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针灸神书---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脾也。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四时作用气上气下秘法讲论三十六法
属性:不问所感病证,或温,或凉,或热,或寒。如春时有病,先取气上,后取气下;夏月有 
病, 
气自然行。以是不绝生化之源也。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琼瑶大师治小儿深得此理讲论三十七法
属性:《内经》曰∶必先遂其气,而无伐天和,是为至治。又曰∶违时伐气。又曰∶无伐生之 
气。此皆常道用针。春复秋冬,循环之法。若反其常,则阴阳气上气下,不可乱矣。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十二经络捷法人身造化讲论三十八法
属性:凡刺之理,经络为始。经络者,能决死生处,有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夫经者,内干 
五脏 
无端。常以平旦为纪。其脉始从中焦手太阴,出于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去大 
指间,与太阴相合,上行抵脾,注心,心注手少阴,出腋,下臂,次上巅,下注小指,合手 
太阳,循脊,下至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少阴,上行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于 
心主脉,注腋,下臂,入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 
上行膻中,散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 
上注至肝,注肺,复出手太阴,此荣气之行也,逆顺之常。荣卫之行,常循其经。周身之度 
,一十六丈二尺,一日夜行八百十一丈,计五十度周身于卫气,则下循其经焉。昼则行阳, 
夜则行阴,行阳者行诸经,行阴者行诸脏。 
凡刺之道,荣卫所在至后,用气上、气下,开通经络。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十二经络所属出经阴阳相生配合三十九法
属性:手太阴辛肺脉起于中焦,出于大指之端,注大肠经。 
手阳明庚大肠脉起大指之端,入挟于鼻孔,注胃经。 
足阳明戊胃脉起于鼻交,之大指,出其端,注脾经。 
足太阴己脾脉起于大指之端,注于心中,注心经。 
手少阴丁心脉起于心中,注入掌中,循小指,注小肠经。 
手太阳丙小肠脉起于小指,横络于耳,注膀胱经。 
足太阳壬膀胱起于目内,至小指次指,出其端,注三焦经。 
足少阴癸肾脉起于小指,下注胸中,注心包络经。 
手厥阴癸心包脉起于胸中,小指次指出其端,注三焦经。 
手少阳壬三焦起于小指端,至目锐 ,注胆经。 
足少阳甲胆脉起于目锐 ,入大指歧骨,出于端,注肝经。 
足厥阴乙肝脉起于大指聚毛之际,上注肺经。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十二经络配合四十法
属性:十二经络,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系昼夜百刻十二时定体之也。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手太阴肺经配合四十一法
属性:手太阴肺经,配于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立手为上,太阴五穴为阴穴,大指外侧边起 
少商二穴(并见在前,治喉咙闭塞,缠喉风等证。) 
鱼际二穴(治五心烦热,咳嗽等证。) 
太渊二穴(治牙痛,胸满之证)。 
经渠二穴(治五心烦热,诸虚不足,腕疼等证)。 
列缺二穴、尺泽二穴(治筋紧急,腰脊胁肋间疼)。 
肺经属金,在支为寅,在干为辛。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手阳明大肠经六穴配合四十二法
属性:手阳明大肠六穴为阳穴,从大指侧边起。 
商阳二穴(治气喘咳嗽,眼目内障等证)。 
二间二穴(治眼疼痛等证)。 
三间二穴(治喉闭等证,泻之)。 
合谷二穴(治口眼 斜,伤寒等证)。 
阳溪二穴(治两手腕疼,不能摇物,无力,补之,灸七壮)。 
三里二穴(治两臂膊不遂、无力,牙疼等证)。 
曲池二穴(治四肢瘫痪,半身不遂,伤寒热病,泻之)。 
大肠经属金,在支为卯,在干为寅。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手厥阴心包络经配合四十三法
属性:手厥阴心包络经,配合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立手中,五穴为中,阴穴从中指起。 
中冲二穴(治心腹痛,手掌发热,昏闷不省,决人生死)。 
劳宫二穴 
大陵二穴,治心胸气疼,浑身发热等证)。 
内关二穴(治心腹胀满,食物不化等证)。 
间使二穴(治寒热疟疾,热多泻之,寒多补之)。 
曲泽二穴(治心气不足)。 
心包络属火,在支为戌,在干为癸。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手少阳三焦经配合四十四法
