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可能是自己在认识文化上的偏差,也有可能是自身所处的氛围等等,并不是很简单的,是不可能象医院做外科手术一样,对有问题的器官切掉就可以解决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都是我们自身心灵深处的问题,是我们性格上的弱点,而过错只是其外在的表现,如果不予以解决,就会一错再错,积错难改。而我们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弱点,那就极其可悲了。所以我们要去发现自己的弱点,防范自己的弱点,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会少些磕磕碰碰的地方。就如同两军对战,若不能知己知彼,并扬长避短,那就难免会落到失败的下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徒的赞美,要少听少信,听之则过,而对那些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的人要虚心求教,从中找出自己的错误,并予以改正。我们古代圣贤就清醒的看到了这一点,在本书中,在其不同的章节中,也不断的﹑反复的对此进行了阐述。我们若要对自己的身心性命进行锤炼,闻过则是必需的手段,是必需的过程。
过错是难免的,不知道过错是不幸的,但“大不幸无耻”﹗无耻之人放弃对自身改造的机会,对批评教育劝说之言听不进去,对别人指出的错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与社会,与道德伦理,与法律相违背,站在其对立的一面。我们也经常在电视上,报纸上等各种传播媒体上,看到有些犯罪分子漠视自己的犯罪事实,不认为是其过,对这种人你已无法进行教化。就是那些对众生孜孜不倦予以教化的各种宗教,面对那些无耻之人,也无可奈何。中国古代就将人分成圣人,贤人,君子,小人,宵小之徒,而无耻之人就归于宵小之徒,这些人是难以管教的,只有苛以严刑竣法加以约束和规范。
“必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一个人的教化和改造,其前提就是要知耻。就是说一个人若还有上进心,荣誉感,而当他扪心自问,良心发现的时候,会对自己犯下的过错脸红,会为此感到羞愧,那么这个人就是知耻,就还可以教化,就可以通过师长,通过朋友,通过社会指正其错误。佛法中就说到有惭有愧之人才可以悔过而自新,而无惭无愧之人就是无耻之徒,是要入地狱的。如果一个人能闻过,即主动去查找自己的错误,那他就是一个贤人,这是我们认识人并予以评判的重要标准。对无耻之人要避而远之,对知耻之人就可与之相交,而对闻过之人你就可以放心与之交往。当然我们在衡量某人时,不能因其在某方面无耻就认为是无耻之人,也不能因其在某方面知耻就认为是知耻之人,人无完人,要综合的看待这个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因此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要学会知耻闻过;在与人交往之中,要和能知耻闻过的人相交。这样一来,你才能处于“幸”之中。这也是我们进行身心性命修炼的基本前提。
题目: 《通书》第五讲
————————
《通书?思第九》:《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无思,本也;思通,用也。几动于彼,诚动于此。无思而无不通为圣人,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机也。《易》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几,其神乎﹗”
《洪范》是《尚书》中一部极为重要的典籍。《尚书》是记载从尧舜三代以来的典籍。中国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但真正有文字记载的,从甲骨文上看也只上溯到了商朝,从《史记》上看我们的历史是从炎黄时代开始,但能够有确切记载的则只能从西周共和元年开始。如果我们相信上古传下来的典籍,那就可以认为中华民族文明是从炎黄时代起,共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对此能最能予以证明的古籍就有《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等。
在周王灭商后,苦于西周原是一诸侯小国,没有向商代一样继承了从尧舜以来到夏代的文献,虽一统天下却没有典籍参考以进行人间教化和治理国家,在向殷纣王的叔父箕子请教时,箕子将洪范九畴里治国的九种大法传于周王,周王依此而大治天下。因此《洪范》是从尧舜以来至夏商周,上古圣贤进行人间教化的重要典籍,也是远古圣贤进行身心性命修养的,成贤人,成圣人的重要典章。
洪范九畴中所说的第二种是“敬用五事”,就是指貌,言,视,听,思。貌,貌曰恭,恭作肃,就是说我们的形象要恭敬严肃,就如古时皇帝要父仪天下,皇后要母仪天下,要为万民作表率,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仪表仪态,才能够对下属和周边的人和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够让事务的运行按自己的理念去发展。
