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各宗大意唯识宗大意-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门唯识      总门唯识

            ┌心王───识自相故    ┐

            ├心所───识相应故    ┤

五法事理唯识┼色────二所变故    ├不离识

            ├不相应──三分位故    ┤

            └无为───四实性故    ┘

(二)五种唯识

义林章以境教理行果五种唯识,及境唯识六门,该摄一切经论所说唯识。五种唯识者,一境唯识,谓经论中就境明唯识义者。如阿毗达磨经说一处四见喻云,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意谓鬼傍生人天四类有情,各随其类,同于一处,所见各异,天见是宝严地,鱼见是窟宅,人见是清冷水,鬼见是脓河猛火。等同一事而所见成四者,以能观见分心异故也。即此四类有情能变之识各相违故,其所变之境亦各相违。故知更无外境,唯识所变。唯识所变,故非真实。二教唯,谓经论中说为识义者。如小乘阿含经等说爱乐欣喜四阿赖耶。大乘华严经说三界唯心,解深密经说唯识所现等。皆教唯识。三理唯识,谓经论中成立唯识道理者。如三十颂说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唯识,成立唯识道理。四行唯识,谓经论中明唯识观行者。行谓修行,对治有漏,熏习无漏,戒定慧三,及四寻思,四如实智,六度万行,及所对治,皆行所摄。此亦唯识,故云行唯识。五果唯识,谓经论中明佛果胜妙境界者。果谓果地,通则诠三乘圣果,别则显佛不共功德。佛地庄严唯识等经论中,所说大圆镜智无垢识法身等佛果胜妙境界,皆行唯识行所得果故云果为识。此中教唯识者,总体能诠。他四唯识者,所诠别义也。

诸经论说唯识,不外前之五种。然诸教中,或就义,或随机,于境唯识,复有种种异说。义林章举六门类摄诸教。六门者,一依所执辨唯识,如楞伽说由自心执意著,心似外境现,以彼境非有,是故说唯心。二依有漏明唯识,如华严经说三界唯识心。三依所执及随有为辨唯识,如三十颂说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四依有情辨唯识,如无垢称说心清净故有情清净,心杂染故有情杂染。五依一切有无诸法辨唯识,如深密经说诸识所缘唯识所现。六随四趣有情所变各别辨唯识,如阿毗达磨说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此六门中,理义尽者,唯第五深密,总说一切皆唯识故。

(三)唯识九难

二十唯识设七难,成唯识论设九难,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义。九难者,第一唯识所困难,初外人问,依何教理,成立起唯识义。论主举六教四比量,为唯识义之教证理证。六教者,一十地经(华严经)三界唯心文,此依有漏法以明唯识。二解深密经所缘唯识所现文,此依心生境以明唯识。三楞伽经诸法皆不离心文,此依不离以显唯识。唯此一门,具摄诸法。四无垢称经有情随心垢净文,此依内异熟以明唯识。五阿毗达磨经成就四智菩萨能随悟入唯识无境等文,此依修因以明唯识。六厚严经心意识所缘皆非离自性故我说一切唯有识无余文,此亦以说缘名为唯识。四比量者,第一量立宗云,极成眼识,定不亲缘离自识(眼识)色。因云,五识中随一摄故。喻云,如余耳等四识。此量成立五尘相分,皆不离五识。第二量立宗云,极成余识,亦不亲缘离自识法。因云,是识性故。喻云,如眼等识。此量成立第六识,并闇成立七八二识,皆缘之亲相分,不离于识。已上二量,成心外境非内心所缘。第三量立宗云,六识亲所缘缘(相分),定不离六识。因云,相见二分中随一摄故。喻云,如彼能缘见分。此量成立前六识亲所缘缘相分,不离心体。第四量立宗云,一切自识所缘,决定不离我之能缘心及心所。因云,以是所缘法故。喻云,如相应法,此量成立一切疏所缘缘境,皆不离心。已上二量,成心内境不离于识。是以心外实我法非有,二空理及能缘识非无,离有离无,故契中道。

第二世事乖宗难,外人又问,若一切法皆是唯识,无心外境,如何现见世间情与非情等物,有处定时定身不定作用不定等。此中有四难,第一处定难云,何因此识有处得生,非一切时。如正缘终南山时识起,异时不起。第三有情身不定难云,同一处时,有多相续(有情异名),何不决定随一识生。如有众多有情,同一时间,于同一山处,皆共缘见。何不决定随一有情缘山识生,所余不起。第四非情用不定难,于中有三,第一云,何因患眩翳者所见发蝇等物,无发蝇等用。不患眩翳者所见发蝇等物,有发蝇等用。第二云,何因梦中所得饮食刀杖毒药衣等,无实作用。觉时若得,便有实用。第三云,何因寻香城等,无实城用。余砖土城等,有实城用。答处定难云,如梦中虽无实境,而或于某处见村园男女等物,余处不见。答时定难云,如梦中虽无实境,而或于某时见彼村园等物,非一切时皆恒得见。答相续不决定难云,如诸恶鬼,同业者,同见脓河。别业者,随自业力,所见不定。答作用不决定难云,如梦中虽无实境,而有损失精血等用。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处定等四义皆成。

