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整个佛法教学、弘扬、流传,影响力之大的确不在乎时间的长短,而是在他自己本身的道德与学问,这是我们一般说;在佛法来讲,是他修行证果,他是真修实证,所以才有这样深远的影响力,那么这是我们从罗什大师来看。
由罗什大师我们会想到近代印光大师,大家所公认的,民国年间佛法影响最大的,就是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在近代弘法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年,他老人家七十岁才出来,才被人发现,七十岁才被人发现,八十岁圆寂了,所以只有十年的时间。七十岁之前,印光大师不出名,没有人知道,他在定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普陀山藏经楼里面,等于闭关;是一个寺庙藏经楼,等于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员,藏经楼的堂主,实际上就是图书馆的管理员。那么他在普陀山藏经楼三十年,他个人修持啊!这就是古德所谓是厚积勃发,他积得太深厚了,所以他不发出来则已,他一发出来这个力量非常非常之大。他是被几个有学问,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学问的几位学者,到普陀去朝山,去游览名胜,偶然之间在藏经楼看这个老和尚很清高,跟他谈谈,发觉到他很有学问。于是乎常常写信请教他佛法上的问题,那么老法师都很详细地来解答。那么这些人把老和尚这个信件在报纸杂志上一发表,大家才晓得普陀山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他是这么出名的。真是像罗什大师一样,时间很短,影响力太大太大了。
那么由此可知,弘法利生,续佛慧命,流传大法,一定要厚积勃发,在自己这个修学要有相当的时间,相当的功力,不是朝夕、三两年、几个月,那一种力量能够办得了的。现代人通病,就是没有耐心,学了一点点就想赶快要出头,要出人头地,这些都是名利心在作祟。他依然是在无明、邪见,那个圈圈里面,自己都没有得度,如何能够度人?罗什、印祖,是我们的模范啊!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那么在‘唐’朝的时候,‘道宣律师’,这是一位有神通的老法师,非常了不起,是我们中国律宗第一代的祖师,终南山律祖。前面跟诸位说他感应得天人供养,他遇到这个‘天人陆玄畅’,他就曾经问过他,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这些佛经,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它?那么多人受持?辗转地来流通,这什么原因?天人就告诉它,罗什大师过去曾经为七佛的译经师,他就是翻译好手啊!过去七尊佛,他都为他们来翻经,所以他所译的东西,译得好,深受人欢迎。那么这是历史上有这么一段公案。
最后跟诸位讲‘译’这个字。‘译’是翻译,在周朝时候,执掌四方言语,就是主持翻译的,那个时候叫‘象胥氏’,周朝叫象胥氏。‘东’方呢?叫‘寄’,这个翻译就叫寄。‘南’方叫‘象’。‘西’方叫‘狄鞮’。‘北’方叫‘译’。名字不一样,都干一种工作。那么佛经最初到中国来,就是摩腾、竺法兰,到中国来,那个时候替他们翻译,北方的象胥官,北方的象胥氏,北方的,所以他们这个都用译。那么到以后,不管是那个地方来翻译,都用这个字了,那么这个译的来源,大致情形是如此。
‘作者’是‘圣’人,这个经,佛讲的。翻‘译者’是菩萨,‘贤’人,‘了生死之大法,固当如是’。作者圣,译者贤,‘非有修证’,要不是真正有修有证,‘不可妄传也。’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这是一个良好的修学,传法的态度,我们必须要把他记住。自己要想弘法利生,要想传扬圣教,必须先在真正的修行证果上用功,到机缘成熟了,再像古圣先贤一样,从事于利他的工作并不迟。今天我们讲经题、人题,都介绍完了,下一次就讲到经文了。
佛说阿弥陀经 第四讲
前面曾经将本经的经题给诸位介绍完了。至于玄谈的部分,我们读了藕益大师的要解,感觉到玄义里面有很多重要的意思,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这一次虽然没有讲要解,可是我们跟诸位介绍这一部弥陀经,主要的参考资料就是要解、疏钞与圆中钞。那么这个里面三种注子里头,我们以要解为主,其中重要的道理,还是要跟诸位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那么本经是以实相为正体,这个意思要跟诸位详细的来解释。‘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这一句是说明了佛说这一些大乘经,是依什么而说的?也就是说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祖师指示我们,是以实相为体。换一句话说,一切大乘经典,都是以实相而说出来。那么什么叫做‘实相’?经论里头说得非常之多,我们在这个地方简单给诸位介绍。第一个,讲‘无相’,这是说实相之‘体’,佛法里面讲的‘本空’,所谓是万法皆空,是从无相的实相,从体上说的。那么体虽然是无相,它起作用的时候,则有相。无相它能够现相,它现这个一切相,我们在这里叫‘无不相’。无不相这是有相,这个是‘常住’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诸法实相’,是讲一切法的真实相,可是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从‘用’上讲,体与用是一,不是二,是一如的。那么由此可知,所谓有,就是一切有相,是依无相理体而生的;所以叫相即非相,非相即相,相与无相一如。空有不二,这个地方讲空,这是讲有,空有不二,空有一如,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一个道理很深,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所能够体会得到的。
