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从一叠迁流演变至三叠。第一叠以世涉方,三世四方,三四演变为十二。第二叠以方涉世,每方各有十世,十个十二就成一百二十。第三叠以世涉方,每世各有十方,十个一百二十就成一千二百的数目。总计从始至终,众生之六种根性,既然都是周遍身心,而身心已和世界互相牵涉,那么六种的根性,亦就具有一千二百功能。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

 

你又应当在这些作用中间,决定它们的优劣本能,例如眼睛看见的本能,只可以看见前面,不能看到后面。前方完全明白,但后方则完全看不见(这是指肉眼,得天眼通则前后左右都可看见)。又再旁观左右,也只能看到三分之二,故统论它所作的功德,并不完全。只能算得三分功能,一分却没有功德。所以知道眼睛只有八百功德,这是劣根。

 

现在讲六根的功能,为下文选择圆通的前奏。

 

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耳根听声的本能,没有障碍,可以周遍一切处所,十方所发的声音,完全没有遗漏。声音一动,无论远近,都可以听见,而寂静的时候,闻性更无边际。所以就知道耳的功能最圆满,能具足一千二百功德,是优根。

 

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

 

鼻根嗅闻的本能,可以使出入的气息流通,但中间交接的时候,就会稍为停住,功用不太圆满,所以测验鼻根,三分缺一,只是八百功德,是劣根。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舌根虽具有二种功能,但佛舍尝味而取言说。舌根能宣扬所有世间或出世间,一切知识和理论。虽然言语方面,有区域的分别,好像达摩祖师初到中国的时候,语言不通,没有人跟他学佛法,所以跑到洛阳,嵩山上,面壁而坐,这就是方言不同,亦因机缘未熟的缘故。但演说道理,则无究无尽,有时一言一偈,可以说出无边的妙理,所以当知舌的功能最圆满,具足一千二百功德,是胜根。

 

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

 

犹如身体感觉的本能,知道是违情之触,即自己不喜欢,不愿意的。或是顺情之触,即自己喜欢而乐意的。但要和外物相接触合,才能感觉到。一离开外物,便不知道。所以离只可算作一分功德,合则有双分功德。现在测验身根功能,三分缺一,只得八百功德,是劣根。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最后说到意根,意是意念分别,是第六意识。它的功能虽是默不出声,但心里完全明白,并且能容纳包含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各种事物。它的思惟能力,则无论圣人或凡夫,清净法或染污法,都可以包容,都可以尽它的涯量边际来容纳,所以意根的功能很圆满,能具足一千二百功德。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

 

阿难,你现在不愿顺生死流转,而想求逆流功夫,就应该返本穷源,寻求生死流之根源,才能得到不生灭的果位。

 

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

 

欲求不生灭果,当依不生灭因。六根之性是不生灭,但有优劣之分,所以你应当先选拣检验,这六受用根,哪一种是离知?哪一种是合知?鼻、舌和身三根是要合才能知道。眼、耳和意三根则离开亦能知道。合知比较难修,离知比较易入。再考验谁是浅显易明?谁是深隐难测?意根是深隐难测,眼耳比较浅显易入。再看哪一种是圆通?哪一种是不圆通?眼具八百功能,故不圆通。耳具千二百功德,当然最圆通。如来已暗示耳根最圆通,但不说出,要阿难自己体验选择,作为入门之道。

 

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如果你能在这六根中,明白哪一根是最圆通,依它修持,把无始以来交织妄业之流,扭转过来,做逆流的工夫。顺著不生灭的圆通根来修,犹如顺水扬帆,和那些不圆通之根,比较起来,迟速几有一日和一劫之不同。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

 

我已经完全明显开示给你知道,这六湛圆明的根性,本来所具足的功能数量,由你自己仔细去选择,哪一种和你最相应,最适合的,我就会和你再详细解说,令你对这根,能次第解结,渐次深入,得到进步。

 

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

 

十方如来,在这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一一依次修行,头头是道,都能得到无上菩提,并无优劣之分。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

 

但是阿难,你的根性下劣,不是优秀分子,故不能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得到圆融自在之智慧。故我要为你说明,诸根之优劣深浅,使你选择后,能做逆流工夫,一门深入。

 

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只要你能够一根深入,入到极点,妄尽真存,达到一真无妄之境界。这就是一根得以还源,其他六根,亦同时得到清净。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阿难听佛说后,还未真正明白,故再问佛怎样才叫深入一门?入哪一门呢?就能六根同时得到清净?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

 

佛告阿难,你现在已得初果须陀洹,即入流,入圣人之法性流,逆凡夫之六尘流。金刚经说得很清楚,初果须陀洹,名为入流,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亦已灭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和众生世界,见道位中我执分别之惑,即已断了见惑八十八使。但思惑八十一品还未断,故还未能逆分段生死之流。所以还未知道六根里,多生多劫,无始以来所积下来的虚妄习气,即我执俱生之思惑。这种积习不容易除,是要经过亲修,才能断得。何况此中还有分别法执,俱生法执和尘沙无明,生住异灭,分别头数呢!生住异灭即四相无明:在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中之业相、见相、境界相,及六粗相中之智相、相续相为住相。以执取相,计名字相为异相。以起业相,业系苦相为灭相。在这四相无明中,分别起来还各有四相,所以头绪纷繁,数量是无穷无尽的。

 

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

 

你现在暂且观察,你的六受用根是一呢?还是六呢?阿难如果说是属于一体,既然是一体,为何耳不能看见?眼不能听闻?头不会走路?足不会说话?如果说一体,则应该能互用才对啊!

 

昨天来的那位自命名为“祖师”的美国人,大言不惭。我说他是口头禅,他答是脚头禅,简直不知说什么?他还以为答得很巧妙!真是可怜!

 

究竟耳是否能见东西?会的。眼是否能听东西?会的。这叫做六根互用。阿难只证初果还未达到这境界。(有人说:经典都没有这样说,简直不知法师说什么?)经典上没有的东西多著呢!经典上黑的是字,白的是纸,所说的道理如果跟这跑,那就跟死东西跑,而不是跟活东西跑!要想了生死,一定要用不生灭心来修道。经典是有生灭,将来最先灭便是楞严经,所以我最喜欢讲楞严经,让多些人明白楞严经,此经便不容易消灭。

 

到四果阿罗汉,才能六根互用。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要修到归回一精明,便能互用无碍。你们要想六根互用,便要下苦功,多用功参禅,不怕腰痛腿痛,不要自暴自弃,以为自己做不到,因为谁都可证果成佛的。

 

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

 

假若说六根决定是六个,彼此就应该不相联系。那么我现在在大会中给你宣扬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你的六根,不晓得是用哪一根来接受?阿难不假思索,冒冒失失地就答:“我用耳根来听啊!”佛说:“你的耳朵听到佛法,就应该是它自己听到,不关你和身和口。但现在为什么用口来问道理,身体又生起恭敬来承受法言呢?能这样合作,显然是六根都互相关联的。”

 

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

 

所以应该知道,不是一个而是六个,也不是六个而是一个,绝对不能说:六根本来是一个,或本来是六个啊!

 

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

 

阿难!你应该知道,这六根不是一,亦不是六。因为从无始以来,依真起妄,起惑造业,颠颠倒倒,再依业受报,故沦落于苦海中,不断地生死交替。既然有生,故在圆融妙湛自性中,幻出六根来。于本来非一非六的一精明体,生出一和六的虚妄分别。你虽已证初果须陀洹,不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