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通鉴 全盘汉化(四八○年--四九四年)-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庖坏悖豢刹惶乇鹱⒁狻�

  “铸钱的流弊,在于轻重不一,总是不断变化。钱太重,就难以携带;但难以携带,给人们的灾难不大。钱太轻,则大家容易伪造,而容易伪造,给人们的灾祸严重。人们一旦从事伪造,再严厉的法律都无法禁止,由于政府铸钱时,不肯加入充分的铜,使它品质贵重。政府所以爱惜铜,冶炼又不精密,由于他们认为钱是没有用的东西,只要能够作为交换媒介,重量越轻越好,数量越多越好,成本越少越好,从不考虑它的后遗症。

  “人民追求利润,就好像水往低处流。而今,引诱人民追求厚利(盗铸),却把追求厚利的人民,用重刑处罚,是鼓励他们犯法,而又把他们置于死地,岂是政府的本意。西汉王朝兴起时(前三世纪九○年代),钱的重量轻,人民伪造的很多。到了前二世纪八○年代,才开始改正弊端,另行铸造五铢钱(参考前一一八年),周边凸出,使人无法磨取铜屑(西汉王朝建立之初,流行“半两钱”“荚钱”【参考前一八六年注】,一面是文字,一面是图案【漫】,人民把图案磨平,用磨下的铜屑,另行铸钱。五铢钱增加凸边,使人无法磨取铜屑),同时工本费太高,不能获利,所以盗铸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充分用铜和加强品质的效果。

  “君王地位尊贵,不必担心钱没有铜,不必担心工不够精,只要使民间无利可图,则盗铸自然绝迹。刘义隆(南宋帝国三任帝文帝)铸造四铢钱,到了四六五年,钱的重量更轻,虽然周边同样凸起,可是冶炼不够火候,盗铸的风气再起,无法禁止(参考该年【四六五年】九月)。这是不能充分用铜而又冶炼草率的结局。凡是铸钱,轻重如果不能适中,则宁取其重,不取其轻。自从西汉王朝铸五铢钱,直到刘义隆,历时五百年,王朝政府有兴有废,而始终维持‘五铢’不变,可以说明它的轻重恰当,交易方便。

  “我们考察,现代钱币,都写‘五铢’,但重量往往不足。自刘义隆铸造四铢钱,又不禁止人民削边、敲凿破坏,遂成灾祸,积弊流传到今天,岂不可悲。晋帝国从不铸造钱币,只用从前旧钱,后来经过盗贼、民变、战争、水灾、火灾等,耗损、失散、埋藏、销铄,每年大量损失,好像一块石头天天去磨,看不见它减少,但终有一天磨完。天下钱币数量怎么能不枯竭!钱币枯竭,则士农工商全都失业,人民怎能生存!

  “我愚昧的认为:应该恢复旧有制度,由政府大量铸造钱币,重量五铢,完全遵照西汉王朝的办法。等到政府铸造的钱币,在民间广为流通,就要严厉禁止人民损毁;轻的、小的、残缺的、破碎的、没有凸边的,一律禁止。政府所铸造的钱币,有细小不合规格的,应查明重量,收集在一起,销毁后重铸成标准大钱后发还。这样既可造福穷人,又可堵塞邪恶的人作奸犯科。钱币和货物一旦平衡,价格远近一样,人民安于他的事业,无论市场或道路,将都没有争执,衣着、食物,也将都能提升繁荣。”

 

四九○年 庚午(5) 

  萧道成同意,命各州政府大量购买煤炭、黄铜,准备开工铸钱。不巧,萧道成逝世,事情遂被搁置。

  本年,益州(州政府成都)总部执行官(行事)刘悛上疏说:“蒙山之下,有‘严道铜山’,是从前铸钱的地方,可以利用。”(严道县【四川省荥经县】铜山,就是西汉王朝五任帝刘恒赏赐给邓通铸钱的铜山。参考前一七五年)南齐帝萧赜批准,派人到蜀地(四川省)铸钱。不久,因开支太大,停止。

  自从一任帝萧道成下令整理户籍(参考四八○年二月),到现任帝(二任)萧赜,贬谪到淮河沿岸充军的作奸犯科之辈,怨声载道。本年,萧赜下诏:“四七七年以前的罪犯,准许依照各人志愿恢复户籍。被贬谪到边疆服役的一律释放,各回本乡。以后再犯,严厉处罚。”

  长沙王(威王)萧晃(一任帝萧道成子)逝世(年三十一岁)。

  国务院文官部长(吏部尚书)王晏患病,呈请辞职。萧赜打算命西昌侯萧鸾接替王晏的职务,写一张便条,征求王晏的意见。王晏回答说:“萧鸾才干绰绰有余,但不熟悉豪门强族(自从三世纪曹魏帝国以来,任命官员,只看门第出身),恐怕不适合担任这项工作。”萧赜才停止。

  12 南齐帝国政府任命百济王国(首都熊津【朝鲜半岛公州城】)国王牟大(二十四任东城王)当镇东大将军,封百济王。

  13 高车王(新疆吐鲁番市北)阿伏至罗及太子阿伏穷奇,派使节前往北魏帝国,请求代替皇帝出征讨伐蠕蠕(音rú【如】。北魏对柔然既无力消灭征服,又无法阻止南侵,咬牙切齿之余,于五世纪中叶,采“精神胜利法”,三任太武帝拓跋焘下令把“柔然”改为“蠕蠕”,形容柔然人愚蠢无知,状如蛆虫。所以《魏书》无“柔然”而只有“蠕蠕”,司马光使之还原,但偶有遗漏,以致《资治通鉴》上称谓亦偶有不一致之处)。北魏帝拓跋宏赏赐给他们绣花袄裤罩甲和各种颜色绸缎一百匹。

