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

 

身根和触尘,原本是没有内外对立之处所。触与身和合,即是身根之本来体性。触与身离开,即是虚空相而已。

 

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则汝识生。从谁立界。

 

内之身根和外之触尘,假若不成立,则中间所生之身识,又从何处而得安立?中间所生之身识若不成立,则内外根尘之性亦都成空。那么你的身识生起,又从何处建立触识界呢?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因此应知,身根和触尘,互相为缘而生身识界,都是虚妄。身根、触尘及身识界三者,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

 

(六)现在说意法识界。阿难!又你已明白,意根和法尘互相为缘,其中便生意识,此识是因意所生,以意为界,还是因法所生,以法为界。

 

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

 

如果你的意识,单因意根而生,则必定有个所思的法尘,才能发挥你的意思。若无所思之法尘,则能思之意根,亦无从生起。因意根既离开攀缘法尘,则意根亦就无形无影,如何能生意识?那就是说,如果根尘都不存在,则意识将有什么作用呢?

 

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

 

又你的第六分别意识,和第七思量识之意识心,同是有了别的性能。试问第六识与第七识是同呢?还是不同呢?如果是同,那么识心就是意根。为什么这个识心,又为意根所生?

 

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

 

如果识心和意根,两不相同,则一定同于无知之外尘。既同尘就无所识,不能和意根同类,亦不能叫作意生之识。若有所识知,则意根与识,同有了别性,怎可以分出此是意根了别性?这是意识了别性,是同是异,根识二性都分不清楚,怎能于中立起意识界呢?

 

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

 

如果说意是缘法生,则世间一切诸法,都离不开色、声、香、味、触之五尘。你且看看,色法、声法、香法、味法和触法,都是相状分明,以五尘对五根,各有所对,但都不是意根所摄之法。意根所缘的是法尘,只是前五尘的影子,五尘的实法,绝不会走入意根里面。

 

汝识决定依于法生。今汝谛观。法法何状。

 

如果你的识心,是决定依于法尘而生,既有所生,必有形状。你现在可详细观察,法尘之法,究竟作何形状呢?

 

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

 

若法尘离开前五尘,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诸形相,它是没有自体的。好像影离形,终无所得。

 

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

 

法尘生,则与色空五尘一同生,如形生影生。法尘灭则与色空五尘同灭,如形灭影灭。所因的法尘既无自体,因它所生而有的意识,又作何形状呢?既然能生之法尘,没有形状,则意识界怎可以因法尘而得建立?

 

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因此应当知道,意缘法,生出意识界,都是虚幻相。则意根和法尘以及意识界三者,都是虚妄,既不是因缘生,亦非自然性,而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表现。

 

佛以前所说之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权巧方便法门。阿难以先入为主,不舍得放下,又不敢摈弃,现在见佛陀把以前所说的道理,完全推翻不承认,岂不自相矛盾?因此不明白,便生出种种怀疑,左问右问。故佛告诉他说:以前所说的法,是暂时的,不实际的。只是权巧方便,用因缘正理,来破外道邪说,而不是大乘了义。现在才是中道了义,第一义谛,楞严大定,修证了义。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阿难向佛说:世尊,您时常说,因缘和合便生世上种种变化。一切世间就是有情世界及器世界,亦即所有身、心世界,种种变化,千差万别,无不从地、水、火、风四大假和合而发生。

 

我们的身体,坚质属地,暖热属火,流质属水,呼吸属风。生的时候由自己支配,死的时候则四大分开,坚还地,热还火,流质还水,呼吸还空,各有所还,没有实体。若不明白还要为这个假躯壳做事,每天奔奔波波,颠颠倒倒,究竟为什么?有何意义?自己亦不知道,认不清楚,真心已给假身做奴役,在死物上用功夫,而不在活物上用功。什么是死物?就是我们这个身体,虽然是生存,但真性埋没,亦就等于死。什么是活物?就是我们的真性,现在虽然看不见,但它是永远存在。我们天真活泼本有的自性,不认识便反为假形骸所支配,要食好东西,要穿好衣服。我现在告诉你们,承认不承认,那是你们的事。什么是身体,好饮酒的人,这身体便是酒囊,好饱食就是饭桶,好穿美丽衣服就是衣架。有什么可爱惜呢?把它看得这样重要,放不下看不破,但到死时,四大分散。这时,看不破亦要看破,死是不会等你的。

 

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阿难执著心太重,亦可能先入为主,老是执著以前权教义理,所以还有疑惑再问世尊:为什么缘故,如来要将因缘和自然二者都摈弃?惟望如来哀悯,再开示我等及一切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的道理。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

 

这时候世尊便告诉阿难说:昔日的权教,乃为小乘者所说。汝为邪术所迷后,已厌弃小乘法,回小向大,发心要求无上觉道妙法。故我现在随你所求,开示大乘妙法第一义谛。

 

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

 

其实佛已重复告诉阿难,破识显见,直指真心。真心即第一义谛,真如实相无戏论法。为何你又将小乘,世间戏论不实在之因缘和自然法,求自缠自缚,不肯放舍?

 

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所以你虽博学多闻,记忆力强,听了很多佛法,但好像懂药的人,只熟读药名,而不十分了解。故一有真药现前时,,就不能分别是真,反生怀疑心。好像我说第一义谛,实相道理,你却不能明白,反生疑问,这真是最可怜悯的。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你现在注意审谛地听,我当为你详细分别开示,亦令当来(我们现在就是佛说法时的当来众)修大乘者,明白实相的道理。实相是新名词,阿难不懂,故聚精凝神,静听佛开示。

 

实相即第一义谛,亦即如来藏妙真如性,亦即我人之真性,实相有三:

 

(一)无相之实相,无虚妄相,一真平等实相,即空如来藏;

 

(二)无不相之实相,并非无相,只是随缘现一切相,即不空如来藏。

 

(三)无相无不相之实相,即空不空如来藏,亦就是说妙有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

 

阿难!照你所说:地、水、火、风的四大和合起来,才发生有情世界及器世界种种变化。

 

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

 

阿难!但四大之性,亦有非和合,非不和合的。好像那些大的体性,本来是不和合的,就不能和其他三大相和合,如虚空一样,不能和诸色相混合在一起。

 

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假若四大的体性是可以和合在一起,那就该跟其他三大,同变易,同迁化,由始而终,由终而始,互相成就。从生至灭,既灭又生,相续不断,这是属于器世间。因生有死,死了又生,历世互相成就,生而复死,死而再生,前后相续不断,这是属于情世界。故知内外四大都是变化相,如旋转火轮一样,没有停息。

 

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阿难!其实四大之性,亦即真如自性,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就和水结成冰,冰消还成为水一样。它的流动之相虽有变迁,但它的润湿之性,则全无改变。

 

水对人有用,而不伤害人。但有人说:“水大亦可淹死人”,不错。可是无水亦可渴死人。总之,水是人人所需要,太过当然有害,如饭可治饥,但如食太多,亦会把人胀死。一碗水浇在人头上,不会伤人,但一块冰打在人头上,便会伤人。所以佛经上,用水比菩提,冰喻烦恼。用阳光照之,便可使冰消还为水。我们现在日日参禅,亦如阳光,照破烦恼才可成菩提。

 

现在这个楞严法会,用中文讲经,而用英文翻译,用二种语言说法,故来听经者,无论听懂与不懂,都要存有这几点感谢之心。第一要感谢释迦牟尼佛。佛在数千年前,便说此妙法,来度我们苦恼众生,如黑夜明灯,令我们能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