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世界:传统宗教文化丛书-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息上了路时,还有三个不同的念头交互起灭:1我,2我在数呼吸,3我观照数呼吸的数目。这三个不同的念头,前后次第,稳定出现,虽有统一的念头,仍不是统一心而只是专一心。统一心,则只有一个“我”的念头,清清楚楚,实实在在,明明白白,已经不数呼吸,也没有呼吸的数目可以让你观照了。

    前面已经提过,炼心就是在炼“我”。常人的我,是分别、执著、散心的我,无法自我做主,无能自我驾驭。所谓心不由己的原因无他,只因烦恼重,业力重,提不起又放不下。欲由散乱心进入专一心,首先要放松身心,放松头脑,然后提起所用的方法。平时若遇境界现前时,立即放松头脑,可避免很多的摩擦及冲突,自己也较不会冲动、生气、与人争辩。

    专一心之后,进一步便进入如前所述的统一心,它有三个层次:

    1身心的统一:身心统一,主要是由于心念稳定、落实。若在乎身体的存在,则是一项负担,不舒服。若能让心稳定于方法之上,或专注于某一动作、某一项工作之上,便可忘掉身体的存在及身体的负担。

    2内外的统一:能够内外统一,而将“我”消融在环境之中,并不大难,譬如艺术家便可以做到,而欣赏音乐演奏、绘画等艺术品或是自然风景,也能陶然自得,浑然忘我,便属此类。宗教家及哲学家“天人合一”的体验,也属此一层次。

    禅修的人,当在面对所有人事物的情况时,若都没有对立的感受,其感觉便已把他们的自己与整个环境统一起来了。禅修者若已真正达到内外统一的时候,便已没有优劣之分及内外之异了。统一就是无差别,若在用功时,体验消融自我,体验到没有烦恼的心境,但在不用功时,问题仍然存在的话,便只能称为统一,而不能称为开悟,因为此处未将“我”视为没有。虽说如此,有了这样统一心的经验,总是好的。至少可以不与身心之外的事物,处于紧张的状态了。

    3前后念统一:欲达到前后念统一,非常的不容易。此时不知道有前念,不知道有后念,唯知住于现在的一念。在定中,若一直保持住“现在”这一念上,便没有时间,因为前后念已统一,出定后,时间又再度出现。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然而前后念的统一,是否就是此处的三心不可得呢?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前后念的统一并不等同于《金刚经》中所说的三心不可得。前后念的统一虽然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但仍拥有现在,还是有“心”,还是有“我”,尚未超出“我”的范围,虽无分别,仍有执持。

    “我”实在是极不易去除的,除了炼心之外,第二个方法就是“破心”。

    (二)破心破心就是将“有我”的心粉碎,方式有二:

    1沉淀法(默照禅):若将统一的心,止于一念,那仅是定;若能灵明廓彻,既不住于止,又不停于观,心静如止水,心明如皎月,便会“桶底脱落”,悟境现前。如在一个桶中盛水拌泥,泥沙渐渐沉淀桶底,起初搅动,泥沙犹会翻起,但沉淀到最后,水已澄清而桶底终因太重而脱落,此时桶内空空如也,水与泥都不复存在了。既无可止可定的心念,也无能观能照的心念,便成无念亦无心,而亲见无我。

    2爆炸法(话头禅):即反复不停地参一个话头,问话头之前的究竟是什么?但是不准你替话头给答案。历代有名的话头很多,例如:“拖死尸的是谁?”“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念佛的是谁?”及赵州从谂禅师“狗子无佛性的‘无’是什么?”……

    切记参话头时,开口就错,动念即乖,故在自己参话头时,不要有任何回答,更要有勇气不断地否定自己所发现的答案。如此,到最后会突然发现大地落沉,虚空粉碎,这也等于桶底脱落。

    (一九九二年二月十日讲于法鼓山新春禅修营,苏晓玲整理)

《禅的世界》第二部分 禅与人生(1)

    非常感谢《中华日报》的邀请,及台南民众的热烈支持,前来捧场。许多人透过媒体,知道花莲有个证严,而不晓得台北法鼓山有个圣严,还有人以为是同一个人。倘使今晚大家真是因为搞错而来,那我真要说声抱歉。

    一、什么是人生

    人生是苦乐忧喜,人生是悲欢离合,人生是成败得失,人生是生老病死,人生是富贵贫贱,人生是善恶是非……除了上述六项外,尚有许多名词可说明人生。今日且以佛教观点来透视人生。

    (一)人生是苦乐忧喜

    佛家讲人生是苦,一般人却讲求欢乐。欢乐是事实,但为时短暂。享受之前要历经苦,享受之后还是苦,因此许多事仅见中间一点是乐,前后两端仍是苦。

    忧是忧虑、忧愁,对未发生的事先忧,发生后,未有结果亦忧。喜与忧就如乐与苦,喜是短暂,忧仍较长。佛法对人生的解释如此。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可见喜少忧多。人生常忧虑,即或要“走”时还是免不了担心。担心不知何往,担心子孙祸福,更担心以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二)人生是悲欢离合

