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地惊变-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不声不响地敲着,和谁也不说话。大伙累了,起身休息,他也不起来,一个人不紧不慢地敲打着,像一只孤雁。 
  赵海云和周炳清抬着满箩的白石,来到熬盐的工地,看见战友们都在歇气,没有干活,唯独一个人低着头仍坐在草地上敲石,感到奇怪,赵海云走过去,吃了一惊: 
  “这不是曾政委嘛,好久没有见了,瘦成这个样子。” 
  周炳清迎上去,大抱不平: 
  “曾政委,谁安排你干这苦活?” 
  曾中生向他们点点头,表示对他们关心的感谢。然后平静地说: 
  “我自己来的,我也要为迎接中央红军尽一点力。” 
  赵海云不解地问曾中生: 
  “听说你犯了错误?” 
  曾中生摇摇头,苦笑了一下。 
  驻地上敲石、熬盐的战士,一听说曾中生的名字,都围了过来。因为他们开始在鄂豫皖斗争时,就是在曾中生的领导下。以后,就逐渐没有听到他的大名了,好像一缕青烟倏忽被一阵巨风吹灭了。 
  昔日红四军赫赫的统帅,今天为何变成这般模样,战士们不解。 
  有的在窃窃私语: 
  “听说是执行李立三路线,犯了错误。” 
  “包庇重用反革命。” 
  “听说是反党分子。” 
  “不单是反党分子,还是反革命。” 
  在战士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的时候,曾中生似乎朦朦胧胧地听清了一两句。他感到有些悲凉,像严寒的冬天浇了一身冰水。但他不想和战士们多说什么,因为在这些对上层“斗争”可以说一无所知的战士面前,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搞不好还会引来麻烦。于是,他决定对自己的事咬着牙,守口如瓶。 
  曾中生站起来对大伙说: 
  “同志们好好干吧,中央红军很快就要来啦,党中央很快就要来啦,给他们多准备一点礼物。” 
  曾中生在提到党中央时,声音特别大。 
  曾中生作为一个老同志,老上级,他感到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战士们的热情。何况他日思夜盼的中央红军即刻就要来到。他殷切期望着这一天的到来!见着中央领导,他要赶快报告他的问题,澄清他的是非,重新好好为党工作。以致,当他在被张国焘派人看管的期间,一听说为迎接中央红军而采石熬盐时,他便说服看管他的战士,请假来到制盐的工地,干起活来。 
  曾中生将他的一腔希望,全部寄托在两军会师上,他多么想冲出牢笼,重展翅羽,再上疆场,为党效力! 
  战士们将熬制出来的盐,用木瓢一瓢一瓢地从大铁锅里舀在箩筐里,一片灰白色,凝聚成不规则的盐坨坨。一个战士用食指沾了一点口水,再抹抹盐块,放在嘴里尝了尝,高兴地说: 
  “哟!还相当咸呢,要得!” 
  一个战士拍起手来,边拍边喊叫: 
  “成功呐!成功呐!这下中央红军有盐吃呐!” 
  战士们用包箩将熬制好的盐巴,挑到总经理部去。 
  总经理部(即四方面军后勤部),负责筹集慰问中央红军的物品,当战士们挑得满头大汗上了大路经过总经理部分设的粮店时,看见战友们将一箩一箩的青稞、玉米正往粮店抬,还有一些汉族与藏族的青年小伙夹在中间。粮站内的玉米、青稞堆成一座座金黄色的小山,快漫出粮站的大门。后来的战士不得不用力地往玉米堆上倾倒,高处的玉米便一个劲的往下滑落,只听一片玉米“哗啦啦,哗啦啦”的向下滚落声,像一道道金色的小瀑布在不断向下倾泻。。 
  歇歇气,送盐的战士继续朝总经理部走去。一路上,他们看见战友们在驻地四周忙碌不休。有的在打草鞋,有的在剪皮衣,有的在撕羊毛,有的在捻毛线,有的在学织毛衣、毛背心、毛袜子。他们心想,这些可能都是战友们为了迎接兄弟部队而在作准备吧,因为过去从没看见大伙干这些活。这一带地区是藏汉杂居区域,以藏族为主,还间有回民与羌民,他们以畜牧为主,多牛羊皮、羊毛,这些都是过冬御寒极需的物品。如果照陈昌浩宣传的那样,迎接中央红军30万,那么,该需要多少东西啊,因此忙坏了四方面军的战士。 
  为了进一步做好迎接中央红军的工作,张国焘在茂县四方面军总部召集了一次总指挥部会议,他在会上对大家说: 
  “据总部电台报告,目前一方面军正欲偷渡大渡河,搞不好,会走石达开的下场,但愿他们成功。从他们的战略方向来看,决心向北发展,来与我们会合。我们应立即实施策应计划,三十军由汶川渡岷江,经理番、懋功,直指大渡河,扫除这一带敌军,以便一方面军安全渡河;第九军和第三十一军,则由江油、平武前线撤至北川、茂县地区,对付这方面的敌人。第四军北向松潘,作为我军北面的屏障。这样的部署,诸位有何意见?” 
