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远,一条大溪拦住去路,而蔡瑁已经引军从后面赶来。在前有檀溪,后有追兵的危急情况下,所有潜力都可能忽然爆发出来。相信再来一次,任惩刘备怎么鞭策、呼唤,的卢也跃不上去。这种只能一次,无法重复的事情,我们把它称为如有神助,意思不可能再有第二次同样的情况发生。人们骑自行车,忽然路变得十分狭小,好像是独木桥似地,两旁又是烂泥巴,眼看着根本过不去,非跌倒不可。结果身子一晃,手脚一阵忙乱,居然安全通过,真是如有神助,得庆幸不已。刘备当年飞跃檀溪。同样是如有神助,只不过比骑自行车更神一些。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过分惊奇。
一个人只要决心坚定,非造成预期使命,绝不罢休,往往会有这样的遭愚昧备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令番死矣!如果因此而下马受擒,或者游泳逃生,大概已经天从人愿感染的卢。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的卢从水中跃起,竟然一跃三丈,真是不可思义。最要紧的,是刘备的强烈求生意愿,救了他自己。这种意愿,如果是大公无私,完全为了公事。往往更加灵验,产生相像不到的结果。
2.刘备为什么那么相信水镜先生,产生什么后果?
刘备的一生,桃园三结义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现在九死一生,惊魂未定,遇见水镜先生,从此改变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们一生当中总有某些转折点,表示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如果能够把握时机,调整方向,做好合理的调整,那就叫做幸运。
有了如有神助的经验,而且记力犹新,这时候把原来平常的状态,看成非常的神奇,实在是意料中的事情。
牧童骑牛吹笛子,在乡村是常态,刘备却成感叹吾不如也,是自己的心情,产生这样的反应,牧童认识刘备,使他大为吃惊。不过是自己在受惊状态下,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水镜先生忽然停止弹琴,出来看见刘备,说是从琴声中知道英雄来访,是不是故弄玄虚?谁也不知道,水镜先生当然有很高的修养,能够未卜先知。一是此时此地的刘备,更容易相信水镜先生的话,也是心理上的期待。
水镜先生把握难得的要机会,告诉刘备,赶快向奇才求助,才能成就大业。并且推荐伏龙、凤雏,使刘备一改以往的观念,诚心诚意地寻求辅助的高人。刘备这一改变,终于请出了诸葛亮,所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
如果刘备一开就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发展得十分顺利,不但没有机分遇见水镜先生,就算遇见也不一定肯听他的劝告。刘备走投无路,反而有幸遇见水镜先生,也可以说是一种巧妙的安排。可见天无绝人之路,只要确定方向,一路走下去。自然会绝处逢生,代凶为吉。
3.刘备跃马过檀溪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刘备听说蔡瑁设计害他,急解的卢马,开后园门牵出,飞身上马,加鞭而出。不久遇见檀溪拦住去路,溪阔数丈,波浪甚紧。刘备大吧今番死矣!回头一看,追兵已近。不得不急从马下溪,加鞭大呼“的卢!的卢!今日妨吾”!以上所述,都属于显秩序的范围。大家在这种情况下,所能做出的反应,大致上都是如此这般。至于那马忽从水中勇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两岸。则是隐秩序的功能,我们称为如有神助。科学适今无法证实,所以不方便置评。这不是不科学,而不负科学。
有了这种神奇的力量,刘备惊魂甫定,似醉如痴。想此阔溪一跃而,岂非天意?这就是刘备的高明处。如果缺乏这种敬天的素养,立刻赶忙寻找赵云, 关羽、张飞在一起。那就坐失良机,再也遇不见孔明了。
幸亏他隐隐约约知道,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引导他,走向料想不到的新境界。这才定心来,看得见牧童,也听得到短笛的声音。若非如此,什么景色都不在乎,一心一意想赶路,把所有隐序给他的誓讯,全都忽略掉。就算隐秩序想帮忙,也无从帮起,只好从吧奈何了!我们常班次天助已助者,刘备先帮助自己,上天才有办法助他一臂之力。蔡瑁是坏人,隐秩序借用他的坏心眼,将刘备逼到南漳。又使的卢马跃过檀溪,便奸计不能得逞,可惜曹瑁只知道“是何神助也”!却不能自省自己,改变自己,枉费了秩序给他们善意提示。
4.刘备恳请水镜先生出山相助,水镜为什么不肯?