言,言曰從,從作乂,是指我们的语言要顺从,要有逻辑,要能说通,要能说服别人,要与周围环境相符合。古时国君,诸侯,士大夫的语言不仅仅要表达的条理清楚,还要具有教化功能,也就是乂,乂就是指要达到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效果。作为语言,它推而广之就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就要有治理的效果,而意识形态必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视,视曰明,明作哲,眼睛要光明,要明察秋毫,要看清万事万物的变化和运行轨迹。听,听曰聪,聪作谋,要善听; 善听是一个人的美德。有这么一则寓言——聋子的对话:如果双方各说各的,不去认真听取对方的话语,尤其双方的立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积淀不同,人的层次不同,当时对话的情绪不同,那根本就没办法进行沟通;这与两个聋子交谈又有何区别。你若想了解某人,你 必须要善听,一个不善听的人就不会有什么思想,就不善于了解别人。只有通过善听才能够去更准确的分析,更好的去归纳总结,你就才能善于谋划,才会有决策力。在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有这么一句话:“集众思,广忠益”,而集众思就是要善听,才能善谋。从不同的建议之中,找出并制定有利可行的策略方案。思,思曰睿 ,睿作圣,让我们的思维达到神妙的境界,最后再进入圣人的境界。
在《洪范》中提出的敬用五事,在周惇颐的《通书》里则是将思专门列为一章进行阐述。人是有思维的动物,是社会的动物,是人事关系的总和。如何将繁杂的人事关系综合起来,就要通过语言,而语言又要通过人的思维出来。语言是有声的思维,而思维是无声的语言。《易经》有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是不能完全真实得表达我们的思想,它只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情感,我们精神的冰山一角,我们更多的思维,更多的情感则是隐藏在语言的背后,是不容易被我们所感知和了解的。
周惇颐在通过本书前四章对诚的阐述,依据《洪范》中的“思曰睿 ,睿作圣”,对此提出了“无思,本也”。承载思维的是什么?就是无思维。如果我们的思维被占满了,就象我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打开了一个窗口,就已经占满了整个显示屏,要想看别的内容就必须新打开一个窗口而关闭前面打开的窗口,否则就显示不出来,同样我们思维的平台若被思想完全占据了,那我们的思维就是有限的。所以思维的本体是无,是无形无相的,它的根本基础是无思,只有无思才能让无穷无尽的思维活动在我们的思维本体中来来去去,并在其中不停的变化,不停的演变,不停的运算。
我们的思维不能老象弦一样绷得紧紧的,那就容易断裂,就容易精神崩溃。所以当我们认识到思维的根本是无思,就需要学会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让自己的身心得以休息,让自己的大脑得以休息,从而将自己的思维清空,让自己的思维停顿一下,这将是一种非常愉悦的感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很多人都不会对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精神进行盘点,不清楚自己的思维﹑情感和精神的结构和内容,不知道各种各样的思想在思维中是如何运行的,不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思通,用也”。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物质条件是极为丰富的,到处都可见到人为生产建设的事物,所谓改造社会,改造自然,而在这高度物质财富的背后,它的起源是什么?试想一下在一万年以前地球上又有什么?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从人心变化出来的,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发展,创造了现在的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这也就是“思通,用也”所延伸出来的结果。我们的思维不是要让它毫无价值的燃烧,而是要让它作用于我们所面对的万事万物。我们身处在社会之中,每时每刻都在让自己的思维运转,但是一定要“思通”。通,我们在前面已经不断地讨论过这个问题,融会贯通是通,通达无碍是通,神通广大还是通,通的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就是要用,用以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更重要的是要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处。用,作用,实践性,我们的思维不能不着边际的胡乱运行,如空想,妄想等,那会白白浪费和消耗我们的精力,要让它有所作为,要用于实践,要有创造性。
“几动于彼,诚动于此”。这里我们又要谈到几,之前也对此给予了较多的阐述。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对于几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甚至不识几,商机的几在哪里?胜机的几在哪里?生机的几在哪里?杀机的几在哪里?危机的几又在哪里?要善于识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唐朝名将郭子仪,以武举起家,后平定安禄山、史思明之乱,累官至中书令;封汾阳王;赐号尚父。年八十五卒赠太师;谥忠武。后人评价他:“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但这些是怎么得到的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识几﹗其时藩镇割据,君臣互相猜忌,文臣武将皆感自危,甚至连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