  徐向前说: 
  “同意国焘同志的安排,我们自撤离川陕苏区后,敌军对付我们,简直是如影随形。我们前进一步,敌人则跟进一步。我九军与三十一军如撤至茂县、北川地区,势必与处于优势的川军在这一带的东南地区发生激战。这些地方,林茂竹丰,山高岭峻,我们可乘此复杂的地形同敌人展开游击战,分头截击敌人。” 
  陈昌浩说: 
  “四军如果北向松潘,胡宗南的军队会及时赶到,那么,四军将与胡敌激战于松潘县城或附近地区。万一胡宗南占领了松潘县城,四军可控制松潘以南的险要阵地,扼住敌人不至于南下威胁茂县。”张国焘面向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问道:“树声同志,你的看法呢?”王树声说:“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冒险犯难,说明来与我们会师志坚。他们走了六、七个月,难免有所损失,我们除在军事上做好策应的部署外,在物资上,也应作好接应的工作。”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接过王树声的话说:“总政治部已经作了一些安排,己动员部队做好两军会师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要求各部队层层深入动员,坚持战斗岗位,多多消灭敌人,认真执行民族政策,大力筹集和捐献慰劳品,用这些实际行动来迎接兄弟部队。”傅钟在汇报的时候,张国焘满意地不断点头。徐向前又说:“川西北高原,气候多变,昼暖夜寒,我们要多筹集些羊毛、皮,用来制作毛衣、毛袜、毛背心。另外,根据我军西征转战的经验,炊具易丢失,伙夫不够用,部队经常开不上饭,直接影响行军和作战。估计一方面军,在转战途中,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基于此,我提议从各部队抽调一批炊事员,带上粮食、盐巴、炊具,同前卫部队行动,会师后立即补充到一方面军中去,先行解决吃饭的问题。” 
  “赞成!”与会者异口同声说。陈昌浩说:“向前想得周到,连中央红军吃饭的事,都考虑到了。这倒是件大事。 
  不过,要解决30万军队的吃饭,也不是那么容易。”这是徐向前第二次在会上听到陈昌浩讲30万中央红军的事了,有点反感、心想这简直是吹牛皮,于是提醒陈昌浩说:“中央红军恐怕没有那么多吧,还是留点余地为好。”陈昌浩不以为然地说:“中央红军到底有多少?现在准也不清楚,多说点,好鼓舞我军士气嘛,这叫做政治思想工作。”徐向前说:“宣传也要根据事实。”张国焘说:“中央红军到底有多少,会师就知道了。现在不去争论它,我看总不会比我们少吧。现在我们再研究一下,哪支部队去接应?我考虑是否由李先念率领三十军的第八十八师及九军的二十五师、二十七师各一部,西进小金川地区,扫清敌人,迎接中央红军北上。” 
  陈昌浩说:“李先念的部队一直是主力,只好让他去打头阵了。”徐向前、王树声、傅钟都分别表示没有意见。四方面军自撤离川北苏区以来,辗转巴山蜀水之间,上上下下,一方面对付敌人的进攻,一方面积极准备迎接中央红军。开完会,张国焘回到自己的房间,心情有些异样。自接到中央命令上月西渡嘉陵江以来,他就在为四方面军的前途考虑。想到自己来到鄂豫皖以后的奋斗,东拼西闯,南征北斗,最后闹到一支七、八万人马的队伍,也不容易啊。个人费了几多心血,指战员们牺牲了几多性命。难忘的战斗往昔,不期然地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际。最难忘的是那些出生入死的战斗场面,惊心动魄,险象环生。印象最深的要算王树声向他描述的亲身的经历,其艰苦曲折的程度,可以说令人难以想象,深刻而生动反映出四方面军成长发展的过程。。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汉不久,麻城也光复了。王树声正在麻城中学念书,是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参加农民协会工作。后因工作积极,升为农民自卫队大队长。年轻气盛,王树声他们于得非常起劲。“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减租减息!”等口号,响亮地叫遍各地。他们捉土豪劣绅,戴高帽子游街,真是风风火火,改变了世道。 
  但由于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武汉政府宣布分共,反动派罪恶的黑手,伸到鄂东北的黄冈、黄陂和麻城等县的农协。农协干部、中共党团员,也有一些国民党左派分子,不甘反动派的屠杀,纷纷跑到黄安麻城北部的大别山,他们有的带着一支农民队伍,托着破旧的枪枝和梭镖,东一股,西一股,没有统一指挥,也没有一定的行动方针,时而抵抗,时而躲藏,完全是出于自觉,出于义愤。 
  不久,中共中央指示各地,实行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提出“平分土地”、“杀尽土豪劣绅”、“组织工农苏维埃”等革命口号。于是,这些从鄂东北跑出来的中共党团员,农协会员,便集合这些分散的农民队伍,进攻黄安麻城县城。那时农民队伍素质极差,毫无作战经验。敌人枪声一响,丢盔弃甲,便四处逃奔,损失颇为惨重。而当时的中央,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