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针灸神书---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有以源道,内有六陈、十八反,有炮 、炙炼,分两君臣。皆由手呼吸,全凭针灸补泻之 
法。针有揭山之方,药有神效之功。 
夫针者,修教神通古法,通三才之妙,如神起死回生。神农、黄帝、扁鹊知恩,刘高祖 
有德之君。夫轩辕黄帝道人,全凭针灸补泻之功,戊年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时,其年赤马口中衔 
铁,端坐十二条针。 
第一条针,名曰青龙针也,长一尺二寸,按一年十二月也。 
第二条针,名曰白虎针也,长九寸、按金、木、水、火、土、太阴、月孛罗计九星也。 
第三条针,名曰丧门针也,长八寸,按干、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也。 
这三条针,世间多有不会此针,乃神仙所用也。这针,针山山崩,针地地裂,针海水逆 
流,针人枯骨还更生,周文王因此禁了这三条针也。后留九针在世间与人使用。 
一 针 平半寸,长一寸六分,其头大,末锐。其病热在头身,宜此。 
二员针 其身圆,锋如卵形,长一寸六分。肉分气满,宜此。 
三 针 锋如黍粟之锐,长三寸五分。脉气虚少,宜此。 
四锋针 两三隅,长一寸六分。泻热出血,发泄痼病,宜此。 
五 针 一名破针,末如剑锋,广二寸半,长四寸。破痈肿,出脓血。 
六员利针 尖如毫,且员且利,中身微大,长一寸六分。调阴阳,去暴癖。 
七毫针 法象毫,尖如蚊虻喙,长三寸六分。调经络,去疾病。 
八长针 锋加利,长七寸,痹深居骨解腰脊奏之间者。 
九燔针 一名 针,长四寸,风虚合于骨解皮肤之间者。 
这九针,上按着五星,下按着四时。五星者,金木水火土是也。四时者,春夏秋冬是也。 
这针,又按着皮、肉、脉、筋、五音、阴阳、齿、风、窍九针也。 
这针各有攻病之能。一 针,破头风、面部风痛。二员针,开内外,疗病眼疾。三 针 
,经 
调阴补阳。八长针,疗筋骨疼痛。九燔针,补男子女人下元虚冷。 
这针有千般补泻∶手指补泻,提按补泻,左右补泻,阴阳补泻,针头补泻,虚实补泻,呼吸 
补泻,气上补泻,气下补泻,虚循补泻,实循补泻,虚提补泻,实提补泻,虚按补泻,实按 
补泻,虚弹补泻,实弹补泻,虚HT 补泻,实HT 补泻,虚捻补泻,实捻补泻,加进补泻,加退 
补泻,顺摇补泻,横摇补泻,刮战补泻,子母补泻,虚摄补泻,实摄补泻,买气至浮沉补泻 
,气滑补泻,气涩补泻,气紧补泻,气微补泻,转针补泻,调匀补泻,针自出补泻,四季用 
艾补泻,午前补泻,午后补泻,立冬补泻,风雨补泻,日晚补泻,子午补泻,腹部盘盘即响 
法补泻,升阳补泻,升阴补泻,寒热补泻,汗法补泻,吐法补泻,下法补泻,千般补泻,一 
言难尽,在乎心传口授。一呼一吸,如江河滚滚而来;一按一提,如角弓渐渐而开。一呼脉 
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呼吸三五度,荣卫遍周流。正直端的,根据经 
取验。虽不医人枯骨还魂,针到时刻见效。刺阳明,三进不止;刺阴经,五脏无伤。按摩导引,妙法神机也。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阴荣五十四法
属性:春夏致一阴,用针深坑入皮五分,至肾肝之部,致阴气以和阴,浮入皮二分,至心肺之得气引持。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阳卫五十五法
属性:秋冬致一阳,用针浅,气以和,阴部得气,推内致阳。当补,从卫取气,得气推纳。当泻,从荣买气,得气引泻。 
阳不足,阴有余,当先补阳而后泻阴。假令胆不足、肝有余,先补足少阳胆经,然后泻 
大指出是补,呵是暖;大指入是泻,吸是凉。 
急提慢按,自然凉泻;慢提急按,自然热补。 
一飞二进,真气自至;一退三飞,邪气自微。 
泻,气来实而牢牢实者,泻之;补,气来虚而濡者,补之。 
疼痛即泻,先吸后呼之;痒麻即补,先呼后吸之。 
凡补泻,先诊五脏脉,及用刺之穴。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流注提针钢领五十六法
属性:未欲行针,先审晦晴,察其病源,论定何经络,已定穴窍分明,五行生克补泻于心。血 
支血忌,莫犯人神,太乙在宫,切莫施针。寒热醉饱,劳弱风阴。春夏宜暖,秋冬大温。端心正 
已,如待贵宾。左手按定,右手持针。秋冬三五二四,春夏气候已至。补阳泻阴,泻阳先呼 
,泻阴吸存。循扪有穴,何病之因,疼痛已愈,随除起针。患者病未,补阴重分。合穴相引 
,何患厥深。行针之士,当熟在心。先贤贵言,宝之如金,誓若漏言,祖考受刑。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针说五十七法
属性:《针微赋》说∶下针如龙投大海,起针似猛虎离山。针有劫病之功,药有拔山之力。江 
河闭塞, 锄开之;气血凝滞,须用砭针刺之。针头如粟米,气出似云烟。 
《黄帝内经》云∶人身有三百四十九道,单穴四十九道,双穴三百一十。 
《铜人经》云∶六百四十四穴,所处不同。识得阴阳,辨得虚实,知其逆顺,是动所生 
,方可行针。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虚不实,根据经取之。针之毫毛,隐显莫测,下针必在灵 
验。一呼一吸,如江河滚滚而来;一按一提,似角弓展展而开。针之玄妙,至理难通。上察 
