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有二十难+证严法师-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有人请教他一个问题,说:“我听说慈济的人只修福,没有修慧,您认
为呢?”道源老和尚说:“布施给贫困的人,和供养法师功德平等,甚至
布施贫困的人,功德比供养法师还大,是福慧双具!”这是道源老法师回
答信徒的话。

    有的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布施给贫困的乞儿,比供养法师的功德还
大?道源老法师说:“因为你供养法师,是抱著有所求的心,而布施贫人
乞者是无所求的,只因有这份诚恳的爱心,由慈悲而生智慧及无所求的平
等心,所以功德很大。”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心行平等”
。人在多数时候都有分别心,若能尽力而无所求,不起分别,才是真正修
行的正确心态,也才是佛陀教育我们的“心行平等”。

□□□□□□□□□□□□□□□□□□□□□□□□□□□□□□□□
□                                                            □
□              人有二十难之十五──不说是非难                □
□                                                            □
□□□□□□□□□□□□□□□□□□□□□□□□□□□□□□□□

 
    清早的气氛让人觉得精神清爽,小鸟的叫声让人越发感受到大地的静
谧,但一阵火车经过的隆隆之声,却破坏了这宁静自然的气氛。“声”是
我们日常生活中必然会接触的境界,如自然界的微风细雨、鸟叫虫鸣的声
音,它是优美的;而人为得机械噪音,和人们开口动舌的杂音,则是人为
的音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修养在言行举止间                       □
~~~~~~~~~~~~~~~~~~~~~~~~~~~~~~~~~~~~~~~~~~~~~~~~~~~~~~~~~~~~~~~~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二种表达彼此感受的方式,那就是“声”和“色
”,“声”是指言语声音,“色”是表现于外的举动形态。言行举止能人
起欢喜心,就表示这个人修养好;相反的,若让人不高兴,则表示这个人
的修养还不够好。

    以谈话而言,我们要把音量控制得宜,以彼此的距离,来衡量音量的
大小,通常以让对方正好听的清楚为最恰当,若声音太小,使听者无法听
清楚,这是不尊重;如果彼此相距不远,可是你说话的声音太大,不只是
无礼,也回吵到别人,这就是没有修养。想想,连讲话的音量控制,都有
这么多学问,何况还有其他的动作习气要改呀!
 
    人们习惯上常随著自己的好恶之心待人,若对某人有好感便赞叹他,
即使他有缺点也会帮著掩护,只说好的一面;若对某人没有好感,那么即
使他有很好的才干,也会被埋没,若是他有一点点缺失,就紧抓住这个机
会来毁谤他。这就是我们的口业,随著喜欢或厌嫌所表现在外的言谈。口
舌是传达人们思想心念的关卡,而一般人的开口动舌,都是在讨论是非,
不可不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真理非语言能说尽                         □
~~~~~~~~~~~~~~~~~~~~~~~~~~~~~~~~~~~~~~~~~~~~~~~~~~~~~~~~~~~~~~~~

    释迦牟尼佛说“不说是非难”,凡夫不谈是便说非,要人们不说是非
实在是很难!佛陀又说“大道无言说”──真正的道理也是无法用言语来
诠释啊!就如我平时讲给大众听的道理,是不是最正确的呢?若想想这句
话──“大道无言说”那么我平时讲的也不是最究竟的呀!不过话又说回
来,我们有很多事情还是要用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语言的沟通,如何传
达彼此的感情的?修行就是要修道言谈之间能使每个人“气能和”、“心
能定”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学道。

    泰清不惜路远迢遥来访问,所得回答却是“不知”,因此他很失望。
后来又有人向他推介“无为”这个人,他也以同样的问题请问无为:“天
之大道,你是否瞭解?”无为很快的回答说:“知道呀!可贵可贱,可大
可小谓之道。”这几句话,他仍觉得不怎么满意。

    于是,他有再去找一位叫“无始”的人,泰清告诉无始自己的访到过
程,又问无始说,“他们一个说‘不知’,一个说‘知’,到底那一个对
呢?”无始回答说:“知与不知,知是浅显的道,不知才是深远的的道。
因为真正的道不是用言语所能宣说的,天地宇宙的真理,能说的只是其中
的一点点范围而已,实在无法说尽天下的至理。”

