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这一句话是征问,因为舍利弗尊者是提不出问题来。佛叫着他说,舍利弗,彼土,这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那一边。为什么名字叫极乐呢?下面这是佛自己来解释,‘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一节经文完全是就能受用人而说的,能受用的人。
那么在经文里面,我们首先要了解‘众生’是什么意思?众苦、诸乐,这是相当紧要的,一定要详细地说明白。众生是能受用的人,等觉以下皆可以名,等觉以下都可以用这个名。换一句话说,佛与众生,这是对等而称的;这个众生的本意,在这个地方,众缘和合而生起之假相,曰众生,这个希望大家要注意到。因为在佛法里这一个名词用得太多了,非常地广泛,我们要晓得它本来的意思,以及它引申的意思;它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假相。那么由此可知,情与无情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假相。它引伸的意思,就是众多的意思。我们现在常常讲的众生。这个概念里面,都是以为芸芸众生,很多很多的人,称之为众生,这是引伸的意思;在经论里头用得也相当的普遍。可是如果我们要不明了它的本意,只知道引申的意思,那是决定不够的。为什么呢?没有办法破烦恼、执着,没有方法破迷开悟。诸位晓得佛法的修学,无论是那一宗那一派,无论是那一个法门,都是以破迷开悟为目标,所谓是殊途同归。经上常说的,‘方便有多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归元无二路’,总是断烦恼、见真性,也是本经里面所说的,‘一心不乱’,总是以这个为归宿。佛门常常称呼人称众,譬如一个寺院里,我们要去请教人家,你这个寺院住了多少人?那么这是,这一种说法,在我们听起来没错啊!可是在佛法上则不然,佛门里面一听就晓得你是个外行人。如果你要问他,你这个寺院里住了多少众?他一听,你是很内行的。这样地称说,其用意,破我执。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你这个寺院里面,住了几个众缘和合的假相?如果说是问你住了多少人,你就会着事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会着相,所以这种称呼是破执着的称呼。一个人也称众,一个人他是四大五蕴,众缘合和的假相。所以我们晓得众生的本意,才能够依文字,起关照,证实相。那么由此可知,佛门就在术语上,都是诱导我们破迷开悟;这一个名词术语用意如是,所有的名相无不如是,都是提起我们关照功夫而施设的。
那么再看经里面所讲的众苦,众苦是什么意思?这是佛门常称集众,意思都是破迷破执着。那么经上讲,无有众苦,这个‘众’在此地是讲众多的意思,苦太多太多了。经上常讲的八万四千尘劳。八万四千苦。苦就是病,所以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八万四千苦。说得太多了,说也烦,听也麻烦,因此经论里头常常讲众苦,一切苦,把它归纳为三苦,就是这个三种;八苦就是指的这个八种。那么诸位要晓得,三苦里面包括八苦,所以三苦的范围大,八苦不包含三苦,八苦的范围小,就是三苦里面的一种,一种里头再分别八种,那么在这个表解里头,诸位能够看得很清楚。
常讲的八万四千尘劳,就是八万四千苦。苦就是病,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八万四千苦;说得太多了,说也烦,听也麻烦,因此经论里头常常讲众苦、一切苦,把它归纳为三苦,就是这个三种;八苦,就是这个八种。那么诸位要晓得,三苦里面包括八苦,所以三苦的范围大;八苦不包含三苦,八苦的范围小,只是三苦里面的一种,一种里面再分为八种,那么在这个表解里头,诸位能够看得很清楚。那么这个三苦、八苦,是一切众生可以说是人人具足,所以是一切有情众生个个具足。三界之内也统统具足,在欲界里面,这个三类的苦统统都有。欲界里面包含著有六层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个三苦、八苦全都具足。到色界天,因为他‘欲’断了,所以‘苦苦’没有;‘苦苦’是中断了,他有‘坏苦’,他有‘行苦’,因为他有色相。那么到无色界天,他连色相也没有了,没有色相,当然就没有‘坏苦’,没有成坏之苦,可是他有行苦;行苦是念念迁流不息,他有这个苦处。
我们现在简单给诸位介绍这个‘八苦’,八苦里面第一个是‘生苦’,那么生就是讲的出生,这一桩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经历过,虽然经历过,这个事情现在都忘掉了。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形容这个事情,说我们在投胎的时候,诸位晓得,一个人,这是假设,他到世间,也就是我们讲的人道;到世间来投胎,得到这个报身,是他自己前生五劫的善业所感而来受生的。当然他与父母是有缘分,没有缘分不会到他家来投胎。
