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过去生,以为造作恶他没有受报,这是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到三世因果,所产生的误会。
还有看到修福的,人真是好人,心善、念头善、行为善,可是他一生潦倒,受尽苦难折磨,这什么原因?跟前面例子恰相反,这个人前世造作很重的罪业,这一生当中修福,有没有替他消灾?有,他本来受的苦比这个要超过很多倍,现在已经是重罪轻报,这是事实真相。他的罪报报完,福报就现前。因果通三世,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心就平了,知道这个事情决定不是假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哪里修?从起心动念。《感应篇》是标准,《文昌帝君阴骘文》是标准,周安士先生编的这本书很好,《安士全书》,每一句引用古今(那个“今”是清朝时候,是那个时代,我们现在都说古人)因果报应的例子,每一条都举很多例子。《感应篇汇编》亦复如是,过去的例子。现代的例子更多,也有人在搜集,台湾黄柏霖警官他对这个事情就很留意。他搜集了两百多个例证,最近六十几年在台湾发生的,真人真事,报章杂志、新闻媒体都曾经报导过。
《感应篇汇编》,《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汇编,我希望真正有有心人重新再编这两本书,要把现代的例子要放进去,帮助读者启发信心。这些东西,因果教育,要常常讲、天天讲。我也曾经劝告华藏电视,他还有个世界电视,陈总跟谢总,我劝导他们一定要在这个频道上设立专栏,因果教育的栏位,详细的讲《了凡四训》、讲《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讲《感应篇》、讲《安士全书》。印光大师对《安士全书》的介绍,他说得非常好,这本书用现在的话说,它真正能够化解这个世间一切冲突,不但能带给这个世间安定和平,它还能带给一切众生幸福美满。这是什么样的价值,什么样的利益,我们可想而知。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不是没有,有,就是缺少宣扬,缺少人普遍在介绍。谁要依教奉行谁就能转恶为善,谁就能真正离苦得乐,做出榜样来给社会大众看,大家就相信,学习的人就多了,社会灾难少了,安定和平多了,全在我们佛弟子们用心。我们真正读贤首国师的书,认真去学习“修诸行法,不为自身,但欲广利群生”,我们要真干、要真发心,从断恶下手,就从这几门、这几本书、这几门功课认真去做。
‘备修万行,速证菩提’,“万行”是善行,菩萨所修的。大乘教里面佛常讲,菩萨所修八万四千细行,这个地方用一个万行代表。八万四千细行不离十善,十善业道展开的,这种讲法我们听起来含糊笼统,究竟怎么修学法不甚分明。我们具体给同学们建议的,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一展开,给诸位说也是八万四千细行。这个纲领,是中国古代每个家族都有家规,也有人称为家训,意思都一样,这是各个家族家规、家训必修的条目。还有不同条目,不同条目是每个家族自己定的,为什么?因为他家学不一样,他家业不一样,所以他有需要再增加一些。这一百一十三条是普遍的,只要是人都应该要学习、都应该要遵守,所以我们用这个好!现代的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媒体、交通带来的便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关系愈来愈密切,所以近代许多人在讲多元文化,有没有必要?非常有必要。这个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他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很珍贵,我们要了解,我们要学习。宗教里面,宗教经典里面比比皆是,所以我在这些年跟很多宗教接触,我得先看看他们的经典,特别看他们的伦理、道德、因果方面的教育,这一看几乎是大同小异。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备修万行,我们应当要学习,使宗教与宗教之间的误会、对立、矛盾、冲突能够很顺利的化解。联合国这么多年来在寻求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从学习宗教里面的伦理道德因果,这是一条和平大道,我们应当要留意。
末后一句“速证菩提”,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比什么都重要,我相信佛门的同学,特别是净宗同学,一定非常重视。我们用什么方法速证菩提?就是用念佛往生净土的方法,我们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这个世间确实要万缘放下,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放下,不能等!世尊在经教里时常提示我们,“人命在呼吸间”,一口气不来,这一世就结束,你还能来得及吗?来不及。对自己来说,要把念佛当作第一桩大事。《华严经》上佛劝我们,第一个“不求五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不求这个,更不能贪图,这个要放下,第一个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第二个“不求王位”,释迦牟尼佛是王子,舍弃王位,王位里包括高官,不求,我们讲社会地位。“不求富饶”,不求财富;“不求自乐”,自乐是小乘汉,小乘,自了,不顾别人,这个不可以,这佛教导我们的。活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安分守己,老实念佛,我们这一生才能真正做到速证菩提,这一生就把这个事情做圆满。这桩事情,以后我们还有时间再一起学习,这是大问题,真的叫生死大事,这一生有这么一个好的缘分,决定不能让它空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九集) 2009/8/3 台湾 档名:12…47…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三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