属性:手少阳三焦经,六穴为阳,从小指之端起,此谓阴阳表支干配合也。 
液门二穴、中冲二穴(治脊疼手臂)。 
阳池二穴(治手腕疼痛,摇无力)。 
外关二穴(治腹内疼痛,背疼无力)。 
支沟二穴(治伤寒胁肋疼,大小便闭塞,气不能通,泻之)。 
天井二穴(治瘰疠证,针一寸,灸七壮)。 
三焦经属火,在支为亥,在干为壬。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手少阴心经配合四十五法
属性:手少阴心经,配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立手为下,五穴为阴穴,晚小指侧角起。 
少冲二穴(治热病,心腹胀痛,寒热往来,伤寒未解)。 
少府二穴(治手掌中发热等证)。 
神门二穴(治心痴呆,五痫等证)。 
通里二穴(治心中恐悸,不能言语,掌中发热)。 
少海二穴(治头项不能回顾等证)。 
少阴心经属火,在支为午,在干为丁。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手太阳小肠经配合四十六法
属性:手太阳小肠经,五穴为阳穴,从小指端起之。 
少泽二穴(治乳痈,产母无乳,先泻,后补提)。 
前谷二穴(治热病,汗不出,咳嗽,血不止)。 
后溪二穴(治痫疸癫狂,疟疾)。 
腕骨二穴(治浑身发热,五痫等证)。 
少海二穴(同上)。 
手太阳小肠经属火,在支为辰,在干为丙。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足厥阴肝经配合四十七法
属性:足厥阴肝经,五穴为阴,从足次指侧起。 
大敦二穴、行间二穴(治心腹胀满,眼目红肿,脚背虚浮,能消水气、肝家怒气)。 
太冲二穴(治心中恍惚、癫邪之证,脚背红肿、行步艰难之证)。 
膝关二穴(治膝眼红肿,脾家受湿,脚软无力)。 
曲泉二穴(治脚腿疼痛,寒湿风痹)。 
足厥阴肝经属木,在支为亥,在干为乙。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足少阳胆经配合四十八法
属性:足少阳胆经,六穴为阳穴,起于足次指。 
窍阴二穴(治四肢厥冷,肚腹疼痛不止)。 
侠溪二穴 
临泣二穴 
丘墟二穴 
悬钟二穴 
透三阴交二穴 
阳辅二穴 
阳陵泉二穴 
足少阳胆经属木,在支为子,在干为甲。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足太阴脾经配合四十九法
属性:足太阴脾经配足阳明胃经,相为表里,八穴从大指侧起。 
隐白二穴(治腹胀不得睡卧,呕吐,反胃不止,不下食)。 
大都二穴(治手足厥冷,五心烦热,不思饮食,灸七壮)。 
太白二穴(治身腿疼无力)。 
公孙二穴(治脚背红肿,昏迷不省人事,泻之)。 
商丘二穴(治红肿干侧香港脚风)。 
三阴交二穴(治男子小肠疝气,妇人难产,情色所感)。 
阴陵泉二穴(治腹中寒,不嗜食,小便不利,闭结等证)。 
血海二穴(治两腿外廉血风疮)。 
足太阴脾经属土,在支为已,在干为己。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足阳明胃经配合五十法
属性:足阳明胃经,八穴为阳穴。 
内庭二穴(治四肢厥冷,大小腹胀,酒食所伤,泻之)。 
厉兑二穴(治小腹膨胀,寒热进退等证)。 
陷骨二穴(治眼目浮肿,食肿,水肿气,灸七壮)。 
冲阳二穴(治口眼 斜脚背红肿,气聚不散)。 
解溪二穴(治偏正头风之证)。 
丰隆二穴(治逆胸膈疼痛,步艰难)。 
三里二穴(治五劳七伤,诸虚百端等证)。 
阴市二穴(治腿冷膝痛而不得屈伸,麻木不仁)。 
足阳明胃经属土,在支为辰,在干为戊。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足少阴肾经配合五十一法
属性:足少阴肾经配足太阳膀胱,相为表里,五穴为阴穴,从足心中起。 
涌泉二穴(治大小便闭结,心中发热,五痫等证)。 
然骨二穴(治喉咙痛,足跗红肿,不得步履)。 
太溪二穴(治心牙疼,香港脚红肿,即吕细穴,灸七壮)。 
照海二穴(内踝上三寸,治喉咙痛,大便闭结,热淋等证)。 
复溜二穴(治虚汗,补之即愈)。 
阴谷二穴(治小便不通,妇人胞胎之证)。 
足少阴肾经属水,在支为酉,在干为癸。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足太阳膀胱经配合五十二法
属性:足太阳膀胱经,七穴为阳穴。 
至阴二穴(治眼目红肿疼痛)。 
通谷二穴(治脚浮肿)。 
束骨二穴(治腰痛不得屈伸,香港脚虚肿)。 
京骨二穴(治久疟不痊,腰背腿疼,俯仰不得)。 
昆仑二穴(治腰脚疼痛,气脉不和)。 
承山二穴(治转筋,腰腿筋急,寒湿香港脚,不能行步)。 
委中二穴(治一切腰腿脚疾等证)。 
足太阳膀胱经属水,在支为申,在干为壬。此之谓阴阳表里、支干配合也。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
黄帝之机、琼瑶之论五十三法
属性:盖诸经中者,玄者最玄,妙者最妙。虽为医儒九流圣哲之人,高唱越人得死还生,推针 
、破肠、泻心,华佗刮骨疗毒,李中孝察色听声,王叔和专诊其脉,张仲景调理四时伤寒,秋夫 
疗鬼,王纂针腰,孙真人作下千金之方,伊芳尹作济生之术。人有四百四病,药有八百八般, 
各有以源道,内有六陈、十八反,有炮 、炙炼,分两君臣。皆由手呼吸,全凭针灸补泻之 
法。针有揭山之方,药有神效之功。 
夫针者,修教神通古法,通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