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非有。故曰:
唯声义相同
具彼之瓶等,是有声所诠故。具彼与有相合者,前无少极成。
许彼无因缘
于诸异声,不见不异之因缘。故彼亦不应说是总。
如是诸所别亦非有。若谓由有声,于不异有功德之实转者,如极青等,亦许于瓶等转,故成为能别与所别者。破曰:
若一如青等 非尔纵然许 类无类故非
应成为所系之功德。亦非如是。以青之声,无极青等。由余具彼不应道理。说青系属,非是声义。复次,纵然许彼总,由于种类更无种类,故亦非总。
纵许有总,然于青等,亦非有如青总所分三类之青等功德。诸许具彼瓶等种类之差别故,则许于实转之瓶等之差别。故此亦不应观察。如是于声,虽非所诠,然由义引当许瓶等为其差别。则瓶等具彼之义,定无少许联系。
义引不决定
言由义所引者,谓由义之势决定生起。如云:昼间不食,则决定夜中而食。此中言有,不定为瓶等故,是犹豫因。非有义引。故云:种类声,是与异系属之总,具种类之能诠。不成任何解答也。
故声亦遣他
故如前说,如所作性等,声亦是由遣他门而显自义。
又曰:
所诠虽众多 声非皆能了 与自随系义
是遮遣之果 声亦非能于 众多法义转
唯于所结合 非由声德等 是诸摄颂
若唯遣他是声义者,如青莲等者,如何成为共同所依,及能别所别事耶?云何不成?如总导者,是诸差别声之遣他故。非有彼过。
遣异义别故 了自义异愚 一无异果故
能别与所别
若依青莲等声,亦由遣他之别,而遣除自义之差别故。如竖立与鸟落等,聚于一遣他自义,而成为共同所依。如是彼等各各,于各自之差别成犹豫因,非由具余声成能遣故。由有如是事故,亦成为能别所别。谓如一所依,彼既非青,亦非是莲。如何既是青,亦是莲?兹当说:
彼非唯是青 亦非唯是莲 聚是所诠故
由青与莲声,与彼一切结合,非单一种。若单一者:
如颜色无义(信慧本为“如字应无义”)
如虽有尼声与罗声,然诵尼罗,都无有义。此亦如是。若谓;说颜色时,其尼罗声不生少分义解。为断此攻难,曰:
颜色无少义 然由彼二语 能了彼所诠
彼亦了单义
如尼声与罗声,为尼罗声所空。如是莲与青声,亦为,聚声所空。如说:尼与罗声,不生少分义解者。对一彼亦应说,种类青是尼声之所检。当了解单独义。
若具彼功德之所诠者,亦是具实之具。如颜色为义所空,如是聚义亦是彼名言所了也。若是异声宣说,由义之势,即是宣说异义。是故遣他之声义中,共同所依及能别所别,亦皆应理。于余义中则声义非理。何以故?以于彼中,支与有支之义,与彼所依,为异、为不异耶?且非不异,
应互成一故 聚非有一性
若聚是一者,则莲与青义应非异。以一义中非是他故。彼等亦应互成无异。复次:
聚应成众多
以聚者不异多法,故应成众多。由此义故亦非是有;即许为有,其聚与青莲义亦非有共同所依。以于一事转者,
声非舍身义
若单独义,是青与莲声之义者,则自与聚中,由何一能言彼等即此,而成共同所依?若谓无彼过失,以总中摄别故。彼二别义同一体性者,是由总义。为令了知具差别义故,故合说二者之事。如是二者即是共同所依,以具聚义故。曰:此中且如青声,诠无异义,非是种类。青声之总若不诠实与种类,由何观察摄入差别与实、种类之中?若谓如青,其实亦为总所诠者(信慧本为:具青之实亦为总之所诠)。若有彼差别者,则罗婆与邬波罗等亦应为所摄也。然如是非理。何以故?前已说故。谓前破具彼种类时云:“无自在非具等”等,已说不成。又说总中摄差别故,亦不应理。由何非理?
