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供养。真正好学,在这个地方十年不下山,那就很有成就。前些年我到日本开会,我记得好像是第二次去。去参观日本的比叡山,日本人称它为佛教之母,日本佛教十三个宗派,创立宗派的祖师,第一代的祖师,都是从比叡山出去的。他们的方丈接待我,我向他请教,早年日本各宗派的一些祖师,开山的祖师,在山上修行、学习,最长的时间多久?他说三十多年,最少?十六年。真的,这么长的时间住在山上,他心定的,定能开智慧,智慧开了才能谈得上护持正法,弘法利生,续佛慧命,智慧没开做不到。一定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三无漏学,这不但是释迦牟尼佛传的,世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个菩提道,都是走这个路走出来的。我们如果疏忽戒律,那怎么行?头一桩事情就是德行。孔老夫子教学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第四个文学。德行摆在第一,佛法教学也是把德行摆在第一。我们到日本去看比叡山,现在也不像从前,比叡山接待观光客,变成旅游的道场。在从前决定不会接待观光旅游的人,到那里去干什么?到那里去都是学习的,参学的。所以,现在学习有这么一个困难。
而这个世间大富长者,有,比从前还多,但是有智慧的就不多。财富是你的福报,这个钱怎么用法那是智慧,没有智慧,钱再多用得都不得当。用得最好是修福,算很不错了,修积功德的,一个都看不到。佛法是要求智慧,弘护一体佛法就兴旺,弘法跟护法互相尊敬,佛陀在世,这些榜样好,祇树给孤独园是最好的榜样。给孤独长者在家居士,祇陀太子,这两个人联手护持释迦牟尼佛,礼请释迦牟尼佛带着他的学生,他们有个花园,场地很大,能够接待释迦牟尼佛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供养佛也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佛在这个处所讲了很多经,《阿弥陀经》就是在给孤独园讲的,《华严经》最后一品“入法界品”也是在给孤独园讲的。佛讲经告一段落,离开了,道场还给主人。这都是教给我们后人的,出了家,你怎么能再要个家,哪有这种道理!道场是居士的,是在家同修的,可以借给我们用。我们现在讲借给我们,我们有使用权,所有权不是的,所有权是他的,产业是他的,借用。世尊示现这个给我们看,我们自己买地建道场,这个不如法,这样搞你就错用了心。所以,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把护持佛法的工作付托给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他们有能力来护法。佛弟子,你看在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他日常生活,日中一食,三衣一钵,什么都没有。在那时候学佛,天天是听佛讲经,没有书本,佛没有讲义,一生自己没写东西。经典是佛往生之后、灭度之后,学生们大家集会在一起,把每个人所记得佛曾经讲的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释迦牟尼佛在生的时候,一部经都没有。
结集经典,也给我们开了后来佛门里面培养法师讲经弘法的一个例子,非常好的一种示范。阿难是佛的侍者,在佛身边照顾他生活起居,最亲近的一个人,世尊一生讲经说法他没有离开过,换句话说,他全听到了。他的记忆力很好,听过一遍几乎他永远不会忘记,非常难得的一个天才。所以结集经藏就请他老人家登座,上座,把佛讲的重新讲一遍给我们大家听,下面有人在记笔记。听众是哪些人?听众是同学,五百大阿罗汉。诸位要记住,经典上佛常常讲的,我们念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人,皆是大阿罗汉”。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有五百人参加,这些人给阿难尊者做证明,阿难尊者复讲,讲完之后他们点头,没错,佛是这么说的,这就记录下来。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个人提出反对,阿难,好像佛不是这么说的,这一句就删掉;只可以删,不能增加,字字句句都是佛的真言,取信于后世。所以经典文字不可以改,印错了、抄错了也不能改,在旁边注明这个字可能是什么字,错误。为什么?改的例子,不可以开这个例子,如果经典可以改,你能改,他也能改,后来大家都改,经传到后世就不能看了。对古籍的尊重,就是要保持它原来的样子,永远保持。
所以佛门里面培养人才怎么培养的?复讲,阿难升座复讲,在佛门这两千年来,特别是在中国,都用这个模式。法师讲经,听众很多,听众里面真正肯发心,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德行,就是戒律清净。第二个条件是记忆力好,听一遍之后,必须要能记得百分之九十,才能够学讲经,要有这么好的记忆力。也就是说,譬如老师讲一个小时,讲完之后到第二天,你把昨天老师这一个小时的东西,不加自己的意思讲出来。要讲多少时间才算及格?要讲五十分钟,老师讲六十分钟,你可以讲五十分钟,你有能力学经教,记忆力不好没办法学。可是现在好了,现在记忆力不好的人也行,为什么?现在有录音、有录像。因为老师从前不可能给你讲第二遍的,现在有录音、录像,你可以听十遍,你可以听一百遍。在从前学讲经,真的上根、利智,现在中下根都可以学,这是得利于现在科学的技术,这种技术我们要用它。
