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藏密心要10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行者必须立刻回住,即回此法界而住。行者在法界自住、续住中,若感觉荷负沉重及疲倦,发生动摇,亦可把法界大定之住,从法界中心向下抛去,即从法界中心或上下、左右任何一点向下抛去,即通过上下直到最低处停住,以缓解和对治沉重和疲倦,然后又向上提举回到法界的整体中,恢复自住、续住。这是回住在另一场合的应用。虽然从上下四方皆可回住,但以向下面较易。


口诀第五句:“无妄想,近住、伏住。”

如无妄想,法界大定便从续住或回住进入近住。更接近圆整法界,即更接近法界本定,叫做近住。当你从妄想回到法界本身时,近住要比回住更接近法界。近住意味着已把自我抛弃干净,在法界中无我,而且正如上述的修生法界已接近本有法界,两者合一无二,不再有分别了。这样能定住多久算多久,如有间缺,立即将本有法界的两个条件:“十方广大无边,三世流通不尽”又提出来,然后把修生法界降伏到本有法界上去。
  所以,伏住乃是将法界更扩大高深,以折伏近住的初层浅近的法界。伏住对于近住以后所生起的妄想具有调伏的功能,不必用力回住,便能马上把它降伏。这种调伏是自然而然的,当你看到法界本定愈加明显,妄想自己就消灭、降伏了。


口诀第六句:“寂住,如有昏沉,立即提醒。”

伏住持续一阵子以后,例是寂住。此时行者感到身体极轻安,好像没有重量一样。但是经过寂住后,易有昏沉。因为修持到此,法界本定的修生身已感疲倦,又其时既无妄想在内动摇,又无他人他物在外干扰,观想横直过广太长,疲于保持,不如初住、续住之清明,必致昏沉。此时就要提醒,乃法界自行提醒行者,实行目上视、头微仰、打起精神注视法界之上部三项,昏沉即可消失;但昏沉程度有深浅的不同,如此仍不行时,可进行睁目、切齿、提肛,甚至将小腹向后面背下紧贴;再不行时,只好下座经行。假如用这些较剧烈的提神方法引起眼痛、牙痛、肚痛,则可休息几天,再继续修定。


口诀第七句:“无昏沉,最寂住、专住、等住。”

寂住而无昏沉,就会变成更加寂住,即最寂住。寂住是本身的寂静;最寂住则不仅身体轻、静,而且环境清凉。寂住如灯灭,但仍闻杂声;最寂住则什么声音也不闻,连天籁也没有了。此时,本生、修生两法界融合为一,无法分别了。于是就开始了专住,就是专一而住,专住在整体圆满的法界上,法界本身自然落于中心一点上,时间与空间合而为一。专住愈久愈好,忽生动摇时就进行等住。这个“等”是正等正觉之等,此时行者不必特别在那一点上去观法界,从任何方向都能观成,到处都是法界。因为时间、空间都是平等的,三世都在法界里,行者也住在这十方与三世里,没有分别和始终。陈健民上师指出:“就十方空间的据点而言,这是法界左右扩大扩充,每一微尘细点或单位都是同性质、同精神、同理趣、同意乐、同智悲、同三昧的;就三世而言,如同流水,也同觉海、同来源、同归路、同航程、同载运、同悲心,滴滴皆湿,无分泾渭、三世、清浊、泛滥等,当前一并同时具足。此之谓法界本定之时间‘等住’。”这种境界已很高深,不经努力修持,颇难获致。一旦获致,必有奇迹出现。


口诀第八句:“如是等住,自生、自显、自然。”

进入以上等住境界,一切均是法界自性、自显、自然,这三个“自”字,是指法界自己,并非指行者自己。自生,指形状而言,自显指色相而言,自然指无色的心理状态而言。盖等住既久,法界自然而然显得更宽广、更圆满、更明显、更光辉、更纯乎其纯。此种自生、自显、自然之证量,实是大圆满法的证量,莲花生大士教授其佛母移喜磋嘉大圆满秘法时,数数提及的就是自生、自显、自然,请参阅拙撰《藏密大圆满心髓探奥》一书。


口诀第九句:“如是自然,息住、脉停、心休。”

以上法界本定自然而然地活现以后,息住、脉停、心休三者是行者本人的境界,但也与法界息息相关。息住是在法界息住,先停外息(外呼吸);然后有胎息,即在脐部呼吸的内息;胎息停,也就是没出息呼吸了;始得中脉息,即法界息,脐部乃中脉之口,中脉通则与法界相合,此时必有光明出现。脉停者是因为息住,脉停非指中脉停,乃指脉搏停止,新陈代谢停止,业劫病脉皆不能生,而由中脉发出的智慧脉起用。陈健民上师就此谈他的修持体验说:“余业法界大定时,即有脉停之现象。停时,法界本身更清明、更宽大、更明显。如有特殊之量,如身在水晶宫中,此与自显相应。脉停时,此上、中、下之圆球,有如水晶宫之清凉、爽快、舒适、广大,实不可思议。此时自然不能见到自己身体。在此以前,有时身体亦会消失,但至迟到此时身体一定不见。因此身乃总脉,息代表时间,身代表空间,总脉至此亦停止。”心休者,由于脉停息止,故妄想之心完全消失。不仅如此,到此境界,以前对法界所感觉的累人和疲乏,亦已全无、全休。此心成了法界之心,亦即真如妙心,即清净法身,即无修瑜伽,即常寂光。此种证量,不仅是大圆满证量,亦是大手印四瑜伽证量,请参阅拙撰《藏密大手印探奥》、《藏密大圆满心髓探奥》二书。所以说,修成法界大定,大圆满和大手印的证量,俱在其中。


