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在未得寂止前,大多散往他所缘,所以,所修一切善行,悉皆力小。”《入行论》中讲道,“诸人心散乱,住烦恼齿中。”又讲道:
  “念诵苦行等,
  虽经长时修,
  心散他所作,
  佛说无益利。”
  即全如此等所详广讲说的决定止观的次第和此二者不成相违,彼此成为互助的道理。又关于依止何所缘来修止的方法,亦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道:“其缘于佛身像持心者,因是随念诸佛,故能引生无边福德。若彼佛身其行相明显而坚固,可作为礼拜、供养和发愿等积集资粮之田和悔除防护等除障之田。故此所缘最为殊胜。即如前面所引的《三摩地王经》中所讲:‘有临终时随念诸佛不退失等的功德。若修密乘道,有于天瑜伽尤为殊胜等之诸多义利。”又讲道:“又所缘境,亦非是现为画像与铸像等之相,要令现为真佛之形像。”又讲道:“以三摩地非于根识而修,要于意识而修,
  
  ①  义共相:概念共相之一种,但存在于思维过程中之增益部分,即心中现起的外境形象。如思维中所现抽象之瓶。
  
故妙三摩地之亲所缘境即是意识之亲所缘境,因此须于意识摄心故。”沉没与昏聩二者之差别是怎样的呢?这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