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有二十难+证严法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队伍,大家不分贫富、同声念著佛陀的圣号,三步一拜;脚步整齐地踏上慈济的菩萨道路;
在这队伍中,有多少富贵人家啊!他们既能发心布施,也能去除贡高我慢,所以慈济世界中
‘富贵学道难’已不算难。 世间没有定命定数,佛陀说:‘一切唯心造’。一个人的命运是
贵是贱也不是定数,如果是困境重重,但能坚毅突破,一样能转变自己的命运和业力;世间
没有不可转变的难事,只要是虔诚的学道者,普天之下没有不能扭转的难事。我们除了修福
之外,还要修慧  福慧双修。布施故然重要,学道也不能忽视,福慧具足的人生,才是可
贵、幸福的人生。

□□□□□□□□□□□□□□□□□□□□□□□□□□□□□□□□
□                                                            □
□              人有二十难之三 ── 弃命必死难                □
□                                                            □
□□□□□□□□□□□□□□□□□□□□□□□□□□□□□□□□

    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都忙忙碌碌;一般的人,你若问他:‘你在忙
什么?’他会说:‘为了生活而忙呀!’

    生,就是生活;活,就是要活命。总之,人人都很重视自己的生命;
身外之物要他舍去,都已经不易了,何况要舍去身命?所以,佛陀告诉我
们,人生的二十难中有‘弃命必死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凡夫怎堪生离死别                        □
~~~~~~~~~~~~~~~~~~~~~~~~~~~~~~~~~~~~~~~~~~~~~~~~~~~~~~~~~~~~~~~~

    明知会牺牲生命,而能然义无反顾地舍去生命,确实很难办到。生、
老、病、死,原本是很自然的事,这道理大家也都能瞭解,但是临命终时
,也都难以舍弃。

    在医院常可看到第三期、第四期的癌症病患,尽管医生已经诊断证实
了病情,但是却很难决定是否要告诉患者,甚至要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才
决定是否要对病患的家属说明病情;家属知道以后,也常会惊天动地为之
心碎,知道自己亲爱的人,生命已近残烛,家属要隐藏自己的伤痛,还要
劝慰病人。。。。。。。

    别说是病患的家属,就以我而言,有时看到病重的患者,或垂死的病
人,我也不忍心说:‘放下吧!你安心地去!’这句话谁有勇气说呢?因
为要人们放弃生命,谈何容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行者为法忘躯成就道业                     □
~~~~~~~~~~~~~~~~~~~~~~~~~~~~~~~~~~~~~~~~~~~~~~~~~~~~~~~~~~~~~~~~

    但是如果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家,这件事对他就不难了。过去不知有多
少宗教家,为了维护自己信仰的宗教而舍弃生命。

    佛陀的弟子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有一天到佛的面前,很虔诚地跪在佛
前,请求佛陀让他到最南端、最野蛮的区域去弘法。

    佛陀对他说:‘弘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弘法必须难忍能忍,你有
这分生忍、法忍的毅力吗?’

    弥多罗尼子回答说:‘我既然身入佛门,就要把生命奉献给众生,生
命都愿意舍了,还有什么生忍、法忍不能忍呢?’

    佛陀说:‘有这种精神很好,但是南方野蛮的人,他们根本就不讲道
理,你去弘法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呢?’

    弥多罗尼子说:‘我可以用渐近的方式,不断地说服他们。’

    佛又问道:‘如果他们不但不接受,还要反抗你,那你要如何?’

    弟子回答说:‘假使他们反抗,我必须忍受一切来克服。’

    佛陀再问:‘如果他们对你破口大骂呢?’

    弟子说:‘我要感激他们,因为他们只是骂我,而未打我。’

    ‘假使他们动手打你呢?’

    ‘那我更要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只以拳头打我,还没有动刀拿棍来伤
害我。’

    佛陀再问:‘如果他们真的拿刀棍伤你呢?’

    弟子回答:‘我仍然要很感激他们,因为只伤到我的皮肉,没伤到我
的生命。’

    佛陀更进一步地问:‘如果他们刀棍不留情,把你打死呢?’

