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算老几呀?去他的吧!”
而这位学员之所以成功,就是由于他摸索到一种更好的应对态度:不要因为别人不好的脸色,改变自己积极的态度;而要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改变别人不好的脸色!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心态,能够让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反败为胜!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一单元 重视比尔·盖茨的忠告(4)
奇迹,总从改变自己开始
比尔·盖茨的那句格言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改变外界对你的认可,首先要学会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真正以自己的实力和成就,去征服别人的心。
我在长虹集团做培训时,与该公司培训中心主任侯庆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问他在培训中,有哪些最崇尚的理念。
他给我讲述了几条,每条都很精彩。而其中,他格外强调的是这么一条:“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我觉得,他讲得实在太好了。一个人要有最大的发展,一定要首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而奇迹,也往往从改变自己开始。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这段话堪称经典,它阐述了改变自己是多么重要!
有时候,只要改变自己,生命就可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他从小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尽管做过20多次手术,却仍然没有治好。一次在学校踢球的时候,他的眼睛不小心被足球打中,这次意外使本来弱视的他变成了全盲,他陷入了彻底的黑暗中!
他万分沮丧,一个多月闭门不出,不要说弹琴和唱歌,就是父母和他说话,他也不作任何回应。到最后,他甚至用绝食来抗议命运对他的不公,他声嘶力竭地咆哮:“这么美的世界,我却再也看不见……”
有一天,父亲对陷入绝望的儿子说了一句悄悄话,这时候母亲惊讶地发现,儿子眼中的泪水竟然戛然而止。不仅如此,第二天,她发现儿子第一次摸索着走出了家门。出门前,他像失明前那样端坐到了镜子前,还让母亲把他打理得干净整洁。
从那以后,他回到盲人学校,靠“点字乐谱”重新学起音乐。他学习非常勤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比萨大学法律系。
在大学的四年里,他一边学法律,一边勤练吹拉弹唱。再后来,他成了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弗兰科·科瑞利的学生。如今,他是意大利卢卡Boccherini音乐学院的院长,同时还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单是他的CD《浪漫曲…民歌及咏叹调》就在全球售出了2000多万张。
他的名字叫安德烈·波切利。
而改变他一生的,就是父亲说的那句悄悄话:
“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走到世界面前,走到人群中间,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对于波切利来说,苛求外在的条件已经没有任何可能,但通过改变自己,他最终创造了“让这个世界看到你”的奇迹。
虽然这是一个自我成功的故事,但是也值得我们所有的员工学习。很简单,我们一般人在工作和单位中遇到问题,比这位盲人要小得多。这位盲人能解决那么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好地解决许多小的问题呢?
外在的条件往往是有限的,如果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外界条件上,那么结局就只能是一场空。与其将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等待上,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而奇迹,往往就会在改变中产生。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一单元 开掘最大的智慧潜能(1)
第六章
很多人没有将工作做好,不是因为工作本身有多么艰巨,而是没有将自己最大的智慧潜能开掘出来。
要开掘自己最大的智慧潜能,就要全力以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最棘手的困难,敢于给自己下“死命令”,永远把自己的标准定高,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智慧型员工不是天生的,而往往是在“逼迫”自己、挖掘自己最大智慧潜能中练就的。
改“尽力而为”为“全力以赴”
在工作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尽力而为。”
而当问题没解决的时候,他总会为自己辩解:“我已经尽力了。”
其实,要想真正将一件事情做好,光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全力以赴,这样才能逼自己将智慧充分发挥出来。
我在中国青年报当记者时,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同事叫刘先琴。她的优秀,从一件小事上就可见一斑。
有一次,她奉命去新疆完成一个重要的紧急采访任务,谁知火车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出了故障。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而火车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她非常焦急,再这样下去,采访任务就无法完成。
这时候,她无意中发现附近有飞机起落,这让她非常兴奋,马上向人打听,知道不远的地方有个军用机场。于是她立即下了火车,用最快的速度向机场走去。到了机场后,她找到了机场的负责人,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并再三说明这次采访的重要性,最后希望他们能够将自己送到新疆。
让军用飞机送自己去目的地?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凭着自己的执著,机场的负责人最后居然答应了她的要求。最终,她漂亮地完成了任务。
回北京后,报社对她进行了表扬。别人问她:“太不可思议了,你怎么连军用飞机都能借到呢?”
她呵呵一笑说:“全力以赴,要成功就必须有非成功不可的决心。”
尽管过去了十多年,但她的这句话,一直牢牢印在我心里。
是啊,要成功,就必须全力以赴!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后面穷追不舍。
可追了一阵子,兔子没了影,猎狗只好回到猎人身边。
猎人非常生气:“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兔子带伤跑回家,兄弟们都很惊讶:“你怎么能跑过一只凶狠的猎狗呢?”
兔子说:“它尽力而为,而我是竭尽全力呀!他没追上我,最多只是挨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可就没命了。”
故事中的猎狗和兔子就像现在职场中的两种人:一种人,对工作总是尽力而为,除非有特殊情况才会竭尽全力;一种人,无论什么事都全力以赴。而成功,往往只青睐后面那种人。
那么,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对照下面的表格: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一单元 开掘最大的智慧潜能(2)
尽力而为全力以赴
完成任务通过努力获得
付出别人要求的努力尽最大努力
机械地完成工作动用自己所有的智慧
只求完成追求卓越
靠别人激励自我激励
获得工作报酬实现自我价值
满足现状永不满足
尽量少做尽量多做
瞄准任务瞄准梦想
只完成工作主动完成其他工作
如果我们能够改“尽力而为”为“全力以赴”,那么就能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让自己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绝招”往往在最大的“逼迫”下产生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对那些时间紧迫、难度大,甚至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心存畏惧,甚至产生逃避的心理。然而,很多时候,智慧的“绝招”,往往在最大的“逼迫”下产生。
在美国著名作家谢尔顿《愤怒的天使》一书中,写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
刚刚出道的年轻女律师詹妮芙·帕克曾经接手过这样一个案件——
一位名叫康妮的小姐被美国“全国汽车公司”制造的一辆卡车撞倒。司机踩了刹车,但是卡车还是把康妮卷入车下,导致康妮小姐被迫切除了四肢,骨盆也被碾碎。
为此,康妮把汽车公司告上了法庭。但是,康妮小姐说不清楚是自己在冰上滑倒摔入车下,还是被卡车卷入车下。汽车公司的辩护律师马格雷先生,是一个老资格的著名律师。他巧妙地利用了各种证据,推翻了当时几名目击者的证词,康妮小姐因此败诉。
绝望的康妮向詹妮芙·帕克求援,詹妮芙通过调查掌握了该汽车公司近5年来的15次车祸原因完全相同:该汽车的制动系统有问题,急刹车时,车子后部会打转,把受害者卷入车底。
掌握了这个证据后,詹妮芙和马格雷进行了交涉,希望汽车公司赔偿200万美元给康妮小姐,否则将会提出控告。
老奸巨猾的马格雷表面上同意了,但却提出自己第二天要去伦敦,一个星期后才能回来,到时再研究一下做出适当安排。
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马格雷却并没有露面。
詹妮芙感觉不妙,当她目光扫到日历上,突然明白了马格雷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诉讼时效已经到期了!
詹妮芙马上给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