伏。当这种情形发生时,你若坐著,继续单纯地注意「坐、坐;接触、接触」;若是躺著,就注意「躺、躺;接触、接触」。在观察「接触」的时候,不要把心安住在身体的固定部位,而是要按顺序地注意身体各个不同部位。身体会有好几个触点,而至少有六、七个地方应该去观察的。像大腿和膝盖的接触,两只手的上下相叠,或手指对手指,大拇指对大拇指,眼皮的张合,口内的舌头,或上下唇的相触。
※基本练习四
截至目前为止,你参加此一训练课程已有相当一段时日。很有可能在发现自己进步不多之後,开始觉得懈怠。无论如何,不可中途而废,只需要注意著「懈怠、懈怠」。在注意力、专注力,以及内观能力尚未充分培养出来之前,都可能会怀疑这种训练方法的正确性和功效。若有这种情形出现,应再回去观「疑、疑」的念头。你期待或希望好的成果吗?假使有的话,把这些念头当作禅修观察的目标:「期待、期待」或「希望、希望」。你是否尝试回忆到现在为止的训练方式?有的话,观照「回忆、回忆」。而在那个时候,你是否检视自己所观察的目标,来判断它是属於心法或色法吗?这时,要注意「检视、检视」。你为自己没有进步而感到失望吗?若有的话,注意失望的感觉。相反地,你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吗?若有的话,观快乐的感受。
这种方法就是,当每一种心态发生时,去注意它,假使没有念头插入或感觉出现,就回来观腹部起伏。
在严格的禅修期间,练习的时间,是从你早上醒来的那一刻直到晚上入睡为止。再强调一次,整天当中,包括晚上,只要不是在睡觉的那几个小时,你都必须不断地做基本的腹部练习,或者清醒地注意观察,不可有所懈怠。当禅修达到某个阶段,即使把练习的时间延长,你也不会觉得想睡觉;相反地,你将能够日夜不断地做下去。
※摘 要
在这一个简短的训练过程里,我们强调,当每一个善法或恶法发生时,或者每一个肢体移动之际,无论它是大幅度或细微的动作,或者每一种身心苦乐的感受发生时,都应该去观察它。假使在练习期间,并没有特别值得去注意的,就回来全神贯注地观腹部起伏,当你必须走路去做任何事情时,每一个步代都要完全清醒,并且简单地注意「走、走」或者「左、右」。练习行禅时,每一个步伐都得注意「提起、移动、放下」。参加这项训练的学员,要是日夜精勤练习,在不久之内即可达到四种内观智慧的初阶(体验到生灭),然後朝更高一层内观禅修迈进。
※进阶练习──内观阶段
如上所述,由於精勤的练习,警觉性和专注力已经增强,这时禅修者会发现「所观的目标」与「对它的觉察」成双出现,像「升起」和「察觉它升起」,「伏下」和「察觉它伏下」,「坐著」和「察觉坐著」,「弯手臂」和「察觉弯的动作」,「伸手臂」和「察觉伸的动作」,「抬脚」和「察觉抬的动作」,「脚放下」和「察觉放下的动作」。经由专一的注意力,他知道如何辨别每一个身心运作的过程:「升起是一个过程,知道它升起又是另一个过程;伏下是一个过程,知道它伏下又是另一个过程。」他了解到,「对它察觉」具有「趋向一个对象」的特性。这可解释为我们心的功能具有「倾向对象」或「认知对象」的特质。我们必须知道,物质的对象愈明显地呈现时,表示心观察得愈越清楚。这一点《清净道论》有如下的叙述:
「当色法显然、明了、且澄澈时,以色法为对象的心法,亦随之清晰细腻。」
当禅修者知道身行和心念作用两者之间的不同时,他若是个单纯的人,会从中直接经验到:「升起和觉知它;伏下和觉知它」,此外别无他物;没有「男人」或「女人」的名相,也没有「人」或「灵魂」的字眼。假若他是个博学多闻的人,会从对象的物质和觉知它的心识活动两者之间直接体会到:「此中唯有身和心,此外没有所谓男人或女人的个体。在观察中可发现,有一物质现象为对象,还有一心识活动去了知它,这一双心物活动的现象即是传统所谓的『有情』、『人』、或『灵魂』,『男人』或『女人』。」但是除了这身心二元的过程之外,没有另一个人或有情、我或别人,男人或女人的存在。当禅修者发觉他在思惟这些道理时,必须注意「思惟、思惟」,然後继续回来观察腹部起伏。