疑故非遣他
见由总声,于差别声,生犹豫故。由何生疑?则以彼柱说不应正理。若谓虽如是,然由差别声,义即了知总,无错乱故。应作是说:于差别中亦摄其总。
此亦非所诠。非遣他故。谓青声,如邬波罗等,则青等非遣他。故应说为摄入其中。纵然许摄,亦是摄入所诠之中。若谓二者俱是差别义者,则成异门之声。现见:
一应成异门
异门之声,谓对不了解者,及众多义。为令了解前义故,更说余异门也。若如是者,则成为异门声之声。诸异门声谓仍诠前义,非顿时说。如是即由青声,了解莲义。则亦非有能别所别。此上且说不异品之过失。
如对不异所说过失,于异品亦尔。谓计异者,离诸聚法,别有一聚性,为彼聚性于诸聚法,抑诸聚法于彼聚性。若一切转或一分转,皆定非有。即许为异:
异则亦非二
彼中亦非有共同所依,亦非有能别所别。彼为义成一?抑声成一?若义成一者,为德实成一?抑具彼成一?如是若声成一者,为说德实成一?抑说具彼成一?当如是观察。其中:
义之实与德 若于一转者 总别二非有
若青功德,与莲之种类。于一实转故,则共同所依与能别所别,皆成非有。青德非具莲之种类,莲之种类亦非具青德。
具彼二亦无
若时青德与莲种类具总法者,尔时则无共同所依。
于他转之实中,能别所别事,或二者于一,亦非是有,以总别不相合故。以上且说二者于义非有。如二者于义:
如是声应是 唯说类与德
若声唯诠说种类与功德者,极相异故彼亦非有。彼等之共同所依亦非有,未说系属故。彼声亦非有能别性(似是“非有能别所别”)。以上且说:唯诠种类与功德,不应道理。
于说具彼中 应成同不同
若种类与功德之声,诠一别实者,故彼所依应成相同。若诠异能别实者,故应成不同。由其不决定故,无共同所依。若谓:
同故不乐说
若作是思:且受共同所依,是相同故,不乐诠说者,无系属差别(虽有系属等差别,然不乐诠说,以且受共同所依相同故。信慧作:“不乐说不同”)。若于何处有同觉之因,即说彼为共同所依。其中虽有花未开放等诸余差别,非所乐说也。此是无尽攻难。
俱遣二者而摄持等,乃至几时有义,尔时于彼声有作用,即应乐宣说彼也。若有系属者,非是所乐说之差别,则如何宣说有事耶?又曰:
牛马等亦同
若牛马等,亦由牛性有等系属都无差别。于彼不乐说总,而说彼事。如莲与青等,牛马亦应成为共同所依。若谓:
彼未差别者(信慧本为:“彼是行相别”)
若作是念,牛与马等有形相差别,各各遣除种类之因有别,如是各别宣说,如何不乐说?彼非如莲与青,如是亦非应成为共同所依也。若如是者,
应成多聚集.又所许亦无
由于一事多总能显故,应以多形成为聚集。然不见有是事。又言同者,谓牛与马等,未说所依同不同故。
牛性有等非是能显。其中若说同者,应成共同所依。(信慧本为:“又,同者,谓牛与马等,应成所依同与不同。以非所诠故,及能显有性等,并牛性等故。其中亦若不乐说不同,应成共同所依。)言“所许亦无”者,谓许为有共同所依者,说莲与实等为有。彼亦应无得也。若谓总是能显别故,牛与马等无共所依者,如是亦见莲花之有及实等是能显性。复次:
德实应非显
功德与实,非是形故,则与彼系属之总,应非能显。
若谓:由功能差别,能显自、共相故,故于实等异法,非有形状差别。曰:不乐。于诸异事亦许功能差别故。如莲花事。若谓说总是显异之因故者,于彼当说,何者是牛性与马性等之差别。此中当说何者。且作为牛等能诠之声。彼等随欲之声,各各声之所诠即彼差别。其中:
异由能诠异 声自无差别如是总别唯声异者。非彼自性。若谓无差别事,由差别声假立为异者。不应作是说。以诸差别,是能显总之因故。牛等差别应无故。若谓如歌罗等,由能诠异故者。曰:不尔,彼应思择故。以于一法,亦由多异门声所诠说故。此中是说,如实声自无差别。于声中,如牛等虽亦自无差别,然由总,则作为差别。于中即如是安立。若谓现事岂非牛声等之差别耶?曰:现事中纵有差别,然彼非所诠,非与义俱见故。诸愚车等名言者,不能说彼义故。故由于总,而于诸声分其差别。
诸胜论者说:“诸总由自性,有诸差别,以依各自之总即是能显。此如云:头、背、腹、手等,由此等差别。”如彼所计:
能显所显异 当得互相依
言“互相依”者,谓所说彼等当得也。何为实自性?
调能显自总也。何为总自性?谓自实所显也(如是相依而说,非能自显其体也)。复次:
自性多与一 互相显应多
言显多者,由是众多之能显,及由众多所显。以实是有等众多总之能显。谓一总有多自性。又言地所造等多实,是有等之能显,谓诸有,有多自性也。
此中于一切种,由功德系属各异故,由功能各异故,由能检各异故,虽是一事,应许为众多体性。
又曰:
由德能能诠 别故设为异 一多相系故
应成为众多 是中间颂
以上且说:共同所依非有。
能别与所别 非自在前说
如说具彼中,能别所别非有。彼前已说讫。以是于遣他之声义中,共同所依与能别所依事,皆悉应理。
非于余相。
非他总与别 应说为异门
虽皆相同,然非他性之总与能别所别异门诸声义,是遣他声。何以故?无相违故。且异门声,非顿合故。虽同是遣他,而各舍自义,不应道理。又诸总声,于自诸差别,遣他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