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器修造工业。
  重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基础极其薄弱。但在一战期间的特殊条件下,部分民族资本的重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一战时期,民族资本机器修造工业的发展是比较显著的。华商机器修造厂集中在上海,由1913 年的91 家增为1920 年的222 家。其中机床厂,战前也制造过机床,但大都是供自用。战后进口机床减少,而需求增加,国产机床乃以商品形式在市场出现,一度行销于东南亚。1913 年上海仅有1 家机床厂,1920 年发展到8 家,但仅限于生产小型和简单的机床。内燃机厂,由1913 年的16 家发展到1920 年的44 家,主要是仿造20 匹马力以内的火油、柴油引擎,用于碾米、轧花、榨油等农产品加工。纺织、针织、印染、缫丝机器修造厂发展较快,由1913 年16 家发展为62 家。但这些厂主要做纺织机、布机、缫车的配件,以及脚踏铁木机、手摇袜机等。船舶厂由1913 年①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 辑,1962 年版,第912 页。
  ② 见《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 卷,第880 页。
  的14 家增加到1920 年的28 家,主要是修理船舶和制造小火轮。总之,这时期开设的机器厂,基本上仍是小型厂。据1920 年对114 个厂的统计,平均每家只有机床5。9 台,工人25 人。①1913—1920 年上海机器工业的设厂和分业情况②1913 年1920 年机床制造1 8内燃机及农产品加工机器修造16 44纺织印染缫丝机器制造13 32针织机器制造3 30印刷机器制造7 16船舶修理和小火轮制造14 28其他37 64合计91 222当时大的工厂而经营又比较成功的是严裕棠于1902 年创立的上海大隆机器厂。1920 年迁到上海大连路新建厂址,有机床100 余台,工徒300 余人,能自造车床、刨床和织布机等。上海以外,武汉的机器工业也有发展,重要的有周恒顺机器厂,制造小火轮和各种农产品加工机器,以及矿用机器,产品销售西南各埠。1920 年开设的山东潍县华丰机器厂,制造铁木织布机,畅销华北,后来成为华北一大机器厂。
  7。电力工业。
  随着工业、交通和城市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加,从而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从1912 年到1920 年,华商发电厂由33 家增加到70 余家,发电容量由1。2 万余千瓦增加到2。9 万余千瓦, 8 年间增加了1。46 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1。9%。但都属火力发电的小厂,平均每个厂设备容量不过400 千瓦,而且比较集中在沿海各省,还比不上外资发电厂的增长速度。其中较大者仅上海华商电气公司一家。另外,一些小城市还设有规模更小的发电厂,总数约50 家,每家资本不过1—10 万元,发电容量无确切记载。
  这时,我国尚无电机制造工业,发电机和电动机全赖进口,只有一些电机修理厂。我国第一家电器厂,1917 年在上海创办,以制造华生电扇出名,并于1919 年试制成小型电动机和变压器,这是中国民族电机工业的起步。8。化学工业。
  我国的化学工业起步较晚。这时期民族化学工业最重要的是范旭东创办的塘沽久大精盐厂和永利制碱公司。范旭东志在实业救国,1914 年创办久大①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1979 年版,第304 页。②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 卷,第883 页。
  精盐厂,1915 年末投产,年产量最高达6 吨多。范旭东创办久大厂的目的在以盐制碱。1917 年,范旭东开始筹划永利碱厂,资本40 万。1919 年永利碱厂破土动工,惨淡经营,到1924 年才正式投产。
  9。水泥工业。
  周学熙于1906 年创办的启新洋灰公司是一战期间硕果仅存的一家华资水泥厂。一战期间水泥销路大增。由于水泥畅销,该公司营业极为发达,水泥产量由1912 年的5。9 万余吨增加到1920 年的近11 万吨,增长了85%。设备利用率1912 年占56。6%,到1920 年提高为104。5%。从1917 年起,销售量超过当年产量。启新洋灰公司历年都有盈余,1914—1920 年共获盈余509 万元。该公司资本原为100 万元,1921 年增为880 万元。①启新是这时期经营颇为成功的一个大企业,并成为这时期发展起来的周学熙资本集团的中坚企业。
  10。矿冶业。
  一战期间,纯华商煤矿的产量增长较快,1912 年为41。7 万吨,1914 年为82。6 万吨,1920 年为328 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29。4%。1912 年华商煤矿产量占全国机械采煤产量的8。1%,1914 年占10。4%,1920 年占23。2%,增长迅速。这时期新开的民营煤矿主要有:河北井陉正丰煤矿、河北邯郸峰峰煤矿、河北临榆柳江煤矿、河南焦作中原煤矿、山西阳泉广懋煤矿等等。这时期民营铁矿仅有河北龙关和安徽当涂2 处。
