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各宗大意唯识宗大意-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相无性,此依遍计所执性所立。相者体相,无性者,无自性。遍计所执之体相不过迷情上所现之妄相,体实非有,譬如空华,性相都无。如深密云,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智周于大乘入道次弟章释之云,遍计无其体相,名相无性。而言相者,衣名假立。非是遍计有体相故,方力为相。即以相无自性为初无性,故重言性。余二准知。

第二生无性,此依依他起性所立。依他起性,为众缘所生法,无自然性,故假说无性,非性全无譬如幻像,非有似有。如深密云,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自然有,(藏本意谓他力故生起,非自性生起,)是故说明生无自性性。次第章释之云,依他不以自然之法而生,名生无性。

第三胜义无性,此依圆成时性所立。真如体胜,故云胜义。此胜义远离前遍计所执我法故假说无性,非性全无,譬如虚空,无相空寂,唯是众色无性所显。如深密云,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藏本此四字属下,意谓此是胜义,而胜义者,即由一切法自性是无之性所显。)亦得名为无自性性,是一切法胜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所显故,由此因缘,名为胜义无自性性。次弟章释之云,真如是无我性,体即胜义而非无性。然因我法二空所显,从彼能显二空为名,亦名无性。深密显扬以净分依他,亦是清净所缘境界,故亦说为胜义无性。识论恐依他胜义无性,滥圆成胜义无性,故颂中但说圆成。

第三节  中道

三性三无性,万有之实相。一切万有上,一一皆有三性三无性二义,是即非有非空之中道。所谓中道者,离有无增减之意。如识论云,远离增减二边,唯识义成,契会中道。述记释之云,言中道者,正智也。理顺正智,故契中道。总有二种,一言诠中道,二离言中道。言诠中道者,寄言语诠显中道之谓,于中又有二重,一三性对望中道,二三性各具中道。初三性对望中道者,依三性对望,非有非空,立中道义。遍计所执,当情现相,体性都无,故非有。依他起性,因缘生法,如幻假有,圆成实性,诸法实性,真空妙有,故非空。如是遍计空,依他圆成有,空有相对,显非有非空之中道。次三性各具中道者,依三性法尔各具非有非空二义,立中道义。即第一遍计所执,情有故非空,理无故非有。第二依他起性,如幻故非有,假有故非空。第三圆成实性,真空故非有,妙有故非空。如是于三性一一各具非有非空二义上谈中道。以上虽有二重,然此宗以三性对望中道为本义。如中边云,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藏本作是则为中道)即所取能取之分别,(依他)非全无自性。惟于此分别上,遍计所执二取(遍计)永无。此分别中,但有离所取及能取之空性(圆成。)即离于二取,但有真如。于彼真如中,亦但有此分别,都无二取。识论亦云,我法非有,空识非无,离有离无,故契中道。又义林章云,我法境空,真俗识有,非空非有,中道义立。虽然,无论其为三性相望谈中道,抑生性各别谈中道,毕竟皆藉空有又非空非有等言诠显中道,故称之为言诠中道。至若理智冥合之真胜义谛,为无分别智自内所证,非言诠之所及情识之所测,所谓有无俱非,心言路绝,故称之为离言中道。

第四节  五法三性相摄

五法中前四依他起摄,后一圆成实摄。如大论云,问初自性五法中几所摄。答都非所摄。问第二自性几所摄。答四所摄。问第三自性几所摄,答一所摄。又识论云,谓或有处(谓大论等)说依他起摄彼相名分别正智。圆成实性,摄彼真如。遍计所执,不摄五事。彼说有漏心心所法变似所诠,说名为相。似能诠现,施设为名。能变心等,立为分别。无漏心等,离戏论故,但总名正智,不说能所诠。四从缘生,皆依他摄。识论述三性五法相摄,有四说不同,而取此说。

第四篇  唯识义

所言唯识者,此宗言一切色心诸法,无论为有形为无形,皆阿赖耶等诸识所变。唯者简别义,遮无外境、即遮所执我法离心而有。识者了别义,表有内心,即表因缘法性皆不离心。华严经就集起义言唯心,唯识论就了别义言唯识。或唯心通因果,唯识唯在因位。如义林章云,识者心也,由心集起,彩画为主之根本,故经曰唯心。分别了达之根本,故论称唯识。或经义通因果,总言唯心。论说唯在因,但称唯识。识了别义,在因位中,识用强故,说识为唯,其义无二。述记云,唯言显其二义,一简别义,遮虚妄执,显但有识,无心外境。二决定义,离增减数,略唯决定有此三故,广决定有八种识故。此宗以八识二无我成立唯识义,明法界无我而唯是识,兹分述如下。

第一章  八识

第一节  唯识相

如前所述,此宗言一切诸法,皆阿赖耶等诸识所变,然所变法虽有森罗万象,而能变识唯有三种,即第八识第七识前六识是也。识论如次名之曰异熟能变,思量能变,了别能变。又曰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

