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基业常青-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事情,不但不害怕,反而感到了极大的刺激。结果,索尼不但制造出了迷你收音机,实现了梦想,而且还将其普及到了全世界。
  同样是在 1952年,全世界民航制造领域的一场楚汉相争悄然开始了。在民用飞机制造领域,道格拉斯公司(即后来的麦道公司)一直是行业的领头羊,直到波音公司推出波音707、727及后来的波音747之前没有人怀疑这一点。波音过去主要替军方制造飞机,公司在民航飞机市场根本无足轻重,而且过去涉足民航机市场的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公司的销售人员不断报告说,美国和欧洲的各大航空公司对波音制造的客机根本没有兴趣。特别是,当时没有一家飞机制造公司能够证明民用喷气式飞机有市场,竞争对手道格拉斯公司更是坚定地认为螺旋桨飞机会继续主宰民航飞机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音的军方定单锐减,51000名员工被裁减到了75OO人。正是这样痛苦的经历使得公司不惜一切代价进入民航飞机市场。为了开发喷气式飞机的原型,大约要耗费过去5年平均年度税后纯利的3倍,相当于公司整个净值的 1/4。然而,为了实现民航飞机市场领导厂商的远大目标,波音公司开始了它的豪赌。波音707就这样诞生了,从此世界进入了喷气式时代。
  与此同时,守旧的道格拉斯公司眼睁睁地看着波音公司不断推出新的机型,自己只能扮演一个苦苦追赶的角色,最后落到了被购并的地步。
  乔纳生·斯威夫特说:〃远见就是见人所未见的艺术。〃高瞻远瞩公司的远见卓识无一例外来自内心的驱使,〃就像伟大的艺术家或多产的发明家内心的动力一样,高瞻远瞩公司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就在公司内部,在公司的上层和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心里,向外和向前推动〃。内心驱动又会带动其他胆大包天的目标,宗教般狂热的文化,多方尝试,保存有用的部分,自行培养的经理人,永远不够好,固守核心理念,刺激进步,协调一致,造钟而不是报时,等等。
  幸运之神偏爱持之以恒的人,对高瞻远瞩公司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明天怎样做得比今天更好?〃他们把这个问题看成生活方式,变成思想和行动的习惯。这就是《基业长青》告诉我们的一切。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将市场营销分为三个层次:回应式营销,预期式营销,塑造需求式营销。发现妇女希望在做饭和清洁上少花费一些时间,导致了现代的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和微波炉的发明,今天想要戒烟的隐君子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对策,比如广州的五叶神。当下大多数营销都属这类。
  发现悄然兴起的或潜在的需求也会带来滚滚的财源。我国改革开放造成许多地方的水质发生恶化时,娃哈哈和乐百氏等公司便预见到了一个正在兴起的瓶装饮用水市场。预见式营销比回应式营销风险更大,商家可能会过早或过晚入市,甚至可能错误地认为那样一个市场会形成。
  最为大胆的营销方式就是厂商推出一项准也没有见过,甚至连想部没有想过的产品或服务。20世纪50年代,不会有人提出要~个随身听,但是索尼公司却把它制造了出来。
  在高瞻远瞩公司,核心理念和一心一意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携手合作,驱动所有不属于核心理念的东西变化和进步。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源自人类一种深层的冲动,一种探索、创造、发现、成功、改变和改善的冲动。追求进步的驱动力不是一种枯燥的理性认识,而是一种深入内心、具有强迫性、几乎与生俱来的原动力。盛田昭大这样总结其营销哲学:〃我不是去服务市场,而是去创造市场。〃
  或许三者之间的差别可以最好地归结为:企业为市场所驱动与企业去驱动市场之间的区别。大多数企业至多能做到为市场所驱动,这于他们本身而言,已经比产品驱动有所进步。
  另一方面,主动去推动市场的企业,却能够提高我们的眼界,推动文明的进程。此类企业创造市场,增加产品种类,甚至改变游戏规则。他们开发颇具意义的新产品、新服务、新的商业格局,建立新的价位,拓展新的渠道,将服务做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CNN、索尼、联邦快递、惠普、3M、吉列、杜邦这些杰出的企业都表现出驱动市场的趋向。可以说,高瞻远瞩公司无一例外具有这种特征。
  我们再来看一看作者的第二个目的,即〃有效地把这些发现和观念向大家介绍,以便影响管理方法,造福想创立、构建和维持高瞻远瞩公司的人士。〃
  如此真诚而天真的想法大概只有美国大学的教授才会有,有种与其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的感觉。人们不禁要问:两位仁兄何不身体力行,把秘笈留作自用创立一个高瞻远瞩公司出来,也好言传身教,证明所言不虚。不过,有些人骨子里就是老师,我的意思是好为人师者大有人在有谁能让公鸡不报晓吗?进一步来讲,光靠开开药方而从不制造药品或医疗器材却能名利双收获不是很有吸引力吗?
  本人以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该书作者是否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我很同意约翰·加得纳的观点,这位美国前部长不但认为〃《基业长青》对高度成功、富有生命力的公司进行了生动深入的分析,充满新颖的见解和确凿的结论〃,而且〃这是一个内容紧凑、条理清晰的报告,每个经理人都值得一读〃。这本书确实是个成功。1994年出版以来,仅英文版的销量就超过了 6O万册,尽管比起《追求卓越》出版后畅销的记录要逊色一些。
  然而,比起《追求卓越》来,《基业长青》这本书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后者的行文更流畅,特别是研究方法更科学如果说《追求卓越》努力寻找的是杰出公司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话,《基业长青》发现的则是高瞻远瞩公司不同于别的优秀公司的特征。它打破了旧有的神话,探讨的是〃更为长久、更为重要、更为真实〃、更为影响深远的问题,为希冀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和其地伟大组织的有识之上提供了实际指导。
  为何通用电气、美国运通、波音、强生、摩托罗拉、IBM等公司能够由小到大,由弱而强,而别的许多公司却昙花一现、了无踪迹?为什么3M、索尼、沃尔玛、惠普等创业时不是连生产什么都不清楚,就是举步维艰,却能历经困难,展现出可观的韧性和弹性,跨越数十年、上百年而长盛不衰,最终成为翘楚中的翘楚?为什么它们的对照公司诺顿、健伍、美利坚百货、德州仪器虽然先声夺人、一路顺畅,到头来却只能屈居第二、第三?《基业长青》一书,为你提供了这些问题以及别的许多重大问题的答案。
  当然,任何所谓普遍的原则几乎都会过时。1982年汤姆·彼得斯和罗伯特·沃得曼合著的《追求卓越》也不例外。该书出版后的三年时间里,就卖了5O0多万册,两位作者尤其是彼得斯不但成了千万富翁,而且成了蜚声全球的管理大师。但是几年后,书中提到的43家优秀企业并没有一直优秀下去,其中的32家更是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彼得·德鲁克就曾批评说书中概括的8条原则太简单,企业界人士甚至认为那简直是隔靴搔痒。
  好在《基业长青》的两位作者是清醒的,他们认为〃任何叫人怎么做的秘方几乎注定会过时〃。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们的同样重要的观点:〃一般性的观念当然一定要适应变化则继续可以作为指导原则。〃我国的《孙子兵法》和西方的《战争论》等经典作品,无论是在军事还是在商业领域至今仍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是很好的例证。
  吉姆·柯林斯也不满足于《基业长青》所取得的成就,他和他的研究小组经过5年的努力,最近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从优秀到卓越》。该书选取11家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结合他们的对照公司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得出的结论跟《基业长青》中的结论一样真实而实用。如果说《基业长青》向世人展示了长空雄鹰的高瞻远瞩的话,《从优秀到卓越》则在阐述管子〃夫欲得天下者, 必先得人〃道理的同时,提醒我们注意沼泽地里有巨鳄!
  无疑,这是在商界与长空雄鹰同样伟大,但却更为凶悍的一种动物。
  2002年6月28日

