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
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此后,
凯思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
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
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60 年代末以前,通过其追随着的不断补充和完
善,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经济理论已基本上被西方经济学界着成是现代宏观
经济学的同义词。所以,某些经济学家将从《通论》出版开始直到60 年代中
期这一时期称作“凯恩斯时代”。
然而,自《通论》出版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通论》一书的基本思
想及其政策主张的争论,也始终没有停止过。一方面,在凯恩斯学派内部,
以英国罗宾逊为首的凯恩斯派和以美国萨缪尔森为首的凯恩斯派一直在进行
论战,另一方面,新奥地利学派、货币学派等不停地从外部抨击凯恩斯主义;
特别是,包括货币经济周期学派(曾被称为理往预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
学派在内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思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了全面的
攻击,严重地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统治地位。凯恩斯主
义在理论上缺乏微观基础,不能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保持一致。在实践上无
法解释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发的现象,在滞胀面前束手无策,因而陷
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为了挽救凯恩斯主义,80 年代形成的新凯恩斯主义经
济学为凯恩斯主义提供微观基础,并重新表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
张。由于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
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峙的格局。
《通论》一书不仅在历史上对西方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
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它的理论和政策观点今天仍在发生作用。因此,研究《通
论》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实际意义。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
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
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
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
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
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
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 年至1986
年先后分四辑印行了名著二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以名
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
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
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
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
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87 年2 月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一编 引 论
第一章 正 名
本书命名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着重在通字。命名用意,在把我
的想法和结论,与经典学派1对于同类问题之想法与结论对照起来。无论在理
论方面或政策方面,经典学派支配着统治阶级和学术界之经济思想,已经有
一百余年,我自己亦是在这种传统中熏陶出来的。在下文中,我将说明:经
典学派之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用于通常情形;经典学派所假定
的情形,是各种可能的均衡位置之极限点,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性,恰不是
实际经济社会所含有的。结果是理论与事实不符,应用起来非常糟糕。
1 ①经典学派是马克思造出来的名词,用来包括李嘉图、杰姆斯·穆勒和他们以前的经济学家。经典学派
经济学是由李嘉图集大成的经济学。但我向来用经典学派一词,亦包括李嘉图之后继者,即那些接受李嘉
图经济学而加以发扬光大的人,例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马歇尔、艾其伟斯,以及皮古教授;我如此
用法,也许犯了文法错误。
第二章 经典学派之前提
大部分论价值与生产之作,主要是讨论两个问题:(一)如何把定量(GiVen
volume)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二)设雇用之资源适为此量,则各资源之
相对报酬以及产品之相对价值如何决定。①
可用(available)资源之数量,例如可就业人口之多寡,天然财富
(natural wealth)之丰瘠,资本设备之大小,一向只用叙述方法加以说明。
至于在此可用数量之中,实际就业者究有多少,由何种力量决定,则极少有
详明理论。说对于这种理论全无探讨,当然是过分。因为讨论就业量之变动
者甚多,而一讨论到就业变动,便不免牵涉到这种理论。我并不是说这个问
题被人忽略了,我是说:关于这个问题之基本理 论,一向被认为太简单、
太容易,至多只要提一下就够了。②
I
经典学派之就业理论,表面上简单明白,实基于两大基本前提,而对此
两前提本身,则几乎毫无讨论。该二前提为:
Ⅰ。工资等于劳力之边际产物。
换言之,一就业人员之工资,乃等于因把就业人数减少一人所引起的价
值之净损失。所谓净者,即将因产量减少而可避免的其他成本开支已经减除
之谓也。设市场与竞争不完全,则工资不等于劳力之边际产物,但在此种情
形之下,仍有原则可循。
Ⅱ。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之效用适等于该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
换言之,每一就业人员之真实工资,在就业人员自身估计中,适足使该
实际就业人数继续工作。恰如第一前提因竞争之不完全而产生例外,同样,
设可就业人员组织起来,则第二等式亦未必适用于每一劳工。此处所谓负效
用,是指一切理由,使个人或团体宁愿不工作,而不愿接受比某种最低效用
更低的工资。
第二前提与所谓“摩擦的”失业并不冲突。因为把这个前提应用到实际
生活上,总要顾虑到适应之未能尽臻完美,因之不能有连续的充分就业。例
如:或由于估计错误,或由于需求之时断时续,以致各种专业化的资源之相
对数量,暂时失调;或由于若干变化之未曾逆睹,以致产生时间间隔,或由
于从一业改就他业,中间须隔若干时日,故在非静态的社会中,总有一部分
① 这是李嘉图留下的传统。李嘉图明白表示,他对于国民所得之数量——以别于国民所得之分配——问题,
毫无兴趣。他这样做,实在颇有自知之明。其后起者不察,却用经典学派理论来讨论财富之本源问题。李
嘉图于1820 年10 月9 日致马尔萨斯信件中,有如下一段话:“足下以为经济学是研究财富之性质与本源
之学。鄙意以为:经济学只研究社会各阶级通力合作所产生的产物,依何种法则,分配于各阶级。关于数
量,实在并无法则可言,但关于分配比例,倒可以找出一个相当正确的法则。我愈来愈觉得,追求前者是
劳而无功的,后者才是经济科学之真正对象。”
② 例如皮古教授在《福利经济学》(第4 版127 页)中说(重点是我加的): “在整个讨论中,除非明白
声明其不如此,我们将忽略下列事实:即有些资源愿意,但事实上并未就业。这并不影响论证之实质,而
可简化其说法。”两相对照,李嘉图明白放弃任何企图,讨论整个国民所得之数量问题,而皮古教授在讨
论国民所得之专著中,反以为不论有无不自愿失业之存在,同一理论都能适用。
资源,在改业过程中暂时无业;凡此种种都可引起失业。除“摩擦的”失业
以外,尚有“自愿的”失业,亦与第二前提不冲突。所谓“自愿的”失业,
乃因立法、社会习俗、集体议价、适应迟缓、冥顽固执等种种关系,工人拒
绝或不能接受相当于其边际生产力的产物价值为其工资,以致产生失业。但
“摩擦的”与“自愿的”二范畴,概括一切失业。在经典学派前提之下,不
可能再有第三范畴——即我下文所谓“不自愿的”失业。
经典学派用这两个前提,来决定就业资源之数量,其例外与修正处则已
如上述。第一前提产生就业之需求表格,等二前提产生就业之供给表格;就
业数量则决定于一点,在该点上,边际生产物之效用恰等于边际就业之负效
用。
由此推论,则只有四种方法可以增加就业人数:
(一)改良机构,增加远见,以减少“摩擦的”失业。
(二)减低劳力之边际负效用,以减少“自愿的”失业,前者可以用增
雇一人所须提供的真实工资表示之。
(三)增加工资品(wage…goods)工业中劳力之边际生产力(用实物计
算)。工资品乃皮古教授所创名词,应用起来很方便;货币工资之效用,即
视工资品之价格而定。
(四)使非工资品价格之上涨程度超过工资品价格之上涨程度;再加上
使非工资劳动者之开支由工资品转移到非工资品。
据我了解,以上是皮古教授所著《失业论》一书之大旨,——该书是经
典学派就业理论之唯一现存的详细说明。①

经典学派之两种失业范畴,能够概括一切失业现象吗?事实上,总有一
部分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工作,但无工可作。一般而论,只要有此需求,
现行工资下之工作人数可以增大。①经典学派以为这和他们的第二前提并不冲
突。理由是:在现行货币工资之下,劳力之供给量固然可能大于劳力之需求
量,然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