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成份,不是全部,它不是人生的一切。
所以,佛法说财布施供养不及法布施供养功德大。法布施,就像我教你一种
谋生的方式,比起直接给你钱的好处要大得多。因为,谋生的手艺学到后,只要
勤苦奈劳,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如果我能给你一种幸福之道,把佛法传
授给你,使你远离忧愁、烦恼和痛苦,使你生活得幸福美好,生活得充实、愉快、
安乐。可见,使人终生受用不尽,使人觉得幸福的,并不是钱,而是佛法。
(7)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学佛的人,
要有大悲心,由大悲心才能出生菩提心。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不可以有一刹那
离开自己的发心,这样菩提心就可以一天天地增长起来,直到成就无上菩提,圆
满佛果。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说
的就是这种道理。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
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
一。”俱胝、那由他、迦罗、算、数、喻、优波尼沙陀,都是极大极大数目的量
词名称。普贤菩萨向法会的听众说道:善男子呀!你们要知道,像前面所说的种
种财物供养,如须弥山那么大,简直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多,应该说可以得到无
量无边的功德;但是比起法供养的功德,那就差得太远、太远。如果财供养的功
德有百分,那么,它还不及法供养一分的功德大。这一段经文,主要通过一些比
喻的方式,告诉我们法供养比财供养的功德,大了又大,是不可以用数目来比较
的。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
“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为什么法供养的功
德比财供养的功德大呢?原因是“以诸如来尊重法故”。因为一切的佛,都是尊
重佛法的,那么,我们更要尊重法。法,在佛法里的地位是最高的,佛是由法而
出生的。因为有了法,佛体验到了法,证到了法,所以才成佛。佛从哪里来的?
佛从依法修行中来。如果我们行菩萨道,能够依法修行,依法度众生,这种供养
才是真正供养如来。反过来说,你光是用好东西去供佛,这种供养永远不会是最
好的供养,真正的供养是法而不是物。那么,以后是不是不用给佛上供了?也不
是,供还是要上的。前面刚说过,上供可以培植福德,同时也可以克服我们的悭
贪、吝啬、小气,上供也是修行的一个方面。
“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
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段内容跟前面一样,不管是修财供养也好,修法供养
也好,真正的供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长时间的,尽未来际的。
第六章 忏悔业障愿
【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
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
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
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
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困扰人生的重要因素
这是普贤的第四大愿:“忏悔业障”。忏悔在修学佛法中非常重要,因为无
始以来由于无明和贪嗔痴的原因,使我们造下了种种的罪业,这些罪业招感的果
报,造成我们修行的障碍。我们要忏悔的障碍有三种:一是烦恼障,二是业障,
三是报障。
(1)烦恼障,主要包括贪心、嗔恨心、愚痴、我慢、嫉妒……这些烦恼阻
碍我们去修行。因为有贪心,使人造罪业。贪心使人不得安宁。你要打坐,因为
贪心,所以总想着贪著的东西:有时想着哪笔钱还没有赚,想要的哪样东西,还
没有搞到手,所追求的某件事还没有实现……所以贪心影响修行。嗔是记恨心,
一个人记恨心重也很难修行。假如你跟人家吵架之后,时时处在一种记恨、无明
火、想报复的心理状态中,打坐时,你能坐得下去吗?坐不下去的。因为内心有
烦恼,不平静。愚痴,就是没有智慧,不明白事理,这也是修行的一种大障碍。
比如说,有人听佛法怎么也听不懂,看经教怎么也看不进去,根机太钝,这种人
也是很难修行的。懈怠是懒惰,或者说是放纵自己,打坐时,瞌睡来了,腿有点
麻了、酸了,就想,睡觉算了,明天再修吧!还有的人放纵自己,克制力差,经