藕益大师说:‘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那么这个就讲无相的实相,从体上讲,不能说它没有,因为它没有即相可寻。换一句话说,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眼见不到,耳听不到,甚至于我们连这个心都想不到,正是经论里面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可是它的确有,它不是无,这个就是讲的本空义,本空不是无,这是诸位一定要把它记住的。佛法里面讲的空,空不是无,空是有,不能说它无。那么它起作用的时候,是‘具造百界千如’,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变现出来之物。我们今天讲大而宇宙,小而微尘,谁造的呢?无相实相所造的。千如这是天台大师所说的,依照法华经里面十如是;每一个法界皆有十如是,一法界具足十法界,所以十法界总共是一百个法界,每一界里头都有十如是,百界千如,那么这个就是讲整个的宇宙人生,都是它变现之物。所以‘不可言其有’,虽然变现这一切相,森罗万象,不能说这个森罗万象是有,为什么呢?它这个有是无中生有,有即同无,实在讲,有即是无,心经上说得好啊!‘色即是空’,这个地方是色,有是色,色即是空,这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说的无相实相与无不相的实相。
那么这一个道理明白了之后,才晓得‘寂照不二’,寂是从体上说的,照是从作用上说的。寂照不二,这是体用不二,体用不二则‘身土’当然也‘不二’。身是讲我们的庚身,土是我们依存的国度,就是世界,为什么说它不二呢?因为是实相揭示实相变现之物,因此修性也不二;这是讲性具,本性里头原本具足的。修是讲一切修为,本性所具,跟一切修为也是不二,这个里面含的意思都有相当的深度。‘真应不二’,真是讲诸佛法身、报身,应是讲的应化身。三身即是一身,一身即是三身,这个道理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些‘无非实相’,所以真正觉悟了,那个境界,凡所有相无非实相,或者说皆是实相,都可以。迷了的时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是众生的境界;诸佛菩萨的境界,凡所有相皆是实相。可是诸位一定要明了,皆是虚妄,这个意思不可言其有;皆是实相,是这个意思不可言其无。那诸位想想这两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实相,这两句话意思是一还是二呢?这个意思是不二啊!皆是虚妄跟皆是实相,是一个意思,不是两个意思,‘实相无二’,不但无二,‘亦无不二’。道这个两句,你才真正体会到实相。佛所说的一切经论,都是依这个道理所说出来的。换一句话说,佛所说的一切经论无非是教我们悟入这一个道理,到你几时悟入了,那佛就无法可说了;没有悟入的时候,佛有法可说。悟入不二之后,那像禅宗里面讲,口挂墙壁;这个墙壁上钉个钉子,把嘴巴挂在那个上面,这就表示什么呢?没有话说了,无话可说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诸法实相,佛在般若经里,这个意思说得很多,也讲得很清楚。一切经里面可以说般若经是最不好懂的,因为般若就是讲的实相,就是说这个问题。这一个问题因为在本质上讲,它是非有非无。如果说有,我们也好懂,说无也好懂。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这个事情难懂,但是事实的真相如此,我们不可以不明白,不能够不晓得。理明了了,这个是解悟,解悟固然算是不错了,但是还是得不到受用,要讲到真正受用,一定要证悟。那么说到证悟,就是亲证这一个境界│空有不二的境界,亲证空有不二的境界。证得这个境界,在净土门里面讲,得理一心不乱;在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在教下讲就叫做大开圆解,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
所谓真实受用,也就是真修行;因为从此以后,决定不迷。像华严经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所住的境界,就是实相的境界。我们在净土经里面,就像本经里所读的,四土里面是实报庄严土;‘实’就是实相,‘报’则是果报,实相果报庄严之土。初证在圆教讲是初住的地位,要到究竟证,则是如来果地上的地位。这个里面一共有四十二个阶级,那么这个就是证入实相有浅深、次第上的不同。在没有证入之前,所修的可以说全是预备的工夫,所谓是预课;证得之后,这才叫真正的修行。
那么说到不二,也就是维摩经里面所讲的不二法门;华严所讲的一真法界;净土所讲的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