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说庄子(三)-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庄子》读到这个地方,最容易把人搞昏了,就像老佛爷在《金刚经》里颠来倒去地说〃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这类的话一样。为啥子容易搞昏呢?我们所谓的天、道、自然等等概念,难道离得开这个我吗?所谓的天、道、自然等等,都是人为赋予其意义的!总的来说,是人对它的这么一种认识、规定和定义。我们离开了自己的这么一种认识,离开了自己的心,哪里去找天,哪里去找道,哪里去找宇宙、真如这些东西?没有嘛!

    这里说的这个我,是指人精神里面的那个东西。我所称谓的、我所感觉的、我所描绘的、我所认为的、我所定义的……这么个天,恰恰是人!是人在那里无事生非、胡搅蛮缠地画了一个圈子、画了一个范围!什么什么是宇宙了,什么什么是自然了,什么什么是天了,什么什么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了,什么什么是道了……都是我所画的一个圈圈!这句话很深啊,大家要好好理解。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我们结合着看看庄子《齐物论》里面的话,〃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你所谓的天、地、人,已经合而为一了,浑然一体了,既然已经浑然一体了,哪里还需要语言呢?哪里还用得着语言呢,所以在这里,〃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我们所谓的这个天,完全是人的文化产物,是人的认识范畴内的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本身了!这里,大家一定要把《庄子》语句里的跷跷板翻过来!翻不过的话,文句都不能通,更何况理解其意了!

    〃所谓人之非天乎?〃我们所谓的人,其实是我们意识所感觉、所确定的这么一个概念。人的精神、人的思维,乃至于人的生命,仍然是大自然赋予的,仍然是道赋予的。不管你如何蹦、如何跳,不管你生老病死,不管你富贵荣华,不管你是圣人、至人,不管你是夏桀、商纣,不管你伟大还是渺小,不管你是至善至美还是十恶不赦,这一切,都是天!用《中庸》的话来说,〃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都是老天爷赋予你的,都是大自然赋予你的。

    所以,只有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才真正能体会什么是天人合一。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绝能所,泯感应〃。一个是能,一个是所;一个是感,一个是应;一个是主观,一个是客观。我们要把这样的两个壁垒打破,打破以后,你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第二部分 1。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然而往,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馀、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这里是一个肯定的判断,先把这句作为一个前提摆在这儿。用佛教的话来说,老佛爷不出世,我们世人就都在颠倒见之中,在烦恼之中;用儒家的话来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呢,就是没有马克思,我们都在黑暗中摸索。总之啊,要有真人才会有真知。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一般的老百姓,他们被这个烦恼,用佛教的话说就是〃颠倒见〃、所遮障,他们能够看到人生、宇宙的面貌吗?他们看不见。所以必须要通过真人,通过见了道的人,才能看到真知,也就是宇宙天地间的真理。

    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说过一句话:人为自然界立法。我们说的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是人立出来的,没有人,哪有现在的物理、化学,这样公式、那样定理?没有啊。老天爷并没有什么规律,它是处于浑沌状态,天地宇宙的运行也是浑沌状态,是人通过认识,特别是〃真人〃们的认识,然后才把宇宙各个部分,自然的、社会的、有机的、无机的、植物的、动物的等等,把它们区分开来。无论你通过科学的实验也好,社会的实践也好,还是要通过〃真人〃,你才能达到〃真知〃。我们不能说山里边的老山民,或者海里的老渔民就没有真知,他们也有他们的真知。山里的森林、地里的庄稼怎样料理?海里的渔民通过海信,知道怎样出去打鱼,他们也有他们的真知。但是整个社会化的,在道上的知,必须通过〃真人〃,才会有道上的知见。

    前面我们谈到了〃知〃和〃智〃的关系,谈到了〃所知〃和〃能知〃的关系,也谈到了〃天〃和〃人〃的关系,那么,这几者的关系应该如何善加处理?庄子把这个问题摆在这儿了,但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庄子还是自问自答,只有真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接下来讲到的〃古之真人〃,它是层层推进的,一共有四个层次。我们还是一层一层地看吧。先看这第一层的描写。

    〃何谓真人〃,那么什么叫真人呢?就是说我们一般人看不到的或想不到的,真人能看得到,能想到。他们就能把一般人看不到、想不到的真理提炼出来。像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一样,就能从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伟大的定理、客观世界的规律,他们就是了不起的,真知也就是这样来的。

    在庄子那个时代,他觉得已经没有真人了,所以言必称〃古之真人〃,如何如何——他不说当代,只说古代。那么,他心目中的〃古之真人〃首先是怎么样的呢?

第二部分 2。真人的第一重境界

    〃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我们手上这个版本的白话翻译是〃不预测先兆,不妄自尊大,不谋虑未来〃,这样的翻译与原意相差就有点远了。

    什么叫不逆寡?就是虚怀任物,虽寡少而不逆忤,不会去欺负这些弱者。不雄成呢?就是不自以为是,不翘尾巴,不把自己的成就看得太高。还有〃不谟士〃,也不谋划什么事,顺应自然。为什么要顺应自然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人算不如天算。就像现在搞企业策划的人,一个企业花了几十万请人做了一个策划书,写得是很漂亮,头头是道,但是真能实现吗,能够实施吗,能够操作吗?未必能行。很多因缘,很多事都是事到临头,你才知道真正的答案,知道真正的解决方案。无论是中央的,还是海外的,国防上的作战方案都是一套一套的,真正能够有几个能用上的?往往都用不上。现在的原子弹,美国的、俄罗斯的、中国的,造了那么多,造了好几十年了,什么时候用上了?到现在也用不上。

    这里还有很深的修养成分在里边,所以〃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就在我们的涵养里。我们要做到不称孤道寡,不要故作高明,不要盛气凌人,要归于平常心才好。如果不能归于平常心,自以为高明,自以为强大,有这些心态的话,就不是真人。

    〃若然者〃,如果他以这个样子来处世,以这个标准来作为他的价值观念,那么就〃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过,指有所过失、有所过错,但他不悔。我们经常做点事情,做错了,或应该有所得而没有得到,有名没有捞到,就后悔得不得了,老是想着我又错过机会了,如何如何……真正任其自然、顺其自然、得失如一的人,他绝对不会吃后悔药。〃当而不自得〃,是指他做得很好,真的有所得,但他也不会翘尾巴。从这里看起来,只有达到孔夫子所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才能真正做到〃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一般我们谈修养,总是说先要知过,然后才能改。其实知过能改就已经对了嘛!后悔,则是一种很不好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精神的多余的附属品。就像长了六个指头的一样,多余的就不能要,应该把它砍了!所以《易经》里面有〃吉凶悔吝〃,这个悔字,实际上就是上述的这种不健康的精神状态,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只有〃真人〃才能超然于是非得失之外,逍遥于是非得失之外。

    〃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这就把古代真人的种种内在心境,做出了一个外在的描述。

    〃登高不栗〃,有的人有恐高症,稍微爬高一点就会害怕,更不敢去坐飞机之类,怕会摔下来。类似的这些精神症状,就是有精神的恐惧在里边。如果是真人,他就〃登高不栗〃,说生就生,说死就死,不会把生死当成一回事,他哪里还会有登高而栗的感觉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