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僚,于是满朝的人都鄙视郭霸,又改称他为“吃屎御史”了。

             说假话

    唐时的武则天信佛,在她当政的时候曾下过谕旨,禁止民间屠杀动物。
于是,官民的餐桌上就见不到猪、牛、羊、鸡、鸭、鱼等各类肉食了。不过,
聪明的人们还是变着法地去解馋。
    大臣娄师德去陕西处理公务,接待他的地方官总不能让朝廷下来的大员
吃素食呀。到吃饭时,厨子端上了香喷喷的羊肉。娄师德一见,忙问:“不
是有旨禁止屠宰吗?怎么有羊肉呢?”厨子一笑,说:“大人但吃无妨,这
羊不是杀死的,是狼咬死的。”娄师德明知道是说假话,但对地方官的一片
苦心也心领神会了。
    过了一会儿,厨师又端上了一盘鱼。娄师德问:“这又是怎么回事?”

厨师又说:“大人但吃无妨,这鱼也不是杀死的,是狼咬死的。”
    娄师德一听,啪地放下筷子,大声斥责道:“这是什么话?狼能下水咬
鱼吗?”看到厨子吓得战战兢兢,又接着说:“真是缺心眼儿,你为什么不
说这鱼是被水獭咬死的呢?”

       姚崇神算身后事

    唐玄宗时,姚崇和张说一同在朝廷中做丞相,二人平时关系不睦,各怀
戒心。后来姚崇病危,临终前把他的几个儿子叫到跟前说:“张丞相平素和
我不和,他生活奢侈,尤其喜欢服饰玩器。我身死之后,他会来凭吊。你们
把 我 平 生 所 有 35
珍贵的古玩宝物都拿出来,放在帐子前。张丞相如果连看也不看一眼,那你
们就别想活命了,快设法逃出去。如果他看这些东西,就把他喜欢的都送给
他。然后立即请他为我写篇神道碑。拿到他写好的碑文后,马上刻成石碑,
同时把碑文抄好呈送皇上过目。张丞相平时料事反应没有我快。几天后,他
一定会后悔,就会来要回碑文,这时你们就告诉他,碑文已交给皇上看去了,
再领他去看已刻好的石碑。”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到姚府吊唁,并且一眼就看到了姚崇的儿子们陈列
的古玩器物,贪婪地看了三四遍。姚崇的儿子们一一按父亲的话去做了。神
道碑文写好几天以后,张说真的派人来取稿本,推说文辞不周,想再改一下。
姚崇的儿子领着来人看了刻好的石碑,又告诉他碑文也呈送给皇帝了。来人
回去把这一切都告诉了张说。木已成舟,张说已不能把姚崇的儿子怎么样了,
他很后悔,丧气地说:“死了的姚崇还能算计到活的张说,我今天才知道我
实在是没有他聪明呀!”

       冒充皇母的宫女

    安史之乱以后,唐室衰微。吐蕃兵 20 万大举入侵,攻入长安,唐代宗带
领随身官员出走,于是宫中妃嫔陷入敌军中,有的丧了性命,有的侥幸逃出。
等到郭子仪驱走乱兵,很多宫人都没有下落,唐代宗的妃子沈氏也不知去向。
    十多年后,唐代宗的儿子唐德宗继位,他的母亲就是当年丢失的沈氏。
德宗急于找到生身母亲,下了好几道诏书,让普天之下都去查寻。
    忽有人奏报,说东都洛阳,有一个老太太自称太后,已被官员接入上阳
宫中奉养起来,唐德宗不禁龙颜大悦,立即打发人去东都看望。
    原来,这个老太太不是太后,而是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的养女。她年轻
时进宫,与德宗生母经常见面。当时宫女们都发现,她与沈氏容貌特别相像。
可巧的是,沈氏哺育德宗时,削水果不小心伤了左指,而她在宫中切瓜时也
伤了左指。
    可笑的是,她寓居洛阳,年纪一高,就爱说话,而说的都是宫里的事情,
于是接触她的人不免动疑。刚好德宗继位,寻找生母,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
左手指有伤。于是认识她的人为了贪功,马上向官方报告,说她即是太后。
地方官不确认,马上向朝中奏闻。朝中为了准确起见,立派几个老年宫女去
洛阳,有个女官叫李真一,到洛阳一看,果然就是太后,再问她当年宫中事
情,她竟如数家珍。问她是不是太后,她却含糊其辞起来。当地官员为了邀

功请赏,便不管好歹,把高氏老太太奉养起来。
    此事轰动洛阳,只有高力士的养子高承悦洞悉内情,他怕此事惹恼圣上,
慌忙奏说太后恐非是真。德宗便派高力士的养孙樊景超去洛阳验看。樊景超
一看,竟是姑母,不禁说道:“太后也好冒充吗?倘圣上加罪怎么得了!”
不想假太后仍无动于衷。樊景超见姑母装傻,便突然大声喊道:“有诏下来,
高女伪充太后,令即刻解京问罪!”
    高女听了这话,方才着慌,忙说:“我为人所强,并非自己的本意。”
樊景超得实,马上返报德宗,并替姑母请罪。德宗说:“朕宁受百欺,而求
一真。倘高女因此得罪,谁人再敢向朕报告太后消息?”
    于是,一场闹剧就烟消云散了。

