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 _录音版_20060606-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前几次不是曾经说过一句话吗,“巴豆不去油,力大如老牛”,泻下力太强,所以要把它炒黑了,把巴豆油去掉,“研如脂”,“上三味,为散,纳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稻曰白,白饮,饮就是汤,白饮就是稻米汤,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米汤,因为散剂,干燥的药粉不好喝,不容易吞咽,所以用白米汤把它调成糊状,利于吞咽,每次吃多少呢?“强人半钱匕”,这里所说的强人是指的身高比较高、体重比较多的人,并不象武侠小说所说的某一天行到一个小树林之中,突然从树林深处,跳出几个强人,不是指的这个强人,小说中所说的那个强人,是指的强盗、抢劫犯,而我们《伤寒论》中所说的这个强人,是指的身高比较高,体重比较多的人,并不是指的正气盛的人,正气盛的人,他怎么还能够得病啊,是指的身高比较高,体重比较多的人,所以在用药剂量上按照体重来计算的话,他应当服“半钱匕”,我们说一钱匕大约是1克,那么半钱匕呢就是0。5克,或者再稍稍多一点。“赢者减之”,瘦弱的再减一点,再减少一点,可见这个方子是非常厉害的。我一个学生呢,在外地,他在药房管这个药库,这个剧毒药都是他管,他看到巴豆这么一个小小的玩意,他说这有多大的作用啊,他就想自己尝一尝,他把巴豆掰开一半,拿了拿,掂量了掂量,不要吃一半,把这一半又掰成二分之一,这就成了四分之一了吧,他说我还是不要吃这四分之一,把这四分之一又掰成一半,就这么一小粒,吃完了泻了一宿,水样泻,可见它的作用之厉害。你说那个一块,一块小小的巴豆的八分之一,泻了一夜,这是个棒小伙子,他说郝老师,巴豆泻下力量很好。但是他觉得呢,这种泻下作用它不象平常拉肚子,那个拉肚子越拉拉得没劲,这个拉完了就饿,晚上就吃东西,吃完了就拉,拉完了就吃,所以他不觉得没劲。“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其实从临床运用来看,用上三物白散以后,既吐且利,又吐又拉,所以就使体内寒痰留饮,通过催吐和泻下排出了体外。接着往下看这段话,比较有意思,“不利,进热粥一杯”,有的人是体质比较特殊,吃完了之后呢,没有拉肚子,没有拉,本来是想通过大便,把体内的寒痰留饮排出体外,结果吃完了他不拉,你是不是接着给他吃药呢?慎重一点,不要接着给他吃药,“进热粥一杯”,要先喝一杯热粥,一方面用这个粥来给他增加一些津液,最主要的是,喝了热粥以后,增加药物的辛热之性,促进药物的吸收,因为喝完热粥,胃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了,那么胃肠的吸收能力提高了,促进药物的吸收,来助药物的辛热之性的,这个药是辛热的,巴豆不是大辛大热吗,来助药物的辛热之性。你看这就又是以粥来助药力的一个例子,我们前面在讲桂枝汤的时候,说桂枝汤这张方子,养正力大,发汗力弱,单用它的时候常常发不了汗,所以喝完桂枝汤以后,要喝热稀粥一升余,然后盖被子,用热粥的这个热能来鼓舞中阳,进一步通过中阳的振奋来鼓舞卫阳,然后达到祛邪外出而发汗的效果。那就是以热粥助药力以外散,桂枝汤用热粥助药力以外散。以后在霍乱病篇我们会提到理中汤,理中汤它所治疗的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升降紊乱的下利,在服理中汤的时候,它也要求喝热粥,但是那是要求喝热粥助药力以内温,桂枝汤喝热粥助药力以外散,理中汤喝热粥助药力以内温,现在用三物白散如果不吐不利,那就喝热粥,助药物的辛热之性。如果利过不止,这个人吃完了三物白散以后,唉呀,下利止不住,这个时候怎么办?“进冷粥一杯”,进冷粥,实际上是制约药物的辛热毒性,客观上它使胃肠粘膜收缩,减少了药物的吸收,或者减缓了药物的吸收,我们说是用冷粥制约了药物的辛热毒性。所以这种药食并用的方法,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这样的话,我们就把结胸证的热实结胸和寒实结胸这三个证候就都谈完了,我想这个小结还需要我给大家做吗?是不是练习练习让同学大家自己来做啊。那这样吧,我就现在大体给它做一个小结,结胸因邪与痰水结于胸膈脘腹而命名,结胸,为什么把它叫做结胸呢,因邪与痰水结于胸膈脘腹而命名,这是我们对结胸证一个基本的概念,分热实和寒实两类,热实结胸又有大、小结胸之分,这是我们讲的结胸的分类,下面我们具体说它的证治。大结胸证,为热互结于胸膈脘腹的热实证,这个话我们都在黑板上写过,大结胸证,为水热互结于胸膈脘腹的热实证,可因太阳病或少阳病误下而致,大家说了,我们前面讲的这些条文都是太阳病误下而致的,还没有涉及到少阳病误下而致啊,那么后面我们会提到,等我们以后讲心下痞证的时候,提到和结胸证相鉴别,就有一条,是少阳病误下以后导致了结胸证,我把小结一块写在这里,可因太阳或少阳病误下而致,也可因太阳表邪入里化热,热与水结而成。