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_李自成-第5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一个李自成的人马。霍婆子又举目向远处看看,因为有大堤隔住,看不见什么动静,只是大堤外的某些高处,分明有义军的旗帜在阳光下飘动。霍婆子更放了心,想道:“李闯王果然军纪严明,没有一个散兵游勇出来扰害采育的百姓。” 

  因为出城的人不很多,野菜很容易找到,不到中午,霍婆子就将她的大篮子采满了。她感到十分干渴,也很饥饿,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弄点水喝。她回到西关,找到了一座井台。可是打水的辘轳早被拖走了,别的工具也都被拿走了。井台上长满青草,显然是很久没有人在这里打水了。她正感到失望,忽然在青草中发现有一个木梆子,上面还有一段木把。这木梆子是约摸不到一尺长的木头,中间挖空,系着绳子,是专门为过往行人饮水方便准备的。因为很久无人使用,如今已经干裂了。霍婆子喜出望外,赶快将这木梆子拾了起来。木梆子上原来有许多绿苔,因为长久未用,已经变成黄色。霍婆子就用这个木梆子从井里打水,连着打了几次,才压下去喉中的干火。而经过打水以后,那上面的绿苔又慢慢恢复了原来的颜色。霍婆子是个有心人,自己喝过水后,就把这木梆子系在井台边上,让别人来了还可使用。干完这些事后,她坐了下来,掏出一个黑馍充饥。 

  正吃着,有一个老太婆也往井旁走来,还没有走到,身子一晃,站立不住,就坐了下去。霍婆子望见,吃了一惊,赶快跑去搀扶。一看就知道这老婆子是饿晕了。她把她勉强搀起来,扶到井台旁坐下,把自己刚刚吃了几口的黑馍递给老婆子,又用木梆子替她打了凉水喝。那婆子喝了几口凉水,吃了一点黑馍,眼睛望着霍婆子,泪珠从眼角滚下,难过地说: 

  “你也是穷人,你把干粮给了我,你怎么办呢?”

  “我比你到底年轻几岁,身子比你壮。我还可以饿着回城,你不吃不行了。我不能看着你饿死啊!一家人还等着你带野菜回去吃呢!”

  那老婆子听了这话,眼泪流得更厉害了,说:“大嫂,你不是光救我一个,也救了我一家人的命。全家早已没一粒粮食吃了。年轻人不能出来,只好让我这老太婆出来采青。大家都等着我带野莱回去救命。”

  霍婆子也心里难过,说:“采青只能吃几顿,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老婆子叹口气说:“过一顿是一顿呗。只要今天饿不死,就捱它一天;明天没有东西吃了,只好饿死。这年头,在劫难逃,有什么办法呢?可怜我那个小孙女长得多好看啊,现在饿得肉都没有了。”

  “如今,千家万户都遭孽。人家争天下,咱老百姓也跟着受苦,还陪着丧了性命。”

  “是啊,我们是穷百姓,从来不管他姓朱的姓李的,谁坐天下,只要能过太平日子就行,可是如今只好陪着饿死。年轻男人还要抽去当义勇守城。我们是几代人受苦受罪,守城还不是为那些有钱有势的人!”

  霍婆子低声说:“大娘啊,嗨,你这话真是说到我的心坎儿上。我是无儿无女的一个老寡妇,可是我心里明白,这些年轻人去守城,都是为了有钱人。不守吧,上边官绅不答应;守吧,实在对我们穷人没有一点好处。多守一天,就多饿死许多穷人!” 

  那老婆子又喝了几口水,站起来说:“我现在心里好受多了,我还要去采青。这半篮子野菜带回去不够吃两顿。”

  “大娘,你不要再去,把我这篮子里的分一些给你,你赶快回去吧。我比你年轻,我再去找点野菜不难。”

  “那怎么行?就这样吃了你的半块馍,我的心里已经过意不去啦。”

  “唉,大娘你说哪里话!我们说来说去都是穷人,能够帮上忙就帮些忙,你千万别在意。”霍婆子一面说着,一面就把自己篮子里的野菜抓出几大把,将老婆子的篮子塞满,又把老婆子搀起来,看着她往西门方向走去了,自己才㧟起半空的篮子离开井台,回头往旷野走去。她因为把大半个黑馍都给了那个婆子,这时确实很饿,肚子里不断咕噜咕噜地叫唤。实在没有办法,她就把篮子里的野菜拿一些放在嘴里嚼着,这野菜没有洗,带着泥土的气味,吃了以后,不大好过,所以她吃了几口就不吃了。这样,她一直走到大堤边,又采起野菜来。正采着,忽然附近一些采青的老婆子和小孩都奔跑起来。霍婆子抬头一望,看见大约一里外,有一队骑兵正在堤上向南走去,看来并不是向着她们这个方向来的。她知道不碍事,又蹲下去,继续挖了一些野菜,直到把篮子塞得满满的,这才回城。 

  一进城门,就有很多人拦住她,出高的价钱买野菜。她坚决不卖。正要走开时,有两个当兵的排开众人,走到她的身边,不由分说,强行从她篮子里拿了好几把野菜,分文不给,扬长而去。霍婆子怒目而视,但没有办法。 

