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世界:传统宗教文化丛书-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关系,在道业上彼此照顾提携。所以爱情、亲情、感情、道情可使得我们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在一起,温馨而亲切,是彼此需要,是彼此的互助和关怀。

《禅的世界》第三部分 理性与感性(2)

    五、理性与感性的冲突

    理智与情感、良知与人欲、公益与私利,会有冲突。

    理智和感情在同一人的身上可能在同时,为了同一件事而发生,当此两者有所冲突时,应该如何处理?

    请问诸位,假如你是位医师,正好你的独生子得了重病,这时如何是好?我在日本时,有一位朋友,是有名的儿科医师,当他的儿子患重病时,他不敢诊断他儿子的病,反而交由其他的医师治疗。我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正因为他是我的儿子,所以不敢亲自替他医病,若用了重药,担心儿子会受不了;若用普通药,又恐儿子的病治不好,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之下,只好请别人来医治了。”

    如果你有一位美丽又大方的嫂嫂,她不爱你的兄长,偏偏恋慕你,又时常伺机亲近你,此时的你,如何自处?在理智上,她是嫂嫂,绝对拒绝;在感情上,你必然非常地痛苦,是不是?

    你是女孩或男孩,如你正在寻找结婚的对象,可能你的福气很大,同时拥有二三位以上的对象,个个不但美丽俊俏,而且人品不错、很有才华,这时的你怎么办?究竟娶谁或嫁谁?

    有妇之夫或有夫之妇,夫妻俩感情本来很融洽,突然闯入一个第三者,怎么办?

    以上所举的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

    公益与私利、良知与人欲,也时常产生冲突。人欲就是私欲,也就是五欲。

    五欲有两类:1财、色、名、食、睡;2色、声、香、味、触。由于身体的需求,心理的饥渴,就会不断地追求。可是一个有品格、有教养的人,当发生这些问题时,自己跟自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不知是顺着欲望的好,还是克制欲望的好。

    佛法是教大家离欲的,因此时常被误认为人如果没有欲望的话,岂不会变成意志消沉,更没有斗志,也就没有了前途?事实上,佛教所说的离欲,是教导我们放弃过分的追求和占有,是少欲知足,并不是教导我们放弃志愿,连佛也不要成了。合情合理的欲还是需要的,求道成道的欲,更有必要。所以要配合良知的欲,人生才有前程。例如,我们需要钱,但钱必取之有道;要名,而名也要来得合理。曾经有人问我:“圣严法师,您要不要名利?需不需要钱财?”你们猜猜看,我要不要?我当然要,但我不会专门为名利权势而苦苦钻营,如果名是自来,所谓实至名归,就不是坏事,利是自利利他,是佛学名词,也是菩萨道的修行方法,为什么不好呢?我需要钱财,但钱财并不专门拿来供我吃、我喝、我穿、我享受,而是应用来建设“人间净土”。如果,仅仅为了私利、私欲而营求,就会跟理智起冲突。因此,我们若想成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理性与感性要调和并行。

    六、理性与感性的调和

    调和是有层次的,我们用道德、伦理、博爱、仁义和品德、修养等来使理性与感性调和。

    有人说,道德就是理性。其实道德并不一定就是理性。如果一位法官只以法律为判决的依据,见人就依律判刑,请问这样只知法律条文,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是有道德的好法官吗?

    在佛门里,有些人看了一些佛法,懂得几条戒律的条文,就常常拿戒律的条文到处量人,量这个和尚不持戒,量那个佛教徒不够格。如此一来,究竟是鼓励出家人持戒还是犯戒?是鼓励大家来学佛,还是打击人家学佛的信心?由此可知,我们不能老是拿条文来量人。所以,我们也知道当有人打家务官司,进行离婚诉讼时,好的律师和法官,也会劝两边当事人在庭外和解。如果说有一对夫妻失和,要求律师协助他们解除婚姻,律师不加劝解,便说:“好,我帮你们完成离婚手续。”那样的律师,有道德吗?但他并非失去理性。

    伦理也是一样,合乎理性未必合乎伦理。譬如《论语》上有一则故事: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意思是说,孔子听到叶公说,他家乡有一个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的儿子挺身而出,检举父亲,这个儿子是个才疏而直性的人,也是个大义灭亲的人。但是孔夫子听了他这几句话却说:“我乡的直心人不是这样,而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也许有人会问,这样会不会演变成官官相护?不会,因为官与官之间不是亲子伦理,这地方是指出父子间的伦理关系。

    父亲终究是父亲,由于别人的告发,促使父亲坐牢是无可奈何的事。身为人子,怎忍心告密呢?所以,父亲做错事,儿子应当要替父亲隐瞒一番,这是人之常情,是道德的行为。如果说,父亲偷了人家的羊,被警察捉住了,就因为他是父亲,便号召所有的人,去打砸警察局,火烧警察局,这便是没有道德的行为。

