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同在宝鬘论所云:
“由于嗔恨,将堕入地狱。
由于贪欲,将堕入饿鬼道。
由于愚痴,则堕入畜生道。”
所以,假如一个人犯了很大的十恶业,将坠入地狱中。假如此人犯了普通的十恶业,
则会坠入饿鬼道。假如此人只是轻微地犯了十恶业,将会出生于畜生道。
(二) 相似于其原因的果报则有二种 (a)相似于其原因的经验,(b)相似于其原因的行
为。
(a)相似于其原因的经验 由于己身的恶业,一个人将在未来世经历三恶道的痛苦,在
历经这些果报后,他可能再度出生于善道,但可能有以下的状况。如果他犯了杀业,即使
他得到人身,仍然会短命并多病。犯了盗业,他将会非常贫穷,即使得到一些东西也不能
享用。犯了淫业,他将会有很多敌人,而妻子不会忠实于他。犯了妄语业,他会遭受到很
多毁谤,别人恶口相向,和容易为人所骗。犯了两舌业,他的朋友会很少,即使有一些,
也会很快地离开他。犯了恶口业,他会听到很多不悦的言谈,并且不管他说什么,都会很
快变成吵架的根源。犯了绮语业,即使他说了真话,其他的人也不会相信他的话。犯了贪
业,他将不会得到他所要的东西,就算得到了,也不会满足。犯了嗔业,此人将会一直恐
惧害怕他人会对其不利。犯了痴业,此人将遭遇邪见和智慧短少,或者此人的智慧将逐渐
地恶化或堕落。
在宝鬘论中说到:
“犯了杀业,此人将短命;
犯了盗业,此人将贫穷;
犯了淫业,此人将会有很多敌人;
犯了妄语业,他将常被诋毁;
犯了两舌业,他将会远离朋友;
犯了恶口业,他将会听到不悦的言语;
犯了绮语业,他的话将不会受尊重;
犯了贪业,他的希望将落空;
犯了嗔业,他将处于恐惧中;
犯了痴业,他将产生更多的邪见。”
(b)相似于其原因的行为 由于犯了恶业,此人因为心灵习惯的躯力,将会在每一世中自然
地热衷于恶业。例如:现世喜于杀业,是由于此人在其他世中习惯于杀业。其他的恶业也
可以如此地被理解。
(三)器世间的果报 器世间的果报是指此人出生或堕入的外在世界。在宝鬘论中说到:
“此地常昏暗,无光多冰雹,
狂风沙,恶臭,地坎坷不平,
土多盐贫脊,且四季失时,
果实小苦涩,甚至无所获。”
如果配合十恶业分别来说:
“杀业之地极黯淡,
盗业之地多冰霜,
淫业之地狂风沙,
妄语之地臭且脏,
两舌之地地不平,
恶口之地多荒脊,
绮语之地失时节,
贪则果实小。
嗔则味苦涩,
痴则果实无。”
因此,我们应该知道器世间的状况,是因恶业的造作者所招感的果报。如同在入菩萨行论
中所说的:
“造恶者希求快乐,
其行至天涯海角,
恶业却如影随行,
必须忍受身心苦。”
C。舍离恶业
我们应如是思惟:‘由于犯了恶业,将会引起恶道的痛苦,即使在善道亦会有恶劣的状况
。所以,从今天起,即使我会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也不再造作恶业。’如同在入菩萨行论
中所说:
“我怎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这是自己所造恶业中出生的。
我应如是日夜思惟如上!。”
当我们得到暇满的人身时,却用来累积罪业,这是比用黄金打造镶满珠宝的器皿来作为清
除污秽物和呕吐物的器皿还要愚笨。如同劝戒亲友书中所说:
“比使用镶满珠宝黄金的器皿,
来清洗秽污和呕吐更为愚痴者,
就是以珍贵的人身来造业。”
也许有人问:‘如果有人犯了很大的罪业,他将出生于恶道中,但假如只犯了些许罪恶,
应该不会得到那么可怕的业报吧?’答案是非常肯定的。从前有一个比丘尼叫她的同伴是妓
女,由于如此,她因此连续五百世做了妓女。有一个国王总是对可尊敬的辟支佛做供养,
而其中有一位是残废的。某天由于他缺席,国王的一位女儿,就模仿此残废者的动作说:
‘那一位像这样子的人缺席了。’由于此行为,他有很多世都做一个残废的女人。入定不
定经云:
“挖出南阎浮提一切众生之双目,
并掠夺其财产,也比不上仅仅是藐视
菩萨之罪恶。”
据说:
“如对菩萨起嗔心,必堕地狱受诸苦,
地狱中历经多劫,其劫数量等恶心。”
在入菩萨行论中云:
“如是佛子及施主,若以恶心毁谤之,
则堕地狱历多劫,其劫数量等恶心,
释迦能仁如是说。”
而既然我们不知道谁是菩萨和他住那里,我们应该要小心,不要对他们做出上述的举动。
如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片刻所造诸恶业,必堕入阿鼻地狱,
无始劫集聚恶业,何能确信生善趣。”
如在律阿含经中云:
“莫轻视小恶,徒想此无碍!
