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封建头,民主肚。”
     惠安女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这大概跟惠安妇女的审美思想有关。她
们的腰带有的是丝线、绒线和塑料线编的,有的是银子打的,是结婚时丈夫
送的。她们认为这些腰带很美,因此把上衣做得短短的,把腰带结得低低的,
不怕寒冷也要把腰带露出来让人看到。

             饮食习俗
     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是将青稞或豌豆炒熟,舂磨而成。食用时,先将酥
油茶或鲜奶、奶茶、青稞酒(用青稞制成的低度酒)等倒入碗内,然后加入
糌粑,用手揉拌成团,再配以佐料即可;还可以在糌粑中加入茶水或煮成面
糊后食用。一些与藏族毗邻的民族也有食用糌粑的习惯。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的一种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此种饮料是用
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制作时,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
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
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也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
    抓饭
    抓饭是中国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喜爱的一种饭食,因过去净手后用
手抓食,故俗称抓饭。抓饭的主要原料为羊肉、羊油或清油、胡萝卜、洋葱、
大米、葡萄干、木瓜等。制作抓饭时要经过炸、炒、煮、蒸等工序。维吾尔
族和乌孜别克族人在过年或结婚等喜庆节日,常用抓饭招待客人。建国后,
抓饭也随之传入内地,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风味饮食。
    马奶子
    马奶子是蒙古族及其他一些北方游牧民族用马奶制作的一种传统饮料。
其做法是,将马奶贮于革器中,搅拌数日,味微酸后便可饮用。它通常色白
而浊,味酸而膻,若延长搅拌时间,则色清而味甜。马奶子可以久存,适于
牧民远处放牧时饮用。它有滋补强身、驱寒、舒筋活血、补肾消食、健胃、
治疗腹泻及水肿等功能,逐渐形成了马奶疗法。来访宾客入帐时,常先在盛
马奶子的革器内搅动数下,以表示对主人的敬意。至今,马奶子仍被蒙古族
视为圣洁的饮料,少数地区还举办马奶子节,欢庆牧业丰收。
    冷面
    冷面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之一,它的主要原料是荞麦面、小麦面和淀粉,
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和榆树皮面的。冷面的做法是:将荞麦面及淀粉加
水拌匀,压成面条,煮熟捞出,冲以冷水,然后去水拌以牛肉片、辣椒、泡
菜、梨或苹果片、酱、醋、冰块等佐料,加入牛肉汤即成。现在北京、沈阳、
哈尔滨等大城市以及朝鲜族聚居的城镇都设有冷面馆。
    中国的茶俗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传统的茶俗。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饮茶在我国传统礼仪中占重要地位,一切交际和应酬场合,茶是必不可
少的款待物,由此还演变出了托杯至胸前向主人致敬,添水时叩桌以示谢意
及端茶送客等种种礼节。客来敬茶的风俗在许多少数民族中还发展成为最隆
重的迎宾仪式,如蒙古族献奶茶,藏族人献酥油茶,景颇人献烤茶,苗族人
献打油茶等。很多地方敬茶还成为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如春节中的元宝茶,
立夏时的土爱茶等就是传承至今的风俗。寄送新茶以示问候和敬意,也是悠
久的民族习惯。
    经过漫长岁月的浸润,中国的茶俗又增添出文人饮茶赋诗作画,男女订
亲饮茶为礼,民间纠纷饮茶讲和等种种形式,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茶话会就是
传统茶宴茶会的演变。遍布城乡的茶馆、茶楼、茶室、茶摊、茶坊、茶肆是
人们品茗清谈、信息聚散、曲艺漫唱、生意洽谈、歇脚解渴的好场所,而这
正是我国饮茶历史悠久的缩写。
    中国酒文化
    中国是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各种饮酒习俗、器具、娱艺、及有关诗
文、书画的积累日益丰富,终于使中国酒文化处于世界最领先、最充实也最
富有民族特色的地位。

    中国还是酒型最丰富,风格最多彩的国家。压榨酒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
酒类,以色泽澄黄、滋味醇厚的绍兴老酒为代表,品种有加饭酒、香雪酒、
花雕酒、状元红等多样。烧酒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酒类,分为以泸州老窖、
五粮液、古井贡酒为代表的曲香型;以山西汾酒、陕西西凤酒为代表的清香
型;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以贵州董酒为代表的泥香型等多样。此
外我国还拥有玫瑰红、味美思、金奖白兰地、中国红葡萄酒等各种采用传统
无曲酿造法或吸收国外工艺技术酿造的果酒精品。
    竹筒饭
    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过去世世代代都是用竹筒烧茶煮饭,看
起来挺简陋,做出的饭菜味道却别有风味。用竹筒烧茶煮饭不会烧着竹筒吗?
不会的。将一根新鲜竹子砍成约 50 厘米长的竹筒,先要刮掉青竹皮,这样放
到火上烧不着,可以连续使用 4~5 天。竹筒上还要切一个斜口,用起来方便。
煮茶的竹筒只要放进水和茶叶就行了。煮饭是用芭蕉叶包好大米塞入竹筒,
然后再灌进适量的水。煮菜用的也是竹筒,方法是先烧开水以后,再放菜和
盐。烧饭时,在火塘里立两根杂木棍,中间横架一根木棍,然后将几截竹筒
架在上面烧烤就行了。有趣的是,这些竹筒既不会燃烧也不会裂开。
    目前,基诺人家里都用上了铁锅和铝制品,不过外出劳动用餐时,仍采
用竹筒煮饭。

