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岩录讲座-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成佛; 广度众生! ”深深种下这颗菩提心种; 就永远不会消失; 生生世世能起大作用; 此所谓愿力不可思议也。故见性后虽习气最深厚的人; 也不过七生天上; 七返人间; 生死就完了。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宿愿; 应随顺各人的根性来修法; 而不能一刀切。因此; 如果你不怕生死; 可以在业海里滚; 出生入死; 自利利他。假如惧怕; 就求生极乐世界。佛就不同根性的众生说不同的法; 没有定法。各随志愿修与自己相应的法而不用勉强。
    圆悟勤最后垂示道: 
    “道个佛字; 拖泥带水; 道个禅字; 满面惭惶。久参之士; 不待言之; 后学初机; 直须究取。”
    说一个佛字; 已经污染了; 因为它是一法不立、一丝不挂的; 哪有佛菩萨的名字。所以在禅堂内道个佛字; 要挑三担水打扫禅堂。说一个禅字也就为禅所缚; 本来面目清虚廓彻、无得无失; 哪有这些闲名。你如有所得; 有个禅在; 那你该满脸惭惶才是。为什么? 因为你还没有真正空净; 还有一物当前; 不能与道相应。真正到家的人整日如痴如呆; 没有佛; 没有禅; 连个没有也没有; 只是饥来吃饭困来眠。如果还有一个佛、禅在; 就必须把它打扫干净; 方为绝学无为闲道人。佛既不可得; 禅也无有; 还有什么过去、现在、未来与东方、南方、西方、北方? 真正彻悟空净了; 时间与空间皆是虚语。我们前次谈到一个公案; 一个说行道中有佛最亲切; 一个说无佛最亲切。其实; 有佛无佛都不对; 还著在佛之有无间; 不无落处。如果你有个念头: “我修禅; 证道; 打开本来见到自性了”; 那你该多么羞惭、无地自容啊! 
    “久参之士; 不待言之; 后学初机; 直须究取。”
    久参之士是指修禅已经很久; 本性打开来; 保任到家的人。他们大事已毕; 哪要我们多嘴饶舌? 然而刚刚进门的后学初机; 未曾见道; 就须要真参实究; 努力用功精勤取证了。参究什么呢? 请看下面的公案。
    赵州示众云: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才有语言是拣择; 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 是汝还护惜也无? ”
    一日赵州上堂开示大众说: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这二句是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中开头语。《信心铭》云: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这就毫无遮掩明白地告诉我们; 要证悟至高无上的大道没有什么难处; 只要我们在日常动用中不去分别挑选; 不要爱憎取舍; 直心而应; 无所住著; 大道就在目前了。赵州和尚寻常用这二句开示大众; 指示大家直下见道。由此看来; 学道很便当; 没有难处。只要我们勇于牺牲世间的虚名假利; 放舍贪恋幻境的旧习; 当下脱体现成。因为我们本来是佛; 只为迷于色相; 恋着尘境; 掩盖了本性的光明与神用而沦为凡夫; 所以不须用力寻取; 更不要向外追求。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苦不自知; 向前趣境; 造业受报; 枉受六道轮回生死之苦; 宁不冤屈? 假如我们在日用中; 不去拣择分别; 也不爱憎取舍; 一切贪恋执著的心都放下; 随缘穿衣; 任运吃饭; 心里空荡荡的; 净裸裸的; 一法也不立; 那你就是一尊活佛。所以说; 修道没有难处。
    修道既如是容易; 为什么大家又说难呢? 盖难在不肯放也! 大家假如肯放; 个个都是现现成成的佛; 不用向外求取。一般俗人; 自不待论; 而广大学佛参禅的人; 又迷于神通妙用而不自知。其实; 我们知道冷; 知道暖; 知道饿; 知道饱; 知道长; 知道短; 就是现成的神通妙用; 不须另外别求。假如这不是真心的神用; 上面说过; 你一息不来; 还能动用自如吗? 盖所谓神者; 妙用无边; 通者; 无有阻碍。我们的灵妙真心无所不能; 无可阻隔; 故谓之神通。而现在有所局限者; 因旧习未尽; 如乌云遮日; 光芒不能大放。一俟习染销除; 乌云散尽; 光芒自然大放; 神用自然全张。故我们用功的诀窍; 就在一切放下; 无所住著。因此僧璨大师开头就说: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假如我们时时刻刻把这二句话八个字蕴育在胸中; 处处提高警惕; 不事分别取舍; 成道就无难了。反之; 如果畏难不前; 或别求玄妙; 就难上加难了。庞居士讲: “难、难、难; 十担麻油树上摊! ”盖形容不知诀窍修道之难和不肯死心塌地勇猛精进也。庞婆接云: “易、易、易; 百草头上西来意。”一切事事物物都是真心妙用; 现现成成; 俯拾即是; 容易得很; 有什么难处? 
    修道就是闹革命; 是革自己的命; 不是革他人的命。要把自己执著物欲的命革掉。王阳明先生说“格物致知”; 就是格除物欲之私而致良知——显发真心。学道人之所以不肯革自己的命; 袒护执著心; 关键在于放不下。你执住不放; 保得住吗? 人总是要死的; 现在不放; 最后还是要放下。与其最后舍不得放而不得不放; 做个守财鬼; 倒不如聪明些当下一切放下; 做个超脱生死的道人了。更有愚痴透顶的人把生前的爱物存放在棺材里; 这有何用; 能带走吗? 徒然引起宵小觊觎财物、掘坟盗墓的盗窃丑行而已。这些愚痴的举动; 说来真令人可悲可笑。我们现在应有智慧; 及早一切放下; 乐得逍遥自在; 何必自寻烦恼; 粘著不下; 而落个六道轮回、生死不了的冤鬼呢? 
