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1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舸娜耍患破涫D憧淳豢辗ㄊΦ拿嫦啵淙涣⑵呤炅耍匀缓旃饴婺兀∶蚕嗳淞耍蛭俗淞寺铩K灾灰憧戏⑿摹D忝强纯次蚁衷谟忻挥性谧洌坑忻挥行┪⒌墓猓浚ǚㄊΡ呤疽饷婕毡咝Γ谛ΓN颐蔷湟灿×思赴偻颉⒓盖颍Хㄋ罅康赜≈凭洹5且得鞯氖牵荒苡×酥蟮酱λ嬉馍⒎ⅲ裁蝗丝匆谎郏庋筒恍小2荒芾朔咽┲鞯那颐怯〉氖橐欢ㄒ玫蒙希缮嫌贸 �
  「当知受持此经,无为功德,胜前以七宝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有为之福德也。」
  一者是有相,一者是无相的经法,要如何相比呢?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
  随说是经,意思是只要你遇到因缘,简单讲解这部经,即使是只解释经典里的四句偈。
  【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你看!别说是讲整本《金刚经》了,就算是从《金刚经》中抽出一段四句偈来说,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因为正法住世嘛!为什么如佛塔庙?因为是依法弘法,依佛所说的法为人演说。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受持很重要。身、口、意清净,以无相法,真正地脚踏实地去做,叫做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很多,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里有许多也是诵《金刚经》的。
  【李文会曰】「『随说』者,心无分别,理应万差,逢凡说凡,逢圣说圣也。『当知此处』者,谓此心也。」
  「『如佛塔庙』者,若人但为名闻利养,心不清净,而说是经,转堕轮回,有何利益。」
  好名之心(好,hao)。出家人若是为了名闻利养,那就惨了。名闻利养是断头的利剑。在家也好、出家也好,若是对名闻利养看不开,也就是贪著供养或爱名的人,他便心不清净。因为利用给人讲《金刚经》使人欢喜,接受他人的供养,为了贪人钱财而说法,不清净!
  「心若清净,即常空寂,不起妄念。」
  空寂,就是无一切相。
  「以此无所得心,无能解心,而说是经。」
  无能解的心,无所解的经典,能所双亡。
  「令诸听者,生清净心,无诸妄念,是名供养。即此幻身,便是法身。」
  幻身,这个身体是短暂的、幻化的身体。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会修行的人修一刹那,不会修行的人修尘点劫;会修行的人不起于座即见本心(就是本来面目),不会修行的人纵经尘点劫也没有消息(就是对明心见性不重视,不明了自性的本来的面目)。所以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确实是如此。
  不了解本来心性上的东西,学法无益,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他只是在累积。所以你们看,没有在本性上下功夫的人,虽然他也一样念佛,但他参加各种法会到处奔波,一直向外寻求,就像土虱一样(土虱比喻人的烦恼重不安定,全身像虱子一样总是摆动停不下来),心又像猴子一样安定不下来。拜佛、念佛、拜忏悔、拜八十八佛,最后却还是告诉师父,自己的烦恼很重。为什么?因为你对本性的东西不了解,对无所住心、空性的东西不了解,念佛就不得力啊!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自己一个人跑到山上修行,我不骗你,你铁定会死的,因为你对无相法、中道法以及本性上的东西不了解,你对修行懂多少?你的情绪会变化无常啊!
  所以我们不了解佛法的人常会想:我也懂得一点佛法了,净土就是教人念佛嘛,我要去山上搭个茅篷修行。于是每天就坐着修行,结果是愈修愈懈怠、愈修愈烦恼,下山之后变得奇奇怪怪,跟别人不一样,古怪的个性跟别人合不来。修行哪里是这样子的?所以师父一直再三劝告:慢慢来,「师父会把最好的教给你,你是师父心中的小树苗,当然给你最好的罗!」(模仿广钦老法师口吻,众笑)不要急,急什么呢?不要动不动就说:我要离开、我要跑。我就想不通,你看出去的几位法师,现在也一样茫茫然。人就是不能听善知识的劝告,可怜!