不起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刺激,见别人玩得开心,就放纵自己,不分时间地看电视、
电影,跳舞,天天搓麻将。时间长了,就养成一种习惯,想改也改不了。搓麻将,
搓上隐了,听见搓麻将的声音,心里就慌,就想坐下搓几圈,赢了还想再赢一点
才肯下来,输了又想再多搓几圈,想把本钱捞回来,是不是?搓习惯了,一天不
打,就感到空虚、难受、坐立不安。所以,学佛的人,不能随便放纵自己,要把
心收回来,不去执著那些对我们修行没有利益的事情,这样的话,打坐、念佛的
时候,妄念就会减少。
(2)业障。在佛教理论中,业,是极为重要的核心概念。业,是梵语羯摩
的意译,从身口意产生。身业,指人的行为或行动;口业,指人的语言表达;意
业,指人的思想、意志或心理活动。从身口意发生各种业之后,业力会折射成影
子,变成一种潜在的力量,影响着未来生命的发展。
我们无始以来,做下许多不应该做的事,造下了许多业力。我想打坐,但是
身体有病,患有腰腿痛疼的毛病,经常卧床不起,三天两头往医院跑,这是业障。
有的人,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想修行,但没有时间,为了谋生,一天到晚,拼命
地挣钱养家糊口,这也是修行的业障。业障就是障碍。有的人,经济条件好,人
又十分聪明,但他不信佛法,或者生在闻不到佛法的地方,根本不知道世间上有
佛法的存在,永远也闻不到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的名号,永远没有机会接触佛
法,永远没有机会接受佛法的沐浴、洗礼,接受佛光的普照。全世界五十几亿人
口中,能够闻到佛法的人,并不是很多。我们今天有机会听闻佛法,有机会修学
佛法,应该珍惜时间、生命,加倍珍惜佛法!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时间在翻着
生命的日历,我们要认真对待,珍惜闻到佛法这份福报!
为什么有的人能闻到佛法,有的人闻不到佛法呢?这就是业力、业障的缘故。
比如你想出家修行,但你是家里唯一的儿女,父母不同意你出家,你不听,父母
在你面前要死要活,你一定要走,他就上吊,看你往哪儿走?这个家你就出不成
了。这是业障。但是也有很多父母送子出家修行。像我吧!从小就生在一个信仰
佛教的家庭里,十几岁就出家了,一点障碍也没有。我不知不觉地来到这个世界
上,我来到这个世界,好像就是为了出家。还没有认识佛法,我就出家了。出家
时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出家?反正那时候就出家了。起先也不知道出家的好处;
后来学了佛,才知道佛法原来是这么好。
我们在学修佛法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任何障碍,不要埋怨或责怪客观环境和
其他人。我们要反观自己,想到障碍的出现是自己过去造下的业障,在佛陀面前
诚心忏悔。修行碰到人和环境对自己不利时,应这样去想,不是别人的错,而是
自己业力的错;不是环境不好,而是自己的业力不好。必需甘心地去承受,然后
想方设法改善它。
(3)报障,因为一个人有了烦恼,就会造下种种的罪业,造了罪业之后,
就要受到报应。因为造下的罪业,就像种子一样,种在自己的生命里,时候到了,
就要受到报应。也许有人会说,我看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干了许多坏事,为什
么还活得好好的?;有的人做了许多好事,为什么他处处都不得意呢?你们说说
这是为什么呀?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没到。你看农民春天把种子播到地里,到了
秋天才能收获。所以,干的坏事好事不是马上就有结果,要等待因缘。
业与果报
佛教的因果报应,强调因缘。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缘是事物发展的外
在条件。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把稻种放在仓库里,种子能开花、抽穗、结果吗?
不能。这些种子,必须有适合它生存的条件,它才有生命。如果离开了阳光、土
壤、水分、气温、肥料、人工管理等这些条件,它就不能开花、结果。因果报应
也是一样,做了好事,做了坏事,没有得到报应,这是因为外在条件、内在因缘
还没成熟;条件成熟了,迟早是要报应的。报应在佛教里有几种情况:有现报,
现在就受报;有生报,来生才能报应,我们看不见;后报,可能要几十、几百、
几千甚至几万生才能受报;还有不定报,受报没有一定的时间。
业,又有定业和不定业。定业,是必然要受报的;不定业,是说这种报应没
有一定,可能受报,也可能不受。我们怎样去区分定业和不定业呢?所谓定业,
是我们故意存心造下的业。例如某人,蓄意谋杀一个人,这种业就是定业;相反,
一个人无意间踩死一只蚂蚁或虫子,虽然伤害了一条性命,但不是故意的,不是
有心要杀死它们,这种业就叫不定业。这种情况以后可能会受报,也可能不会遭
受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