第三圣教相违难,外人又问,若言一切皆是唯识,无心外实境,何故佛世尊于阿含经中说有十二处。答云,六内识,从自种子生现行时,其现行识,变起色等境相,非外实有色等十处。佛为破于众生一合相我,故依其能生种子及所变相分,假说有内六处外六处。非说离识心外,别有眼等色等。若了知六识从内六处外六处和合生,唯眼能见乃至唯意能知,都无常一主宰之见者乃至知者,即能悟入有情无我,由知唯有根境识等无实我故。此佛密意趣说也。复次,若了知一切法唯有内识,此识能现似色等法起,都无色等体用相法,即能悟入诸法无我,由知诸法唯有识故。此佛显了真说也。

第四唯识成空难,外人又问,若言诸法皆空,唯识岂不亦在空列。答云,言法空者,谓凡愚遍计所执诸法,理不可得,故说为空。非谓诸佛根本后得二智所知依他圆成法,亦毕竟无。即于遍依圆三性,但说初无。余二性有

第五色相非心难,外人又问,若言一切色法皆识所变,以识为体。何故所变色相有形碍,又前后相似,无有变易,复无间断,得多时住。答云,此以一切有情,无始时来,名言虚妄熏习,住在身中,由彼势力,有此相现,非真实有心外坚色等。

第六现量违宗难,外人又问,色等外境,分明五识现量所证。何故拨无。若无,云何世人有我今见色乃至触触等现觉。答云,现量五境,是五识所变自识相分,故五识现量缘境时,不生分别,不作心外实境解。五识灭已,后念意识起时,始妄生分别,作外境解,起我今见色等现觉。如梦等中。亦得有如是现觉,而非实境。此顺他宗(小乘,)若依自宗(大乘,)五识及同时意识现量缘境时,皆不执为心外。

第七识觉相谓难,外人又问,若一切觉时之色,皆如梦中之境,不离于识。何故从梦觉时,便知梦境唯心。而现觉了时,于所取境,不知唯识。答云,如梦未觉,不能自知梦心所见定非实有,觉时方知,现觉了时亦然,未得真觉,恒处生死长夜之梦中,不能自知所取境定非实有。至得真觉之时,方知先生死梦境,一切皆是唯识。

第八外取他心难,外人又问,外色实无,可非内识之境。他心实有,宁非自心所缘。此意若自心能亲缘他心,即心缘外境,所说唯识,理应不成。若自心不能亲缘他心,即有境而不缘,云何说之为他心智。答云,他心亦自识所缘境,故有他心智。但他心非自心亲所缘,唯以他心为质,自变相分而缘。即非自实心能取他实心,但识生时,心似彼他心相现,名取他心,故非缘心外境。

第九异境非唯难,外人又问,虽非亲所缘,然离自心外有他心异境,何成唯识。答云,唯识之言,非但说唯我一人之识,更无余法。若但说唯有我一人之识,岂有十方凡圣尊卑。虽有十方凡圣尊卑,而皆唯识。在甲者,一切诸法,皆不离其识心。在乙者,一切诸法,亦在其识心之内。

二、转变

(一)因能变果能变

诸识之转变,有因能变果能变二种。一因能变者,谓第八阿赖耶识所持种子。第八所持种子,若名言若业种,有能变之力用,能转变生自类种子同类现行及异熟果,故名因能变。此种子复有二种,即等流异熟二种习气。自性亲因,名等流种。异性招感,名异熟种。一切种子,二种摄尽。因者,所由义。等流习气者,等流果生之所由。异熟习气者,异熟果生之所由。故名因。变者,转变义。此因能转变生现行及种子故,因即能变,名因能变。而其所变,在等流,为八识三性现行,及后时自类种子。在异熟,为第八识及六识中异熟无记现行法。又七识等诸现行法,能转变熏生种子果故,亦有名因能变义。二果能变,谓诸八识之自体分。诸识之自体分,能变现生见相二分,故名果能变。此识自体者,等流异熟二因所生果。即第八识及第六识之一半(异熟)者,等流异熟二因所生。第七识及六识一半(非异熟)者,等流因所生。故名果。变著,变现义。此所生现果,能变现生见相分故,果即能变,名果能变。其所变,即见相二分。要之,八识通称能变者,果能变义,非因能变义。此二能变,梵本安慧三十唯识释,作因变果变,如原释云,我法假说所依之识变,又以因性果性有异,因变者,谓藏识中异熟等流习气之增长。果变者,谓由宿业引满,异熟习气启用故,藏识于余众同分中现行。又等流习气起用故,转识染意皆从藏识现行。

(二)生变缘变

因能变,亦称生变。如第八识中种子生前七识等诸现行法。及前七识等诸现行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