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则,以适应国防,且以奠长治久安之局”。在“和平统一”原则指导下通过了《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案》。该案提出的“根绝赤祸”的四项最低限度的办法,明确地表现了国民党“和平统一”政策的实质。
  它说:“第一,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第二,政权统一,为国家统一之必要① 潘公展:《统一与和平》,载《救国论文集》,1937 年4 月出版。
  条件,世界任何国家断不许一国之内,有两种政权之存在者,故须彻底取消所谓‘苏维埃政府’及其他一切破坏统一之组织。第三,赤化宣传与以救国救民为职志之三民主义绝对不能相容,即与吾国人民生命与社会生活亦极端相背,故须根本停止其赤化宣传。第四,阶级斗争以一阶级利益为本位,其方法将整个社会分成种种对立之阶级,而使之相杀相仇,故必出于夺取民众与武装暴动之手段,而社会因以不宁,民居为之荡析,故须根本停止其阶级斗争。”
  由以上可见,三中全会后,国民党对中共的政策和方针发生了明显转变,由武力“剿共”转为“和平统一”。但这种改变仅是策略上的改变,是斗争方式和手段的改变。它的消灭中共的根本方针、反人民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样,国民党“根绝赤祸”的根本立场和它所采取的“和平统一”策略,决定了以后国共两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以后国共两党斗争方式的特殊性。
  面对国民党“和平统一”的新策略,中共提出了争取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反对党内的尾巴主义和无原则让步的倾向。
  1936 年11 月,刘少奇写了题为《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的党内教材,对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进行了阐述,领导权问题是阐述的重点问题之一。他认为,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提出,是1927 年以来中共在策略上的最大转变,反对和怀疑这个转变的思想是错误的;但这种转变,并没有改变革命的性质和革命的基本任务。在统一战线中,中共在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是独立的,一方面联合各党派为民族独立而斗争,但同时也不忘记自己的最终目的。他指出:“领导权问题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问题。”“当现在民族统一战线还没有正式形成以前,拒绝统一战线的左倾思想是主要危险。但是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以后,右倾思想就将逐渐地成为主要危险。”所以,在统一战线实现后,一定要注意建立和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在目前阶段中,不应充当资产阶级的帮手,而要建立自己的独立领导。”①1937 年5 月,毛泽东在中共苏区代表会议上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尖锐地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呢?这个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中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对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
  总之,西安事变后,国民党改变了自己的内外政策,到1937 年三中全会时,正式确立了联共抗日的方针;但由于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共反人民的本性没有改变,因而采取了“和平统一”方针,就是用“和平统一”方式消灭中共。中共在西安事变后,由“逼蒋抗日”发展为“联蒋抗日”,促成① 《领导权问题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问题》,《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46、47、49 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但马上便面临着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倾向出现的可能性和国民党“和平统一”策略的新问题。因此坚持和加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便成为此后中共对付国民党的“和平统一”的主要原则立场。中间势力始终坚持主张抗日与民主,反对国民党的独裁内战和对日妥协政策,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但在国民党政策发生转变、国共合作实现后,在他们中间产生了无条件拥护蒋介石的倾向。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加强了中共坚持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重要性。
  这样,一方面国共两党为主体包括各中间政派在内的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在抗日旗帜下汇合起来,向着实现武装抗战的方向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革命的一些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国共两党的性质没有改变,尤其是国民党并没有放弃消灭共产党的根本方针,致使国共合作形成后,国共两党的斗争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政治斗争方式,便是国民党的“和平统一”策略与中共“独立自主”方针的斗争。抗日战争实现后,国共之间复杂而特殊的矛盾和斗争,带到了抗日战争之中,并贯穿于抗日战争的始终。
  第十一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总格局的形成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同年8月13 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从此全国进入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之中。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可以这样概括,即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种政权。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经过一年多的剧烈变化,这种总格局于1938年底形成。直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个格局才消失。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部的演变,是在这个总格局中进行的。
  第一节一个战争所谓一个战争,就是说抗日战争是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力量共同进行的战争。它制约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政策和行动。战争的胜败决定国家的前途。它是观察当时中国问题的总前提。
  在论述史实之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需要先作些说明。
  为什么提出一个战争这样的问题呢?这是因为在抗日战争史上,对这样一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这样说:“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的时候起,国民党在长时期内采取了不抵抗主义。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它的军事优势,长驱直入,占领了半个中国。在日本侵略者大肆进攻和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面前,国民党被迫参加了抗战,但是,不久以后,他们就采取了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抗日战争的重担,落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区人民身上。”“为什么一个弱国能够最后战胜强国呢?为什么看来似乎弱小的军队能够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军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实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实行了毛泽东同志所制定的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战争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我们党领导的农民革命战争。”①有人这样说:“武汉失守之后日寇与蒋介石的作战重心同时指向共产党。”“自从武汉失守之后,蒋日之间,已经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战斗。那时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文件称:‘剿匪的重心必须指向共产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成为主要的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的主力,日寇集中攻击的目标就是解放区和八路军、新四军。”“蒋介石由消极应战的政策转移到观战与求和的政策,因此,重点也就由对外转移到对内,由联共的政策转移到‘防共’、反共的政策。”①有人这样说:“抗日战争八年,国共合作八年,也是蒋家王朝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人民武装、抗日民主根据地进攻的八年。”②大陆上的政治人物和历史学家作这类论述的人非常多,不必再举了。
  台湾出版的抗日战争史著作,则往往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同样的问题,例如有人这样说:“共军改编后,即蓄意扩充实力,避免作战,不打敌人,专① 林彪:《人民战争胜利万岁》,人民出版社1965 年版,第1、2、14 页。① 陈伯达:《人民公敌蒋介石》第4 章第5 节。
  ② 荣孟源:《蒋家王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 年版,第219、220 页。事袭击友军,据统帅部的统计,共军第十八集团军自29 年11 月至30 年10月止,在一年之内,因袭击友军引起之战斗次数,即达395 次之多。”③“真正的抗日战争,一共是十四年,这十四年中,我们的国力、人力、经济资源,损失得非常重大,但是最使人愤慨的,我们中国的内奸和叛徒——中共,一直和日本军阀内外勾结,互相利用,狼狈为奸;共同颠覆我们的国家,破坏我们的政府。。”④上面摘录的材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否认了从1937 年7 月至1945 年8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个包括各民族、各阶级、各政治派别(只有少数汉奸亲日派除外)共同进行的战争。仔细分析起来,那些资料中含有的对抗日战争的看法,有以下几种:1。半个战争论。此论认为当时中国只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在抗战。
  此论又分两种:第一,一派观点认为:抗日战争完全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的,至少在八年抗战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如此。“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我们党(指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战争。”这个战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这就是说,进行抗日战争的只有占中国少部分地区的解放区战场,而统治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国国民党,在武汉失守之后,“蒋日之间,已经没有进行过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