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月,僧人要做一次这样的忏悔,这种忏悔叫作法忏。

  第二种叫取相忏。通过拜忏,如拜水忏、拜梁皇忏的形式,之后,你的心才
能清净、安乐、轻松。不然,心里老是有一种负担。罪业的包袱没有放下,心情
就会沉重。现在社会上有的人,把古代祖师制定流传下来的忏法,拿去替别人忏
悔,利用这种方法赚钱,若是古代祖师看见一定要痛哭流涕。其实,忏悔本身是
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我也念三昧水忏,经常把这种忏悔作为自己的功课去诵,
每次念的时候,还是有感应的,觉得自己无始以来真是造下不少的罪业,忏悔之
后,感觉特别的好,轻松很多。

  第三种叫实相忏。观罪业本空,罪业也是因缘所生,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
罪;但是不要以为观罪业本空,我造罪业多少也无所谓,反正罪是空的,我可以
继续造罪,但是果报是空还是不空呢?肚子饿了,还要吃饭;肚子痛了,难受的
是你,不是别人。实相忏从观空着手,是一种很高的修忏悔的方法,不是一般人
能够做到的。如果能体会罪业的实相本空,我也本空,罪也是空,造下的罪业也
就消失了。但是一般人的思想境界达不到,所以还是从作法忏、取相忏下手。所
谓“诚心忏悔,后不复造”,诚心忏悔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业,以后永远不再造
恶业。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要永远持戒,守住在清净戒律的一切功德上。佛教
对一般归依弟子要求持五戒十善。具足戒的条件和要求就更高,比丘有二百五十
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五戒十善对在家佛子来讲非常重要。修学佛法首
先就从持戒下手,通过持戒,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去做,哪一些事情不应该做。通
过持戒分清善恶,去恶从善,用戒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我们的人格趋向完善。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
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这段话告诉我们,忏悔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要不断地忏悔,尽未来
地忏悔。众生的业、烦恼不会穷尽,所以我的忏悔也不会穷尽。忏悔的念头一个
接着一个,永远没有间断。用身口意清净的三业,不知疲倦,至诚恳切地修忏悔。
  
  要记住,在我们的修行中,要经常忏悔,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清净的人格,
才能使你在修学佛法上有所成就。


第七章 随喜功德愿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
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
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
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
及般涅盘,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
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
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
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
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随喜、不嫉妒

  第五大愿:“随喜功德”。随,跟随、依顺、不违背的意思;喜,欢喜、不
恨、不讨厌的意思。什么叫随喜功德呢?凡是别人得到利益,或做了好事,不论
大小,不管是看见的,或是听到的,哪怕一丝一毫,如像是自己跟随他人同做一
样,表示由衷的欢喜、赞叹。比如看到别人给希望工程、给寺庙捐献了一万块钱,
虽然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捐献,但是你从内心为他人的这种行为表示赞叹,感到高
兴、欢喜;即使你没有出一分钱,但是你所得到的功德,跟这个人所得到功德是
一样大的。随喜功德,成本非常低,效益非常大,是十分廉价的。

  有人说,这种功德划得来,反正我又没花一分钱,只是高兴一下,这有什么
难的?其实,事情并非这样简单。对于一个嫉妒心比较重的人来说,恐怕难以做
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通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如两家人,在两对门各自开了
饭馆,看到对门顾客多,生意兴隆,一天到晚进出顾客量大,自己这边的生意十
分清淡,一天到晚守在那里,自然会生起嫉妒,巴不得这个饭店早一天搬走,或
是把他的厨师夺过来。还有的人,自己生得矮小,皮肤又黑,天生一副不引人注
目的容貌,老大不小了还找不到女朋友,一次恋爱也没谈过。相反,对门邻居家
的小伙子,高大魁梧,长得英俊,一表人才,那些漂亮的姑娘们,成天围绕在他
的身边转来转去,有说有笑。那你说,这个人会为别人高兴吗?我看,很难做到,
是不是?所以嫉妒心是修学随喜功德最大的障碍。

  对于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来讲,要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好
事,或取得的成就,我们要表示由衷的欢喜,不要说风凉话去打击别人做好事的
积极性,要说赞叹语,使人家高兴。别人有钱,出一万元修庙、架桥、铺路什么
的,你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出上十元、五元表示随喜。我们要学会一种随喜的心
态,要修学随喜功德。