           奇异的风俗

    产翁
    产翁是父系氏族制代替母系氏族制时产生的一种习俗。在中国,产翁意
即男子通过模仿妇女生育,以加强与初生婴儿的血肉联系,从而确定孩子为
父亲所生所有,并获得像母亲一样的亲权。产翁的习俗是妇女分娩后数天或
立即起床,照常参加生产劳动,丈夫代替妻子卧床,模拟产妇生孩子的情景,
并抚育婴儿。亲友前来探望,向他致贺。产翁坐月期间一如产妇,受到特殊
的照顾和医疗护理,往往还有某些禁忌,如禁吃某些食物,禁止从事生产劳
动和不许触摸某些物件等。直到清末及 20 世纪初,贵州威宁一带的仡佬族仍
保留着产翁习俗。
    成年式
    成年式是原始社会时形成的男女青少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举行的一种仪
式。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成年式的内容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国古代汉族
男子 20 岁,女子 15 岁为进入成人年龄,经成年礼后男女青年改装易服,受
新名并准许结婚。过去裕固族少女 15 岁时举行一种仪式,戴上头面,即可进
入结婚生活。台湾高山族阿美人男子 14 岁时编入少年组,在集会场所锻炼数
年后,进入青年组,取得成人及结婚资格。瑶族的成年式称为度戒,16~20
岁举行。云南宁蒗永宁纳西族的少年年满 19 岁时,行“穿裙子”或“穿裤子”
的成年式,脱下长衫,少女换穿百褶裙,少年男子改穿短衣长裤,此后可以
从事一些主要的生产劳动,参加成年人的社交活动。基诺族男子举行成年式
时,要聚众将牛刺杀祭祖,并分食牛肉,父母赠以全套农具和成年人衣饰,
并彻夜歌舞。在各民族中,行成年礼后,青年男女才能获得谈恋爱的权利。
    纹身
    纹身是许多民族中存在的一种装饰肤体的风俗。纹身即在身体的某一部

分皮肤上经手术留下永不褪落的颜色图案。纹身是由原始人在肤体上绘画作
为装饰的习俗发展而来,反映了原始人某种审美观念或宗教意义。进入阶级
社会后,纹身被有的民族用以表示等级身份或作为秘密会社的标志。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前,海南黎族、台湾高山族、云南傣族、独龙族、德昂族、布
朗族、基诺族和四川凉山彝族等民族仍盛行纹身。
    姑娘追
    姑娘追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的传统游戏之一,主要是由一
对对青年男女以男逃女追的方式进行。姑娘追多在结婚或喜庆节日举行,通
常先由姑娘选定对手,然后双方并辔向指定目标徐徐前进。行进中,小伙子
向姑娘倾吐爱情,一到指定地点,就急忙策马而回,而姑娘紧追不放。如果
姑娘追上,便用鞭子抽打对方。这时围观的观众呐喊助威,为双方加油。这
种戏谑性游戏为青年们提供了接触的机会,成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一种别
致方式。
    嚼槟榔
    初次到海南旅游的人,见到黎族妇女嘴里不断地咀嚼,嘴里淌下一道道
“鲜血”,会大吃一惊,以为对方在吐血呢。其实,这是人家在嚼槟榔。
    原来,黎族人有一种嚼槟榔的习惯,尤其是妇女最喜爱。她们用槟榔叶
裹着切开的槟榔果和贝壳粉一起咀嚼。在黎村,常常可以看到不少中壮年妇
女,无论是劳动,还是休息,或是在走亲戚的路上,嘴里总是不停地蠕动,
并且不时吐出一口口红色的唾沫。由于长期的习惯,使她们一个个变得唇红
齿黑。
    黎族人把槟榔树看成是正直、高尚的化身,他们除了喜欢嚼槟榔以外,
还有不少习俗与槟榔树有关。黎族人家生了女孩,要在门前种一棵槟榔树,
等女孩长大出嫁时,要把这棵槟榔树挖出来移植到男家去,直到她死后,还
要将这棵树砍倒。黎族青年还把槟榔作为定亲的礼物。男方求婚时,把槟榔
装在礼盒里送给女方。如果女方的父母打开盒子取出槟榔,就表示同意这门
亲事。来到黎乡的人,也每每喜欢采下几颗槟榔,作为到过海南岛的纪念。
    半夜搬家
    贵州的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着一种风俗:半夜搬家。
    人们要搬到新房子时,往往要举行传统的搬家仪式,他们把家具等物品
先放到院子里,小伙子们用锅灰把脸抹黑,老人们吹起唢呐、芦笙等民族乐
器,大家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