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刻-字里藏珍-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把神的标准教导我们,使我们判断自己与神完美的道德及属灵标准距离有多远。保罗在他的书信中,不但教导基督徒有关基督和圣灵的真理,而且经常在书信的的后半部帮助他们操练有关伦理的问题——即是说,如何把律法应用在信徒身上(参罗十二至一五;加五至六;弗四17至六9;西三l至四6)。当我们教导信徒怎样活出基督徒生命时,若尝试要比保罗优胜,是很危险的。我们若谨记,作为基督徒,我们已被神称为义,有神儿女的身份,我们服事神不是为了生命,而是出于生命,那么,我们就不会掉进那些师傅所惧怕的律法主义中;反之,我们会把律法当作是“家法”,欣然尝试遵行它,以取悦那位爱我们、拯救我们的天父。
保罗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下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8…10)保罗所说的恩典,是神白白赐予,完全出于神的;这种有关恩典的教义,既使自义的律法主义者谦卑下来,同时向那些懒惰、不负责任和淫逸的反律主义者发出咒诅。若按着正意去了解,这教训能带来喜乐的确据,使人事奉救主的时候,有无穷力量。有人说得好:在新约圣经中,教义是恩典,而伦理是感恩(参罗十二1)。我们的主也教导我们说:爱心最多的人,就是那深深感受到自己蒙爱的人(参路七40等节)。今天,如果基督徒多认识一点神的恩典,世人就会从我们身上看见更多实际敬虔的表现。
活在恩典之下
“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活着(罗六14等节),意思是让个人与神的关系,完全建立在神的拣选、救赎、改变和保守的爱之上;这是基督徒至高无上的权利。我们结束这个题目的讨论之前,要指出几点,以说明这种权利是多么伟大:
就三个基本的意义而言,恩典的人生是自由的人生。
(1)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活在恩典之下的基督徒,是没有需要藉着完完全全地遵守律法来赚取神的称许的。现在他既得蒙赦免而活着,他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跌倒的可能(无可避免地,他实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跌倒)——然而,在跌倒之后,可以在跌倒的地方再次起来,寻求神的赦免。我们骄傲的本性,充满自我保护、自义和虚荣,它使我们完全拒绝承认错误,或拒绝改过自新;但那靠着神赦免之恩而活着的人,由于他们心里谦卑,就不会受到这种束缚。基督徒每当想及每日的失败经历,认识到造成自己犯错的原因,数算自己多少可耻的回忆,都常会有保罗的慨叹——“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一15)。然而,每一天他的亏欠部蒙赦免,而他也重新恢复喜乐。主耶稣教导我们要无数次的赦免我们的弟兄姊妹,因为神也是如此待我们,赦免我们无数次的过犯。
(2)再者,活在恩典之下的基督徒,已脱离罪的权势,得到自由(罗六14)。因着他与基督的联合、同死、同复活,并且藉着住在他里面的圣灵之能力,基督徒能够抗拒使他的道德和灵性败坏的犯罪意欲,而且“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这是指坏习惯——行出来的恶事或是该做的事不去做)(罗八13),进而更像基督(参林后三18),讨神的喜悦。保罗简洁地在罗马书六章一节至八章十四节将这个真理说明出来,好像是为了回答下面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因信称义的人,不像从前一样继续犯罪,好叫恩典(指赦罪的恩典)更显多呢?“保罗的答案是:对基督徒来说,称义(遵守律法)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神的旨意,还有一个事实是:没有基督徒能够再像从前一样继续犯罪,因为他既与基督联合,他的本性就改变了,现在他的内心(他里面的人)喜爱公义,正如他从前喜爱犯罪一样,现在只有信服神,才能满足他内心最深的渴求。他恨恶自己里面的罪,沉溺罪中再也不能使他快乐。这就是那从罪的权势中释放出来的人的心态:他喜爱圣洁,因为他爱他的救主上帝,因而不想再像旧日那样,做罪的奴仆,那时他既不爱神,也不爱圣洁。他知道他的自由已使他变为尊贵,使他渴望过圣洁的生活,并且生活得有力,为此他不住的感谢神。
(3)最后,活在恩典之下的基督徒已脱离了惧怕的枷锁(罗八15等节;参约壹四l7等节)——即惧怕不可知的未来,或惧怕迎见上帝(我们每个人终有一天都要面对神),或惧怕被仇敌的势力或某种可怕的经历所毁灭。他知道自己是神所接纳的儿女,蒙神爱顾,有基业等待着他去承受,确保可得到永恒的福乐。他知道没有什么能使他与基督的爱隔绝,或把他从神的手中摔出来;而且,没有一件事情的发生,不是带给他长远的好处,使他更像耶稣,至终带领他更亲近神。因此,当惧怕充满他的心灵时,正如每一个正常人不时会经历的一样,他就用这些事情提醒自己,反覆思想神的恩典,藉此把惧怕驱除。正如以下一首圣诗所说的: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浩大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初信之时,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宝贵。
(选自《生命圣诗》第一八五首)
面对着如此奇异恩典,我们何须惧怕呢?