  所以对于无相法、本性的东西,你要彻彻底底去了解。你要是没有烦恼,走到任何一间道场大家都欢迎;你要是没有本性的东西,就算走到任何一间道场人家都不欢迎!贪名图利,刚刚出家就攀缘,你修的什么行呢?这是讲「即此幻身,便是法身」。
  「中有如来全身舍利,感得天人恭敬,何殊塔庙。」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这句话是赞叹《金刚经》的伟大。我所看过的经典都没有这样说,譬如在戒律中,佛陀就说应该这样持守,或者应该那样持守……但都不曾这样说过。当知是人,「是人」就是受持《金刚经》、读诵《金刚经》的人,这个人成就最上、第一、而且又是希有之法,好到无法称说。他成就的既是最上、又是第一、而且又希有的法。对《金刚经》赞叹到极点!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李文会曰】「『成就』者,见性无疑也。」
  我告诉诸位,明心见性的人说法,绝对单刀直入,一点都不怀疑,因为他已经清楚了。若是看经典照着讲的人,他自己没有明心见性,没有彻底地了悟本性,只是照着经典的文字照本宣科,讲来讲去,也只能在经典的外围绕圈,因为他不晓得见性是什么。见性这种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照着注解讲出来的,不是他自己的东西,别人的注解「于我心不戚戚焉」啊,本身不见性,开口讲见性法,如盲人引众生入火坑。非见性人说见性法,如「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就是这样!
  真正地、彻底地了解悟性的人,他讲起法来面面俱到,不管你怎么问,他都能贯通,因为他对本来面目已经了解了,就是他本来心中的东西嘛!所以说:「见性人无疑」,没有怀疑!他讲经绝对清清楚楚,说法当中绝对丝毫都不含糊。如果有人来求印证:「师父!我这样有没有见性?」他马上就可以告诉来人:「你还早。」或是:「你已经有消息。就按照这样去修行。」他绝对清清楚楚!他不会摇摆不定:「嗯,可能是这样。」或者:「嗯,可能不是哦!」见性的人不会这样。
  「『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佛与众生本无差别,若能心常清净,不生不灭,无诸妄念,便可立地成佛。『若尊重弟子』者,若能行住坐卧,一切时中,心无起灭,湛然清净,常修佛行,念念精进,无有间断,所在之处,自心即佛,是名佛子。故可尊重矣。」
  这才是真正的佛子。而我们现在只能叫做「外道之子」,心外求法嘛!
  【杲禅师曰】「即心是佛,更无别佛。即佛是心,更无别心。」
  将一切法纳归到你的心,一切唯心就对了。
  「如拳作掌,似水成波。波即是水,掌即是拳也。」
  打开是掌,握起是拳,拳、掌本是一体,拳也是掌,都是同样一只手。烦恼、佛,佛、烦恼,都是一念之间而已。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我们应该给这部经安立什么名字呢?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你要奉持。
  【李文会曰】「言『金刚』者,坚利之物,故借金为喻。『般若』者,智慧也,为教众生,用智慧力,照破诸法无不是空,犹如金刚触物即碎,故名般若也。」
  触物即碎,碰到东西就能将其击碎。
  「『波罗密』者,到彼岸也。心若清净,一切妄念不生,能度生死苦海。」
  我们的心总是不清净。心中最难除的就是怀疑、猜忌,总是在猜测别人的看法怎样:「他最近都没有来,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或者「他们两人常常讲话,不知道是不是在讲我的坏话?」我们人每天都花很多时间来猜测别人的想法。要是我,我没有时间去猜测别人。疑神疑鬼,难以修行!你说搞不清楚——你何必去管别人做什么?我问你:你为什么要去管别人呢?没来就没有来嘛,你管他有来还是没来,对不对?你若是说最亲近的人没有来,没来就没来嘛,他不来我们就不去啊,这就是本来的面目啊,这样不是很轻松吗?我们现在的人就是这样,怀疑、猜想,大半的时间都用来猜测别人的想法,一直想解释自己的立场给别人听:「你不要误会我,我不是这样子,我是怎样怎样……」把自己解脱的大智慧,白白放在仓库里面不用,反而浪费生命去解释自己给别人,似乎他的生命受着别人的牵制一样。
  心若清净,一念妄想不生,这样才能够解脱。你管别人的想法干嘛?你也不必一直为你的行为解释,只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良心,别人说什么都跟我们没关系。这是很重要的一项修行。我们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整天都在猜测别人:「不知道他怎么回事最近都不理我?买冰棒给他也不肯吃?」不需要这样!
  「『汝当奉持』者,只是奉持自心,行住坐卧,勿令分别人我是非也。」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即非般若波罗蜜」,真正的般若是不可言说,佛说的般若波罗蜜是实相无相的东西,是绝对的智慧,所以若是加上言说,就不是般若波罗蜜,但是方便可称之为般若波罗蜜。「佛说般若波罗蜜」,佛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就是有;「即非般若波罗蜜」,这个般若波罗蜜是空,是名,是中道,是方便称名般若波罗蜜,即不得已才方便而说。
  譬如说我,「我」是什么人?我是慧律法师啊,于是就需要个称谓。假使我没有这个假名,你只能说:就是那个啦,那个在讲经的,皮肤白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