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突先生采纳了大捞一票的建议,但他认为如果不用打仗,就能达到目的,岂不更显出高手!
东周列国志曰:「厉公(姬突)曰:「善,虽然,姬颓懦弱,所恃者卫燕之众耳,五大夫无能为也。寡人且使人以理谕之,若悔祸反正,免动干戈,岂不美乎?」一面使人如鄢陵迎王(姬阆),暂幸栎邑(河南省禹州市)。因厉公(姬突)向居栎邑十七年,宫室整齐故也。一面使人致书于姬颓。书曰:「突(姬突)
闻:以臣犯君,谓之不忠。以弟奸兄,谓之不顺。不忠不顺,天殃及之。王子(姬颓)误听奸臣之计,放逐其君,若能悔祸之延,奉迎天子(姬阆),束身归罪,不失富贵。不然,退处一隅,比于藩服(封国),犹可谢天下之口。唯王子(姬颓)速图之!」」
──这封信的几句开场白,冠冕堂皇,掷地作金石声,大义凛然的嘴脸,跃然纸上。问题是,不过二十八年前的前七○一年,姬突先生的身份,恰恰是「臣」,恰恰是「弟」,他却把当时的国君姬忽老哥赶走,自己上台。他责备姬颓先生的话,正是他自己罪行的供状。呜呼,政治就是如此如此,真的照他所言:「不忠不顺,天殃及之」,姬突先生写不成这封信,早死于雷劈之下矣。
姬颓先生看到这封信,吓了一跳,盖郑国乃霸权之国,不可小觑。五位国务官(大夫)曰:「骑虎难下,正是今天的形势,事既发生,不能回头。而且既然已当了国王,岂能再去一个偏僻小城,当一个封国国君乎哉。姬突胡说八道,理他干啥?」把信差驱逐出境。
五位国务官(大夫)犯的最大错误,不是不应该把郑国信差驱逐出境,而是把郑国信差驱逐出境之后,竟没有立刻向他们的后台老板卫国国君卫朔先生告急。
于是,纪元前六七三年,郑国和东虢国(河南省荥阳县东北)的联军,向洛阳发动闪电突击。郑国军队猛攻南门,东虢军队猛攻北门,杀声动地,烟火冲天。五位国务官(大夫)首领的蒍国先生,急忙奔向皇宫报告姬颓,要求发兵抵御。可是,养牛专家姬颓先生正在专心喂他的牛老爷牛老奶,拒绝接见。蒍国先生说:「事急矣。」即以姬颓的名义,下令动员。可是机会已逝──蒍国先生在等候国王召见上浪费太多时间,郑虢联军已破城而入。蒍国先生这时正在写信向卫国求救,信还未写完,得到被罢黜的姬阆先生已经坐朝的消息,长叹一声,拔剑自杀。
然而,最有趣的还是姬颓先生,这个在王位上已坐了三年的呆瓜,急忙逃出皇宫,他本来可以一溜烟跑掉的,可是,他舍不得他的宠物,教石速先生押解着「文兽」,列队前行。那些文兽先生,身体又胖,走路又慢,结果可知,郑虢联军一追就追上,连人带牛,一古脑捉住。把姬颓先生和他的政变集团头目,同时斩首。姬颓先生恐怕临死时才发现老命危险,呜呼。后人有诗叹曰:挟宠横行意未休 私交乘衅起奸谋三年南面成何事 只合关门去饲牛
姬带
时代 纪元前七世纪六○年代王朝 周王朝第二十一任国王绰号在位 二年(前六三六─前六三五)
遭遇 逃亡被杀夺嫡与反夺嫡每一个中国君王,都有无数如花美眷。所以中国宫廷比洋大人之国的宫廷,要麻烦骯脏得多,也血腥得多。因爱牛而失掉宝座,丢掉老命的国王,历史上仅只前文所报导的姬颓先生一人而已。大多数下台鞠躬,人头落地的君王,都跟女人夺床斗争有关。姬带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他从头到尾,都被一位美丽的老奶摆布,直到身死马前。这位姬带先生──本文的男主角,正是前文男配角姬阆先生的儿子之一。
姬阆先生有很多儿子,其中只有两个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一位是长子姬郑,一位就是次子姬带。姬阆先生的大老婆姜后,生长子姬郑,当然是王座的合法继承人。不幸她阁下早早逝世,姬阆先生又娶了被史书称为「惠后」的陈妫(妫,音gu「归」)女士,生了娃儿姬带。谚不云乎:「猫老食子,人老惜子。」人到老年,对幼儿往往又爱又怜,百依百顺。姬带小子从小就这样被骄纵得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对他的老哥姬郑先生,看都没看到眼里。姬郑先生以嫡长子兼王位合法继承人之尊,却被欺负得连头都抬不起来。兄弟二人每次发生争执,父母裁决的结果,错的总是老大,对的总是老么,错的一方受不完的斥责,对的一方可就得意洋洋。官场都是势利的,所以不久姬带先生就有了他的摇尾系统。
──摇尾系统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一脸忠贞的马屁精,和迷汤大王也。