    由此可见,有道者对听和说并不刻意去表现,他无所求,因为并不是
光靠音声与研究能道断(尽)一切。平时讲话若无法传达很透彻的道理,
不如不讲的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真理非语言能说尽                    □
~~~~~~~~~~~~~~~~~~~~~~~~~~~~~~~~~~~~~~~~~~~~~~~~~~~~~~~~~~~~~~~~

    人与人之间的言谈交流,必定要格外小心,注意自己对人是否有平等
心,如果心有所篇,那么,好的将被说成坏的,坏的也会被说成好的,这
种偏见之言,会导致别人对被批评的人产生误解。所以,我们对人的看法
要很公平,不可随著自己的好恶来议论。

    另外,如果是自己所不知的,偏要说知道,那就是不量己智,这样不
但会让人嘲笑,而且常会说错话。日常生活中,最好要多用心,不要以为
开动口舌很简单,心想:“我又没骂人,随便说说有什么关系呢?”有关
系,因为道在口中呀!

    佛陀在“二十难”中说:“不说是非难”而我们要在此“难”中,把
它转为“不难”,像刚才所说的,有时候要说也不对,不说也不对,那要
如何呢?这就要多用心了!


□□□□□□□□□□□□□□□□□□□□□□□□□□□□□□□□
□                                                            □
□              人有二十难之十六──会善知识难                □
□                                                            □
□□□□□□□□□□□□□□□□□□□□□□□□□□□□□□□□
 
    人生的是是非非,永远存在日常生活中,所以说:“不说是非难。”
 
    我们学佛若能拨开成见,则万事万物无不是佛法,古德云:“大道无
言说”,所谓“言语道断”,是说:“道”绝对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
但是只要我们用很单纯的心、很纯真的意去行动,则无一不是佛法。
 
    佛陀曾说“会善知识”难,离是非恶友的确很难,然而要和善知识相
会更加困难。什么叫“善知识”?就是能启发你的良知智慧的人。在你陷
于恼之际,他可以开导你,解除你的心结,能使你从凡夫黑暗的一面,转
向人光明的境界。世间有多少善知识?能劝导化解、圆融人我是非,以降
服我们的烦恼,能把我们的成见分析清楚的善知识到底有多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成见不除则善言变恶意                      □
~~~~~~~~~~~~~~~~~~~~~~~~~~~~~~~~~~~~~~~~~~~~~~~~~~~~~~~~~~~~~~~~

    向外寻求善知识确实非常困难,设若找到这么一位善知识,而自己的
心无法断除成见,那么即使再好的人在面前,我们还是无法吸收他的知识
与教化,所以说“成见若迷茫,则法界善知识难逢”
 
    人人若能将成见去除,则善知识所说的话,就能解除人我是非的烦恼
。修行就是要保持天真的本性。如有“妄念”就是不真实、有迷情;有些
人说话的用意很好,而听者若用妄见的是非心、烦恼心去承受,那么明明
他是一片善心,以爱心给予教导,但是我们却扭曲了他的一片好意,以是
为非。我们常常会如此,虽然别人说的是真话,但是听的人还是会起疑心
,心想他对我有偏见。或者是看到他人在交谈时,就以为他们是在谈论我
的是非,在毁谤我、中伤我。这就是自我产生的是非心,也就是妄见与痴
迷情结,若不能去除妄见,那么再好的佛法呈现在我们面前也都无法接受
了。所以说,要以天真的本性来面对人间世事,若能如此,即使是鸟叫鸡
啼...一切都是佛法,这些声音也都能启发人心于纯真无邪,因此也都
是佛法呀!
 
    在日本有则故事,是小学教材,用来教育心灵单纯的小孩,故事如下
──

    有位猎人拿枪要打树上的小鸟,有一只蚂蚁,正好在此时咬了他一口
,让猎人在拿枪瞄准时动了一下,因此小鸟得救了!为什么会如此呢?原
来是那之小鸟曾经看过一群蚂蚁,在水里拼命挣扎,正当无路可逃时,这
只小鸟咬了一片叶子丢到水里,让水中的蚂蚁全都得救了!所以当猎人要
打小鸟时,蚂蚁也赶来救他。他们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幼小天真的孩子,让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拥有“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的观念,这也是为了要保
持人性的天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众生皆可为善知识                       □
~~~~~~~~~~~~~~~~~~~~~~~~~~~~~~~~~~~~~~~~~~~~~~~~~~~~~~~~~~~~~~~~

    中国也有一则故事──
 
    在晋朝时代,北方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孩叫毛宝,他家境很贫困。
中国大陆的北方,冬天会下雪,气温很低。有一天,毛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