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小便时、睡眠息时及聚会时。彼如来所说法,文句法句观义,以慧而速观义,
不复更问于如来法。所以者何?如来说法无有极不可尽法,文句法句观义,乃至四
弟子命终。犹如四种善射之人,挽⊕强俱发,善学善知,而有方便(38),速彻过去。如
是世尊有四弟子,有增上行、有增上意、有增上念、有增上慧,有辩才成就第一辩
才,寿活百岁,如来为彼说法满百年,除饮食时、大小便时、睡眠息时及聚会时。
彼如来所说法,文句法句观义,以慧而速观义,不复更问于如来法。所以者何?如
来无极不可尽。无量说法当知内者,因此故说。”
“‘应知道无量说法。’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佛陀有四位弟子,即增上行者、增
上意者、增上念者、增上慧者,他们都成就无上的辩才,寿命超过百岁,除了饮食
时、大小便时、睡眠休息时、聚会时,佛陀都在为他们说法,而且已经满一百年。
他们对于佛陀所说的法,不论是文句或法义,都能以智慧当下观照,不会重复问佛
陀已说过的法义。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对这四位弟子所说的法,不论是文句或法义
,没有不究竟清净的。譬如四位枝术纯熟,善于射箭者,有方法拉起强力的弓,射
出快速的箭,很快到达目标。同理,佛陀有四位弟子,即增上行者、增上意者、增
上念者、增上慧者,他们都成就无上的辩才,寿命超过百岁,除了饮食时、大小便
时、睡眠休息时、聚会时,佛陀都在为他们说法,而且已经满一百年。他们对于佛
陀所说的法,不论是文匀或法义,都能以智慧当下观照,不会重复问佛陀已说过的
法义。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对这四位弟子所说的法,不论是文句或法义,没有不究
竟清净的。就是根据这个而说∶‘应知道无量说法。’”
15。 “三意止,谓圣人所习,圣人所习已,众可教者,此何因说?若如来为弟子说法,
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发慈悲心,是为饶益,是为快乐,是为饶益
乐(1555)。若彼弟子而不恭敬,亦不顺行,不立于智,其心不趣向法次法(11),不受正法,
违世尊教,不能得定者(1556),世尊不以此为忧戚也,但世尊舍无所为,常念常智(1557)。是
谓第一意止,谓圣人所习,圣人所习已,众可教也。”
“‘有三念处是圣人所修习,因为修习此三念处,圣人成为适合教导大众的导师。’
一○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二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3)分别六处经第二
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于此,诸比丘!有怜愍心,为了他人利益的导师,由于怜
愍而为弟子说法:‘这是为了你们的利益,这是为了你们的快乐。’他的弟子不欲听
、不倾听、不用心了解、堕落、违背导师的教说。对此,诸比丘!佛陀不悦意,不
感到悦意,但是他不为所动,安住于正念正智。这就是圣人所修习的第一念处,因
为修习此第一念处,圣人成为适合教导大众的导师。”
16。 “复次,如来为弟子说法,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发慈悲心,是为
饶益,是为快乐,是为饶益乐。若彼弟子恭敬顺行而立于智,其心归趣向法次法,
受持正法,不违世尊教,能得定者,世尊不以此为欢喜也,但世尊舍无所为,常念
常智。是谓第二意止,谓圣人所习,圣人所习已,众可教也。”
“于此,诸比丘!有怜愍心,为了他人利益的导师,由于怜愍而为弟子说法:‘这是
为了你们的利益,这是为了你们的快乐。’他的弟子欲听、倾听、用心了解、不堕
落、不违背导师的教说。对此,诸比丘!佛陀悦意,感到悦意,但是他不为所动,
安住于正念正智。这就是圣人所修习的第二念处,因为修习此第二念处,圣人成为
适合教导大众的导师。”
17。 “复次,如来为弟子说法,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发慈悲心,是为
饶益,是为快乐,是为饶益乐。或有弟子而不恭敬,亦不顺行,不立于智,其心不
趣向法次法,不受正法,违世尊教,不能得定者;或有弟子恭敬顺行而立于智,其
心归趣向法次法,受持正法,不违世尊教,能得定者,世尊不以此为忧戚,亦不欢
喜,但世尊舍无所为,常念常智。是谓第三意止,谓圣人所习,圣人所习已,众可
教也。三意止,谓圣人所习,圣人所习已,众可教者,因此故说。”
“于此,诸比丘!有怜愍心,为了他人利益的导师,由于怜愍而为弟子说法:‘这是
为了你们的利益,这是为了你们的快乐。’他的某些弟子不欲听、不倾听、不用心
了解、堕落、违背导师的教说;他的某些弟子欲听、倾听、用心了解、不堕落、不
违背导师的教说。对此,诸比丘!佛陀不悦意,不感到悦意,佛陀也悦意,感到悦
意,但是他不为所动,安住于正念正智。这就是圣人所修习的第三念处,因为修习
此第三念处,圣人成为适合教导大众的导师。就是根据这个而说:‘有三念处是圣人
所修习,因为修习此三念处,圣人成为适合教导大众的导师。’”