  一战时期,钢铁价格猛涨,引起冶炼业的勃兴。1917 年和兴公司设铁厂于上海浦东,资本50 万元,设12 吨炼铁炉1 座,获利颇丰,后增资至100万元,增设35 吨炼铁炉1 座和炼钢炉2 座,年出钢3 万吨。1917 年山西保晋公司开办阳泉铁厂,资本70 万元,设20 吨炼铁炉1 座。扬子机器公司1920年设炼铁厂于汉口,建100 吨炼铁炉1 座,后经营失败。同年龙烟铁矿公司在北京石景山建炼铁厂,建250 吨炼铁炉1 座,计划年出铁9 万吨,但因资金不足未开炉即歇业。战后钢铁价格下跌,经营困难,许多厂一度停顿。这一时期,各种矿产品的采掘和冶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按煤、铁砂、生铁、锑、锡、汞6 种产品平均计算的生产量指数,在1912—1920 年的九年间,约增加一倍,平均年增长率为9%。①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书推算估计,中国民族工业资本,1913 年为20515 万元,1920 年增至45070 万元,七年来增加了近1。2 倍。
  运输业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书推算估计,中国民族运输业资本,1913①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等:《启新洋灰公司史料》,1963 年版,第139 页。① 转引自《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第199 页。
  年为8226 万元,1920 年为12907 万元,七年共增长了57%。交通运输业分铁路、航运、公路三项。
  清廷和北洋政府对民办铁路事业采取打击政策。这期间唯一的民办铁路建设是云南个(旧)碧(色寨)石(屏)铁路。1913 年破土动工,1921 年个碧段通车,但西通至石屏已是1935 年了。个碧石铁路是为运个旧锡矿与法资滇越铁路接轨而造,全长190 公里,是窄轨铁路。
  这一时期,华商轮船公司颇有发展。据不完整统计,1914—1920 年开设的华商轮船公司共14 家,资本2080 万元,平均每家资本148 万余元,较前一时期平均每家资本80 万元规模有很大扩大。但这些轮船公司拥有的船只吨位,没有统计。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书统计测算,1914 年有船1118 只,40944 吨;1920 年1477 只,110447 吨,从1914—1920 年增加船359 只,吨位69503 吨,即船只增长32%,吨位增长170%。这期间发展起来的华商轮船公司中较具规模的有:(1)虞洽卿于1909 年发起组织宁绍轮船公司,经营上海至宁波航线;1914 年在上海又创办三北轮埠公司,初仅有一只轮船,航行于上海、宁波间。嗣后增添轮船航行长江线,并有海轮北航烟台、天津、营口、海参崴等地,南行福州、汕头、广州、香港等地,远至日本、新加坡、越南西贡、缅甸仰光等地。三北公司成为仅次于招商局的最大的华商轮船公司。1918 年虞洽卿又买进英商的鸿安轮船公司。宁绍、三北、鸿安的资本总额达400 万元。虞洽卿除任荷兰银行买办,开办银行和交易所外,也成为航业巨子。(2)张本政、张本才合股于1905 年在烟台创办政记轮船公司,后来营业发达,增添轮船多只,增辟航线,航行于沿海各大商埠,并兼营长江航线。1920 年改为无限公司,增资为1000 万元,成为额定资本最大的华商轮船公司。(3)李镜轩、郑效三等于1917 年创设北方航业公司,资本30 万元,总公司设天津,经营北洋、南洋航线。(4)1917 年王崇甫创设岷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设在四川万县,另在重庆、宜昌设分公司。(5)中国邮船公司和中华航业公司,资本巨大,均属华侨投资,情况不详。我国的公路运输业在本时期尚处于初创阶段。1917 年创办的张库汽车运输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公路运输公司,经营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的运输业务。但公路运输业后来没有什么发展,到1922 年仅有公路1185 公里,主要行驶军公用车。
  银行业私营银行在这时期有了迅速的发展。辛亥革命前全国有银行15 家,私营者屈指可数。但从1912 至1920 年,全国共开设银行133 家,大都属私营。其间停歇者也多,至1920 年实存97 家。全国银行的资本额,也由1912 年的2712 万元增至1920 年的8782 万元,增加2。2 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5。8%,较民族工业的增长要快得多。这里所说的私营银行,主要的有“北四行”、“南三行”等银行集团。
  “北四行”指盐业、金城、大陆、中南四个银行。除中南总行设在上海外,其他三行的总行均设在天津,故称“北四行”。由吴鼎昌任总经理的盐业银行成立于1915 年,资本额500 万元。金城银行成立于1917 年,资本额200 万元,由周作民任总经理。大陆银行成立于1919 年,资本额100 万元,钱新之任董事长。中南银行是南洋华侨黄奕柱创办的,资本额500 万元,1921年开业,由胡笔江任总经理。1923 年四行组织联合准备库发行中南钞票。“南三行”指浙江兴业银行、浙江银行(后分出了官股,商股改称浙江实业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因三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