第十篇 中保
在现代的工业和国际性的谈判中,“中保”(中间人)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需要借助中间人来协调的事情,实在普遍得很。有时候,事情会变得剑拔弩张,双方都觉得没有继续讨论下去的余地,甚至其中一方拂袖而去,此时此刻就需要一个中间人,在决裂了的谈判中斡旋,尝试调停他们之间的纠纷。“中间人”的字面意思(正如希腊文“中保”mesitēs一字的意义所指)就是中间的人。他与双方都有联系,对双方均表同情,双方也信任他。他的目的是主持公义,寻求和平,使双方和睦相处。他的职责是代表每一方向另一方说话,务求恢复两者之间的友谊。
新约圣经有一次称摩西为“中保”(加三19 ),称呼主耶稣则有四次。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二章五节说:”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根据希伯来书八章六节、九章十五节和十二章二十四节,我们知道耶稣是那更美之新约的中保。若说这几段经文不但是新约圣经,而且是全本圣经的钥匙,并不为过;因为这几段经文把全部圣经的精义,综合成一句片语。现代神学普遍认为圣经是见证基督的书,在旧约中有先知的前瞻,新约则有使徒的回顾,同为基督作见证。这说法是对的;但若要更精确地描述,慎防误解,我们就需要补充说:圣经是一本为基督作见证的书,不只是(也不但主要是)见证祂是人类的老师或模范,而是见证他是一位中保。耶稣在神和人中间成为中保,建立崭新而永恒的圣约,这就是圣经的主题。
为何需要一位中保?
当神和人的关系决裂之后,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友情随即断绝。因着罪的缘故,两者之间成为仇敌。“原来体贴肉体的(人的天性本是如此),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罗八7)神与人争战,即是说“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罗一18,参五10)在这一位审判者及颁布律法之神的面前(罗三29),全世界都有罪。“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23节;无论神的荣耀在这里是指一种标准、成就,或盼望——可参释经书——对我们而言并无分别。)正如以赛亚说:“我们都如羊走迷”,离开了牧者要我们跟随的道路(赛五三6),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走神的道路,我们却毫不察觉,直到有人提醒我们,才知道自己的光境,而事实上我们时刻都是这样的。因此,人在“世上……没有神”,“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弗二12,四18)。这就是人类景况的基本问题。
现代西方那些富想像力的著作(诗歌、戏剧、小说)或许会引导我们,使我们以为目前我们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己之间的疏离。有人说得好,今天大多数严肃的小说,都是关乎人格操守的问题(亚当的咒诅)、身份的失落(该隐的咒诅),和沟通的断绝(巴别的咒诅)。然而,归根结匠,这些问题并不在于人与自己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于人与神的关系——因为上述的每一种咒诅,都是从神的忿怒而来。今天的伤痕文学,把这些问题刻划出来,虽然有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分析,但仍属肤浅,不够深刻,因为它只罗列一大堆病症,却没有洞悉病源。假若把人类现在的礼教及文化支柱拿走,人类就会顿然觉得孤单失落,甚至跌落虚无的漩涡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与神隔绝。正如三百多年前巴克斯特(Baxter)曾经唱过这样的诗句:“蒙你所爱的,绝不孤单”——但与神隔绝的人,不但失去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甚至与自己隔绝。这就是时下文学所描绘人类的命途,然而这些题材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并不是作家们意识到的。在这块二十世纪的“荒地”上,散文和诗歌真正告诉我们的,跟圣经告诉我们的一样,就是我们需要一位中保,把我们带到神的面前。
早在旧约时代,神已预备以色列民族迎接将要来的基督。祂怎样做呢?就是清楚的让以色列人知道,他们需要一位中保。这就是旧约圣经的中心教训。神用一种似乎是自相矛盾的方式去教导他们,就是在以色列人中设立两类中保:祂差派先知,代表祂对人民讲话;另外差派祭司,代表人民向祂祈求。众先知奉神的名向以色列人说话,因此保持了他与他们之间的沟通;众祭司替以色列人向神献祭,因而也维系了他们与它的相交。
但先知的信息是零碎的,而且经常是隐晦难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