 

四九一年 辛未(1) 

  1 春季,正月八日,南齐帝国(首都建康【江苏省南京市】)皇帝(二任武帝)萧赜(本年五十二岁)前往首都南郊祭祀天神。

  2 正月二十四日(原文“丁卯”,据《北史·魏高祖纪》改),北魏帝国(首都平城【山西省大同市】)皇帝(七任孝文帝)拓跋宏(本年二十五岁)在皇信堂东室(皇信东厅)开始处理国事(自冯太后逝世【去年【四九○年】九月十八日】,迄今四个月左右)。

  3 南齐帝萧赜下诏规定皇家祖庙四季的祭品:萧承之(一任帝萧道成的老爹·谥号宣皇帝)牌位前供奉发面饼、鸭肉稀粥。陈道正(一任帝萧道成的娘亲·谥号孝皇后)牌位前供奉嫩笋、鸭蛋。一任帝(高帝)萧道成牌位前供奉肉酱、酸菜汤。萧道成正妻(昭皇后)刘智容牌位前供奉清茶、散子(类似麻花)、烤鱼;都是他们生前喜爱吃的食物。

  萧赜做梦,梦见老爹萧道成对他说:“宋国(南宋帝国)那些皇帝,常挤到皇家祖庙里向我讨饭,你可以另找一个地方祭祀我。”萧赜遂命豫章王萧嶷的正妻庾女士,于春夏秋冬四季,在清溪故宅(萧家故居)祭祀祖父母、父母。祭祀时用的肉和穿衣服,都用家人间的礼节。

  司马光曰:

  从前,屈到最喜爱吃菱角,他的儿子屈建却从祭桌上把菱角撤除;只因认为不可以因私人的嗜好破坏礼教。(《国语》:屈到喜爱吃菱角,病重时,特别吩咐:“祭祀我的时候,一定要用菱角。”屈到死后,家人准备供上菱角,屈到的儿子屈建反对,说:“国君的祭品用牛,国务官【大夫】的祭品用羊,普通官员【士】的祭品用猪狗,平民的祭品用鱼。其他肉酱肉干之类,则不分等级。不应有特别的食物,也不应有奢侈的东西,不可以因私人的嗜好,破坏礼教。”)何况,儿子当皇帝,却用平民的礼节,祭祀他的老爹,对礼教更是过分违背。卫郑(春秋时代卫国二十四任国君成公)打算祭祀姒相(夏王朝五任帝),国务官宁俞尚且认为不当。(《左传》〈前六二九年〉:卫国迁都帝丘【河南省濮阳市西南】,国君卫郑,梦见卫国开国祖先姬封【卫国一任国君康叔】说:“姒相强夺我的祭品。”卫郑命另外祭祀姒相。宁俞反对,说:“鬼神对不是他家人的祭祀不会接受。杞国、郐国都是夏王朝的后裔,他们的国君干什么事?姒相已很久不被祭祀【夏王朝亡于前一七六六年,距卫郑做梦之年[前六二九年],长达一千一百三十七年】,不是我们卫国的罪过,不可以超出中央政府规定祭祀的范围。”)何况又降了一等,在私宅中祭祀祖父母、父母,而更使庶子的妻子主持!

  柏杨曰:

  古代因为相信人死了之后,鬼魂还在,所以才有祭祀。把祭祀纳入一个规范,免得失于奢侈、轻佻、残忍,所以才有祭礼,一切都是为了使世上的人和阴间的鬼,过得安适欣喜。

  在祭案摆上菱角,竟然因违犯祭礼而强行撤除,不过是屈到的鬼魂倒霉,望着好吃的东西,被忤逆的儿子端走,顶多流流口水而已。而卫郑的老祖宗姬封,可严重得多;他的饮食被姒相抢走,当他盼望子孙分一碗饭给姒相,免得他再来抢夺时,子孙之一的宁俞,却出来阻挠,拍巴掌说:“姒相没饭吃,不是我们的过错。他们姒家的子孙干什么!”于是,老祖宗只好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二十世纪二○年代开始,中国人开始觉醒,认为“礼教吃人”。看了屈到和姬封悲惨的遭遇,礼教还吃鬼。

  司马光对萧赜用“家人礼”祭祀老爹萧道成,严厉责备。因为萧道成的儿子当了皇帝,遂不能用平民的礼节。从这种责备可分析出官场文化本质上是势利眼文化。一个人一旦当了官,就必须端起架子、摆起谱。当了领袖,如皇帝之类,就更要大变。如果不变,儒家学派的礼教先饶不了他。只因萧道成是皇帝,所以,他就不同凡品,庶子的正妻就连在家祭祀的权力都被剥夺。

  社会上固必须有一个运转规范。但这规范一旦僵固到使老祖宗挨饿,势利到一当官就变形。这个规范就是一种非人性的、阻碍自由心灵发展的桎梏。

  4 最初,北魏帝拓跋宏征召吐谷浑汗国(青海省)可汗(十四任)慕容伏连筹到京师(首都平城)朝见,慕容伏连筹声称有病,拒绝;并且整修洮阳(甘肃省临潭县)、泥和(临潭县东)二城,驻军布防。

  二月十二日,北魏帝国枹罕镇(甘肃省临夏市)防守司令(镇将)长孙百年请求攻击两城,拓跋宏批准。

  5 南齐帝国顾问院(集书省)总顾问长(散骑常侍)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