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鹿。’达多同意,遂共到国王那里,士兵看见,便要把他们杀害,鹿王用人语说:‘勿杀,我们是来见国王请愿的。‘士兵觉得奇怪,鹿能作人语,还要来请愿,于是立即向国王报告。王亦觉奇怪,便立即传见。鹿王跪地请求道:‘大王今日围猎,把我们一齐杀死,一时亦不能吃完这样多肉。时间久了,肉又变坏,太可惜了!不如求王下令解围,我等当每日进贡一鹿。王可每日食鲜味,还可以长久供应不绝,岂不更佳?’王觉得所说很有道理,便批准所请,下令解围。从此每日都有鲜鹿进贡。

 

一日,轮到达多鹿群进贡,可是母鹿身适怀孕,还有一二天便要生产,乃哀求鹿王达多,先派他鹿,候她生产后再往。达多发怒说:‘这是不可以的。轮到谁往便是谁往,你欲后死,但谁又愿先死呢?’那母鹿无法,只得往求释迦鹿王慈悲,先派一鹿,以保全它儿子的生命。释迦鹿王心想,若派他鹿,亦很难开口;若不设法,又不忍母子同死。遂嘱母鹿暂住其鹿群中,自己亲往代替。到国王宫里时,王问:‘你来做什么?’答:‘进贡给王充膳。’王问:‘难道你们两群鹿都没有了,要轮到你来吗?’鹿王说:‘不是的,王每日只食一支,而我们二群鹿,统计所生,每日是不只生一鹿,故数目愈来愈增加。只因这次轮到怀孕的母鹿,快要生产,哀求我成全其子小生命。我因不忍母子同死,故情愿以自身来代替。’王听后大为感动,并下令,从今后不必进贡,即说偈曰:‘汝是鹿头人,我是人头鹿,我从今日后,不食众生肉。’因此遂将鹿群,养于鹿园,禁人加害。该处环景幽美,风水甚好,故有很多人,在该处修行成道,所以又叫仙苑。

 

阿若多五比丘等,阿若多即憍陈如。五比丘:佛初出家时,净饭王派五位大臣,往劝他回宫,不要修道。五大臣中,父族亲戚三人:(一)阿鞞,译作马胜;(二)跋提,译作小贤;(三)拘利,即摩诃男。母族亲戚二人:(一)阿若多,译作最初解,即憍陈如;(二)十力迦叶,译作饮光。共五人,寻到太子后,即劝回宫。太子不肯,还表示不证道,不回国。五人无法,又不敢回复王命,只得随太子至雪山修苦行。后来其中父族三人,受不了苦,中途退出,即往鹿园,学修外道。当时太子每日只食一麦一麻,饿得骨瘦如柴。天女见状,便化作牧羊女来献乳粥。太子食后,身长出肉来。但母族二人,觉得修道人不应该食乳粥,便又离开而去鹿园修道。太子在雪山,六年修苦行,后来便独至菩提树下禅坐,并发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卒于四十九天后,夜睹明星,而成正觉,时为十二月初八。证道后,即往鹿园度五比丘憍陈如,因憍陈如过去劫为歌利王时,曾割截佛四肢,佛反发愿:如将来成佛,即先度他。

 

及汝四众言:和你们四众弟子说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众生,不能成圣果菩提,及证阿罗汉果,都是因为客尘粗细烦恼所耽误。什么是客尘?客就不是主人,形容本来是没有的,只是暂时的,亦即是我们的妄想。见惑、思惑亦是客尘。烦恼即无明,不明白便生烦恼。人就是怪动物,一天到晚都喜欢食烦恼,好好的饭菜不吃,专要吃烦恼。一发脾气,便不能食东西,只将烦恼当饭吃,多么可怜!’

 

因客尘粗细烦恼所障误,所以不能成正果,但你们当时,究竟因何开悟,而得成圣果,可一一向我及大众,说出原因。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那时候憍陈如,即从座起立,向佛说:‘弟子现在在大众中,算是年纪最老,经验最多者,还单独得到解悟的名字。我的名叫最初解,即是最初解悟的人,亦叫解本际,明白本来的意思。我是听世尊说客尘二字,而开悟证果的。’

 

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

 

世尊,譬如旅客,到旅店中,或者住宿或者吃饭。等到食宿完毕后,又要整顿行装,继续前行,并不安住在旅店中,但假若是主人,自然不离开。

 

