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世界:传统宗教文化丛书-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念”就是空,无念是心中没有我执的念头,没有跟烦恼相应的念头,没有跟自私心相应的念头,因此就是空。没有情绪的波动,没有自我的执著,因此,自我就是无我。

    佛法讲无我,就有人问我:“佛有没有我?罗汉有没有我?”我回答说:

    “当然没有!佛是已经解脱的人,当然没有我;罗汉也是没有我,否则不能算得解脱。”因此有人反过来问我:“《金刚经》上的第一句是:‘如是我闻’,其中又有一偈子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连续讲了两个我。前面的‘我’是已证罗汉果位的阿难尊者讲的,后面的两个‘我’是佛讲的,怎么说没有我呢?”我告诉他:“那个‘我’就是无我,是假名的我,是为了说明一个现象必须提出有我有你,否则无法表达说话者的立场、无法表达佛的智慧,所以这个不是‘我的情绪’、‘我的执著’,而是为了表示无我的假名我。”

    禅是绝对的无,不是跟有相对的无。《心经》中所说五蕴皆空,五蕴是指我们的物质的身体及精神的生命,这两类加起来,若以智慧观照,五蕴非我,五蕴皆是无常的现象,所以是五蕴皆空。

    既然是空,就没有我;既然没有我,《心经》告诉我们解脱的时候叫作智慧,而不要想到具有智慧的我在。既然没有我这样东西,那个智慧是谁的呢?因此也不应该说有智慧。而修道者所得到的圣果、佛果,也是没有的,因为如果有所得,一定是有我的。所以《心经》要说:“无智亦无得”,《维摩经·观众生品》亦云:“若有得有证者,即于佛法为增上慢。”这也就是无我的意思。但这不是消极的,乃是积极的,因此《心经》中另外还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的经句。如果有尽,尽了便在人间消失,那是消极。无明与老死既不存在,所以也不必畏惧。凡夫不断地从生到死,是由于无明,解脱了就没有无明也没有老死。但是解脱了的人还是有老死的现象,只是不对老死产生执著、产生畏惧,不对老死的现象有所困惑、有所恐惧,这叫作解脱。因此叫“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就不是相对的无,也不是相对的空。所谓解脱生死的意思是,自由自在于生死,不畏惧于生死,这叫真正的无生死。可是解脱以后为了度众生,还是会有生死,这叫作亦无老死尽。《维摩经·菩萨行品》亦云:“观以无我而诲人不倦”,可知无我实是积极的。

    不落空和有,叫作绝对的无,《华严经》中说有无尽的法界,有凡夫的法界,有诸佛的法界。法界的意思是指环境、范围;不同层次的人,就有不同的环境和范围。《华严经》讲的无尽,那是指的绝对的有,那是真实的有。《般若经》讲的空,是毕竟的空,也是绝对的空。所谓毕竟空是真正的空,也就是空空——绝对的空,并不是有无相对的空。《华严经》讲有,《般若经》讲空,实际上都是讲的不可思议的无。

    不一不异是绝对的无,不是一,也不是二,那就是绝对的无。在《维摩经》里常讲“不二”——生灭不二、垢净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菩提与烦恼不二,也就是无的异名。

    三、禅与心灵环保的类别和层次

    内在的心灵世界只有一个层次,我们叫它“法界唯心造”。所谓法界,一共有四圣六凡的十法界;或者是每一法(现象)的范围,也叫作法界;或是每一类的众生,叫作一个法界,这都是唯心所造的。唯心的意思有三点:

    (一)观想的用意念或意志来作观想:你想清净,就得清净;你想安静,就得安静;很热的时候,你想不热,就会不热;很苦的时候,你想不苦,就会离苦。

《禅的世界》第二部分 禅的心灵环保(2)

    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叫作《求生存》的美国杂志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对打猎的父子,在一个冬季,因飞机失事而掉入湖中,父亲很快地就被冻死了,儿子一直想着:“我不冷,我不冷。”这样慢慢地爬上了岸。上岸后,在森林中过了七十天,在这期间只有水喝,什么都没有得吃,他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不饿,我不饿,我不冷,我不冷。”等到被人发现时,他虽已瘦了,仅剩下七十九磅,但还是活着的。他的意志力及意念,使得他活着回到了人间。

    (二)体验或心验

    经由观想、持诵、礼拜或祈祷而达到的一种效果。观想完成而见到净土、佛、菩萨;持诵、礼拜、祈祷完成而见到佛国、天国、神仙。这都是当事者个人的体验,其他的人无从分享。

    (三)事实的实践

    心中所想的或希望的事,自己便朝着目标去努力,以实际的行为,来改变现实的环境。也就是依据自己心中所想的,不仅用嘴巴宣传呼吁,尤其要身体力行,百折不挠地全力以赴,便能改变现实的环境,这也是唯心所造的一种模式。

