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全适用:盖产量不变,而物价之上涨恰与MV 成比例。
但要把以上结论应用之于实际情形,则也有若干实际修正必须记在心
上:
(1)至少在一个时期以内,物价之上涨也许使得雇主们一时憎懂,增加
其雇用人数,超过了为获得最大利润(用自己产物计算)所需的就业量。此
盖由于雇主们一向以总售价(用货币计算)之增加作为扩充生产之信号,故
即使事实上这种政策已经对他们不利,他们也许还继续奉行;换句话说,雇
主们也许会低估其在新物价环境之下之边际使用者成本。
(2)雇主必须把一部分利润转交给固定收入者;因为这部分利润是用货
币规定的,故当物价上涨时,即使产量不变,也引起所得之重分配,这种所
得重分配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固定收入者,消费倾向也许因而受到影响。然而
这种过程并不是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后才开始的;而是在支出渐增这段时期中
一直进行着。设固定收入者比雇主节俭,前者之真实所得又渐减,则为达到
充分就业计,其所需货币数量之增加,以及利率之减低,比之在相反假设(即
雇主比固定收入者节俭)之下程度较轻。在充分就业已经达到以后,若第一
种假设仍继续适用,则当物价再上涨时,利率必须提高,以防止物价之无限
制上涨;又货币数量之增加比例,亦将小于支出之增加比例。若第二种假设
适用,则情形相反。当固定收入者之真实所得减少时,因为此阶层逐渐变成
贫乏,故也许会有一转捩点,从第一个假设改为第二个假设;但这点可以在
达到充分就业之前达到,也可以在之后达到。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显然不相对称:盖若把有效需求紧缩到充分就业所
必需的水准以下,则就业量与物价都降低;但若把有效需求膨胀到这个水准
以上,则只有物价受到影响;这一点也许令人不解。然而这种不对称,正是
事实之反映:若某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大于真实工资,则劳工总可拒绝工作,
使该就业量不能实现;但劳工却不能因为某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并不比真实
工资大,而一定要别人提供该就业量。
第二十一章 物价论

经济学家在讨论所谓价值论时,总说物价决定于供需情况;边际成本以
及短期供给弹性,尤占重要地位。但当他们进入第二卷,或另成一书,讨论
所谓货币与物价论时,我们恍若进了另一世界,这些家常浅显的概念都不提
了,代之而起的,是说决定物价者乃是货币之数量、货币之所得流通速度、
流通速度与交易额之比、囤积、强迫储蓄、通货膨胀或紧缩? 。诸如此类;
简直没有人想把这些空泛名词和以前供需弹性等观念联系起来。假使我们把
人家传授给我们的东西回想一下,并设法使其合理化,则在比较简单的讨论
中,似乎是假定供给弹性必等于零,需求必与货币数量成比例;但到更复杂
一些的讨论中,我们简直如堕五里雾中,什么也不清楚,什么都可能。我们
都已惯了,忽而在这样捉摸不定的东西之左,忽而又在其右,自己也不知道
怎样从这一边跑到那一边,二者之联系似乎是醒与睡之关系。
以前数章,其目的之一即在避免这种双重生活,而使整个物价论重新与
价值论发生密切接触。我以为把经济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价值论与分配
论,另一部分是货币论,实在是错误的分法。我以为正确的两分法应当是:
一面是关于一厂或一业之理论,研究如何把一特定量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
其报酬为如何等:另一面是适用于社会全体的产量论及就业论。假使我们所
研究的,只限于一业或一厂,假定就业资源之总数不变,又暂时假定他业或
他厂之情况亦不变,则我们的确可以不顾货币之特性;但当我们进而讨论何
者决定社会全体之产量及就业量时,我们就需要一个关于货币经济(Monetary
Economy)之全盘理论。
或者我们还可以把界线如此划分:一面是静态均衡论(theory of
stationary equilibrium),另一面是移动均衡论(theory of shifting
equilibrium);在适用后一种理论之经济体系中,对于未来之种种不同看法,
足以影响目前情况。我们之所以可以作如此分法,乃是因为货币之重要性主
要是从货币乃现在与未来之连系这一点产生的。我们可以先讨论:设在一经
济体系中,人们对于未来之看法在各方面都是固定的,可靠的,人们亦依据
正常经济动机而活动,则在均衡情形之下,资源将如何分配于各种用途。这
种经济体系还可以细分为二,其一是完全不变的;其二虽有改变,但一切都
在事先完全预料到。我们可以从如此简单的引论,进而讨论现实世界之种种
问题;在现实世界中,则以往预期不一定实现,而今日对于未来之预期又可
以影响今日之行为。当我们从前一种讨论进入第二种讨论时,货币是现在与
未来之连系这一个特性就进来了。移动均衡论虽必须以货币经济为依据,但
还是一个价值论或分配论,而不是一个单独的货币论。货币之最主要属性,
既在巧妙地连系现在与未来,则我们除非利用货币,否则简直没法讨论:当
预期改变时,当前活动所受之影响如何?即使把金银以及法偿工具取消,我
们还是摆脱不了货币。只要有任何持久性资产之存在,这种资产就会有货币
属性,①就会引起货币经济所特有的许多问题。
① 这和通常所下定义不同。但定义如此下法,似乎己得生产时期这个观念之要旨。