  回到家里,她将野莱送一些到王铁口家里,又送一些到张成仁家里。张成仁的母亲自从上回领粥被挤伤以后,到现在还没有好,老头子的病也没有好。看见霍婆子送野菜来,一家人都十分感激。成仁的母亲说:

  “霍大嫂,你这么大年纪,好不容易采了这点野菜回来,还往我们这里送,这真是……”

  “都是老邻居了,别说这些话。明天我还要出城去,明晚再给你们送些来。”

  第二天一大早,趁着太阳还不太高,霍婆子又㧟着篮子出了西门。这天采青的人很多,有许多年轻的妇道人家也出来了。近城二三里以内,到处是采青的人,直到近午还有陆续出城去的。

  霍婆子一则因为近城处的野菜已经不多,二则想知道大堤外到底有什么动静,就壮着胆子往大堤走去。有一些采青的人,想多采一些野菜,也往大堤走去。但到了堤边上,不少人怕遇见闯王的人马,又赶快回头走了,只有霍婆子和另外两个胆大的婆子走上了大堤。可是她们刚刚来到堤上,就看见从西面驰来一群骑马的人。那两个老婆子知道这是闯王的人,吓得面如土色,回头就下了堤,慌张逃走。霍婆子也不免胆怯,随即下堤,但刚刚逃到堤下,忽然听见堤上有声音叫她: 

  “大娘,不要走。我们不扰害百姓,你不要害怕。”

  那两个婆子已经跑远,没有听见这喊话。霍婆子听了,便不再跑了。她虽然胆子比较大,但这时心里很发毛,不知有什么事情会落到自己头上。她壮着胆回头望去,只见那些人都已经站在大堤上了。中间有两个人看来是两个头儿,一个戴着麦秸凉帽,身材高大,骑在一匹青灰色的高头大马上。另外一匹枣红马,上面骑着个矮子。在他们的左右是几十个护卫的骑兵。两个当官的和那些骑兵,也都面带微笑,望着霍婆子,还有一些人在向远处采青的人们张望。 

  霍婆子向他们打量了片刻,看清那个骑着青灰色战马的人,眼睛很大,鼻头和颧骨都很高,左眼下边有一块小小的伤疤。那个骑枣红马的矮个子,手上拿着马鞭子,好生面熟,但不记得是在哪里见过:是在大相国寺?还是在开封街上?……猛地她恍然明白过来,不觉又惊又喜,赶快对着他们跪下,一面在心中鼓励自己: 

  “不怕,不怕,这可碰上了,我的天呀!” 
 
第四十八章
   

           

   
  将近黄昏时候,香兰仍不见霍大婶回来,不免担心,怕她在城外会遇到三长两短。正在盼望,熟悉的敲门声传了进来。

  香兰一开大门,霍婆子问了进来,回身将门关好上闩,一句话不说,向她住的东屋走去。香兰望着霍婆子,觉得她的神情跟往常大不一样,好像遇到了什么喜事,又好像不是喜事,而是什么很重要的新奇事儿,那脸上的神色似是兴奋,又似是神秘。香兰觉得奇怪,不知应不应该打听一下,她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如今大家都是天天饥饿,天天愁闷,怎么霍大婶出去一天,采了一篮子野菜,就忽然变成这么一副不寻常的神色呢?霍婆子也注意到香兰一肚子难猜难解的神情,越发不急于先对香兰单独说出那事儿,便问道: 

  “秀才先儿在不在家?”

  “他饿死也不管,还是一天到晚看书;不在家里,他能到哪里去?”

  霍婆子机密地说:“你大姐,快告诉咱们秀才先儿,我马上就去跟你们说几句体己话。”

  “大婶儿,你遇到了什么事儿?我从来很少见你这个样。”

  霍婆子笑了一笑,说:“你别管。你回去等着,我马上就来。”

  说罢,她就开了东屋门进去,一会儿包了一包野菜出来,往王铁口住的南屋走去。香兰站在二门口,一直好奇地注意着她的动静,只见她进到南屋,就同王铁口说起话来,后来声音变得很低。香兰就不再听下去,怀着奇怪的心情,回到自家屋里,对丈夫说: 

  “霍大婶采青刚回,神色跟往日大不同,好像遇到了什么大喜事,又好像不是喜事,真奇怪!她待会儿要来跟咱们说的。”

  张成仁也感到不解,说:“难道是李闯王的人马有退走的消息?”

  香兰摇摇头:“怕不会吧。李闯王这次围困开封,已经打败了左良玉,更没有官军来救,他平白无故为什么要离开开封呢?”

  张成仁也觉得李自成不可能无故退走,便重新把眼睛转向书桌,继续读书。可是他毕竟不能安下心来,不时地听着二门口有没有脚步声,等着霍婆子来向他说说新闻。

  过了一阵,霍婆子捧着一包野菜来到了内院西屋,将野菜扔在地上,说:

  “这是今天采的一点野菜,你们先吃着吧,明天我还要出城采青。”

  香兰说:“俺们自己不出城,累大婶几天天跑很远出城挖野菜,还要分给俺们,实在叫人感激不尽。”

  成仁也说:“大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