    父亲偷别人的羊,理应受法律制裁,身为儿子的你,并没有去告发,父亲坐牢是经由他们举证告发,你已尽了儿子的本分,目前所能做到的是替父亲行善以便赎罪,这就是伦理。就伦理上来看,人与人之间免不了有感情,所以它往往是不讲理的。例如,儿子很小,不懂事,打了父亲一巴掌,父亲只能摸摸儿子的头苦笑说:“儿子,你打得太重了,下次轻一点。”我曾经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打他的父亲,他父亲苦笑着对他说:“下次打我臀部,不可以打我胸部。”这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爱,没有办法用理说得清楚。

    我们讲伦理,一定得在理性和感性调和以后才说。我们的社会要谈道德、伦理,是需要感性和理性并行,不能纯感性,也不可纯理性,这就要靠智慧来作判断。但是,智慧如何应用,最好的办法是让头脑稳定、安静、休息一下。当感性和理性起冲突时,又不知用什么方法调和时,不妨静坐一下,或许会有神来之笔,有好的灵感出现。

    七、理性与感性的超越

    无相与无我是理性的超越;大慈与大悲是感性的超越;悲与智双运是自在的解脱。

    佛法不否定人间的基本需求和自然现象。佛法的作用,是用修行的观念和修行的方法,来化解问题、疏导问题,也可以一层一层地开拓人们的精神领域。反之,人若被人的本能所困扰,无法摆脱,将是件痛苦的事,不仅是个人的烦恼,也会为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和环境中有关的人带来痛苦。如果仅有佛法的观念,尚不够有用,最好要应用修行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相反的,只有方法而欠缺观念的指导,也无法标本兼治。方法好比是一把刀,观念等于用刀的理论和技巧。强盗用刀杀人,屠夫用刀杀动物,医者用刀医病救人,所以要理论的观念和实践的方法,互相辅助。

    八、理论及观念上的理性与感性的超越

    无相与无我是理性的超越,但不是超越于理性之上,而是不受理性所束缚,不为自己所执著的理论或理性的信条所困,却能活用理性的理论及观念,这才是真正的超越。

    无相是什么?世间的种种现象,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之中,例如,昨天所做的事,是犯法的坏事,今天做同样的事,却会受到政府的褒奖。在台湾做某件事可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和歌颂,可是在其他野蛮民族做相同的事,就可能会被砍掉脑袋。

    无相的“相”有两种:1现象,是外在的物相;2观念,是心理的心相。相无定相,故名无相。今天在座的三千多位听众之中,有许多人是研究法律的,法律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时常顺应环境的变化及时代的进步,已立的法也会修正再修正,许多科学家发明的理论,也经常被后来的科学家修正。所以“无相”的意思,是指没有不变的定相,既无定相,当然是暂时的使用而不是永恒的律则了。

《禅的世界》第三部分 理性与感性(3)

    曾有一对夫妻婚后来见我,我对新郎说:“恭喜你得到了一位如意夫人,既聪明又貌美,秀外而慧中。”这位男居士立刻说:“师父,《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我的太太如果经常年轻貌美永远不变的话,师父应该恭喜我的,可是她今天是个美女,再经过几年生儿育女,渐渐地变成鸡皮鹤发、老态龙钟的黄脸婆一个,根本不值得恭喜。我是无可奈何而结婚,反正是人嘛!总是要结婚,否则人家把你当作怪物看待,自己也不舒服、不好受,所以我才结婚。”

    “你为什么不学我做和尚?”

    “师父,我有自知之明,做和尚没有想像中的容易,何况我自己也清楚我不是当和尚的料,因此,被我太太看上了。”

    “我相”是指我的价值,是对自己的价值所作的判断、估计、肯定,其中也包括身外所拥有的财产、名位、权势等等。

    请问诸位的“我相”,就是永远像你现在这个样子吗?一定不是。今天在座的诸位,大概都是二十岁以上的人了,你们在十六岁时和现在一样吗?当你活到八十岁时,是不是也能保持跟现在的你一模一样?

    最近我去了一趟日本,在日本的师长、同学、朋友们,也都十八年未见了。当彼此一见面时,他们都会对我说:“啊!你一点也没变,还是当年那个样子。”

    我却给他们浇了冷水:“你似乎变了,头上多了几根白发,脸上也多了数条皱纹,眼下增加了两只眼袋,十八年前,你的腹部还没那么挺出,现在的你已是大腹便便,很有福气的样子。”

    “怎么一见面就说这种令人不舒服的话?”

    “你承认不承认都是一样,我很清楚十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