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5。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西海岸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8。9级地震。地震过后,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到蒙特港沿岸的城镇、码头、公用及民用建筑或沉入海底,或被海浪卷入大海,仅智利境内就有5700人遇难。地震后48小时引起普惠火山爆发。地震形成的海浪以每小时700公里的速度横扫太平洋,15小时后高达10米的海浪呼啸而至袭击了夏威夷群岛。海浪继续西进,8小时后4米高的海浪冲向日本的海港和码头。在岩手县,海浪把大渔船推上了码头,跌落在一个房顶上。这次海啸造成日本800人死亡,15万人无家可归。
1995年1月17日日本时间清晨5点46分;东方刚刚破晓;一向忙碌很晚的日本人大多还在睡梦中。突然,伴随一阵阵蓝光闪动,关西大地传出一种可怕的吼声,大地随之激烈地晃动起来,一次可怕的地震降临了。随着大地上下左右激烈地颠簸摇晃,几万栋房屋倾刻成了一片废墟,路面开裂,地基变形,铁道弯曲,列车脱轨,港口破坏,拦腰折断的大楼倒下来将道路隔截,倾刻间一切都面目全非。断裂的高速公路从几十米高处塌落下来,将下面公路行驶的汽车压成了“铁饼”。地震引起的火灾将神户市上空映得通红,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这次地震震级7。2级,造成人员死亡5466人,3万多人受伤,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受害人数达140多万人,被毁房屋超过十万栋,生命线工程和大量公共设施被严重破坏,造成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地理现象之洪水
更新时间2008…9…2 14:21:19 字数:766
洪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灾害系统,因为它的诱发因素极为广泛,水系泛滥、风暴、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都可以引发洪水,甚至人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滥。在各种自然灾难中,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占全部因自然灾难死亡人口的75%,经济损失占到的40%。更加严重的是,洪水总是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水灾最频繁、肆虐的地方,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也较严重。
在各种自然灾难中,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占全部因自然灾难死亡人口的75%,经济损失占到的40%。更加严重的是,洪水总是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水灾最频繁、肆虐的地方,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也较严重。在中国,20世纪死亡人数超过10万的水灾多数发生在这里,1931年长江发生重大洪水,淹没7省205县,受灾人口达2860万,死亡14。5万人,随之而来的饥饿、瘟疫致使300万人惨死。而号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中华母亲河黄河,曾在历史上决口1500次,重大改道26次,淹死数百万人。中国甚至在1642年和1938年发生了两次人为的黄河决口,分别淹死34万和89万人。
1998年中国的“世纪洪水”,在中国大地到处肆虐,29个省受灾,农田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千多人,房屋倒塌497万间,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在孟加拉,1944年发生特大洪水,淹死、饿死300万人,震惊世界。连续的暴雨使恒河水位暴涨,将孟加拉一半以上的国土淹没。孟加拉一直洪灾不断。1988年再次发生骇人洪水,淹没1/3以上的国土,使3000万人无家可归。洪水竟使这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地理之天文篇
更新时间2008…9…2 14:21:57 字数:1734
太阳系(solarsystem)是由太阳、9颗大行星、66颗卫星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和冥王星(pluto)。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planets)。宇宙飞船对它们都进行了探测,还曾在火星与金星上着陆,获得了重要成果。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3。0克/立方厘米),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silicate),具有固体外壳。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冥王星称为类木行星(jovianplanets)。宇宙飞船也都对它们进行了探测,但未曾着陆。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圈,其表面特征很难了解,一般推断,它们都具有与类地行星相似的固体内核。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100000个以上的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推测它们可能是由位置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某一颗行星碎裂而成的,或者是一些未能聚积成为统一行星的石质碎块。陨星存在于行星之间,成分是石质或者铁质。
距离
(AU)
半径
(地球)
质量
(地球)
轨道倾角
(度)
轨道
偏心率
倾斜度
密度
(g/cm3)
太阳0109332;800---------1。410
水星0。390。380。0570。20560。1°5。43
金星0。720。950。893。3940。0068177。4°5。25
地球1。01。001。000。0000。016723。45°5。52
火星1。50。530。111。8500。093425。19°3。95
木星5。211。03181。3080。04833。12°1。33
土星9。59。5952。4880。056026。73°0。69
天王星19。24。0170。7740。046197。86°1。29
海王星30。13。9171。7740。009729。56°1。64
冥王星39。50。180。00217。150。2482119。6°2。03
九大行星中,一般把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其主要由石质和铁质构成,半径和质量较小,但密度较高。把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其主要由氢、氦、冰、甲烷、氨等构成,石质和铁质只占极小的比例,它们的质量和半径均远大于地球,但密度却较低。冥王星是特殊的一颗行星。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具有规律性,即从离太阳由近到远计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用a表示)a=0。4+0。3*2n-2(天文单位)其中n表示由近到远第n个行星(详见上表)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自转周期为12小时到一天左右,但水星、金星、冥王星自转周期很长,分别为58。65天、243天和6。387天,多数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但金星则相反。除了水星和金星,其它行星都有卫星绕转,构成卫星系。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大多数彗星是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但也有逆向公转的。彗星绕太阳运行中呈现奇特的形状变化。太阳系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流星体,有些流星体是成群的,这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产物。大流星体降落到地面成为陨石。太阳系是银河系的极微小部分,它只是银河系中上千亿个恒星中的一个,它离银河系中心约8。5千秒差距;即不到3万光年。太阳带着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转动。可见,太阳系不在宇宙中心,也不在银河系中心。太阳是50亿年前由星际云瓦解后的一团小云塌缩而成的,它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宇宙航天
更新时间2008…9…2 14:22:40 字数:3274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大爆炸理论
(big-bangcosmology)现代宇宙系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