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号反应,似乎在哭诉:“请你放过这片叶子吧,它已经被烫得很难受了,
你怎么忍心再烧它呢?”
    苏联一些生物学家也作过类似的实验:把植物的根部放入热水后,仪器
里立即传出植物绝望的“呼叫声”。
    “乐”日本一些生物学家用仪器与植物“通话”获得成功,当他们向植
物“倾诉”“爱慕”之情时,植物会通过仪器发出节奏明快、调子和谐的信
号,像唱歌一样动听。印度有一个生物学家,让人在花园里每天对凤仙花弹
奏 25 分钟优美的“拉加”乐曲,连续 15 周不间断。他发现“听”过乐曲的
凤仙花的叶子平均比一般花的叶子多长了 70%,花的平均高度也增长了 20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一些新的课题,比如上面讲到的
有关植物的类似“感情”的现象应当如何来解释呢?按我们已有的知识仅仅
能将这类现象归结于植物的应激性,但要说明各种现象的机理,恐怕还需要
后人不断地探索。

植物的酸甜苦辣

    甜甜的蜜桔、酸酸的葡萄、苦苦的黄连、辣辣的尖椒,我们之所以能感
受到这么多的味道,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舌面上有味蕾感受器,另一个原因是
由于植物本身就有酸甜苦辣的独特味道。为什么蔬菜、水果能有各自的味道
呢?这是由于它们本身所含的化学物质的作用。
    首先说说酸,就说能酸掉牙的酸葡萄吧,它含有一种叫酒石酸的物质,
还有酸苹果所含的是苹果酸,酸桔中所含的是柠檬酸等等。与之相对应的人
的酸觉味蕾是分布于舌前面两侧,所以那酸溜溜的感觉总是从舌边上发出
来。
    有甜味的植物是因为体内含有糖分。比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丰乳
糖和蔗糖等。这里边甜味最大的则非果糖莫属,而且果糖更利于被人体消化
吸收;其次是蔗糖,难怪以蔗糖为主的甘蔗、甜菜吃起来甜得要命。感受甜
味的甜觉味蕾分布在人的舌尖上,如果想知道某种水果甜不甜,用舌尖舔舔
就清楚了。
    许多苦涩的植物是因为它们含有生物碱的缘故,像以苦闻名的黄连,它
就含有很多的黄连碱;黄瓜、苦瓜是它们含有酸糖体的缘故。而苦觉味蕾多
分布于人的舌根处,当吃过苦的食物后,那苦涩的滋味就在人的喉咙里经久
不散了。
    下面说一说令人满头冒汗的辣。植物的辣味,原因复杂。辣椒的辣是因
其含有辣椒素;烟草的辣,是因其含有烟碱;生萝卜的辣,是其中含有一种
芥子油;生姜的辣是姜辣素作用的结果;而大蒜则含一种有特殊气味的大蒜
辣素。人们对辣的感觉是各味蕾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吃辣的食物就能满口
生辣。
    植物的酸甜苦辣,真的让人的舌头回味无穷。

勇敢的植物

    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和地球南、北极,气候寒冷,冰天雪地,但在一片

白色的世界里,却不乏植物的绿色身影。
    这些植物有一个特点,就是身体矮小,甚至一些垫伏植物像垫子一样伏
于地上,它们的茎极短,密生着许多分枝,这些分枝和上面的叶子紧贴地面,
就凭这副惊人的模样,它们与狂风进行了一次次成功的较量。虽然茎短,但
它们的根却很深,一方面固定了自己,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吸收养料。
    在南、北极,地衣像给荒原披上了一层薄毯,甚至还有一些开花植物,
如极地罂粟、虎耳草、早熟禾等。植物的抗寒能力竟这么强!
    还有一些植物,却能在“烈火中永生”。我国海南有一种海松,特别耐
高温、不怕火烧。这是因为它有独特的散热能力,木质又十分坚硬,所以人
们取海松木做成烟斗,长年烟熏火燎也不能伤它根毫毛。还有常春藤和迷迭
香这类植物遇火不燃,顶多只是表面发焦,能阻止火灾蔓延。
    落叶松有一层很厚的但几乎不含树脂的树皮,大火很难将其烧透,就算
被烧伤,树干还会分泌树胶,盖好“伤口”,防止细菌侵入。因此,一场大
火后常常是落叶松的天下了。
    植物中的一些种类,真可谓不畏严寒、不惧烈火的勇士了。

沙漠里的“绿色勇士”

    一望无际的广阔沙漠,令人望而生畏。的确,干旱似乎带走了一切生机,
但是有些植物,却凭借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在荒漠里顽强生存,给沙漠带
来了点点绿色。
    有一些植物充分利用沙漠中每一滴难得的水,迅速地生根发芽。在撒哈
拉大沙漠中,有一种叫齿子草的植物,只要地面稍稍湿润,它就能快速地生
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虽然只有 1 个月的生命,但它毕竟完成了自己的使
命,并且一代代地繁殖下去。梭梭树的种子只能活几个小时,但是只要滴水
浇灌,只需 2~3 个钟头,它就能生根发芽了。
    还有一些沙漠植物是凭借庞大的根系生存,像非洲沙漠有一种只有一人
高的灌木,可是它的根却深入地下 15 米之多,广泛地吸收深层的地下水分。
    更有一些植物是以“貌”取胜,它们的茎干矮小又墩实,里面积蓄了不
少水,仙人掌的叶子退化为刺;木麻黄的叶子像鳞片般细小;更有趣的是光
棍树,小小的叶子长出后很快就脱落了。就这样,它们把蒸腾减少到最低限
度,在沙漠里顽强地生长,成为黄色沙漠的“绿色勇士”。

