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园、瞿私多园、具史罗园”,是“瞿沙罗”(又
译“美音”)长者布施给佛陀的园林。
77。 尊者:巴利文为“ayasma”,相当于“长老”
(thera),是对资历较高比丘的尊称,也可作为对比
丘的一般性称呼,甚至可以是对所有宗派修行人的
尊称。
78。 摩诃周那:巴利文为“Mahacunda”,又译“大周
那、摩诃注那、均头、尊那”,是舍梨子八位兄弟
姊妹中的第三位,随佛出家,曾任佛陀的侍者,在
沙弥身份时就证得阿罗汉果。
79。 晡时:申时也,指午后接近黄昏的时候,大约是下
午三点至五点。晡,音ㄅㄨ ,太阳过午的时候。
80。 宴坐:巴利文为“patisallana”,又译“燕坐”,禅
坐思惟之义。
81。 施设:巴利文为“ Pannapeti” ,意思是“告知、宣
说、解说、设置”
82。 毡数、跳毡、毡褥:音ㄑㄩˊ˙?ㄌㄩˊ˙ㄊㄚˋ˙
ㄉㄥ˙ㄓㄢ˙ㄖㄨˋ,是指各种不同的细毛毯。
83。 出世间:并非离开世间,而是超越世间。世间的成
就不外“名、利”,所以此处是指超越世间“名、
利”的价值观念。
84。 受三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又译“归依三宝”,
即称念三次归依佛、法、僧团,表示自愿成为佛教
徒,学习佛陀的教法,并以此作为处理生活中所面
临烦恼的方法。
85。 禁戒:是指佛教中的戒律,其中是以五戒为最基
本。在佛陀早期的弘法期间,归依三宝的在家居士
通常会同时受持五戒(五项道德规范),即从杀生
远离、从偷盗远离、从邪淫远离、从妄语远离、从
饮酒远离。
21
22
86。 阎浮洲:巴利文为“Jambudipa”,又译“瞻部洲”,
意思是“莲雾?(rose…apple)的国家,即印度”。古
代印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以须弥由为中心,周围有
八大山围绕,山与山之间有海水相隔,合计共有九
山八海。在须弥山与佉提罗山之间的海中有四大
洲,即东方的“弗婆毗提诃洲”(Pubbavideha),又
译“东胜身洲、弗于逮洲”;西方的“瞿陀尼洲”
(Aparagoyana),又译“西牛货洲、拘陀尼洲”;
南方的“阎浮提洲”(Jambudipa),又译“南瞻部
洲”;北方的“郁单曰洲”(Uttarakuru),又译“北
俱卢洲、郁单越洲”。
87。 五河流:即恒伽(Ganga)、摇尤那(Yamuna)、舍劳
浮(Sarabhu)、阿夷罗婆提(Aciravati)、摩企(Mahi),
此五河位于中印度。
88。 茵褥:褥席
89。 鞞舍离:巴利文为“Vesali”,又译“鞞耶离、毗耶
离、维耶、维耶离、波流离、广严”,是离车族
(Licchavi)的首都,位于恒河北岸。佛陀时代,以弥
萨罗(Mithll?)为首都的鞞陀族与以鞞舍离为首都
的离车族合组成“跋耆、金刚”(Vajji)国。
90。 捺氏树园:巴利文为“Ambapalivana”,又译“庵婆
波利园、庵婆罗林、庵罗林、捺林”,是庵婆女布
施给佛陀的园林。
91。 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异法、不可倚法:对
应之巴利文为“Anicca… sankhara,adhuva…
sankhara,anassasika… sankhara”(AN。 IV。 p。100);
中文译为“诸行无常、诸行变异、诸行不安隐”。
其中,“行”(sankhara)是极难翻译的字,意思是
“在一个过程或结果中,基本特性或条件的集合;
肉体生命五种组成成份中的一种;生命、生命的经
验;现象界等等”(参考注解401)
92。 多罗树:巴利文为“tala”,中文译为“棕榈树”。
93。 胯:音ㄎㄨㄚˋ,两腿之间。
94。 踝:音ㄏㄨㄞˊ,脚的上部两边突起的骨头。
95。 须弥山王:巴利文为“Sineru pabbataraja”,又译
“妙高山王、苏迷卢山王”,古代的印度认为须弥
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而且是世界的中心。
96。 一切大地须弥山王皆悉烟起,合为一烟:对应
之巴利文为“ayan ca mahapathavi Sineru ca
pabbataraja dhupayanti sandhupayanti
sampadhupayanti”(AN。 IV。 p。102),中文译为“此世
界及须弥山王冒烟、冒浓烟、浓烟四处扩散”。