口诀第十句:“如是心休,外内凝然一球。”

既证得息住、脉停、心休,法界便外内凝然,内是修生法界,外是本有法界,两者凝然圆融,如同一个水晶圆球一样。也可以说,内是行者修出的光明,即子光明;外是法界本身的光明,即母光明,子母光明相合,外内凝然一球。这种外内一球的感觉,乃是上下四方都是法界,都是无云晴空,虽无边际,但活脱、圆融清明、无碍,像圆球一样。


口诀第十一、十二句:“如是一球,充满法界去!如是法界,一念万年去!”

行者必须有凝然一球的修证基础,才能充满法界。此法界乃时空融合之法界,乃究竟法界,乃圆满法界,乃时空无尽无边的法界。有如是法界,始能一念万年。因为三世皆是相对的,今日为昨日之明日;今日也为明日之昨日,时间全无限度,古人将一念和万年皆作时间看,一念之间即有三千大世界,一念可以作为一起点万年去,故有“万年常青”之说。


陈健民上师指出:“一念万年之圆球,其无顶无底者,为无云晴空。其无始无终之圆球,则为大海。每一点,每一滴皆是单位,皆可为坐标,皆是法位。此外、内、密,密密之四层,内外融合。左右为空间,有如天空;上下为时间,则为大海。每一点,每一滴,无一无法界之处,无一有我之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皆有,但皆为法界之四相。故自生、自显亦法界之自生自显,非私我之法界。法界无私我。大与小皆是法界,是故大小可以互容,然皆地私我,因其性质皆空。然非无我之言说,如佛说我证如来,此乃佛之法身我,非其私我。每一点,每一滴皆相同,尽虚空,遍法界,皆是法界。”陈师此段论述,可作为法界大定口诀修法的结论。
无名小卒 2004…10…20 12:56
第三节 法界大定收摄法 

修持法界大定,必须懂得收回之法,即是收功。因为定中法界放得很广很大,如不经收功便猝然下座,势必损失能量,感到疾倦;又因本有法界发展至极致,若不知收回,便可能即此涅槃。行者也不可急收即下座,应收后稍休息然后下座。收时不仅收拾自己的观想,还应收摄法界的证量。

简单收法是从极远无边之边、无顶之顶、无底之底收回。放时是向很远、很高、很低各方面放大,如在镜上呵气,形成等呵等满的圆膜;故收时亦如镜上气膜的等缩渐消,等缩渐收,不必从左右上下渐渐分别收回。生起次第的回收,是普通逐一收回法;圆满次第的回收,则如鱼跃水面,全身顿然显出。回收要潇洒自如,然后放松四肢下座。

收摄的基本原则是先收回点。因此须先使法界化成为小点,与放大的观想相反,小点愈小愈好。一如我们知道的点点皆是法界,则点点即可如是收回,而且点点皆可得到。
无名小卒 2004…10…20 12:57
第十讲 如何修梦
第一节 修梦的重要性 

修梦是藏密六成就法中的第三法,称为梦观成就,或梦瑜伽、梦幻法等,《大乘要道密集》把它和“幻身定”并称为“幻梦定。”这是从“以幻修幻”而达到“以幻修真”的密乘重要修法之一。

印度最古老经典《奥义书》把梦归入人类四种意识状态之一,即:清醒、做梦、深睡、超觉。噶举派著名经典《甚深内义》则把梦归入四时,即:睡眠、做梦、清醒和贪(交媾之时)。睡梦在人生中占时之多几乎如醒时。密宗行者若只在白天修持,安于净境,但晚上梦境迷离颠倒,思想任意奔驰,妄念烦恼不断而不能自制,甚至梦泄元精,这岂不是一种病态?就像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白天过的是一种生活,夜晚又过另一种生活,又如何修持得好?因此,行者应该修梦,不只在白天修,也在睡梦中修,把白天晚上修持连成一体,打成一片,白天晚上都能够安于清净,也增加了修持的时间,使修持加速得到圆满成就。《香巴噶举宁古玛六法》引用《金刚偈》原文说:“任何想要克服概念思维的人,应该将自己献身于专修梦瑜伽,它自动地清净了迷乱冥暗。”

虽说人们把做梦的原因归之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在生活中还有尚未实现的欲望,为了实现这些欲望,就在身体和意识休息时,从记忆仓库里呈现一些事物的影像来满足这些欲望,使清醒时无法满足的欲望能在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