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说庄子(四)-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醒的,还在摆龙门阵,摆着摆着,就那么一线气不在,头一扬就走了。有些是在病痛之中,虽然他身体不安,但是脑袋还处在清醒的状态,突然一口气不来,也就走了。也有的是睡了一觉,早上没有起来就走了。所以“人活一口气”,是真的。这个“气”就是我们的“神”,你的“神”在,命就在;你的“神”不在,命就不在,所以这个“气”我们可以作为“神”来理解。“神散则为死”,我们看一个人的“神”在不在,就看眼睛,看他的瞳孔,有精神,他身体就很旺。如果医院里谁的瞳孔都散了,神就散了,就没有救了。“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如果把生死看成一回事,与生死两个交成好朋友,你又何须好生恶死呢?

第一部分 5。养生之道的根本秘诀

    “故万物一也”——能以“万物为一”,我这个身体来是从万物中来,去了以后还是回归于万物。从大道中来,回归于大道,从万物中来又回归于万物。我们每天吃五谷杂粮、鸡鸭鱼肉,以颐养生命,使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是“万物”,没有万物来颐养,我们的生命就无法存在。用黑格尔的话来说:“生命,就是不断把外在变成内在,把内在变成外在的过程。”什么是外在变成内在?就是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我们吃东西,呼吸新鲜空气,就是把外在的东西转化成内在的东西;我们排泄流汗,就是把内在的东西变成外在的东西。人的细胞、血液每天要生多少,要死多少,死后通过种种不同的方式排泄、转化掉,由内在转化成外在。如果一个人不排便,那肯定是死人了,不出汗的人,也是死人。“故万物一也”,我们要把千差万别的现象看成是一回事,都是大道流行。

    “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我们对喜好、欢喜、所欲的东西,称为“神奇”。富贵是神奇,都喜好;贫贱是臭腐,都讨厌。生命是美者,是“神奇”,我们礼赞、歌颂生命。相反,死亡是臭腐,我们要诅咒死亡、诅咒死神,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是“臭腐”。

    但是造化就是那么奇怪,经常把“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我们吃的山珍海味,在五脏六腑中变成了臭便,然后进入“五谷轮回所”之中,大家都捏着鼻子,不愿意进去,这是“神奇”化为“臭腐”。但正是这些臭腐的东西,你用在田里就是有机肥。我们现在纯绿色的农业,拒绝化肥,拒绝农药,完全是用有机肥料来种庄稼、种蔬菜水果,这个在市场上是最受欢迎的,“神奇”嘛!这就是“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又怎样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如果泥不污哪有荷花呢?云门寺小西天的荷花就长得衰弱不堪,因为池子里面只有薄薄的一层沙,没有淤泥,没有肥,所以就长不起来。“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化为臭腐”,这是一种转化。特别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之中、官场之中,也是“臭腐化为神奇”。某些人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升官发财了,当然,升了官发了财就是“神奇”。但哪天案发了、双规了,一下就变成“臭腐”。我们要把这些现象看穿、看破,大道中的确无所谓“臭腐”、无所谓“神奇”。“臭腐”是人的感觉,“神奇”也是人的感觉。我们排的大便,对人来说臭不可当,而对苍蝇、屎壳郎来说,却是美味,是天堂,各自需求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把这个看破。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境界,有没有这样的胸襟,能够有“通天下一气”这样的感觉,能够把富贵贫贱视之为“一”,处之如“一”,把生死是非化之为“一”,从而在遇上大麻烦时能显得气定神闲,自由自在,不至于张皇失措。

    “圣人故贵一”,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中,我们要把这个境界提起来,把价值观念纯化、优化。另一方面,“贵一”就是我们的“精气神”应该收摄为“一”,不能随便释放,问题想多了耗神,话说多了耗气,每天不“守子时”,肢体不得休息就是耗命。怎样使自己能够把神、神气,乃至自己的命都规范在“一”之中,这就是养生之道了。养生之道并没有什么秘诀,你只要能够“贵一”,能够“守一”,这就是养生之道的根本秘诀,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秘诀,这可是儒释道三家都宗奉的原则啊!