所以今天我们培养讲经弘法人才,记忆力可以不像从前要求那么高的水平。真的,你听老师讲经一个小时,你能够讲二、三十分钟都行,都能培养得出来。多听!古人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能把老师的东西重复听一千遍,那一点都不会错,要有耐心、有恒心,永远精进不退,没有一个不成功的。可是人难找,谁能够放下名闻利养?谁能够放下自私自利?谁能够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跑到一个深山里面关起门来去念十年书,天天去学讲。想学《华严经》,清凉大师的注解,李长者的《合论》,这是两个老师,你天天去读他们的注解,学习《华严经》。持戒、诵经、修定,就能开智慧,智慧要是慢慢开,经教里面的奥义你也慢慢的一年跟一年不一样,你体会到的义理深广无尽。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自自然然入境界。入境界自己晓不晓得?晓得,分别执着不生就入境界了。还有分别执着,要记住,还要努力,要生惭愧心,还没有入境界。这一点重要,非常重要。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知诸法唯心。便舍外尘相。由此息分别。悟平等真空。】
这个知是真知、是正知,我们现在的知是解知。所谓悟有两种,我们是解悟,是通过学习而明了的,我们理解了,我们没有证得。证悟就管用,证悟是怎么得来的?是通过修行过来的。行是什么?行是生活。修是什么?要把我们解悟的落实在日常生活行为当中。把我们于经教所学的,不相应的看法、不相应的想法、不相应的做法统统放下,完全采取经典里面的教诲把它落实,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持,行为、行持里面有很多错误,我们依照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人家开悟了,佛菩萨在他,他们是证悟,我们是解悟,通过修行就达到证悟。什么时候真的证得?在一切法里确实执着没有了、分别没有了。我再说一个具体一点的给大家说,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名闻利养的念头没有了,五欲六尘这种受用、享受的念头没有了。根本烦恼里头,贪没有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贪心;在一切逆境里面,瞋恚念头没有了;智慧现前,愚痴没有了,傲慢没有了,嫉妒没有了,这叫功夫。待人接物,从内心里面起来的谦卑就生起来,对于法界虚空界里面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我们现在讲动物、植物、矿物、山河大地,平等的慈悲,慈悲心现前,平等了。这个叫修行成绩拿出来了。最后能达到不起心、不动念,你跟佛平等,你证得佛果。在前面是完全这些执着没有了,我刚讲的统统都没有了,你达到阿罗汉的水平,你就证得阿罗汉。分别念头没有了,这菩萨的水平,你慢慢去证。阿罗汉、菩萨都有阶位,阿罗汉从初果到四果,八个阶级,一步一步往上提升,菩萨五十一个阶级。
所以,知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契入境界,就从你心里还着不着这些相,这个东西你有没有放下。达到这个境界他自然舍掉,为什么?知道事实真相,全是假的、全是空的,没这回事情。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谁的心?自己的心。真的就像作梦一样,梦中如果一下觉悟了,这是我心变现的,梦里面所有的人都是我,所有的一切物也是我,我不止是这个身,是我心变现的。这个境界里面,你就真正体会到事实真相是什么?一体。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你爱自己,就会爱山河大地,你不爱山河大地,就是不爱自己。自他不二,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证得究竟圆满,是一不是二。你看这个里面,我们今天讲和谐,真的,一点都不假。实际上我们这个身是小宇宙,外面环境是大宇宙,大宇宙跟小宇宙是一桩事情,完全一样,丝毫差别都没有,这个一般人还能体会得到。我们今天在这个大环境里面,我们跟许多人相处,不是我的身,那么多身,我们怎么能把他看成是一体?你回过头来看身,看小宇宙。小宇宙,组成这个身体是不同的细胞,头发不止一根,汗毛全身都有,那就像什么?像我们现在在这个大环境里面,我们一个人这是一根汗毛,一根汗毛是自己,全身是自己,它是一不是二。真正明白了,万法唯心,万法唯识,你就晓得宇宙之间没有一法不是心现识变的。心,能现的心、能变的识是自己,哪一法不是自己?你真的觉悟了。你的真诚心,你的慈悲心,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就像《弟子规》里所讲的“凡是人,皆须爱”,爱人跟爱自己一样,没有差别。在佛法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