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1-本草品汇精要-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书之其余如陶隐居日华子唐本蜀本陈藏器唐慎微等说必择考其当者录之其重言叠论皆不复 
琐屑又衍义之言多能折中虽书其末实以正诸家之疑也又如近代李明之王好古朱彦修注释药味 
之言有切于治用者悉附于下 
一删繁拾遗等本草之论及华陀吴普徐之才掌禹锡等注释不须逐一详名但曰别录云 
一药有近代用效而众论佥同旧本欠发挥者今考着其详则曰谨按 
一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温凉寒热四气是也温热者天之阳也寒凉者天之 
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皆象于地 
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者地之阴也此乃地之阴阳也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 
是也味之浓者为阴中之阴味浓则泄酸苦咸寒是也气之浓者为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辛甘温热是 
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轻清成象本乎天者亲上重浊成形本乎地 
者亲下是以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今于各品之下皆法东垣详其阴阳以辨升降浮沉之理 
一用药法象有云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此五者明五行禀五气之所生也故曰生 
物者气也成之者味也以奇生则成而耦以耦生则成而奇寒气坚故其味可用以火热气KT 故其 
味可用以坚风气散故其味可用以收燥气收故其味可用以散土者冲气之所生冲气则无所不和故 
其味可用以缓气坚则壮故苦可以养气脉KT 则和故咸可以养脉骨收则强故酸可以养骨筋散 
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肉缓则不壅故甘可以养肉坚之而后可以KT 收之而后可以散欲缓则用 
甘不欲则弗用用之不可太过太过亦生病今于各品之下的分生长收藏气味浓薄以明五行五气所 
禀而生也 
一人部旧本不图缘绘图之设盖以取其便于识用耳人身之物所同有者故不复绘 
一如天名精之与地松蘩蒌之与鸡肠草之类名虽不同其实一物者皆并去之仍类附于退出之 
次一书方土生产多依唐宋地名欲更当代郡县恐先后不同难以考据今复考其世称附载卷末 


神农本经例
内容: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 
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药一百二十五种 
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 
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 
君三臣九佐使也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 
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 
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曝干 
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 
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欲疗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 
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 
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 
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 
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服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夫大病之主有中风伤寒寒热 
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 下痢大小便不通贲豚上气咳逆呕吐黄胆消渴留饮癖食坚积症瘕 
惊邪癫痫鬼疰喉痹齿痛耳聋目盲金疮 折痈肿恶疮痔 瘿瘤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 
崩中 


采用斤两制度例
内容:凡采用时月皆是建寅岁首则从汉太初后所记也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润始萌 
未冲枝叶势力淳浓故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今即事验之春宁宜早秋宁宜晚华实茎叶乃 
各随其成熟尔 
一古秤惟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十六两为一斤虽有子 
谷黍之制从来均之已久正尔依此用之今方家所云等分者非分两之分谓诸药斤两多少皆同尔 
先视病之大小轻重所须乃以意裁之凡此之类皆是丸散丸散竟依节度用之汤酒之中无等分也 
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炒散取不落为 