第一  第八识论

一、三相门

所谓三相者,自相果相因相也。

一、 自相  所谓自相者,自体相也。此识以所谓阿赖耶为自体相。阿赖耶梵语,此云藏,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所谓能藏者,此第八识,能含藏前七识诸法即一切万有之种子于自体中故,以持种义称能藏。犹如库藏能含宝贝。即种子为所藏,此识为能藏。此时种现相望,称现行赖耶为能藏。次所谓所藏者,前七识能熏万有之种子于此识之自体中,此识受前七识诸法之熏,持前七识诸法之种,是诸法依所熏所依处故,以受熏义称所藏。犹如库藏,是宝等所依。即前七识之现行,以能熏义称能藏。第八识之现行,以受熏义称所藏。此时现现相望,称第八识为所藏。次所谓执藏者第七识自无始以来,迷执此识为自内我故,以我爱缘执义称执藏。犹如金银等藏,为人坚守。即第七现行者能执藏,第八现行者所执藏。此亦现现相望,称第八识之现行为执藏。有此三义,故名此识为阿赖耶识。然义虽具三,而正取第三执藏义,名此识曰藏即阿赖耶,我爱执藏过失重故。然此识若至第七识之烦恼障即我爱执藏不现行位,即舍阿赖耶之名。即此识总有三位,一我爱执藏现行位,谓圣位菩萨七地以前二乘有学,及凡位一切异生。此位之第八识,名阿赖耶。无始以来,为第七识爱执为实我实法,我执永不断故。二善恶业果位,谓从无始凡夫位乃至菩萨金刚无间道二乘有余依位。此位之第八识名毗播迦即异熟识,是过去善恶业所感总报无记之异熟果故。三相续执持位,谓从凡夫位乃至佛果尽未来际立乐有情位。此位之第八识名阿陀那,即执持识。能执持一切万有之种子及及五根等不失故。约言之,即菩萨七地以前及二乘有学之第八识,三名并称。菩萨八地以后及二乘无学之第八识,舍阿赖耶之名,但有二名。佛果之第八识,但称阿陀那一名。如是三位皆第八识体,今但取我爱执藏现行位之阿赖耶为自相,是三位中初位故。即此识自相分位虽多,而由阿赖耶有三位中初位三义中执藏义二义,偏说为此识之自相。

 

二、 果相  此识是能引三界五趣四生总善恶业之异熟果,故以所谓异熟为此识之果相,即有情之总报也。因是善恶果是无记,异因而熟,故名异熟。枢要言真异熟具三义,一业果,二不断,三遍三界。所谓业果者,谓前业所感果。不断者,谓恒时相续。遍三界者,谓遍三界有。伦记亦云,谓阿赖耶一起酬因,始终恒起,遍通三界,得名异熟。即具此三义,唯第八识,故以此第八识为真异熟总报之果体。此识虽有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义,但此三果皆通余法,唯异熟果不通余法,故偏说异熟为此识之果相。

三、 因相  此识能持一切漏无漏色心等诸法种子,又能与漏无漏种子力令生起现行法。以能生起现行法之种子即望诸法为因义,摄藏于此识之自体中故,摄用归体,以所谓一切种为此识之因相。此识虽有同类因俱有因相应因能作因义,但此同类等因皆通余法,故今偏说此识所特有持种之功能,为此识之因相。此因相种子义者,万法唯识论之根据,而有为诸法染净缘起之根本也。有漏杂染之流转,依之而起,无漏清净之还灭亦依之而生。是以护法等详分别之。

二、所缘行相门

此门述第八识之能缘所缘,凡心法之作用,不具此二则不成故。若约法相生起次弟,心依境因方得起故,依所缘境,有能缘心。若约唯识转变次第,其境要是识所变故,依能缘心,有所缘境。今准护法等释,先明行相,后说所缘。

此识之自体,以了别为行相。所谓行相者,谓能缘心行于所缘境之体相,即识自体缘所缘境之能缘用也。易言之,即异熟识于所缘相分之上,有了别用,名为行相。故识行相即是了别,了别即是识之见分。所谓见分者,此宗立四分义,明心作用之分限区域。如前所述,宇宙万有,皆诸识所变现。此诸识变现缘起之作用,有四种,是为四分义。护法以前之唯识论师中,对于诸识之作用,或立自证一分,如安慧是。或立相见二分,如亲胜德慧是,难陀净月承之。或立相见自证三分,如陈那火辨是。至护法,更加证知证分,立四分,是为此宗之正义。四分中第一相分者。相者相状义。谓外界之事物映现于心识内之相状,即所缘境之影像是也。凡山河大地日月等外界之事物,皆第八识所变现缘起。诸识中,在第八识,直缘实境为自己之相分。而在七转识,其分别缘虑外界之事物,非即分别缘虑其本质,不过分别缘虑本质映现于心面之影像,恰如映现于境面之影像,但以实境为疏缘,更于心识内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