           “打金枝”

    唐代宗有女号为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为妻。古代常把公主
叫“金枝玉叶”。
    郭子仪是中唐名臣,安史之乱时,他屡立大功,史家评价他对唐朝有“再
造之功”。因此唐代宗十分倚重他。而且,郭子仪的为人也十分忠恳,赢得
天下人们的普遍赞誉。
    郭家是一个大家族,长安城中的亲仁里 1/4 为郭宅所占。郭子仪有八子
七婿,都是显贵出身。
    唐制,公主下嫁,由公婆拜公主,公主则拱手不答。郭暧年少气盛,对
这一礼仪十分看不惯,但因为是新婚不便发作。
    一次,郭子仪出镇邠州,又赶上郭暧的母亲过生日,所有儿子儿媳、女
儿女婿都去拜寿,郭暧便让升平公主也出去拜寿。公主当时十五六岁,她生
长在皇宫,哪见过自己给别人行礼的事情,便说什么也不去下拜。于是,围
绕着拜不拜婆婆一事,小夫妻不禁反目,吵了起来。戏剧上说郭暧打了公主,
实际没有动手打,只是骂了几句。郭暧在气头上说:“你倚仗着你父亲是天
子吗?我父亲还不屑做天子呢!”
    升平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哪能忍受郭暧的责骂?一气之下跑回宫去,在
代宗面前哭哭啼啼地告了一状。
    唐代宗不是一个糊涂的皇帝,他从来倚重郭子仪,怎能因为子女之间吵
架而坏了君臣关系,于是对公主说:“他父亲实是不屑做天子,要不然,天
下岂是我家所有?”
    刚好这时郭子仪回来了,听说儿子把公主骂回了皇宫,他又急又怕,忙
把郭暧捆绑起来,押到皇宫,请唐代宗发落,自己则跪在一边请罪。
    唐代宗一见,急命左右人扶起郭子仪,笑道:“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
小儿女闺闱之言,怎么能在意呢?”于是代宗下令将郭暧松绑,并将劝好的
升平公主一同打发回府。
    归府后,郭子仪严厉地训斥了郭暧,又令仆人用板子打了他数十下,以
教训他出言犯上之罪。
    由于郭暧和升平公主之间闹了拜不拜公婆的矛盾,唐代宗便想改定公主
出嫁时拜见舅姑的礼仪。但由于朝廷事情太多,没有改定。直到公元 780 年,
唐朝才正式下诏,公主拜见舅姑及丈夫的叔、伯、兄、姐的礼仪,和普通人
家一样。


     “应该禁止月亮再亮”

    唐朝中后期,各地藩镇割据一方,自己制定不少“土政策”来搜刮民财。
    岐王李茂贞就是这样一个小割据者。他为了筹措军费,决定实行油类专
卖,包括点灯油,都要统一到政府有关部门购买,不许私下交易。当时,老
百姓已经叫官府搜刮得没有钱了,可是又不能不点灯呀,于是就寻找代用品。
最后,人们终于找到了代用品,就是松薪(俗称松树明子)。这种东西很容
易点燃,还是很好的照明物。
    过了一段时间,手下人纷纷向岐王报告,说老百姓都不来买油了。李茂
责问道:“那他们都在点什么呢?”手下人说:“回大人,听说老百姓都在
点松薪。”李茂贞于是大怒,一条禁伐松薪(禁止砍伐松树明子)的法令又
出笼了。
    有个叫张廷范的艺人对岐王说:“不让人们砍松树,老百姓还可能不买
油,你的禁令还是没用啊。”
    “听你那意思,我还应该禁什么呢?”岐王李茂贞大惑不解地问。
    张廷范一本正经地答道:“应该禁止月亮再亮。”
    岐王一听,哈哈一乐,对下面的人说:“算啦,把禁伐松薪的禁令取消
了吧。”

     一件小事引起的婚变

    唐宣宗是一个提倡节俭的皇帝,对于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几乎到了不
尽人情的程度。
    他的大女儿万寿公主,下嫁给起居郎郑颢,按常例要用银箔饰车,从宣
宗开始,改为铜饰。公主出嫁时,宣宗亲自告诫她,到夫家要严守妇道,不
得以皇家贵胄轻视夫族。有一回,驸马的弟弟郑觊得了重病,宣宗打发中使
去探望。中使回朝,宣宗询问公主在否,中使答,公主在慈恩寺观戏。宣宗
大怒,说:“朕有时怪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至今才知其情。”于是命
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道:“小郎有病,你为何不去看视,反倒去看戏?
成何体统!”公主一看父皇发怒,吓得连忙请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让人吃惊的是,宣宗的二女儿永福公主,已经选定于综为驸马,下日就
要下嫁,公主也很高兴。偏偏在一次和宣宗同席吃饭时,因为一点儿小事怄
气,把筷子折断。宣宗大动肝火,愤然说:“你这般性情,怎么能嫁到士大
夫家做媳妇?”当即传旨,令四女广德公主下嫁于综。就这样,永福公主眼
睁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夺去,送给了妹妹。

         皇宫里的赌场

    朱温篡唐,国号为梁,定都开封,他坐上金銮殿,成为皇帝,但仍不改
过去当强盗的本色。
    一天,他心血来潮,在宫中特开家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