    禅的世界是内外统一的,内心世界不离现实世界。禅者的内心世界是纯朴的、无瑕的;他的物质生活是简朴的、自然的。而外在的世界,在他看起来,并没有离开他无限大的心量。因为禅者的内心是无私的、无我的,所以也是无限广大的;既然是无私的、无我的,外在的环境并没有离开他自己的心性。因为自心是清净、无私、无染的,所见的外在世界也会无私无染的,又因为自性即是清净的空性,所见的外在世界也是无相无着的。既然禅者所体验的世界是内外一如、无私无染、无相无着,那又何处不是佛国净土呢?只因其他众生仍在充满烦恼的情况下生活,所以必须宣扬心灵环保的理念及方法。

    由于禅者的心灵是层次分明的,并不因为无我、统一而混淆了,故对于外在世界,仍有认识和反应作用。一位高明的禅修行者,当他跟人相处之时,或者处理事务之际,能以纯客观的智慧,作善善恶恶、公是公非的判断。他能以此自化化他,便是菩萨道的实行者。

    一位有了禅修体验的人,不一定就是完全解脱了的人。他已有摄心、安心的经验,也有相当程度的智慧,会知道自己有些什么缺点,既有自知之明,也会坦白向他人承认自己的缺点,这也正是他内心的反应。所谓明心,是首先明了自己的烦恼心是什么?有多少?往往是对于环境的接触及思想的矛盾,才能反映出内心的烦恼。烦恼如贼,只要你面对它,它就隐匿起来。于是不隐瞒缺点的人,他的心也就比较明朗、坦诚、谦虚、和善,他会说他应当说、可以说、如实而说的话;他会做他应当做、必须做、如实而做的事。

    从心灵的净化到精神的提升,要用观想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数息观、不净观、念佛观;另外尚有其他的方法,例如,用礼拜、持名、讽诵,以及默照、话头等。这些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心净化,也能使我们的人品提升,从行为改变观念,再从观念的改变,来达成人格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除了观想方法以外,当然还需要配合无我的空观,才能产生无私的智慧。

    四、禅的修行与心灵环保

    环保必须从我们的生活简单化、淳朴化着手,除了必须用的,不要多用,更不要浪费。对我们拥有的生活环境,要知福、惜福、保护。我们应该以禅修的方式作为生活行为的准则。例如,我们在禅寺吃饭,不浪费一汤、一菜,乃至一粒米、一滴水,就是连吃完饭后的碗、筷,都要用少许的水在碗内清洗后,将水喝下。现代人多半有浪费东西的习惯,吃不完就倒掉,用不完的就扔掉,虽然是用自己赚的钱买的,但是浪费了东西就浪费了属于地球上全体众生共同的资源。地球上很多的资源是越来越少,而只有人类是越来越多,如不设法净化人类的心灵,简化人类的生活,而只提倡环保,无异是本末倒置。

    禅的修行,能使我们主观的内心世界和客观的生活环境合而为一,那不是心理的想像,也不是眼不见为净的自我安慰。禅的修行者,一定会将内心所体验的,表现到外在世界来,自己体验到的,必定也劝导他人一同分享,也会影响他人、带同他人,来共同达成心灵环保的任务。

    自然环境的保护,一定要靠人来完成,为了能达成此一任务,必须从全体人类内心的意愿及认识做起,进而身体力行。如果仅有意愿及认识,力量也有限,必须用观念来疏导,用方法来实践。这样才能达到净化人心、净化社会、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讲于纽约东初禅寺,吴昕仪整理)

《禅的世界》第二部分 禅的知与行(1)

    一、前言

    谢谢贵校宗教系的邀请,也谢谢史维德(LeonardSwidler)教授为我所作的介绍。天普大学虽然是我初次访问,却已向往很久。尤其贵系所的傅伟勋教授,是我多年的老友,今天相见,特别高兴。

    七天前我在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的杜克松(Tucson)校区演讲“天台止观”,昨天我在纽约州的康乃尔大学演讲“以《法华经》为基础的修行方法”,今天我到贵校讲“禅”,好像我什么都会讲似的,其实我每到一处演讲,都是在接受行家的考验。今天的题目“禅的知与行”,也是诸位教授和研究所同学们熟悉的,我能不能通过测验,尚请诸位在听完之后,高抬贵手,把分数打高一点。(掌声)

    二、不立文字

    禅是不可以讲的,故称为“不立文字”的“教外别传”,只要是用嘴巴讲出来的,都不是禅。曾有一位禅师,在他快圆寂的时候,他的弟子请教他:“师父,您快圆寂了,请对我们说几句话吧!”他说:“我这一生,最大的毛病是话太多了,现在,快要死了,你就饶了我吧!”但是今天我还没有要死,既然来了,当然要讲几句话的,等我要死的时候,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