    喜家族团圆,悲生离死别。夫妻在谈恋爱时是苦是乐?小说家以“苦酒”比喻恋爱,可见爱中仍是有苦,婚后仍免不了时苦时乐。

    以我个人而言,也是劝合不劝离,赞成合不赞成离。我虽出家,但我主张在家人既已结婚,就不要分离。

    (三)人生是成败得失

    人的一生过程,不离成败得失中打转,失败可说是一种锻炼。拿今晚来说,不要以为有许多人来听讲,就是圣严的成功,事实上,成功的是《中华日报》,大家都是看《中华日报》而来;若是上了大当,我讲不好,大家要骂,不要骂我,要骂就骂《中华日报》!(哄堂大笑)

    凡人得到的,不会认为已经够多;付出一点点,却感到付出很多,人大抵如此。俗话说“忘恩负义”,话虽毒,不失为写照。有些人有了一点成就,就认为全是自己的努力成果,丝毫未想到,别人也同样有所付出。

    (四)人生是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一生必经的过程,没有人能避免,人都不希望死,却非死不可。相反的,人都希望别人祝自己长寿健康,却没想到长寿健康是有条件的。

    (五)人生是富贵贫贱过去光脚上学读书十分普遍。如今谁还光脚?因此今天大家都称得上是富贵中人,不属富贵,怎有时间来听法师说“禅与人生”?(掌声)

    贫贱与富贵无法常保。富久了自会懈怠,富过三代者必是不多;贫家反能出现伟大人物,但往后又不过三代。富贵只是昙花一现,如果人人皆富贵,就无贫贱一词,也无富贵一词了。因此,如知处贫贱,就要加倍努力;如知处富贵,更应保持警觉。

    (六)人生是善恶是非

    善恶是非,是否有一定标准?善恶全是以是否“对人有利”而定,非以个人标准衡量。人常不以为己恶,甚至做了强盗也不承认是坏人。是以善恶应以社会的共同标准作定则,以多数人的需求为依归。

    佛教徒当常反省,借以发现自己的缺失。上述人生的特征,要有了解,否则苦不堪言。

    二、什么是禅

    我说正面是禅,反面是禅,正反两面都是禅,正反两面都不是禅。也许听众听不下去了,要说这岂不废话!

    事实上,禅并不一定是什么,也不肯定或否定什么,禅是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正面是禅,说明禅有其基本要件,那就是相信因果。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没有佛法知见,就没有禅法。

    反面也是禅,佛法的道理是工具,并非目的。佛法能除去自我执著的烦恼,烦恼多就智慧少。《金刚经》说:“如筏喻者”,过了河后(悟道),筏(佛法)已不需要,抛之可也。道理有用,若执著道理,便成了障碍。

    可是许多人颠倒过来,认为不需要佛法,也毋须信因果,或者是倒因为果,那便是野狐禅了。以平日佛前供养鲜花为例,供玫瑰或供百合,佛皆不会选择,只要供花者喜爱,不论供这供那,或者供或者不供,全部都好!

    我们谈到许多问题,都是要从内心做起。

    事实上禅的初步是不可有自己,只能有别人,别人要什么,自己就是什么。大家知道观世音菩萨没有固定形象,众生要什么,就示现什么。

    正反两面都不是禅,这是更高一层了,对修行者或悟道者而言,并不要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也没有一定的需求。根本上,没有自己的立场和需要,但其存在如明镜,汉来汉现,胡来胡现。

    去年在加州一次演讲后,有听众问:“你到底是开悟了没有?”我反问:“你是要我答开悟呢,还是否定?”对方说:“只要实话实说就好。”我答:“实话实说,可真难说。我说悟了,你信吗?我说未悟,你会认为未悟的人怎可在此大放厥词!”

《禅的世界》第二部分 禅与人生(2)

    三、什么是社会

    社会是人生的舞台,它有许多的配合行为,例如:各种社会团体的宗旨,就是结合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一块儿奉献心力,贡献社会。因此,不管是同行或者不同行,大家应该相互协助,共同关怀。

    从信仰的关系来说,各人的角度虽有不同,仍该彼此结合,各尽其力。但目前的社会,往往同信仰者还可相互帮忙,对不同信仰的就会排斥。若能相互包容、忍让、学习,社会才有进步与和谐。而一般所谓社会,大抵只照顾自己依存的团体,而无视其他团体的利益。

    上周北投中华佛学研究所邀请一位牧师演讲。牧师上台首先说:“对不起,我是基督教的牧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