【又菩萨大悲大愿以身为质。于三恶趣救赎一切受苦众生要令得乐。尽未来际心无退屈。不于众生希望毛发报恩之心。】
到这里是一段。这是代众生苦,贤首大师依大乘经教教导我们修菩萨行。‘菩萨大悲大愿以身为质’,这是一般人很不容易做到的,菩萨不是教别人做,是自己做出样子来给别人看,这就是“以身为质”的意思。不在四圣法界,也不在人天,在哪里?在三恶道,你说这个多难。‘救赎一切受苦众生’,这“一切受苦众生”是指在三恶道的。三恶道众生尚且要度,一个都不舍,何况人天!这我们能想像得到。纵然造作五逆十恶堕在地狱,菩萨也不舍弃,只要众生有感,菩萨立刻就示现、就出现了,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大悲”是大慈悲,慈悲心就是爱心,佛家把它讲成两个字,大慈大悲。帮助他离苦,这叫大悲,他在三恶道受苦,怎样帮助他离苦,悲心;离苦之后,要教他得乐,得乐是大慈,‘要令得乐’,这是大慈。什么是乐,什么是真乐,什么是究竟圆满的大乐?这些许许多多人不知道。在现前这个社会,你去问问一般人,什么是乐?绝大多数的人会告诉你,吃喝玩乐是乐,五欲六尘的享受,他们以这个为乐。这就是现在学术界里面常常说的价值观,人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就是为吃喝玩乐,为财色名食睡,这就是他的人生。这种乐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谁能得到?他过去生中修得的。
印光大师常说,世出世间的理,不出心性两个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外乎因果两个字,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在这么多年,跟同学们一起在学习经教,我常说,大乘法里面用六个字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这六个字就是“性、相、理、事、因、果”。如果要有人问,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讲的是什么?你回答这六个字就一点都不错,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不外乎性相理事因果。或者大乘教里面还有一句话,也是包括尽了,四个字,“诸法实相”,这是讲一切法的真实相。真实相是什么?真实相就是性相理事因果。印祖这一句话也全包含,他说世出世间之理、世出世间之事,你看理事,理是心性,事是因果,不繁杂,很简单。可是这四个字的理太深,谁能够真正明了?诸佛如来彻底究竟明白了;等觉菩萨,经上有个比喻,“犹如隔罗见月”,隔一层罗纱看月亮,还有一层障碍。可是在事上讲,显而易见,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眼见、耳闻,身所接触的,就是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要知道,事中有理,理中有事,理事分不开。这也就是说明,心性里头有因果,因果里头有心性,说到终极是一不是二,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因果不二。通达明了,那得的是真乐。宇宙从哪里来的你知道,万法从哪里来的,芸芸众生从哪来的,自己从哪里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乐!所以乐永远属于觉悟的人,迷惑颠倒的人没有乐,迷惑颠倒的人只有刺激,五欲六尘是刺激,不是真乐。
真正的喜乐,孔夫子知道,他老人家说出来了,而这一句话居然摆在《论语》的第一句,这个意思很深,你能说中国老祖宗传统的文化不是教人离苦得乐吗?跟佛没有两样。佛法教学终极的目的是什么?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论语》打开第一句话,孔子说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喜乐,就是得乐。乐从哪里来的?乐从学习里头来的,说得好!愈学习,你就愈明了,不生烦恼,只生智慧,喜乐是从这儿来的。学,学了以后要习,才有乐。习是什么?用现在的话叫落实,我把我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上。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所学得到受用。学的是什么?中国古人从婴孩就学起,一出生就学起,学什么?学孝道。他从哪里学来的?他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他看到父母孝顺他的父母,看到他的妈妈孝顺她的公婆,爸爸孝顺父母,他看到了,孝道,天天看。看到父母在家庭里面对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相亲相爱,这个他看到了;看到父母对家里面上上下下的这些人,怎么对长辈,怎么对晚辈,怎么样对童仆(家里面请的佣人)。这是什么东西?记录下来不是《弟子规》吗?《弟子规》是他父母家庭生活的规矩,他父母完全做到,让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