周天缠度,奋然气引而来,下极黎庶残骸,却邪陶陶而去。针有孔穴,按天地人三才,涌泉 
与璇玑、百会。把攒五岳,恒衡岱华嵩。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针有五穴,井荥输经合。 
沟渠闭塞,水在于内,经络不通,气血在中。开渠流水,引气而行。亘古至今,补虚泻实, 
宜浅宜深。然虽手到处,人心巧巧,名传四海。虽不针枯骨重活,自然有起死回生。 
览此斯言,神明佑之。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医帅论五十八法
属性:夫医针如帅用兵。药有治而针有效,帅有谋而军自嬴。医知药性,帅察军情。治病则先 
通脉理,行兵则达探先锋。治伤寒有如上阵,治杂病自守其功,入阵则兵随印转,治病药凭引行 
。行兵则望风而知其胜败,治病则观形而知其吉凶。帅嬴宫中给赏,医胜守家 功。宫中若 
无 
轻弓短箭,医习药灸神针;帅领千万兵卒,医治百万民众。倘若伤民疾,医帅岂可安宁?以行 
兵、用药,医帅不可不精也。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补泻法五十九法
属性:夫欲行针,先用观神定志,然后审其俞穴,分明此穴主何病、通何路。既得其穴,先以 
右手持针重四两,左手按穴重七斤,令穴脉针开,使病患咳嗽一声,随即入针,则徐徐催之。令 
及分寸,则停针候气,左转动以相天,又吸气右转动以法地,再吸气提之,以相人。所谓针 
有三才之道也。左转补之,右转泻之,皆以得为应。其气下来,再根据前法刺之。自出针,以 
指按其穴,无令泻其真气。则吸气入针,呼气出针,不按其穴,令邪气从针窍而泄。 
大概虚羸劳损痒麻,有补而无泻;伤寒暑湿疼痛,外来之疾,有泻而无补。 
春夏刺浅,秋冬刺深。 
此为补泻手指之法度也。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医道偈六十法
属性:命星可推终难定,相法虽奇未易通,若欲平生为善士,莫如医道有阴功。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天星十一穴六十一法
属性: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截,委中配承山,下至昆仑彻,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 
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但法用计取,莫与闲人说。三百六十骨,不如十一穴。此法少人知,金锁 
都开彻,有人若传授,何须用别决,便是神针法,普济群生悦。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经络分所属六十二法
属性:三里足阳明胃经,内庭足阳明胃经,曲池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委中足太 
阳膀胱经,承山足太阳膀胱经,昆仑足太阳膀胱经,环跳足少阳胆经,列缺手太阴肺经。 
足下有病,上取;头上有病,下取;左边有病,右取;右边有病,左取。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治病手法歌六十三法
属性:三里二穴(热,脉洪,泻提数次,提刮战二七次,气下三五次,向上摄提数次,不灸。 
寒,脉微,补,刮搓捻,次推按数次,气上数次,升阳数次,灸七壮)。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能针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腿肿膝胫酸,劳伤 
羸瘦损,气蛊病诸般,人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左瘫并右痪,风疾两相关,捻穴须举足,得法 
内庭二穴(热,脉洪,提泻刮战五七次,搜摄数次,深提摄、气下五七次、不灸。寒, 
脉微,补七次,按刮数次,推按循气上数次,搓捻数次,灸五壮)。 
内庭二足间,胃脉足阳明,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赤痛,数次及牙疼,疟 
疾不思食,针着便惺惺,谷海停痰盛,宣通气自升。 
曲池二穴(热,脉洪,提泻刮战五七次,搜摄数次,深提摄、气下五七次,不灸。寒, 
脉微,补刮推按循,气上数次,搓捻数次,搜摄按刮数次,灸五壮)。 
曲池曲肘里,曲骨陷中求,善疗肘中病,便风便不收,抛弓开不得,筋缓怎梳头,喉开 
促为绝,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疙痒,针灸必须瘳。 
合谷二穴(热,脉洪,提泻五七次,搜刮五七次,循摄提、气上、气下五七次,不灸。 
寒,脉微,补刮十次,气上五七次,按三次,搓三次,循搜五七次,灸三壮)。 
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热,疟疾热还寒,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慢慢,齿龋 
并鼻衄,口噤不能言,针入着深浅,可令人即安。 
委中二穴(禁灸。热,脉洪,提泻五七次,搜摄循提、气上、气下、出血。寒,脉微, 
补刮五七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