  俞利军简介:,浙江海盐人,著名翻译家、国际营销专家。长期从事外经贸教学、科研和咨询工作,现为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顾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近年来,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O余篇,出版专著、工具书和译著近20部,主要有《市场营销导论》、《营销大未来》、《国家营销》、《品牌的精神》、《牛津英汉双解商业英语词典》等。 
 

 
作者:'美'詹姆斯·柯林斯
        杰里·波勒斯




 



1 翘楚中的翘楚 

  〃回顾一生的辛劳,我最自豪的很可能是协助创设一家以价值观、做事方法和成就,对世界各地企业管理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的公司;我特别自豪的是,留下一个可以永续经营、可以在我百年之后恒久继续作为典范的组织。〃
  惠普公司共同创始人威廉·休利特
  1990年
  〃我们必须以维系公司的活力为己任,以公司的实际成长和发扬光大这种制度为己任,以便这家公司、这种制度再延续150年,以便它延续千秋万代。〃
  宝洁前任首席执行官约翰·斯梅尔
  在宝洁庆祝15O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86年
  本书不是探讨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袖,不是探讨高瞻远瞩的产品观念或市场眼光,甚至不是探讨拥有〃企业梦想〃的问题。
  本书探讨的是更重要、更持久和更实在的事情,是一本探讨高瞻远瞩公司的书。
  何谓高瞻远瞩公司(visionary pany) ?高瞻远瞩公司是所在行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