就单独一业而论,则其产物之价格水准,一部分定于边际成本中各生产
原素之价格,一部分定于生产规模。我们没有理由,为什么这个结论不能适
用于全部工业。故一般物价水准(general price level),也是一部分定于
边际成本中各生产原素之价格,一部分定于生产规模,但因我们假定设备与
技术不变,故生产规模就是就业量。固然,当我们讨论到社会总产量时,我
们要顾到:任何一业之生产成本一部分须看他业之产量如何而定;但比此更
重要,我们更要顾到的,乃是需求改变对于成本与产量二者之影响。我们有
新见之处,都在需求方面——当我们所讨论的是总需求,而不是单独一种商
品之需求(总需求则假定不变)。

如果我们把情况简化,假设边际成本中各生产原素所得之报酬以同一比
例改变,换句话说,都随工资单位作同比例的改变,又设设备与技术不变,
则一般物价水准,一部分定于工资单位,一部分定于就业量。因此,改变货
币数量对于物价水准之影响,乃是两种影响之总和,其一是货币数量对于工
资单位之影响,其二是货币数量对于就业量之影响。
为说明这种概念起见,我们再把情况简化,假定(1)所有失业资源,就
生产效率而论,完全相同,可以互换,(2)边际成本中之诸生产原素,只要
尚未全部就业,便不要求货币工资之增加。在这种情形之下,则只要有失业
现象存在,工资单位就不会变更,生产之报酬既不递增亦不递减。因此,当
货币数量增加时,若还有失业现象,则物价毫不受影响,就业量则随有效需
求作同比例的增加,而有效需求之增则起于货币数量之增;但当充分就业一
经达到,则随有效需求作同比例之增加者,乃是工资单位与物价。故设有失
业现象时,供给有完全弹性(perfect1y elastic),充分就业已经达到后,
供给毫无弹性;又设有效需求之改变比例恰与货币数量之改变比例相同,则
货币数量说有如下述:“有失业存在时,就业量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改变;
充分就业一经达到后,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改变”。
我们已经引进许多假定,使得情形简化,货币数量说得以成立,这算满
足了历来传统;现在我们再进而讨论,事实上有何种可能的复杂因素,可以
参加进来:
(1)有效需求之改变,并不与货币数量之改变恰成同一比例。
(2)资源之性能并不一致,故当就业量逐渐增加时,报酬将递减,并非
不变。
(3)资源并不可以互换,故有些商品已经达到供给无弹性之境,而有些
商品则尚有失业资源可供生产之用。
(4)在充分就业没有达到以前,工资单位即有上涨之趋势。
(5)边际成本中各生产原秦之报酬,并不以同一比例改变。
故第一步我们必须考虑,货”市数量之改变对于有效需求量之效果为如
何。一般说来,有效需求之增加,一部分用在增加就业量,一部为用在提高
物价水准。故事实上并不是当有失业存在时,物价不变,一达到充分就业,
物价即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增加;而是当就业量增加时,物价逐渐上涨。物
价理论既在分析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准之关系,以便决定当货币数量改变时,
物价弹性之反应如何,故必须研究以上所举五个复杂因素。
今依次论之。我们虽然一个一个讨论,但我们切不可就此以为这些因素
是绝对独立的。举例来说。有效需求增加时,一部分在增加产量,一部分在
提高物价,这两部分之大小,可以影响货币数量与有效需求量之间之关系。
又若各生产原秦所得之报酬,其改变之比例不同,则亦有此种作用。我们分
析之目的,不在提出一部机器,或一种盲目计算法,使我们可以得出百无一
失的答案;而在使我们有一种有组织的、有次序的思维术,探索若干具体问
题。我们先把这些复杂因素一个一个隔离,得出暂时结论,然后再尽我们的
能力,顾到这些因素之间可能有的相互关系。思维而涉及经济方面者理应如
此,用任何其他方法,来应用刻板的思维原则,都会引起错误;但没有这些
原则,却又有茫然无所适从之苦。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