世间事有阴就有阳,同样是高人,都能够神机妙算,具体治国济世的才能。但是有人见时机不对,出来也不过白忙一场,因此决心归隐,坚持不出山。有人则明知时机不对,却愿意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遇到家明言诚意相求,便下山相助。水镜先生属于隐士这一类,宁可举荐别人,自己不淌浑水。诸葛亮属于明知不可为而为的一类。 人各有志,不必勉强。我们最好尊重各人的选择,不加置评。
水镜自己不下山,即极力举荐优龙、凤雏、徐庶、诸葛瑾等人,是不是已所不欲而施于人呢?不是。他既然神机妙算,自然算得出这几位朋友的未来,谁和刘备有缘?理应下山相助,而且需要他的举荐。所以才把握机会,身刘备介绍。至于双方是否有意?他也会预先测知,不至于冒昧。他既然知道刘备必定会路过这里,当然也晓得谁和他有缘。反正在水镜心中,一切自有定数,谁也逃不掉。
刘备是实事求是的人,心想水镜高才,就在眼前,何必舍近求远?于是拜请水镜出山相助。水镜谦称山野间散之人,不堪世用。并且告拆刘备,自有更高明的人,会来相助。一方面拒绝,一方面也给以希望,使刘备求贤的心更为坚定。水镜自己不出山,却承担举荐他人的责任。既然有知之明,当然要尽力促成,以完成共同的使命。
人生在世,各有不同的志向,代表各有不一样的任务。站在不同的立场,各有不一样的表现。既没有对或不对、善或不善的分别,就应该各尽所能,各守其份才好。
5.徐庶为什么急于求战,难道他真的不认识刘备吗?
徐庶字无直,曾经为了替人报仇而杀人,因而化名为单福。他听说刘表是明主,特别前往拜见,才发现徒有其名。旅途中路过水镜的住处,水镜已经告诉他刘备也在此地。两人商量,安排比较自然的情境,来吸引刘备。
他知道刘备喜欢听歌中悟出一些事情,所以故意高歌一曲,说明自己选择明主的意愿。刘备正在寻访高人,对此十分敏感。当然一听就十分着逮,以为就是心中念念不忘的伏龙或凤雏。已经心存好感,所以单福用的卢来考验他,他也能够承受。否则求职的人,一见面就要考验主人,相信很多受不了。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人。单福呢?他自认并非等闲之辈,不过明主绝不轻易扶助。而且也自己衡量,有这方面的能耐,所以才敢见面就说的卢会妨害主人的事。出坏点子来试试刘备,是不是像传闻中那样仁义厚道?一方面以言相试,一方面也经得起考验。这种面谈的过程,现在恐怕是看不到了。求职的的人没有这么大的本事,用人的人也没有这么大的肚量。现代人不如古人,应该惭愧才是。单福知道机不可失,所以不放过机会。但是急于求职,却不能不慎明主,以免害了自己。所以急是一回事,考验也是重要的一回事。这一放一紧,使刘备格看重单福,也显得单福真的有一夸。刘备拜单福为军师,实际上是水镜的安排。却能够做得不露痕迹,好像是两人的事情,与水镜无关,实在是举荐人的最佳的方式。可惜现代人不喜欢动脑筋,不懂得拐弯抹角的妙处。
6.单福初露身手,便大败曹军,有什么重要启示?
我们已经说过,第一次表现,非常重要,非成功不可。否则众人失去信心,想要挽回,实在十分困难。单福就任军师,恰巧赶上曹操派曹仁来打新野,有机会表现。他献出计策,一举大败曹仁,使刘备更加刮目相看。
但是天下事有利即有弊,单福的表现,同时引起曹操的注意。想尽办法要除去单福,使单福有志难伸。虽然遇到明主,却不得不万般无奈地离开刘备,这要如何是好?
按理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曹仁新败,根本不敢向曹操报告。只是报仇心切,出动大军踏平新野。单福再献计策,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曹仁又气又急,夜间前来劫寨,又被单预先算定,并且派关羽攻占曹仁的根据地樊城,逼得曹仁无处可退。只好硬着头皮,败回许昌。不得不注释请罪。并且细说单福用计,才引起曹操的注意。
一个人不表现,大家把他当病猫。一个人有好的表现,四方八面的打击,就紧随而来。万一招架不住,也就真的成为病猫。单福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一生的表现,尽在于此。以后便无所展现,是不是命也连也?各位自有认定。但是事实如此,聪明如单福,也难以改变。他这一生的任务,好像是把场子热一热,好让诸葛孔明登场发挥。如果没有单福这一场戏,刘备会不会三顾茅芦、信任孔明、放心让他施展才能,恐怕谁也没有把握。单福的贡献,实际上已经全部完成,如果他继续担任军师,孔明不会上山,刘备有没有后来的成果?好像也是谁也不敢料定!
7.高明如徐庶,为什么看不出徐母的书信是假的?
徐庶精于计策,反而为计策所害。可见旁观者清。要算计别人比较容易。而当局者迷,防止自己上当,很不容易。我们也怀疑水镜集团的长期策略,借用刘备的皇亲血统,关羽、张飞、赵子龙的实力,先推出徐庶,接著由孔明登场。毫不费力地掌握三发天下的蜀汉,岂非高明?
徐母的个性,徐庶当然很清楚。不可能写这样的书信,让儿子为难,徐母的笔迹,尽管仿得很像,以徐庶的神机妙算,难道还算不出来?他只是按照集团策略,先打动刘备的心,占据着舞台。然后找机会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