18。 “无上调御士者,调御士趣一切方者,此何因说?调御士者,此说调御士趣一方,
一○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四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3)分别六处经第二
或东方、或南方、或西方、或北方。调御象者,调御象趣一方,或东方,或南、西
、北方(1558)。调御马者,调御马趣一方,或东方,或南、西、北方。调御牛者,调御牛
趣一方,或东方,或南、西、北方也。无上调御士者,调御士趣一切方(1559)。于中方者
色观色(965),是谓第一方。内无色想外观色(966),是谓第二方。净解脱身触成就游(967),是谓
第三方。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949),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是谓
第四方。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是谓第五方。度一切无量
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是谓第六方。度一切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
,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是谓第七方。度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想知灭尽(307)身触
成就游(968),慧观漏(3)尽断智,是谓第八方。无上调御士者,调御士趣一切方者,因此
故说。”
“‘在调御师中,他被称为应被调御者的无上调御师。’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由
于调御师的引导,应被调御者只往一个方向走,或东方、或西方、或北方、或南方
。由于调象师的引导,应被调御的象只往一个方向走,或东方、或西方、或北方、
或南方。由于调马师的引导,应被调御的马只往一个方向走,或东方、或西方、或
北方、或南方。由于调牛师的引导,应被调御的牛只往一个方向走,或东方、或西
方、或北方、或南方。由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的引导,应被调御的人会往八
个方向走。有色〔身〕者观察〔自己的〕色〔身〕,这是第一个方向。不作意自己
的色〔身〕而观察外在的色,这是第二个方向。心向于‘清净’〔之念〕,这是第
三个方向。超越一切色界想,灭除感觉反应,不起种种想,只想‘空是无边的’,成
就空无边处而住,这是第四个方向。超越空无边处,只想‘识是无边的’,成就识无
边处而住,这是第五个方向。超越识无边处,只想‘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
这是第六个方向。超越无所有处,成就非有想非无想处而住,这是第七个方向。超
越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想受灭而住,以智慧知见之后,断尽烦恼,这是第八个方
向。就是根据这个而说:‘在调御师中,他被称为应被调御者的无上调御师。’”
19。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一○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六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3)分别六处经第二
(一六四)中阿含根本分别品分别观法经第三
1。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1) ,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
,显现梵行(25),谓分别观法经(1560)。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我现在要为你们解说在文义上彻底清净,会导致尽苦之
法,即略说分别。你们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义理。”
3。 时,诸比丘白曰∶ “世尊!唯当受教。”
比丘众回答说:“是的,佛陀!”
4。 佛言:“比丘!如是如是观,如汝观已,比丘!心出外洒散,心不住内,不受而恐
怖。比丘!如是如是观,如汝观已,比丘!心不出外不洒散,心住内,不受不恐怖
,如是不复生、老、病、死,是说苦边(1561)。”
佛陀说:“诸比丘!比丘应该如此观察,当他如此观察时,他的识不会向外分散、散
一○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八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扶经第三
乱,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