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之均衡状态,乃是“一种利率,使得储蓄流入市场之时间速率,恰等于储蓄流入投资之途之时间速率,
而投资所 产生之净收益率,则又等于为使用其储蓄而付与储蓄人之代价。”
第二,经典学派常常设想,当货币数量增加时,至少在开头以及短时期
内,利率有降低之趋势。但是他们没有说出理由,为什么货币数量之改变会
影响投资需求表,或影响某定量所得中之储蓄量。故经典学派有两套利率论,
在第一卷价值论中是一套,在第二卷货币论中又是一套。两套很不同,他们
似乎并不因为两者有冲突而感觉不安;据我所知,他们亦没有设法想调和此
二者。以上是说经典学派本身。新经典学派想调和此二者,于是更弄得糟不
可言。新经典学派推论:一定有两个供给来源,来满足投资需求:(a)正常
储蓄(savings proper),亦即经典学派所谓储蓄,以及(b)由于增加货币
数量所产生之储蓄;后者乃是对公众之一种征课(levy),可称之为“强迫
储蓄”或类似名称。于是乃产生“自然”(natural)利率,或“中立”(neutral)
利率,①或“均衡”利率这类概念,所谓“自然”或“中立”或“均衡”利率
者,乃是使得投资与经典学派之正常储蓄相等之利率,而“强迫储蓄”不与
焉。最后,根据以上所述,新经典学派更得一最浅显的解决方案:只要在所
有情况之下,能维持货币数量于不变,则所有复杂情形都无从产生,盖设货
币数量不变,则由投资超过正常储蓄所产生之种种恶果即不复可能也。到了
这里,我们已不能自拔。“野鸭已经潜到水底,深至无可再深,而且死命咬
紧水底下的野草、蔓茎、垃圾;现在要有一只非常聪明的狗跳下去,方才能
够再把鸭子捞上来”。
传统分析法之所以错误,乃在其未能正确认明何者为经济体系之自变
数。储蓄与投资都是经济体系之被决定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经济体系之
决定因素,乃消费倾向、资本之边际效率表以及利率;储蓄与投资只是此决
定因素之双胎儿。当然,这三个决定因素,本身也非常复杂,而且可以互相
影响。但三者仍不失为自变数,意思是说,三者中任何一变数之值,不能从
其余二变数之值推得。传统分析法知道储蓄定于所得,但忽视一点:即所得
定于投资,故当投资改变时,所得必定改变,所得改变之程度,乃使储蓄之
改变恰等于投资之改变。
还有一批理论,想从资本之边际效率求出利率,亦未见成功。在均衡状
态,利率固然等于资本之边际效率,盖若二者不等,则增加(或减少)当前
投资量,使二者相等,必有利可图。但设以此作为利率理论,或由此推得利
率,则犯循环推理之病;马歇尔想遵循这条路线解释利率,中途即发现此病。
①盖资本之边际效率,一部分乃定于当前投资之多寡,而欲计算当前投资量,
则必先知利率也。所可得而言者,只是:新投资之产量必须达到一点,使得
资本之边际效率等于利率;资本之边际效率表能够告诉我们的,不是利率将
定于何点,而是设利率为已知,则新投资之产量将扩充至何点。
我想读者很容易了解,现在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无论从理论看或从实际
看,都是异常重要。历来经济学家对实际问题有所主张时,其根据之经济学
原理都假定着:设其他情形不变,则减少消费可以降低利率,增加投资可以
提高利率。设储蓄意愿与投资二者所决定者,并不是利率,而是总就业量,
则我们对于经济体系之运用机构,会彻底改变看法。设在其他情形不变这个
条件之下,消费意愿减低之结果,不是增加投资,而是减少就业,则我们对
① 本图是哈罗德(R。F。Harrod)先生提示给我的,罗伯森先生亦用过类似分析法,参阅《经济学杂志》,1934
年12 月号,第652 页。
① 参阅以下第十七章。
此因素之态度将大为不同。
附录: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李嘉图《经济学原理》以及其他书中之
利率论

在马歇尔、艾其伟斯或皮古教授之著作中,对于利率都没有连篇紧凑的
讨论,只是随意提及而已。除了以上所引一段以外(见上第十一章第二节),
马歇尔对于利率问题之态度,只能由其《原理》(第六版)第六编第534 页
及593 页中臆测之。以下所引,乃此二页之要旨:
“利息既为市场上使用资本之代价,故利息常趋于一均衡点,
使得该市场在该利率下对资本之总需求量,恰等于在该利率下资本
之总供给量。①设我们所讨论之市场为一小市场,例如一城或一业,
则当该市场对资本之需求增加时,可以从邻区或他业抽调资本,增
加资本之供给,而迅速满足之。但设以全世界或一大国为资本市场,