    赵州和尚接下来说: “才有语言是拣择; 是明白。”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们说话; 不是说长道短; 便是分是分非。有些老太太一边念佛; 一边说媳妇怎么坏; 女儿怎么好; 此固不足论。就是我们修心地法门的人; 也同样在辩论; 这个法好; 那个法不好; 某某人开悟了; 某某人还未开悟。这不也是无事生非在拣择吗? 其实法法平等; 无有高下; 都是好的。而所谓不好; 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如吃药; 病不同; 应吃不同的药; 不能千篇一律; 只修一种法。一切众生本具佛性; 只要好好修法; 皆能开悟。不可拣择或住在什么境界上; 如见光、见佛; 或似有一物在前; 推也推不开; 离也离不去等等。这些境界; 不管怎么好; 都是假相; 总是阴境; 不可著取。真境界是无境界的境界; 落个无境界; 还是拣择住著。真正证道的人是无境界可得; 无话可说的。
    古德云: “举心便错; 动念即乖! ”又云: “凡有言说; 俱无实意。”现在所说的都是事不获已落二落三之言。所以赵州和尚说“才有语言是拣择”也。
    那么; 明白又有什么不好? 也要否定呢? 世人所谓的明白; 不过是世智辩聪; 耍耍小聪明而已。这些都是后天的; 随境界转的意识分别; 而非先天的般若大智。搞小聪明; 就世法说来; 也非好事。郑板桥不是有句名言“难得糊涂”吗? 就是教人不要逞聪明; 争强好胜; 须耐气让人; 以免惹是招非。对修行人说来搞小聪明; 更是大忌。因为一搞小聪明; 便不能死心塌地地老实修行; 而想搞花招; 找窍门; 虚应故事了; 甚至于未得谓得; 不是谓是; 从而葬送了自己悟道的光明前程。修行人用功多年而不能证道的; 毛病即在于此。
    复次; 世智愈聪; 知道得愈多愈坏。因为知见一多; 意识分别就更甚; 法见也随之更浓而不易除。即使将来能除人我执; 因所知障之故; 法我执也除不了。故净土宗也说; 惟大智大愚的人; 念佛可以成功; 原因即在于此。
    昔孔子问道于老子; 老子说: “掊击尔智! ”不也是教孔子放舍世智辩聪; 才可以入道吗? 所以要入道; 一定要否定“明白”; 心中放教空荡荡底; 般若大智才能生起。修心到家的人; 不与世争; 镇日如痴如呆; 哪会说长道短; 故大师说: “老僧不在明白里。”
    大师这句话; 是老婆心切; 不惜拖泥带水痛切为人处。所语“明白”也不立; 看似剿绝干净; 无有丝毫粘染; 但一有言说; 便有落处。说个不在“明白”里; 正有“明白”在。假如真的没有“明白”; 说什么在与不在? 
    《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 一般说;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别称。但《心经》是教导学人用心地法门功夫的; 不是专指哪一位菩萨; 而是泛指用观心法门证道的大菩萨) 。“观”就是观照; “自”是自性; 不是色身; “在”是要住本位。这是说起初用功要时时处处观照自己的本性; 要住本位而不移; 功夫渐熟; “观”不要了; “自”在本位不动摇; 更进一步; “自”也不要了; 自他合为一体; “自”自然化去; 最后; 功夫转深; 化一为○; 无在无不在; “在”也无处立脚了。今大师说“不在明白里”; 正是有在处; 漏逗不少。圆悟着语云: “贼身已露! ”良有以也。
    因此语有空处; 已启问难之机; 后面这句“是汝还护惜也无? ”就更全身委地了。六祖云: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既无有一物; 护惜个什么? 今教人护惜; 岂不着在物上; 不更遭人检点吗? 故圆悟着语云: “败也; 正好与一拶! ”老和尚岂不自知? 难道是失于检点; 自讨苦吃吗? 非也; 大宗师纵横自在; 收放自如; 不怕虎口里横身; 送给你咬; 自有临危解脱之方; 绝处逢生之机。不然; 说什么神通广大、妙用无边呢? 请看下文; 自见分晓。
    时有僧出; 问云: “既不在明白里; 护惜个什么? ”
果然; 问罪之师来了。捏住你胳膊; 看你往哪里走? 用功人既然到了净裸裸、赤洒洒; 一无所“知”的地步; 还保个什么? 又惜个什么呢? 这对一般人说来; 是无法回避、无言可对的。但到大宗师手里; 自有转身吐气之能; 化险为夷之功。
州云: “我亦不知。”
妙哉! 看似已到绝处; 却又退步阔宏。圆悟着语云: “倒退三千! ”是褒; 是贬; 诸仁还知么? 你们听了; 休错认老和尚这下完了; 被这僧问倒了; 连圆悟也说倒退三千; 大概是甘拜下风; 不得不自供“我亦不知”了。那你们就被赵州和圆悟瞒了。他说的不知; 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