植物的“自卫”本领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意识,如果受到其他外来物的侵扰,怎么能
进行“自卫”呢?可是,科学家们却发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
    1981 年美国东北部的 1000 万亩橡树受到午毒蛾的大肆“掠夺”,叶子
被咬食一空。可是奇怪的是,第二年,橡树又恢复了勃勃生机,长满了浓密
的叶子,而午毒蛾也不见了踪影。森林科学家十分惊奇:没有对橡树施用灭
虫剂和采取任何补救措施,而作为极难防治的午毒蛾又是如何消失的呢?科
学家们采摘了橡树叶进行化学分析发现:叶中的鞣酸成分已明显增多,而这
种鞣酸物质如被午毒蛾咬食之后,能与其体内的蛋白质相结合,使得害虫很
难进行消化,于是午毒蛾变得行动迟缓,渐渐死去或被鸟类啄吃。这个事件

说明橡树看来也有“自卫”能力。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原始森林中,野兔曾泛滥成灾,它们过多地食用植物
根系,啃吃草木,大大破坏了森林植被。正当人们费尽心思而效果甚微,感
到束手无策之时,他们惊喜地发现,许多野兔生病、拉肚而大量死亡。这又
是怎么一回事呢?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森林中曾被野兔咬得不成样子的
草木,在长出的新芽、叶子中竟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一萜烯,
使野免在咬食之后生病、死亡,数量急剧减少,从而保护了森林。这是不是
也在证明植物的“自卫”能力呢?
    英国植物学家对白桦树进行观察,竟发现,白桦树在被害虫咬食后,树
叶中的酚含量会大增,而昆虫是不爱吃这种含酚大而营养低的叶子的。不仅
白桦树如此,枫树、柳树也有如此本领。不过在害虫离去之后,树叶中的酚
含量又会减少而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是否又证明了植物的“自卫”能力呢?
    美国科学家还发现,柳树、槭树在受到害虫的危害后,还能产生一种挥
发性物质“通报敌情”,使其他树木也产生抵抗物质。植物的“自卫”还有
“绝招”,那就是产生类似于激素的物质,使害虫在吞吃后能丧失繁殖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植物似乎确有一种“自卫”能力,看来人类的确要保护
植物,没准哪一天惹怒了它们也要遭受报复的。

善于“武装”的植物

    形形色色的植物,裹一身绿装,挂丰硕的果实,时时刻刻吸引了大批动
物前来“观光”“品尝”。似乎植物就要束手待毙了,慢着,植物也有自己
坚实的“武装”,跟你拼个鱼死网破,请看:
    南美洲秘鲁南部山区生长着一种形似棕榈的树,在它宽大的叶面上布有
尖硬的刺,当飞鸟前来“侵犯”,意欲啄食大叶子时,树的“武装”发挥效
力了,密布的尖刺使鸟儿轻者受伤,重者死亡。当地人把这种称树为“捕鸟
树”,因为他们常常可在树下捡到自投罗网的飞鸟,而吃上鲜美的鸟肉,岂
不美哉?
    我国南方有种树,别称“鹊不踏”,它的树干、枝条乃至叶柄都布满皮
刺,令鸟兽都退而避之。而一种叫“鸟不宿”的树,则是每片叶上都长有三
四个硬刺,同样使鸟儿不敢停留。
    非洲生有一种马尔台尼草,它的果实两端像羊角一样尖锐地伸出来,且
长有硬刺,人们给它起了个令人恐怖的名字“恶魔角”。它就像其名字一样
可怕,成熟后“恶魔角”掉在草的附近,如果鹿儿前来吃草,往往会不慎踏
上“恶魔角”,痛不欲生。
    欧洲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落叶松幼苗如果被动物啃食,便会很快生长出一
丛尖刺,一直到幼苗长到动物吃不着的高度,才生出普通的枝条,就这样落
叶松“武装”保卫了自己。
    仙人掌也是凭着一身尖刺保卫了自己。要不,沙漠里的动物早把它富含
水分的茎吃光了。
    还有一些植物更为“阴险”,它们没长尖刺,靠着可怕的毒素“武装”
了自己,这类植物可真不少,像荨麻有蜇人毒人的刺毛。巴豆的毒素可使吃
下它的人腹泻、呕吐,甚至休克、死亡。桃、苦杏、枇杷和银杏的种子含毒,
夹竹桃的叶子有毒,皂荚的果实也有毒。

    植物正是靠着自己的“武装”保卫了自己绿色的生命,看来,柔弱的植
物也不可轻易欺侮啊。

没有硝烟的生死大战

    植物界姹紫嫣红,似乎总是那么和平、宁静。其实,在它们内部,也有
着激烈的生死大战。
    有人种植了铃兰和丁香,不久花儿盛开了,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