以佛陀为榜样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修随喜的功德,
首先对佛、菩萨的善行和一切功德表示随喜,诸佛如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诸佛
如来,不是一佛、二佛,而是整个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他们所做
的一切善事和功德,都是我们修学随喜的对象。诸佛菩萨到底有哪些功德呢?普
贤菩萨告诉了我们:“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
诸佛如来之所以成佛,是从最初发心开始修成的。佛陀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
普通人经过修行而成佛的。

  佛教里有这样的一句话:“没有天生的释迦,也没有自然的弥勒。”释迦牟
尼佛不是生下来就是佛,弥勒菩萨也不是平白无故地就成为菩萨。佛祖释迦牟尼,
原先是跟我们一样的凡人。他的父亲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
他是他们的太子。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十说:他的母亲回娘家,
路过兰毗尼园,手攀无忧树枝休息时,忽然从右肋生下了他。长大后,像凡人一
样娶妻生子,过着世俗生活。从有关史籍上可以知道,他在修道中遍访了当时印
度著名的宗教师,最后才摸索出一条解脱人生痛苦的大道。释迦牟尼这个名字,
也是后世佛教徒对他的尊称。释迦指释迦族,牟尼是圣者或贤人的意思。合起来
的意思是“释迦族中的圣者”。他的真名叫悉达多。

  悉达多太子早年的生活很幸福美满,拥有权力、财富。在他十七岁那年,娶
了美丽的耶输陀罗公主为妻。耶输陀罗是邻国天臂城主善觉王的长女,窈窕的姿
态,秀美的娇容,像初春的柳絮。英俊的太子,美貌的公主,就这样结下了美好
的姻缘。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名叫罗睺罗。有一天,悉达多太子突然抛弃了
幸福美满的生活,出家修行去了。关于他出家的年龄,一般资料也不明确。据研
究者考证,有的说十九岁,有的说二十九岁。总之出家时很年轻就是了。也许有
人会问,他既然生活得这样美满幸福,为什么还要出家呢?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这里只介绍一些悉达多修行、证悟的经过。

  悉达多的父母知道他决意出家修行,都十分伤心、难过,想了许多的办法劝
阻,都没能改变他出家的决心。只好悄悄地派了憍陈如等五人跟随他,服侍他,
尽到父母最后的心意。

  太子出家成了沙门,托着瓦制的食钵,一步一步向王舍城走去。到了城郊,
并不急着进城,而是在附近的灵鹫山上找了一个岩洞,作为修道和暂时栖身之地。
后来,他离开那里,四方行脚,寻师访道,在苦行林中苦修六年。这六年的生活
经历,是相当困苦的。经文中说“或日食一麻,或日食一米”,“身形消瘦,有
如枯木”。甚至有一次,在尼莲禅河洗澡,因身体过度虚弱,洗完澡后连爬上河
岸的气力都没有了。对六年的苦修结果,他很不满意,觉得根本没有证悟真理。
最后,他来到尼莲禅河畔的一棵大毕波罗树下。毕波罗树是梵文的音译,汉文佛
经上还将它译为“阿沛多罗树”、“贝多树”、“阿输陀树”等。还有的经文将
它称作广为人知的名字,即“菩提树”。为什么叫它“菩提树”呢?“菩提”是
梵文的音译,意为觉悟、智慧,后来专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因为释迦牟尼在这
棵树下证得菩提,觉悟真理。此树沾圣人之光,被称为“菩提树”,原来的树名
在中国反而鲜为人知。

  菩提树是一种热带的常绿乔木,树干呈黄白色,异常的高大粗壮;树叶是椭
圆形的,叶片非常阔大;树籽坚硬圆润,可作念珠。悉达多在这棵树下铺上一束
软草,敷上座具作为坐垫,然后盘腿坐下来,即“结跏趺坐”。并立下大誓愿说:
“不成正觉,不起此座!”由此静静地进入了悟道的沉思。

  悉达多在菩提树下究竟坐了多长时间才悟道呢?经典上说法不一,有的说七
天七夜,有的说四十九天。最后一天的凌晨,他突然抬头望见天上的启明星,顿
时大彻大悟。这就是佛经上常说的:“释迦尊者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从此,
觉悟后的太子,被人们尊称为“佛陀”,也就是“觉者”。

  佛陀觉悟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