97。 爨灶:音ㄘㄨㄢˋ˙ㄗㄠˋ,烧煮炉子。灶,煮食饭
菜的地方。
98。 一切大地须弥山王炯燃俱炽,合为一焰:对应之巴
利文为“ayan ca mahapathavi Sineru ca
23
24
Pabbataraja adippanti pajjalanti ekajalanti ekajala
bhavanti”(AN。 IV。 p。103)中文译为“此世界及须
弥山天起火燃烧、激烈地的燃烧、变成一道火焰”。
99。 梵天:巴利文为“Brahma”,又译“大梵天”,是
色界初禅三天的最高层天。初禅三天是“梵众天”
(Brahmakayika deva),又译“梵身天”即大梵天王
所统领的天众;“梵辅天”(Brahmapurohita
deva)。 又译“梵富楼天”,即辅佐大梵天王的辅臣;
“大梵天”,即大梵天王,住在“梵宫殿”
(Brahmavimana)。光音天的众生命终后,会下生至
梵天的宫殿,初生之时,空无一人,所以“梵宫殿”
又称为“空梵宫殿”(Sunna Brahmavimana)。
100。 晃昱诸天:晃昱,音ㄏㄨㄤˇ˙ㄩˋ,明也。巴利
文为“Abhassara deva”,又译“光音天、极光净
天”,是色界二禅三天的最高层天。二禅三天是“少
光天”(Parittabha deva),又译“小光天”;“无
量光天”(Appamanasubha deva),又译“无量光音
天”;“极光净天”,又译“光音天、晃昱天”。
101。 无余灰烬:对应之巴利文为“n’eva charika
pannayti na masi”(AN。 IV。 p。103),中文译为“看
不到有灰烬及灰烬的粉末”。
102。 无余灰烬:对应之巴利文为“n’eva charika
pannayati na masi”(AN。 IV。 p。103),中文译为“看
不到有灰烬及灰烬的粉末”。
103。 善眼:巴利文为“Sunetta”,古时七师之一。
104。 如意足:巴利文为“iddhipada”,意思是“神通力”。
105。 梵世法:对应之巴利文为
“Brahmalokasahavyatayadhammam”(AN。
IV。 p。104),中文译为“共住于梵天界之法”,意思
是“再生至梵天之法”,是指“四梵室”(参考注解
107)。
106。 四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哆天、化乐天、
他化乐天:这六天就是欲界的六天,其巴利文分别
为“四王天”(Catummaharajika deva),又译“四
天王天、四大王天”,是六欲天的最初层天,住有四
位天王,即东方的“提头赖吒天王(Dhatarattha)”、
南方的“毗楼勒天王(Virulha)”、西方的“毗楼婆
天王(Virupakkha)”、北方的“毗沙门天王
(Vesavana)”;“三十三天”(Tavatimsa deva),
又译“忉利天”,是六欲天的第二层天,帝释天就
住在此天;“焰摩天”(Yama; Suyama deva),又译
“夜摩天、炎摩天”,是六欲天的第三层天;“兜率
哆天”(Tusita deva),又译“都率天”,是六欲天
的第四层天;“化乐天”(Nimmanarati deva),又
译“乐变化天、化自在天”,是六欲天的第五层天;
“他化乐天”(Paranimmitavasavattin deva),又
25
26
译“他化自在天、他化自转天”,是六欲天的最高
层天。其中的“四王天”、“三十三天”是所谓的
地居天;“焰摩天”、“兜率哆天”、“化乐天”、
“他化乐天”是所谓的空居天。
107。 四梵室:巴利文为“catubrahmavihara”,意思是
“心的四种超越、升华的状态”,又称“四无量
心”,即慈(metta)、悲(karuna)、喜(mudita)、舍
(upekkha)。其中,“慈”是“友善、和睦、亲切”;
“悲”是“怜悯、同情”;“喜”是“柔软心、和
善、同感”;“舍”是“介于快乐与忧愁之间的中
性感觉、平静”。
108。 增上慈:对应之巴利文为“uttarim mettam”
(AN。 IV。 p。104),中文译为“更进一步的慈、更高层
次的慈”。
109。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
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佛
陀的各种名号,其巴利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