因星星之火,燎原成灰烬!”
总括来说,从无始劫来直到现在,我们没有—天不在作恶,而这些恶业的果报只会落到自
己的身上,而不会落到他人的身上。所以,我们首先应努力使自己不再为罪恶所污染。万
一已犯错,我们应该以强烈的惭愧心来忏悔,并且持守不再犯同样错误的誓言。在经中说
到:
“圣者有二:一是不为恶业染;
另一则是:恶业主起即净除。”
也许有人会问:‘忏悔可否净除业障?’答案是肯定的。如劝戒亲友书云:
“诸如往昔大意者,后乃谨言慎行者,
如难陀、庵力摩罗、阿阇世王、优陀延王;
如云开见月般之灿烂!”
难陀是佛陀的堂弟,充满了对女人的欲望,庵力摩罗杀了很多人,但两人依法修持后,均
证得阿罗汉果。阿阇世王杀了他有德的父亲,优陀延王则杀了他自己的妈妈,但仰赖如来
的法教,他们都很快地从罪恶中解脱出来。
第十章 生起修持善业之心
藉由思惟善业和其果报以产生修持善业之心
这第二个论题也有三部分:(A)思惟何为善业 (B)思惟其果报 (C)思惟当实修善业。
A。善业
如同在宝鬘论云:
“凡远离三毒,等同造诸善。”
由对自我不执著,对他人亦无嗔恨,且能明白的分别善恶业及其果报,由以上所云,
从身、口、意三门所生之行为即是善业。就好比良药的根生出的叶、花、果实也是良药。
假如要分类的话,可分为三:一是对治身业有三种;二是对治语业有四种;三则是对治意
业有三种。
此十善业的个别特性即是如:持不杀戒、不偷戒等等的行为。不是由三毒所引发出来的行
为即是十善业。这些善业是由誓愿舍弃十恶业的心所形成的。
B.善业的果报
如同宝鬘论云:
“善业在每生中带来善道和快乐。”
十善业中的每一个都有三种果报:(一)成熟的果报(二)相似于其原因的果报(三)造作
者的果报。
(一) 成熟的果报: 每种成熟的果报产生善道中的幸福。如宝鬘论所云:
“由于十善业,免堕地狱道,
饿鬼畜生道,居人天善道,
享尊荣快乐。”
进一步说,如果完成很大的善业,此人将出生于天道;如果完成中等的善业,将出生
于阿修罗道;如果只完成一点点善业,那就出生于人道。有人也许会问:‘但在描述暇满
人身难得时,不是说人身是所有善道中最珍贵的吗?’答案是当时叙述的是指修持佛法的环
境好坏而言,而此处则有所不同,这里是解释由于前生的业所导致的较好的较差的果报。
(二)相似于其原因的果报则有两种: (a)相似于其原因的经验。(b)相似于其原因的
行为。
(a)相似于其原因的经验 如果舍弃杀业,此人将长寿;舍弃盗业,此人将非常富有等
等;这些果报是上述所提的恶业果报的相反。如同宝鬘论所说:
“前述恶业果报,其反面将成为善业的果报。”
(b)相似于其原因的行为 此人对杀业等恶业将没有任何的兴趣。如是,他的行为将是
所有恶业的相反。
(三)造作者的果报: 此人将出生在美妙的地方—恰好是先前描述十种恶劣环境的反面。
如在入菩萨行论中云:
“善业之造作,心之所崇尚,
由于善功德,善人芳踪处,
常受人尊敬,业不可思议。”
更进一步地说,此人如能以三种特殊的修持方法来完成这些善业:一、生起菩提心之
前行;二、是正行,即了悟空性之智慧;三、是结行,将所修行之功德普皆回向。须知:
这些善业将变成得到解脱,以及成就佛陀无碍智慧的正因。
C。 善业的修持
我们应如下思惟:‘既然善业有这么大的利益,我不应该忽视任何小的善业,并且尽
我可能的去行善。’如同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行者应对善业生信,以大信心聚集善业;
依金刚胜利幢仪轨,充满信心努力禅修。”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小小的善业也能得到果报?’答案是肯定的。如律阿含中所云:
“莫轻视微小善业,心想‘此毫无利益’。
应知滴水能穿石,亦能盈满大容器。”
善恶业大小的决定 然而,也许有人会再问:‘所谓大和小的善恶业是如何决定呢?’
答案如
下:
1.常作 由于事先承诺要做,此人经常造作善业或恶业,或假如此人虽没有承诺要做,
但仍经常造作善业或恶业,那么这些善业和恶业是比一些偶而或自然的行为更为严重,后
者则是轻微的。
2.意愿 那些‘由强烈执著其目的’的心所引发的行为亦是非常严重。这些行为是由强
烈的执著生起的,又伴随下列三者:预备、造作及结束。如果有人是被国王等等命令去做
此事,而违反他的意愿,或者是由于亲属的要求,此行为则较轻微。假如此行为是来自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