    弟子依旧回答:‘我还是很感恩,人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身体,才有
种种的苦。我既已听闻佛陀的教法,体会了真理,然后把这个身体奉献给
众生,为众生而牺牲、为法殉道而弃命,那我的生命已得到尊严的解脱。
所以,我要感谢他们完成我的菩萨道业。’

    像这样的人才是所谓的宗教家!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以
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
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人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
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
惧一切磨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超越生死发挥人身功能                     □
~~~~~~~~~~~~~~~~~~~~~~~~~~~~~~~~~~~~~~~~~~~~~~~~~~~~~~~~~~~~~~~~

    一般的社会大众,有些平时看起来像是勇夫,威风凛凛,对财富名利
不餍足的追求;社会若有什么问题,他们就很敏感,带头起哄示威、抗议
,但遇到危险时,他们又逃之夭夭。唯有宗教家愿意以和平方式舍身取义
、赴汤蹈火;真正超越生命境界的人,才能做到如此。

    ‘人生自古谁无死’,自古以来没有任何生命能保住长生不死。医院
中末期癌症病患的眷属恐怕病人知道病况,而病人虽心知肚明却故意逃避
,但最后还是会死啊!既然生命都有尽头,我们为何不在这个生命的历程
中,好好发挥它的功能呢?

    宗教的信仰者,须有超越生死的情操,好好利用生命的功能。虽然佛
陀说:‘弃命必死难’,但我们应善用这段生命功能,即使是舍身为众生
也在所不惜。纵然是难,也不为难,这叫做‘难能可贵’。

□□□□□□□□□□□□□□□□□□□□□□□□□□□□□□□□
□                                                            □
□              人有二十难之四 ── 得睹佛经难                □
□                                                            □
□□□□□□□□□□□□□□□□□□□□□□□□□□□□□□□□

   人生好像难的事情很多!比如说:曰常生活中常会碰到‘难’,就连
口头上说话,也常会出现这个‘难’字;例如地上弄湿了,正巧看到一个
人要走过来,细心的话,我们会提醒他:‘地上湿湿的,很“难”走,你
要小心哦!’或是想打开一个瓶盖,可是怎么用力也打不开时,也会说:
‘这个盖子很“难”开呀!’反正,举手投足之间,常常就有难走、难提
、难开..等等类似的事。而现在我们所要说的‘难’,才是人生真正的
大困难。

  虽然如此,我们果真有心想去做,即使是很难的事,也不成其难;反
之,若根本无心要做,那人家只说了一句:‘地板湿湿的,很难走。’我
们便停于原地,怕地上湿湿的会滑倒,就不敢走过去。这么简单的事,若
能稍加注意,小心地跨步,很容易就走过去了,那有什么难?如果我们的
人,时时都放在这个‘难’字、那我们这段人生怎能顺利过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字不足是一难                       □
~~~~~~~~~~~~~~~~~~~~~~~~~~~~~~~~~~~~~~~~~~~~~~~~~~~~~~~~~~~~~~~~

  现在,来谈第四‘得睹佛经难’。能看到佛经很难?有些人一定会说
:‘有什么难呢?经常接到热心人士助印的佛经,经书这么多,都已经造
成收存放置的困扰了呀!’的确!数量这么多,怎么说“得睹佛经难”呢


  就现代人而言,“得睹佛经难”,其实是难在经文深涩。平常的人,
想要深入去看佛经,且加以完全体会贯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现代人对文学,文字较轻忽,已经看习惯了白话文,对古文经书的
接受力很弱,“文字代沟”的距离很大,自然无法体会古文经中的文义。
因此,这些经典对我们来说,就不容易看懂。

  佛陀在世时,他说‘得睹佛经难’,因为当时并没有佛经!佛陀是配
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他所遇到的人与事,然后以他自身的智慧来观机逗
教。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他都可以运用智慧思想去教导人们:佛陀并没
有先拟稿、或先做好一篇文章才讲话,完全是依智慧的观察,照当时社会
背景需要、依智慧观机逗教。等到佛灭度后,才由弟子将口口相传的资料
结集而成。

  当时,迦叶尊者、阿难尊者虽然结集佛法,也只是将所记忆和所听闻
的,由阿难重述宣讲。而有些记忆力较好的人,就把阿难尊者口述的法,
再以简单的短句方式传诵,再为他人宣讲。就像法华经里所讲的,如果听
过法华经后,能够以口宣说,让其他人也有机会听闻;不但说的人有功德
,听的人若再把‘法’传播出去,如此辗转相传,直到第五十个人,他的
功德和佛陀在世时,当场听闻的功德一样。意思是说,我们要利用各人的
记忆,用心去听,然后再去教导其他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