主人比喻常住真心,旅客比喻客尘妄想——无明、见思二惑。我们本来没有客尘,就如我们本来很干净的,但到外边,被风一吹,尘土满身,回来后如果觉察,用手一拍,尘即消灭,还我清净。这叫做破尘。

 

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这样详细思惟:妄想分别,不能永久存在,所以叫它做客人。法性是常住永久的,所以叫做主人。因此明白不住是客尘的义理。

 

亦可以说,我们的身体如旅店,自性即主人。旅店是暂时的,主人即自性,是永恒的,既知道身体是旅店,是暂时的,就不应该执著。

 

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

 

又如下雨新晴的时候,太阳刚升到天上,阳光射入门缝,从门隙的光线中,但可以看见空中尘埃飞扬的景象。尘质是轻而浮动,可是虚空,依然是寂然不动的。

 

我们的见、思二惑,往还有如尘飞动,微细不能觉察,需日光照射,才能看见。光从门隙射入,喻如得证初果,断八十八种见惑,才得真正智慧,才能觉察思惑。在法性体中,微细起灭,有如尘埃,亦即是有了真正智光,才能明白,尘沙、无明、烦恼是动的,法性寂然如虚空是不动的。

 

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把烦恼,投入汪洋大海,太平洋里,不要当作好东西,不要视作亲人,常随左右。其实烦恼就是魔鬼,你们要找魔鬼,烦恼就是魔鬼,它把你弄得颠颠倒倒,不明真理。讲经就要你们明白,除去无明烦恼,不要越听经,烦恼越多!

 

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像这样思惟,用智慧光,照破无明烦恼,然后悟知,澄然而寂静的便是虚空,摇动不停的便是客尘。尘的意思就是摇动的东西。

 

佛言如是。

 

佛说:‘你所讲的道理是对的。眼的能见性是不动的,只是身境和能缘识心摇动而已。’

 

客尘还有二义,一通一别。别者:如以见惑,不住分别,喻为客,去之犹易。思惑,摇动不停,有如尘,拂之更难。能者:就是烦恼障、所知障,分别俱生。见惑、思惑随境生灭,非真常性,有如客。以二障二惑能染污妙明,扰乱性空,有如尘。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佛恐怕在会之大众,还不能完全了解,真正见性,所以就屈他的五轮指,屈后又开,开后又屈。问阿难说:‘你现在看见什么?’阿难说:‘我见如来,百宝轮掌,在大众前,合后再开,开后再合。’佛手掌中,有千幅轮相,故称轮掌。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佛告诉阿难:‘你看见我的手,在大众中开合,究竟是我手,还是你见,有开有合?’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阿难说:‘世尊的千幅轮相宝手,在大众前开合,是我用眼睛看见,如来的手,自开自合,而不是我的见性,有开有合。’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佛恐阿难还不真正明白,便再追问:‘谁动谁静?’阿难答:‘佛手不停住的开合,而我自己的见性,连静相都没有,何处有动呢?’

 

无住就是动,因静必由动而来。若没有动,根本就没有静,有动然后有静。见性从本以来,就未曾动过,所以说,尚没有静相,哪里有动呢?

 

佛言。如是。

 

佛即印证说:‘是这样的,说得不错!’

 

阿难至此,已全领会,见性是不动的。佛用开合手来比喻一切外境,与见性无干。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则凡一切万事万物,任他起灭分飞,皆与见性无关。若能在动中,观此不动之性,清清楚楚,丝毫不昧,但不为境所转矣。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欲令阿难,再能在自身中,亲见不动之体,就从他的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边。这时阿难,便转头向右望。佛又放一光,在阿难左边,阿难又再转头向左望。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佛问阿难:‘你的头今日为何左右摇动呢?’阿难说:‘我看见如来,放出妙宝金光,来到我左右边,所以我左右观看,头自然就左右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佛问:‘阿难,你看见佛光,左右动头,究竟是你的头来回摇动?还是你的见性,来回摇动?’阿难答:‘世尊,是我的头自己摇动,而我的见性,尚且没有止静的相貌,哪里有摇动呢?’

 

阿难此时,已能于摇动身境之中,分出不动之见性,亦即明白见性,能离外缘而独立。

 

佛言。如是。

 

佛说:‘说得对,你现在已完全明白见性是不动了。不像以前,认贼作子,以妄想为真心。’

 

眼中见性,是湛然圆满,超然独立,与外境、身境,全不相干的。如果能亲自体会,不动摇之定体,这就是奢摩他定,亦即楞严大定。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