第一部分 6。不读书而悟道最舒服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我应。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知先生”终于有点明白了,对“黄帝”说:我向“无为谓先生”请教,“无为谓先生”不回答我,他并不是不回答我,是他不知道怎样回答我。

    “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我问“狂屈先生”,“狂屈先生”心里正想告诉我,却没有告诉我,不是不告诉我,是心里正想告诉我时,又忘掉该如何告诉我了。

    “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我今天来问你,你知道了,你既然知了,那么就不接近道了,你所说的、所表达的,未必就是道。

    “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黄帝”说:“无为谓先生”是真正的体道而行,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道,他才是真正的“是”。

    “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就“狂屈先生”而言,因为他接近,有点相似,有点感觉,但他却说不出来,不仅仅是说不出来,还忘记怎么说了。

    “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我们两个是永远与道不沾边,因为我们知道了这个“天机”,就永远不懂什么是道了。

    “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狂屈先生”听了“黄帝”的这番话,就赞美“黄帝”了不起,他居然懂这些,还说得这么好。“无为谓先生”有没有话说呢?他就没话可说,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管你们说什么,他都听不到,所以他也不说。通过这一段,让我们来感觉“知”与“不知”、“智慧”与“愚昧”的这层关系。

    这里所说的“愚昧”就是“混沌”,如何料理这层关系?孔夫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怎样使“知”与“不知”达到一种平衡、一种和谐?有些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心里就万分焦急,就感到很羞愧、感到很无能、感到很无力;有些人有了点知识、有了点能力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了不得,这些都是病态心理在大道面前无病呻吟。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看破,通过对道家,特别是学习庄子的文章,把我们生命、精神的运行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很舒服。如果我们每天都在忙,特别是有些好学之士,生怕自己不懂,每天都要翻千卷书,这样学虽令人敬仰,但很累,可能也不会持久。怎样使自己在不读书的情况下而悟道?在不累的情况下能悟道?不读书而悟道最舒服。有人说我听不懂,这样最舒服,你就高明。就怕听懂了,因为听懂终归不“是”,听得稀里糊涂还有点接近,一点不懂、一点不听就是最好的。

第二部分 1。维摩居士如何演唱般若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言未卒,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知北游》是《庄子》内七篇之外,非常精彩的一篇文章,虽说《庄子》三十三篇是篇篇都精彩,但是《知北游》从认识论的角度,对人心和宇宙的关系,对道和精神的关系进行了很深刻的阐述。这种阐述非常集中,在其他篇章中还很难见到,其中很多精彩内容,后来禅宗都把它发挥到了极致。《知北游》这篇文章,研究“庄学”的人常常让它坐冷板凳,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内七篇”,但往往没有注意到“外篇”和“杂篇”。

    通过“知先生”北游,通过“知先生”与“无为谓先生”和“狂屈先生”及“黄帝”的一番对答,我们感觉到了它的分量,这也可以说是对“道”进行了一番表述。接下来,尽管“道不可说”、“道不可言”、“道不可知”,庄子还是用他的语言给我们表述了一番。

    下面我们结合佛经《佛说维摩诘经》中的“入不二法门品”来看这一段。在《佛说维摩诘经》中,维摩居士病了,佛派文殊菩萨组织了一个菩萨慰问团去探望他,维摩居士就向菩萨慰问团提出了什么是“不二法门”这个问题。于是十多位菩萨一一作了精彩的回答,最后由七佛之师、智慧之王文殊菩萨作了总结性回答。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你看这里表现出的境界,与《知北游》中表现的有什么区别?而《庄子》这部书成书是在《佛说维摩诘经》翻译前五百多年啊!

第二部分 2。彻法源底,至简至易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