则资本之总供给量,不能因利率改变,而有迅速与大量的增加。盖
资本之来源乃劳力与等待,利率提高,固足引人作额外劳作①以及额
外等待,但在短时期内,此种额外劳作以及额外等待,较之现有资
本品内所包含之劳力与等待,不会太多。故在短时期内,设对资本
之需求大量增加,则满足此需求之增加者,出诸供给之增加者少,
出诸利率之上涨者多。①利率既涨,故有一部分资本将自其边际效率
最低之使用处逐渐退出。故提高利率,只能慢慢地、逐渐地增加资
本之总供给量”(第534 页)。
“我们不能不反复申述,‘利率’一词,用在旧有资本投资品
上,意义非常受限制。①例如,我们也许说:本国各种工商业所投资
本,约为7,000,000,000 镑,年得净利3 厘。不过这种说法虽然
方便,在许多场合也可以这么说,但并不正确。我们应当说:设在
各该工商业中,投资于新资本(即在边际投资上)所可得之净利率
① 当代经济学家所谓“中立”利率,与庞巴维克所谓“自然”利率不同,亦与魏克赛尔(Wicksell)所谓“自
然”利率不同。
① 见本章附录。
① 注意,马歇尔用“资本”一词,而不用“货币”,用“资本供给量”而不用“贷款”;然而利息是借钱
之代价,故此处所谓“资本之需求”,应当是诣“为购买资本品而对贷款之需求”。但使资本品之供需相
等者,乃资本品之价格,而非利率也。利率乃使款项之借贷相等,换言之,使债务票据之供需相等。
① 这就假定所得不是不变。然而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提高利率会引起“额外劳作”。难道是说,提高利率。
因为可以增加为储蓄而工作之吸引力,故可看作是一种真实工资之增加,故可使生产原素愿意接受较低(货
币)工资而工作吗?我想这是罗伯森先生在类似场合心目中所有的意思。当然,这种额外劳作”在短时间
内不会太多”;想用这个因素。来解释实际上投资量之变动,可谓最不近情理,而且荒谬。我主张把这下
半句重写如下:“设资本之边际效率表增加,敌对一服资乍之需求人量增加,且此种增加,未为利率之上
涨所抵消,则资本品之生产增加:因资本品之生产增加,故就业量增加,所得水准提高:因所得水准提高,
故有额外等待;且此额外等待之货币值,恰等于当前资个品之增产量之值,故前音适足提供(providefor)
后者。”
约为年利3 厘,则各该工商业旧有投资之所得,若以33 倍乘之(即
用3 厘利率),以所得还原为资本,则约为7,000,000,000 镑。
盖资本一经投资于改良土地,或兴建房屋、铁路及机器,则该资本
之价值,乃其预期的未来净所得(或准地租)折成现值之和。设该
资本在未来产生所得之能力减低,则其价值亦即减低;其新值可由
较小所得中减去折旧,再加以资本还原化得之”(第593 页)。
在《福利经济学》第三版第163 页,皮古教授说:“‘等待,这一种劳
役之性质,一向非常受人误解。有时说,等待即是提供货币;有时说,等待
即是提供时间;根据这两种说法,于是有人说,等待对于国民所得毫无贡献。
这两种说法都不对。所谓‘等待’,只是把现在可以即刻消费的东西暂时延
期不消费,于是使本来即将毁灭之资源变为生产工具。②? 。故‘等待’之单
位,乃一特定量资源③——例如劳力或机器——使用一特定时间? 。更广泛点
说,等待之单位乃一年值单位(year…value…unit),或用卡赛尔氏说法(比
较简单,但亦比较不正确),等待之单位乃一个年镑(year…pound)? 。通
俗看法,以为在任何一年中所积聚之资本,一定等于该年之‘储蓄’量,对
于这种看法,我们要审慎。即使把储蓄解释为净储蓄(即不计借给他人,以
增加他人消费的这种储蓄),又把暂时存入银行,未曾动用之劳役支配权也
不计在内,即使如此,这个看法还是不对,因为有许多储蓄,本意是要拿来
变成资本的,但因纳入浪费之途,故事实上并未变成资本。”①
皮古教授唯一论及何者决定利率之处,乃在彼所著《工业变动》(第一
版)第251—253 页。在该处,彼不同意下列一说:利率既定于真实资本之供
需,故不在中央银行或其他银行之控制之下。彼提出反对意见,说:“当银
行家为工商界创造更多信用时,实在是为工商界向公众强迫征课实物,扩大
真实资本之供给源流。故银行多创信用,有使一切真实利率下降之作用。此
处应加说明之点,则已见前第一编第十三章。②总之,银行放款利率,固然机
械地追随长期真实利率,但这并不就是说,决定真实利率之条件,全不在银
行家控制之下”。
我对于以上各家所下随手批评,都已放在脚注中。我对于马歇尔之说所
以大惑不解,其基本原因乃是因为。“利息”这个概念属于货币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