※辨明身心缘起
随著禅修的进步,可明显察觉到,在身体动作发生之前,是先有意识中的意志作用。禅修者首先注意到那个意志活动。虽然在刚开始练习时,他的确注意到「想要、想要」(比如说弯手臂),但仍无法清楚地注意到意识状态。现在,由於功夫更进一层了,他清楚地注意到意识中想要弯手臂的「意志」,所以,他首先注意到意志,然後再观察到接下来的身体动作。刚开始的时候,由於忽略去注意意志作用,他以为身体的动作是比知道它的心要来得快。在这一阶段,他发现心是先驱者。禅修者随时注意到要弯曲、伸直、坐、站、来去等等之前的意志。他也清楚地注意到弯曲、伸直等动作的真正过程。因此他了解到心的造作先於色身的动作。他直接体验到,身体动作是接在意志作用之後才发生的。而且他直接从经验中体会到,当注意「热、热」或「冷、冷」的时候,它们会增强。在观察有规律且自然的身体动作如腹部的起伏时,他是一个接著一个,持续不断地去注意它。而且也注意到内心浮现出的佛或阿罗汉的影像,还有,当任何的感觉(如痛、痒、热)生起时,直接注意到它生起的部位。在一种感觉尚未消失时,另一种感觉随即生起,而他都一一注意到。在注意这些现象生起的当下,他察觉到,内心认知的过程是依现象的生起而产生的。有时候,腹部的起伏很微细,以致没有目标可注意,於是他体会到,若无可注意的目标,认知的作用即无从生起。
若没有起伏的现象可注意了(译注:因身心趋於寂静的缘故),就该去注意「坐」和「触」,或者「躺」和「触」,而且要交替轮流。比如说,在注意「坐、坐」之後,注意右脚接触地面或坐垫所生起的触觉。然後在注意「坐、坐」之後,注意左脚的触觉。再以同样的方式,注意好几个部位的感觉。在注意「看」、「听」等等的同时,禅修者清楚地知道「看」来自眼和色尘的接触,「听」因耳根接触声尘而起等等。
他进一步深思:「色法的伸屈,是随著心法的想要伸屈而产生的,其他的动作也是如此。」他继续深思:「身体的冷热是因冷或热的元素而产生的;身体依赖食物和营养而生存;意识是缘境而生的;看到是缘色尘而生的;听到则是缘声尘而产生的……而且还要有眼、耳等感官,这一切都是因缘条件。有先前的根、尘、识和合,才有随後产生的意志和注意力;由於过去的业力,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身心的活动便开始,而有现在的种种感受。并没有一个主体在创造这个身体和心灵,一切都是由於因缘具足便发生了。」禅修者在注意任何身心现象时,深思这些道理。他不须停下来花时间思考,在注意每种现象生起的当下,这些思惟迅速产生,好像是自然而发的。这时候禅修者必须注意:「深思、深思,识别、识别」,然後继续观察。
现在的身心现象是由过去身心的造作而产生的,它们缘起的本质都是相同的,禅修者在深思到这一点之後,又进一步深思,过去身心的状态又是依更早之前的因缘所产生的,未来的身心现象也将依循相同的法则产生,除了这种辗转相依的过程之外,别无另一独存的「个体」或「人」,唯有「因」和「果」在发生进行。若起这些思惟,也要去观察它,并按我们所学的步骤去做。有些理智思考倾向很强的人,这种现象不胜枚举,但无此倾向的人则较少。无论如何,凡有起思惟都应密切去注意。注意可把它们降至最低限度,使内观功夫的进展不至於因过度的思惟而受到阻碍。当知,最低限度的省思在此已绰绰有余了。
禅修者精勤修习禅定时,可能会经历到一些几乎难以忍受的感觉,像痛、痒、热、沈闷、僵硬等。假使不去理会,它们就消失了,但一恢复观察,它们又重新出现了。这些感觉是由身体本具的敏锐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