那么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说,父母与子女有四种缘,第一种,过去父母对他有恩,他是来报恩的,那么既是来报恩,当然就是我们世俗里面常说的孝子贤孙,这是报恩而来。第二种类,那是报怨,过去父母是他的仇家,这一世遇到了,他是报仇报怨而来,他生在你家做你的儿女,到他长大之后,他作奸犯科,会搞得你家破人亡,我们世俗间常讲的败家子,这是报怨而来的。第三类,讨债而来的,讨债鬼,那么这些小孩多半非常可爱。如果父母欠他少,他或者三、四岁就夭折了;如果欠他多,到一、二十岁,他走了;费了多少心血,多少金钱来培养他,到他刚刚要成立了,他走了,这是属于讨债的。第四类是还债的,那是他欠父母的。这个小孩他将来对父母衣食、物质上的供养不会缺乏;当然也要看他欠父母欠的多少,欠得多,供养得很丰厚,欠得少,供养就比较要薄一点。他对父母没有孝敬之心,没有孝顺心,只是照顾他生活而已,这是属于还债的类型。佛给我们说如果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来的,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情形。人与人之间,父子这个关系最密切,是基于这四种缘。除父子之外,朋友之间的交往,乃至于一生当中与某个人只有一面之缘,也有这四种关系,只是在关系里头有厚薄轻重不等同而已,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真正懂得其中的关系,业力就可以转变,命运可以改造;如果不懂得,不能够转业,那么一定是随业流转,这个就苦不堪言了。
那么说到苦苦,这个八种啊!苦苦上面是动词,下面这个苦是名词。第一种是生苦,投胎来的时候,入胎了,他在母亲肚子里头十个月的怀胎,这十个月相当之痛苦,佛把这种苦比做地狱,叫胎狱之苦。母亲要是吃凉的东西,他在肚子里面感受就好比寒冰地狱,母亲吃热的东西,他感受就像火烧身体一样,所以叫十个月胎狱之苦啊!正因为这个胎狱太苦了,所以他把前生的事情都忘掉了,如果在胎狱,胎胞里面,要是很自在很安乐,他前世的事情那有不记得的道理?我们试问问,今天那一个人还能够记得前生的事情?他为什么不记得前生?就是经过一次大苦难,把前面的事情给忘掉了。
如果你说我不信,那么可以举个例子来说,这个世间有很多聪明伶俐的这些儿童,往往在害一次大病之后,这个人整个就变样子了。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一个儿子,非常地聪明伶俐,他说在八、九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发高烧,时间相当之长,等到病好了之后,这个小孩渐渐就很痴、很呆,变成这种情形;他说与小的时候,活泼、伶俐、聪明,完全不相同,变成呆头呆脑。那么由此可知一场大病都能够使人痴呆,像丧失了记忆,何况生死?生死之苦比这个病苦,要严重得太多太多。
佛在经里头有一个比喻说形容死之苦,有如生龟脱壳。那么诸位想想,活的乌龟,把它的壳拔下来,他说人投胎出生之苦,就像生龟脱壳一样,这这个生死之苦,死是个大苦,生又是一个大苦,所以把前世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道理在此地。也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记得前生的事情,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大修行人,他不昧因果,像释迦牟尼佛,他也是在他母亲肚子里头怀胎十个月啊!可是他的福报大、神通大,他在母亲的胎胞里面,依然在讲经说法,没有这些苦的感受,这是福报大,所以他生生世世的事情都不会忘掉,那么这个是大修行人。那么第二个类型的,是属于夺胎的,什么叫夺胎?就是住在母亲胎胞的这个人,他在一出生下来的时候就死了,另外一个人的灵魂,他刚刚好去投胎,就借着他这个身体;实际上他是两个,一个身体是两个人,前面那个人,他坐了十个月的胎,坐满之后,一出生,他就死了,第二个人,夺了他的身体作为自己的身体,这叫夺胎,因为他没有受十个月胎狱之苦,所以夺胎的人,记得前生的事情。这个在我们中国历史笔记小说里头都有记载,这当然不是很多的事情,不是一个正常的,也不是多见的,那么这属于夺胎,才能够记得前生的事情,所以死、生就是苦。那么还有一种情形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这个生究竟是苦还是乐?特别是小孩,小孩不懂事,天真澜漫,他这个苦乐,马上表现在面孔上;不像成年人,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这个是小孩做不到的。那么你看看小孩出世的时候,一出生,你看他是不是满脸笑容,啊!很喜欢,哈哈大笑出生了,那个生就是乐啊!我们看见小孩出生下来,那个面孔都是愁眉苦脸,一生下来就哭,那哭,苦才哭嘛!乐他就会笑了,他就不哭了,所以一生下来,你就看到他哭得痛苦,可见得他很苦啊!这是我们能看到的,也能够证明生不是乐,是苦。一出生就哭,一出生口里头就叫苦,如何能够脱离三苦、八苦呢?
第二是‘老苦’,老之苦,我们不要多说,年岁大了,像我这种年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