有的是误治,有的是自然发展而来,也可因太阳表邪入里化热与水相结而成。这个表邪入里化热,是化热入里呢还是入里化热呢,温病学家强调的是先化热后入里,伤寒学者强调的是先入里后化热,我想这个没有关系,这个主要是邪气入里以后,由于体内有阳气,阳气盛,然后从阳化热,这个热和水结,这就形成了结胸证。水热阻遏气血,以胸膈脘腹的疼痛为主证,所以的所有的结胸证,都是以胸膈脘腹的疼痛为主证,所有的结胸证都有疼痛,其病位较高者,这是说的大结胸,其病位较高者,证见,出现什么症状呢,证见胸痛、短气,汗出,烦躁,项亦强,如柔痉状,治用大陷胸丸,治疗使用大陷胸丸泄热逐水破结,峻药缓攻,泄热逐水破结,但是一定要加一句话,峻药缓攻,药虽然峻烈,但是它加了白密两合,使药物作用和缓,使药效持续时间延长,这就叫峻药缓攻。这是大结胸证的第一个类型,病位偏高的。其病位居中者,证见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或者伴有膈内拒痛,短气烦躁,心中懊恼,但头微汗出,这些症状的病机我们在讲原文的时候都已经讲清楚了。病位偏下者,病位偏中和病位偏下用的都是一个方子,所以在症状上我们一块谈,病位偏下者,证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并且可以伴见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等阳明腑实证,应当说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这本身不是结胸证的临床表现,它是伴有阳明腑实证,可是这个证候因为结胸证重而且急,所以治疗选用大陷胸汤泄热逐水破结,病位无论是偏中的还是偏下的,即使是它伴有阳明腑实证,也仍然是用大陷胸汤泄热逐水破结。热实结胸证的大结胸证,我们就把它归纳了这么三类,但是大结胸证兼表者,应先解表后攻下,这是“其脉浮大,不可下”那一条,我们从条文中归纳出来的,正气散乱而见脉浮大无力者,慎不可下,你应当非常慎重的不可以泻下,以防虚脱,结胸证悉具而见躁动不宁者,为正不胜邪,预后不良,在汉代那种条件下,已经出现了感染中毒性休克的,前期的临床表现,这个病是很危重的,所以仲景说结胸证悉具而见躁动不宁的,这是正不胜邪,预后不良,当然我们今天要中西结合,全力抢救。大结胸证,它的临床表现、它的分类用方,以及大陷胸汤的使用禁忌,我们就都谈完了。小结胸病,为痰热结于心下的证候,病位局限,正在心下,病势和缓,按之则痛,脉浮滑,当然这个浮滑也是和大结胸证的那种脉沉紧相对而言的,大结胸证的脉沉主病在里主邪结比较深,那个紧呢,紧就是弦,紧呢是主水饮。小结胸病脉浮滑是邪结的比较浅,当然这个浮又主热,滑主痰,是痰热结滞,病邪相对来说比较浅,浮主热,滑主痰,所以治用小陷胸汤清热除痰开结。我们讲义上说的是清热涤痰开结,我觉得用这个“涤”字呢有点稍稍的太过了点。所以我们改成清热除痰开结。上述的大结胸和小结胸,合起来叫热实结胸,如果寒邪和痰水结于胸膈脘腹就是寒实结胸,它有胸脘疼痛的结胸证的特征,但是没有热象,治疗用三物白散温下寒实。结胸证我们就都谈完了,我想我们通过上次课和这次课的讲解,大家对结胸证应当有个概要的了解了。北京第六医院还用大陷胸汤治疗肠梗阻,但是这不是辨证用,肠梗阻不能诊断为结胸,因为一般情况下的肠梗阻它不伴有腹膜刺激征,这是把这个方子扩大应用了,我在这里要特别说清楚的是,《伤寒论》所说的方证它是特指的,但是我们把一个方子在临床上的扩大运用,实际上这个方子临床运用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伤寒论》中所说的这个证候的范围。我们上次谈到了五苓散,可以治疗太阳蓄水证,在泌尿系统,在下焦,但是我们用五苓散可以广泛地用于全身多处的组织间隙的水液的内留,包括甚至治疗脑部的脑积水,这是五苓散的临床的扩大运用,并不是说脑积水就是太阳膀胱蓄水证,所以这个概念我们应当能够分别清楚。《伤寒论》中的大结胸证尤其是病位偏中的,心下痛,按之石硬,或者病位偏下,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它是局限性腹膜炎或者弥漫性腹膜炎,或者某些急变腹症引起的腹膜刺激证,它是这样的一个证候,但是大陷胸汤我们如果扩大运用的话,比方说第六医院用于治疗肠梗阻,肠梗阻中医辨证不是结胸证,它是杂病的实证的腹满,这个概念应当清楚,不要认为肠梗阻是结胸证,只要它是个单纯性的肠梗阻,什么叫单纯性的肠梗阻呢,比方说,食物团的梗阻、蛔虫团的梗阻,它不伴有肠壁的血液循环障碍,不伴有肠坏死,他就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