度钱五匕者今五铢钱边五字者以抄之亦令不落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为一勺十勺为一合以 
药升分之者谓药有虚实轻重不得用斤两则以升平之药升方作上径一寸下径六分深八分内散药 
勿按抑之正尔微动令平调尔云一字者为二分半少许即半字是矣 
凡丸药有云如细麻者即胡麻也不必匾但令较略大小相称尔如黍粟亦然以十六黍为一大豆 
也如大麻子者准三细麻也如胡豆者即今青班豆是也以二大麻子准之如小豆者今赤小豆也粒有 
大小以三大麻子准之如大豆者以二小豆准之如梧桐子者以二大豆准之一方寸匕散蜜和得如梧 
子准十丸为度如弹丸及鸡子黄者以十梧子准之 
凡汤酒膏药旧方皆云 咀者谓秤毕捣之如大豆又使吹去细末此于事殊不允当药有易碎难 
碎多末少末秤两则不复均平今皆细切之较略令如 咀者乃得无末而片粒调和也 
凡丸散药亦先切细曝燥乃捣之有各捣者有合捣者并随方所言其酒湿药如天门冬干地黄辈 
皆先 
凡湿药燥皆大耗当先增分两须得屑乃秤之为正其汤酒中不须如此也 
凡筛丸药用重密绢令细于蜜丸易熟若筛散草药用轻疏绢于酒中服即不泥其石药亦用细绢 
筛令如丸者 
凡筛丸散药毕皆更合于臼中以杵捣之数百过视其色理和同为佳也 
凡汤酒膏中用诸石皆细捣之如粟米亦可以葛布筛令调并以新绵别裹内中其雄黄朱砂辈细 
末如粉 
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二十两药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为准然则利汤 
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不得令水多少用新布两人以尺木绞之澄去 (鱼靳 
切) 
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势力相及并视人之强羸病之轻重以为进退增减之不必悉依方说也 
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漉出不必待至酒尽也 
滓可曝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 
凡建中肾沥诸补汤滓合两剂加水煮竭饮之亦敌一剂新药贫人可当依此用皆应先曝令燥 
凡合膏初以苦酒渍令淹浃不用多汁密覆勿泄云 时者周时也从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 
煮膏当三上三下以泄其热势令药味得出上之使币币沸乃下之使沸静良久乃止其中有薤白者以 
两头微焦黄为候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黄色为度猪肪皆勿令经水腊月者弥佳绞膏亦以新布绞之 
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可酒煮饮之可摩之膏膏滓则宜以傅病上此盖欲兼尽其药力故也 
凡膏中有雄黄朱砂辈皆别捣细研如面须绞膏毕乃投中以物疾搅至于凝强勿使沉聚在下不 
调也 
凡汤酒中用大黄不须细锉作汤者先以水浸令淹浃密覆一宿明旦煮汤临热乃内汤中又煮两 
三沸便绞出则势力猛易得快利丸散中用大黄旧皆蒸之今不须尔 
凡汤中用麻黄皆先别煮两三沸掠去其沫更益水如本数乃内余药不尔令人烦麻黄皆折去节 
令理通寸锉之小草瞿麦五分锉之细辛白前三分锉之丸散膏中则细锉也 
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干枣栀子栝蒌之类是也用细核物亦打破山茱萸五味子蕤核决明子之 
类是也细花子物正尔完用之旋复花菊花地肤子葵子之类是也米麦豆辈亦完用之诸虫先微炙之 
惟螵蛸当中破炙之生姜射干皆薄切之芒硝饴糖阿胶皆须绞汤毕内汁中更上火两三沸烊尽乃服 
之 
凡用麦门冬皆微润抽去心杏仁桃仁汤柔挞去皮巴豆打破剥去皮刮去心不尔令人闷石苇刮 
去毛辛夷去毛及心鬼箭削取羽皮藜芦剔取根微炙枳实去其瓤亦炙之椒去实于铛中微熬令汗出 
则有势力矾石于瓦上若铁物中熬令沸汁尽即止凡石皆以黄土泥包使燥烧之半日令熟而解散犀 
角羚羊角皆镑刮作屑诸齿骨并炙捣碎之皂荚去皮子炙之 
凡汤并丸散用天雄附子乌头乌喙侧子皆 灰中炮令微坼削去黑皮乃秤之惟姜附汤及膏酒 
中生用亦削皮乃秤之直理破作七八片随其大小但削除外黑尖处令尽凡汤酒丸散膏中用半夏皆 
且完用热汤洗去上滑以手 之皮释随剥去更复易汤洗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旧方云洗十许过今 
六七过便足亦可煮之一两沸一易水如此三四过仍 洗毕便曝干随其大小破为细片乃秤之以入 
汤若膏酒丸散皆须曝燥乃秤之 
凡丸散用阿胶皆先炙使通体沸起燥乃可捣有不沸处更炙之 
凡丸中用蜡皆烊投少蜜中搅调以和药若用熟艾先细擘合诸药捣令散不可筛者别捣内散中 
和之 
凡用蜜皆先火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不坏掠之多少随蜜精粗 
凡丸散用巴豆去皮心膜杏仁桃仁葶苈胡麻诸有膏腻药皆先熬黄黑别捣令如膏指 (莫结 
切)视泯泯尔乃以向成散稍稍下臼中合研捣令消散仍复都以轻疏绢筛度之须尽又内臼中依法 
捣数百杵也汤膏中用亦有熬之者虽生并捣破之 
凡用桂心浓朴杜仲秦皮木兰之辈皆削去上虚软甲销处取裹有味者秤之茯苓猪苓削除黑皮 
牡丹巴戟天远志野葛等皆捶破去心紫苑洗去土皆毕乃秤之薤白葱白除青令尽莽草石南茵芋泽 
兰 
凡野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欲得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 
凡方云巴豆若干枚者粒有大小当先去心皮乃秤之以一分准十六枚附子乌头若干枚者去皮 
毕以半两准一枚枳实若干枚者去穣毕以一分准二枚橘皮一分准三枚枣有大小三枚准一两云干 
姜一累者以重一两为正 
凡方云半夏一升者洗毕秤五两为正蜀椒一升者三两为正吴茱萸一升者五两为正菟丝子一 
升九 
子一升者其子各有虚实轻重不可通以秤准者取平升为正 
凡方云用桂一尺者削去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