在这种情形下,惠后陈妫女士和姬带母子二人,无法避免的逐渐生出夺嫡阴谋。洛阳城里的贵族,和政府官员,几乎成一面倒趋势。姬郑先生孤立无援,岌岌可危。然而,想不到天无绝人之路,救星出现,当时的霸主齐国(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国君姜小白先生,正在以「尊王攘夷」作为政治号召。发现了这个火药库,他必须采取行动,才能巩固霸权。智囊管仲先生献言曰:「姬郑所以危疑,因他缺少党羽和外援。我们齐国如果向周国王请求,声称:各国国君(诸侯)
要拜见世子,请世子驾临主持封国国君高阶层会议。姬郑只要出席,君臣之分便告确定。国王老家伙想废嫡立庶,恐怕得多思量。」
姬阆先生和惠后陈妫女士,以及荷花大少姬带先生,明知道齐国的用意,可是,对方既名正言顺,而现代武器又厉害难挡,只好答应。
纪元前七世纪四○年代前六五五年,封国高阶层会议,在首止(河南省睢县)
举行。
东周列国志曰:「夏五月,齐、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诸侯(国君),并集首止。世子(姬)郑亦至,停驾于行馆。桓公(齐国国君姜小白)
率诸侯候起居,子郑(姬郑)再三谦让,欲以宾主之礼相见。桓公(姜小白)曰:「小白忝在藩室,见世子(姬郑)如见王(国王),敢不稽首。」子郑(姬郑)
谢曰:「诸君且休矣。」是夜,子郑(姬郑)使人邀桓公(姜小白)至于行馆,诉以太叔带(姬带)阴谋欲夺位之事,桓公(姜小白)曰:「小白当与诸臣立盟,共戴世子(姬郑)。世子(姬郑)勿忧也。」」
首止共定王储齐国国君姜小白先生的计谋是,使高阶层会议的时间尽量拖长,藉以传递一种信息:封国国君们一致爱戴这位王储,不忍匆匆离别,使周国王姬阆先生和惠后陈妫女士的夺嫡阴谋,不敢骤发──骤发将冒跟所有封国决裂的危险,以周国王所残余的那点家底,绝不敢尝试。
姬阆先生在少妻幼子的纠缠下,虽不敢明目张胆的采取激烈反应──如公然排斥姬郑,径立姬带当太子,可是,他却希望封国同盟瓦解,减少阻力。当时中国,被北方的周王国和南方的楚王国,拦腰瓜分。但楚王国却是一个新崛起的强大国度,周王朝降成为周王国后,已奄奄一息,哪个封国强大,就诚惶诚恐的听哪个封国摆布。而现在,齐国正是霸主。形势比人强,周王国除了听从摆布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可是,老糊涂姬阆先生为了一点私心,却找出了第二条路──联楚抗齐。
这真是一件荒唐的外交政策,齐国到底只是一个封国,外貌上对周王国仍然尊重,而且正以「尊王」口号,作为政治号召。楚王国则表里如一的是一个敌人,捉住姬阆先生,可能剥皮抽筋。然而,姬阆先生不管这些,立刻派人送一封信给正在首止(河南省睢县)参加高阶层会议的郑国国君姬捷。
东周列国志曰:「郑文公(姬捷)读之,函言:「子郑(姬郑)违背父命,植党树私,不堪为嗣。朕意在次子带(姬带)也。叔父(姬捷)若能舍齐从楚,共辅少子(姬带),朕愿委国以听。」郑伯(姬捷)喜曰:「吾先公(祖先)武(姬掘突)庄(姬寤生),世当王(周国王)卿士,领袖诸侯(封国),不意中绝,夷于小国。厉公(姬突)又有纳王(姬阆)之劳,未蒙召用。今王命独临于我,政将及焉,诸大夫可以贺我矣。」大夫孔叔谏曰:「齐以我故,勤兵于楚。
今乃反齐事楚,是悖德也。况翼戴世子(姬郑),天下大义,君不可以独异。」
郑伯(姬捷)曰:「从霸(齐国)何如从王(周王国)?且王(姬阆)意不在世子(姬郑),孤何爱焉?」孔叔曰:「周之主祀,惟嫡与长,幽王(姬宫涅)之爱伯服(姬伯服)、桓王(姬林)之爱子克(姬克)、庄王(姬佗)之爱子颓(姬颓),皆君所知也。人心不附,身死无成。君不惟大义是从,而仍蹈五大夫之覆辙乎,后必悔之。」大夫申侯曰:「天子所命,谁敢违之?若从齐盟,是弃王命也。我去,诸侯(各国国君)心疑,疑则必散,盟未必成。且世子(姬郑)
有外党,太叔(姬带)有内党,二子成败,事未可知,不如且归,以观其变。」」
姬捷先生采纳了申侯先生的建议。
郑国国君连夜开溜,并没有发生作用。剩下的齐、宋、鲁、陈、卫、许、曹,七国国君,仍歃血为盟,誓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储,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神明殛之。」姬捷先生听到盟约终于缔结的消息,心里发慌,他知道齐国不会饶恕他的逃盟行径。
秘不发丧申侯先生之所以建议郑国弃齐投楚,除了嘴巴上说的原因外,还有心里想的原因。盖申侯原是楚王国的官员,口若悬河,脑筋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